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5004发布日期:2019-12-24 20:40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配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



背景技术:

牵引拉杆节点安装在转向架牵引拉杆的两端,一端与车体连接,一端固定在转向架,主要承担传递牵引或制动的纵向力,保证列车稳定运行的作用。若产品刚度过大,则影响减振缓冲效果,影响乘客的舒适性。若产品刚度太小,则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满足列车运行要求,牵引拉杆节点的刚度需要改变与之匹配,刚度变化带来的就是结构的变化。牵引拉杆节点结构开孔,就是为了达到相应的刚度,但目前开孔的牵引拉杆节点,存在振动大、磨损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结构的牵引拉杆节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包括芯轴、外套、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和插片,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两侧均与所述外套固定相连,所述芯轴与外套通过芯轴左右两侧的第一橡胶层硫化后成型,所述芯轴与所述外套之间设有关于所述芯轴中心对称的两个间隙孔,所述间隙孔内设有插片和第二橡胶层,所述芯轴、第二橡胶层、插片依次连接,所述插片和芯轴通过芯轴上下两边的第二橡胶层硫化后成型,所述插片与所述第一橡胶层、外套均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插片中间高,两边低,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插片的两端突出到所述外套的两端外侧且突出的长度应介于外套内圈半径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橡胶层的两端突出到所述外套的两端外侧且突出的长度应等于所述插片突出到所述外套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牵引拉杆节点间隙孔部位加入插片,运行时插片与外套接触,避免了橡胶与外套接触容易磨损的问题,运行时插片与外套的碰撞,通过橡胶后再传递到芯轴,这样起到了很好的减振效果;

(2)插片中间高,两边低,呈梯形结构,减小了与外套接触的面积,也起到了减振和降低磨损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芯轴;2、第一橡胶层;3、外套;4、第二橡胶层;5、间隙孔;6、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用牵引拉杆节点,包括芯轴1、外套3、第一橡胶层2、第二橡胶层4和插片6,所述第一橡胶层2的两侧均与所述外套3固定相连,所述芯轴1与外套3通过芯轴1左右两侧的第一橡胶层2硫化后成型,所述芯轴1与所述外套3之间设有关于所述芯轴1中心对称的两个间隙孔5,所述间隙孔5内设有插片6和第二橡胶层4,所述芯轴1、第二橡胶层4、插片6依次连接,所述插片6和芯轴1通过芯轴1上下两边的第二橡胶层4硫化后成型,所述插片6与所述第一橡胶层2、外套3均不接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插片6中间高,两边低,截面呈梯形减小了与外套3接触的面积,也起到了减振和降低磨损的效果,所述插片6的两端突出到所述外套3的两端外侧且突出的长度应介于所述外套3内圈半径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便于防护芯轴1与外套3边缘处的磨损,所述第二橡胶层4的两端突出到所述外套3的两端外侧且突出的长度应等于所述插片6突出到所述外套3的长度避免插片6与芯轴1的直接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