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1246发布日期:2020-01-17 20:5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转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



背景技术:

铁路电动转辙机中用于表示道岔位置状态的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点组和动接点组,其中,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块和限位于静接点块安装槽内的多组接点片,每一组接点片由相对设置的左接点片和右接点片组成,动接点为表面光滑的接点柱,工作时,接点柱卡入相应的一组接点片中。

申请号为0024330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电动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它包括接点片,弹性补强片,静接点组及固定件,其中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凸起的长隔离条,弹性补强片贴合在接点上,其弧形拐点对应接点片的弯部,弹性补强片的长度短于接点片,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离条。该静接点组件能够提高静接点组和动接点组结合的可靠性,而且具有抗疲劳折断性好、装配制造简单等效果。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寒冷的条件下,这些静接点组件和动接点之间的结合仍然会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如在冬季出现霜冻或者下雪时,由于静接点和动接点上存有霜或积雪,加上静接点和动接点的材料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其静接点和动接点容易导通不良,而其中每组接点的左右接点片中,有一片接触不良就不能导通,致使铁路电动转辙机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其能够更好地实现静接点和动接点结合,在霜冻或者下雪条件下任能够可靠地工作。

上述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组和动接点组,所述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块和位于静接点块安装槽内的多组接点片,所述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块及连接于所述动接点块以与每组所述接点片配合的接点柱,其中,每组所述接点片沿所述安装槽深度方向设有两层,且两层接点片间处于导通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组接点片沿安装槽深度方向设置成上下两层,增大了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即在霜冻或下雨条件下,即使某组中的某层接点片受霜冻影响而脱离与接点柱接触,其该组中的另一层接点片与接点柱任然处于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接点片外侧贴合设有弹性补强片,所述弹性补强片沿所述安装槽深度方向设有两层,所述弹性补强片及所述接点片定位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补强片压设于每组接点片的外侧,因此,弹性补强片给予每组接点片向其对成轴方向的压力,使每组接点片的两片接点片始终具有向其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趋势,而接点柱夹设于每组接点片之间,从而增加接点片夹持接点柱的力度,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接点块上表面与所述安装槽连通设有多边形沉孔,所述弹性补强片连接有与所述沉孔形状一致的补强片定位部,所述接点片连接有与所述沉孔形状一致的接点片定位部,所述补强片定位部及接点片定位部均位于所述沉孔内,所述沉孔内连接有与所述弹性补强片及所述接点片导通的接线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补强片及接点片分别设有多边形性的补强片定位部及接点片定位部,并与静接点块上的沉孔相匹配,在安装弹性补强片及接点片时,实现了弹性补强片与接点片的定位,将弹性补强片与接点片相对安装槽的位置固定,防止弹性补强片及接点片夹持接点柱时相互受力而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保证接点片能够始终夹持于接点柱外,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层所述弹性补强片及两层所述接点片分别为一体式导电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便于弹性补强片及接点片的加工及安装,另一方面,保证两层接点片处于相互导通状态,增大接点片与接线柱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接线柱与接点片的导通状态,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点片弯折成“z”字形,每组所述接点片用于夹持所述接点柱的开口端的开口宽度大于与其相对的连接端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接点片的开口端用于加持接线柱,同时,弯折成“z”字形的接点片使其产生形变而增加弹性,提高夹持接点柱的夹持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补强片中段呈弧形,其所述弧形的两端分别贴合于所述接点片两段相互平行段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补强片中段弯折成弧形,同样采用形变的方式增加其弹性,安装时将弹性补强片弧形的两端分别贴合于接点片两段相互平行段的外侧,使弹性补强片弧形的两端作为支点,从而对接点片施加弹性压力,给予每组接点片向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驱动压力,提高接点片夹持接点柱的力度,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点片与所述弹性补强片为一整体结构,所述接点片与所述弹性补强片的连接处成环形,所述弹性补强片与接点片的连接端至其中段的弧形段之间设有向远离接点片方向弯曲的抵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部与接点片主体两侧外侧相互内侧给与压力时,其相互之间受力从而产生从内侧向外侧方向的反作用力,因此,抵接部向远离每组接点片对称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与安装槽内壁的接触点形成受力支点,在接点片安装于安装槽内后,抵接部受安装槽内部挤压而产生反作用力,此时,接点片由于受抵接部的作用力形成向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趋势,从而提高接点片夹持接点柱的力度,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接点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一端向远离其对称轴的方向弯折并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向远离每组接点片对称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所述接点片弯折端的轮廓成流畅的弧形,且弧形内圈插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与所述接点片接触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点片安装于安装槽内的一端向远离其对称轴方向弯折并连接有抵接部,因此,在抵接部与接点片主体两侧外侧相互内侧给与压力时,其相互之间受力从而产生从内侧向外侧方向的反作用力,因此,抵接部向远离每组接点片对称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与安装槽内壁的接触点形成受力支点,在接点片安装于安装槽内后,抵接部受安装槽内部挤压而产生反作用力,又由于接点片的弯折端的轮廓为流畅的弧形,因此,在接点片受力时能够绕接线柱调整角度,直至接点片抵接于安装槽内部而无法形成位移,此时,接点片由于受抵接部的作用力形成向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趋势,从而提高接点片夹持接点柱的力度,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层所述接点片为分体式导电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层接点片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使上下两层接点片形成相互独立的个体,从而提高各自的弹性灵敏度,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从而提高接点片与接点柱接触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接点块上方、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接点片之间以及每组所述接点片对称轴位置分别设有平行于所述安装槽方向的导流隔离条,所述导流隔离条高于所述静接点块上表面,且为上窄下宽的条状棱;所述动接点块上相邻两个所述接点柱之间设有导流棱,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向静接点块下方倾斜的斜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滴水落入导流隔离条位置时迅速被切断,从而避免造成两接线柱之间电气短路现象的发生,同时导流隔离条具有引流作用,有助于静接点块上雨水的排流,防止发生积水而出现结冰现象,经过导流隔离条引流的雨水进入安装槽内,而安装槽槽两端的斜坡有助于排水,将雨水向远离接线柱的方向引流,从而消除了电气接地的隐患,同时避免了积水而引起霜冻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下两层接点片的形式。在霜冻或下雨条件下,即使某组中的某层接点片受霜冻影响而脱离与接点柱接触,其该组中的另一层接点片与接点柱任然处于导通状态;

