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0675发布日期:2021-07-02 21:1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



背景技术:

内装中顶是轨道车辆内部装饰的主要部件,同时内装中顶为车内其他部件(如空调风道、车内扶手等)提供安装接口。目前,轨道车辆内装中顶结构多采用二次骨架与中顶板分体安装的结构形式。中顶板常用材料有铝板、铝蜂窝等,二次骨架大多采用铝型材拼装而成。此种结构要求二次骨架、空调风道、中顶板及扶手必须单独进行安装。安装时,首先将骨架吊码与车顶上的c型槽进行连接固定,空调风道与二次骨架在车下进行预组装后,通过螺栓吊装到骨架吊码上。安装完成后,中顶板与侧扶手在分别固定到二次骨架上。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至少如下问题:采用现有技术进行顶板安装,一方面,安装前需要先安装骨架吊码和二次骨架,且最终所有二次骨架需要整体调平且顺直,平面度、直线度不易控制,安装工艺复杂;另一方面,二次骨架安装完成后才能安装中顶板、扶手等部件,且扶手安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中顶板与扶手间缝隙不均的问题,需要反复进行调整,给安装工艺增加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旨在解决目前的顶板安装工艺复杂,安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包括:空调风道;

骨架,套设于所述空调风道上;

中顶板,设置在所述空调风道的底部;

吊码,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用于与车顶上的c型槽连接;

扶手,设置在所述骨架上;以及

限位部,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用于在所述扶手安装至所述骨架上时,限定所述扶手两端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中顶板的长度方向。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骨架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空调风道两端的两个套接部,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套接部的边框,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边框上;所述边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空调风道的两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边框包括第一型材、平行于所述第一型材的第二型材,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套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型材与所述空调风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型材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型材上且与所述第一型材等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扶手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框上;所述扶手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型材分别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型材可拆卸连接;所述套接部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一型材或所述第二型材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型材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型材主体的四个顶角处的四个第一角框,所述第一型材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主框体,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主框体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相邻所述第一角框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角框之间分别形成沟槽,其中一个所述沟槽为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帽滑动设置于相应所述沟槽内;

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型材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型材主体的四个顶角处的四个第二角框,所述第二型材主体包括一个主框体;

所述第一角框和所述第二角框内分别设置有沿相应角框的长度方向贯穿相应角框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二螺栓插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中顶板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空调风道和/或所述骨架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顶板两侧的两个第一件体、连接所述第一件体和所述第一型材的第二件体、设置在所述中顶板的上端面上的第三件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件体与所述第二件体的第四件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三件体设有两组且分设于所述中顶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件体分别插设于两组所述第三件体上,所述第四件体位于所述第二件体的上方,所述第三件体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件体与所述第四件体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中顶板包括波浪板,所述波浪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调风道上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波浪板相邻两个凸棱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取消二次骨架,将中顶板、骨架、吊码、空调风道和扶手集成为整体模块,从而实现了顶板结构的模块化安装,简化了顶板结构的工艺流程,减少了顶板结构安装的工作量,缩短了顶板结构安装所需操作时间,提高了顶板结构的安装速率。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扶手安装至骨架上后,扶手的长度方向与中顶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进而有效避免了扶手安装后与中顶板之间缝隙不均匀造成的不美观现象发生,从而无需在扶手安装至骨架上后对扶手的位置进行反复调整,降低了顶板结构安装工艺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型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二型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空调风道;200、骨架;210、套接部;220、边框;221、第一型材;222、第二型材;223、第一连接件;224、通孔;225、沟槽;300、中顶板;400、吊码;500、扶手;510、第二连接件;600、限位部;700、第四连接件;710、第一件体;720、第二件体;730、第三件体;740、第四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包括空调风道100、套设于空调风道100上的骨架200、设置在空调风道100底部的中顶板300,以及设置在骨架200上的扶手500和限位部600。

吊码400用于与车顶上的c型槽连接。限位部600用于在扶手500安装至骨架200上时,限定扶手500两端之间的连线平行于中顶板300的长度方向。

组装时,先将骨架200安装至空调风道100上,之后将中顶板300安装至空调风道100、骨架200和/或空调风道100与骨架200组合成的组合体上,再将扶手500、吊码400安装至骨架200上,形成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安装时,将整个顶板结构托起,将吊码400与车顶上的c型槽通过螺栓、滑块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取消二次骨架200,将中顶板300、骨架200、吊码400、空调风道100和扶手500集成为整体模块,从而实现了顶板结构的模块化安装,简化了顶板结构的工艺流程,减少了顶板结构安装的工作量,缩短了顶板结构安装所需操作时间,提高了顶板结构的安装速率。限位部600的设置使得扶手500安装至骨架200上后,扶手500的长度方向与中顶板300的长度方向平行,进而有效避免了扶手500安装后与中顶板300之间缝隙不均匀造成的不美观现象发生,从而无需在扶手500安装至骨架200上后对扶手500的位置进行反复调整,降低了顶板结构安装工艺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600可以为长度方向平行于空调风道100下端面的卡槽、标识线、条形件等,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骨架200包括分别套设于空调风道100两端的两个套接部210,以及连接两个套接部210的边框220,限位部600设置在边框220上。边框220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空调风道100的两侧。

套接部210与空调风道100套接,保证了套接部210与空调风道10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两个套接部210和两个边框220围成了环形框架,当环形框架套设于空调风道100上时,空调风道100位于环形框架的中部,使得顶板结构安装至车顶上后,空调风道100的两侧受力稳定。