2.通过在相邻两组所述接点片之间以及每组所述接点片对称轴位置分别设置导流隔离条,以及才安装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斜坡,从而对雨水形成导流作用,一方面防止避免造成两接线柱之间电气短路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避免了积水而引起霜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接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弹性补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静接点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接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接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中接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静接点组;2、动接点组;10、接线柱;11、静接点块;111、安装槽;1111、斜坡;12、接点片;120、接点片定位部;121、弹性补强片;123、抵接部;1231、突起部;1210、补强片定位部;13、导流隔离条;101、沉孔;20、动接点块;201、导流棱;21、接点柱;124、左接点片;125、右接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披露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组1和动接点组2,其中,静接点组1包括矩形块状的静接点块11,静接点块沿其长度方向阵列有若干组(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以三组为例加以说明)安装槽111,每组安装槽111包括两个,安装槽111内夹设有接点片12,每两个接点片12为一组,每组接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接点片124及右接点片125,每个接点片12上均导通连接有接线柱10,接线柱10连接于接点片12位于安装槽111内的一端;动接点组2包括矩形块状的动接点块20,动接点块20上安装有圆柱形的接点柱21,接点柱21的数量与接点片12的组数相同并配合设置,使用时,将每个接点柱21夹持于每组接点片12之间从而形成导通。

为了提高每组接点片12中左接点片124与右接点片125相对夹持接点柱21的力度,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在每片左接点片124及右接点片125的外侧分别贴合安装有弹性补强片121,弹性补强片121为弹簧钢支制成,如图2所示,弹性补强片121与接点片12叠合设置安装于安装槽111内。如图3所示,接点片12弯折成“z”字形,且如图2所示,每组接点片12安装于安装槽111内后,用于夹持接点柱21的开口端的开口宽度大于与其相对的连接端的宽度;如图4所示,弹性补强片121中段呈弧形,且如图2所示,弹性补强片121的弧形的两端分别贴合于接点片12两段相互平行段的外侧,安装槽111将接点片12及弹性补强片121完全包覆其中,一方面,加强了静接点块11与接点片12及弹性补强片121的接触强度,另一方面,弹性补强片121中段弯折成弧形,采用形变的方式增加其弹性,安装时将弹性补强片121弧形的两端分别贴合于接点片12两段相互平行段的外侧,使弹性补强片121弧形的两端作为支点,从而对接点片12施加弹性压力,给予每组接点片12向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驱动压力,提高接点片12夹持接点柱21的力度,提高接点片12与接点柱21接触的可靠性。