进一步地,边框220的两端与相应套接部210插接后螺栓连接,这样设置一方面保证了边框220与套接部21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套接部210与边框22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骨架200的维修。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边框220包括第一型材221、平行于第一型材221的第二型材222,以及连接第一型材221和第二型材222的第一连接件223,第一型材221和第二型材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接部210连接,且第一型材221与空调风道100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件223设有至少两个且沿第一型材2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限位部600设置在第一型材221上且与第一型材221等长。

边框220采用两个型材以及第一连接件223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边框220的结构简单,重量较低,便于搬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简化了中顶板300安装所用的骨架200结构,实现了骨架200的轻量化设计,对整车减重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进一步地,各型材分别通过螺栓或螺钉与相应套接部210连接。第一型材221和第二型材222分别为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扶手500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两个边框220上;扶手5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23和第一型材221分别连接的第二连接件510。

扶手500设置在与空调风道100连接的第一型材221上,使得乘客卡拽扶手500时不会对边框220与空调风道10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保证了顶板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了顶板结构较长的使用寿命。

扶手500与第一连接件223和第一型材221分别连接,有效增加了扶手500与骨架2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扶手500与骨架20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10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型材221可拆卸连接;套接部210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型材221或第二型材222可拆卸连接。

第二连接件510和套接部210分别通过螺栓与相应型材可拆卸连接,便于顶板结构的组装和维修,进一步降低了顶板结构安装难度,提高了顶板结构的安装速率。

请一并参阅图3、图5至图7,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型材221包括第一型材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型材主体的四个顶角处的四个第一角框,第一型材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主框体,以及连接两个主框体的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与相邻第一角框之间形成供第一螺栓的螺帽滑动的沟槽225,沟槽225为限位部600。

第二型材222包括第二型材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型材主体的四个顶角处的四个第二角框,第二型材主体包括一个主框体。

第一角框和第二角框内分别设置有沿相应角框的长度方向贯穿相应角框的通孔224,通孔224用于供第二螺栓插入。

限位部600采用第三连接件与相邻第一角框之间形成的沟槽225,使得限位部600的设置不会对第一型材22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保证了顶板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螺栓的螺帽滑动设置于相应沟槽225内,使得第一螺栓在使用时不易脱落,保证了扶手500与第一型材221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同时使得扶手500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只要在扶手500的位置调整好后,将第一螺栓上的螺母拧紧,固定第二连接件510与第一型材221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

第一型材221包括两个主框体,第二型材222包括一个主框体,使得第一型材221的高度大约为第二型材222高度的两倍,这样设置既包括了边框220与空调风道100接触面积较大,又使得骨架200的两侧的高度由靠近空调风道100一侧向骨架200的外周逐渐减小,进而有效降低了骨架200所占空间大小,同时减小了顶板结构的体积,便于顶板结构的搬运及安装。

通孔224的设置一方面减小了第一角框和第二角框的重量,另一方面使得套接部210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型材221或第二型材222连接时无需现场打孔,进一步简化了顶板结构的工艺流程,提高了顶板结构的安装速率。

进一步地,第一型材221和第二型材222上均设置有吊码400,第二型材222的下端面与第一型材221的下端面齐平,这样设置便于顶板结构安装时,操作人员将位于不同型材上的吊码400分别与c型槽连接。第一角框和第二角框上还分别设有若干个空腔,各角框上的空腔环绕相应通孔224间隔设置。空腔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相应型材的重量。第一型材221和第二型材222上还设置有能够将螺栓螺帽插入沟槽225内的开口,各型材上设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间隔设置在相应型材上,这样使得将螺栓安装至相应型材上时,不是只能通过相应型材的端部才能将螺栓的螺帽插入沟槽225内,从距离安装位置较近的开口处便可实现,进而有效提高了顶板结构的组装速率。

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10设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件223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510的数量一致,且两者一一对应。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板300通过第四连接件700与空调风道100和/或骨架200连接。

当中顶板300与空调风道100和骨架200均连接时,顶板结构更加稳定,降低了使用过程中中顶板300由空调风道100上脱落的风险,保证了顶板结构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700可以为螺栓或其他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连接件,在此不再限制。

请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四连接件700包括分别设置于中顶板300两侧的两个第一件体710、连接第一件体710和第一型材221的第二件体720、设置在中顶板300的上端面上的第三件体730,以及连接第三件体730与第二件体720的第四件体740。

本实施例中中顶板300既可以通过第一件体710和第二件体720的组合件与骨架200连接,又可以通过第三件体730和第二件体720的组合件与骨架200连接,这样设置有效保证了中顶板300与骨架20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顶板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件体710和第三件体730可分别与中顶板300焊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二件体720可分别与第一件体710、第三件体730和第一型材221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件体730设有两组且分设于中顶板300的两侧,两个第一件体710分别插设于两组第三件体730上,第四件体740位于第二件体720的上方,第三件体730的顶部穿过第一件体710与第四件体740连接。

第一件体710插设于第三件体730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三件体730与第一件体710连接关系的稳定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第一件体710与第一型材221或中顶板300分离的风险,保证了顶板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四件体740为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可以为连接绳、金属链等,使得第二件体720的位置无需受到第三件体730的位置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顶板结构组装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件体730为与中顶板300垂直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顶部设置有沿连接杆厚度方向贯穿连接杆的穿线孔,柔性连接件包括与连接杆连接的连接绳,以及连接连接绳与第二件体720的挂钩。挂钩可采用防脱或防松开挂钩。

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模块化顶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板300包括波浪板,波浪板上设置有与空调风道100上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孔,通风孔位于波浪板相邻两个凸棱之间。

通风孔均匀设置在波浪板上,便于经空调风道100排出的风快速扩散至车厢中。

通风孔位于波浪板相邻两个凸棱之间,使得由不同位置吹出的风不易发生相互干扰,进一步确保了经空调风道100排出的风可以快速、均匀扩散至车厢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