为了使接点片12及弹性补强片121能够定位固定于安装槽111内,保证静接点块11与接点片12及弹性补强片121的接触强度,如图2所示,静接点块11上表面与安装槽111连通设有多边形沉孔101,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补强片121连接有与沉孔101形状一致的补强片定位部1210,接点片12连接有与沉孔101形状一致的接点片定位部120,补强片定位部1210及接点片定位部120均位于沉孔101内,因此,在安装弹性补强片121及接点片12时,实现了弹性补强片121与接点片12的定位,将弹性补强片121与接点片12相对安装槽111的位置固定,防止弹性补强片121及接点片12夹持接点柱21时相互受力而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保证接点片12能够始终夹持于接点柱21外,提高接点片12与接点柱21接触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接点片12及弹性补强片121均为上下两层结构,即沿安装槽111深度方向设置为两层结构,从而在霜冻或下雨条件下,即使某组中的某层接点片12受霜冻影响而脱离与接点柱21接触,其该组中的另一层接点片12与接点柱21任然处于导通状态,继而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另外,一方面为了降低结构的复杂度,便于弹性补强片121及接点片12的加工及安装,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两层接点片12处于相互导通状态,增大接点片12与接线柱10的接触面积,如图3和图4所示,两层弹性补强片121及两层接点片12分别为一体式导电片结构,且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接点片12为黄铜合金制成。

如图1所示,静接点块11上方、位于相邻两组接点片12之间以及每组接点片12对称轴位置分别设有平行于安装槽111方向的导流隔离条13,导流隔离条13高于静接点块11上表面,且为上窄下宽的条状棱,同时,动接点块20上相邻两个接点柱21之间设有与上述结构相似的截面呈弧形的导流棱201,另外,如图5所示,安装槽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向静接点块11下方倾斜的斜坡1111。因此,当滴水落入导流隔离条13位置时迅速被切断,从而避免造成两接线柱10之间电气短路现象的发生,同时导流隔离条13具有引流作用,有助于静接点块11上雨水的排流,防止发生积水而出现结冰现象;另外,经过导流隔离条13引流的雨水进入安装槽111内,而安装槽111两端的斜坡1111有助于排水,将雨水向远离接线柱10的方向引流,从而消除了电气接地的隐患,同时避免了积水而引起霜冻现象。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接点片12的结构,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省去了弹性补强片121。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每组接点片12安装于安装槽111内的一端向远离其对称轴的方向弯折并连接有抵接部123,抵接部123包括至少一个向远离每组接点片12对称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231,突起部1231抵接于安装槽111内壁。因此,在抵接部123与接点片12主体两侧外侧相互内侧给与压力时,其相互之间受力从而产生从内侧向外侧方向的反作用力,因此,抵接部123向远离每组接点片12对称轴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231与安装槽111内壁的接触点形成受力支点,在接点片12安装于安装槽111内后,抵接部123受安装槽111内部挤压而产生反作用力,从而给予接点片12主体向中心对称轴方向的夹紧力。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23成波浪形,同时,接点片12弯折端的轮廓成流畅的弧形,且弧形内圈插接有接线柱10,接线柱10与接点片12接触导通。因此,在接点片12受力时能够绕接线柱10调整角度,直至接点片12抵接于安装槽111内部而无法形成位移,此时,接点片12由于受抵接部123的作用力形成向中心对称轴方向靠拢的趋势,从而提高接点片12夹持接点柱的力度,提高接点片12与接点柱21接触的可靠性。

为了使上下两层接点片12形成相互独立的个体,提高各自的弹性灵敏度,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如图7所示,两层接点片12为分体式导电片。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接点片12的抵接部123的形状,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23成“s”形,且与接点片12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接点片12的抵接部123的形状,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23成“s”形,且与接点片12为分体式结构。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双翼冗余加强动静接点组,其接点片12与弹性补强片121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位置成环形,弹性补强片121与接点片12的连接端至其中段的弧形段之间设有向远离接点片12方向弯曲的抵接部123(其抵接部123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结构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