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车钩高度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09587发布日期:2023-06-21 07:1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铁路车辆车钩高度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车钩高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车钩是铁路车辆的重要构件之一。铁路车辆之间由车钩连接,车钩具有连接、牵引的作用。铁路车辆的车钩高度是指车钩水平中心线与水平轨道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车辆运行中,当相互连接的两车钩高度差超过允许范围时,会影响列车的可靠性、平稳性,甚至危及车辆的运行安全。铁路车辆制造标准对铁路车辆的车钩高度相关参数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车辆制造时必须对车钩高度严格控制,满足车钩高度尺寸和制造技术条件要求,达到车辆安全运行的目的。

3、目前,车钩高度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在车辆落成时,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车钩支撑座磨耗板进行车钩高度尺寸的调整来满足相关要求。这种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人为因素较多,仅针对已生产过车型有一定作用,对新车型缺乏有效指导;(2)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等到发现时会产生大量在制品,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4、目前,在铁路车辆的实际生产中,因车钩高度影响因素较多,关联尺寸复杂,会由于个性问题出现间歇性车钩高度超差、存在返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车钩高度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车钩高度的合格率。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车钩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底架装配时,将端梁与中梁的下翼面贴合,并使得端梁与中梁的下翼面之间的间隙在1mm以下;

4、2)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水平,并使得止挡铁的上表面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紧贴;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5~99mm,并使得牵引梁处于水平或下垂,且牵引梁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

5、3)准确测量并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测量时,以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为基准,对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中部与中梁磨耗板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

6、铁路车辆制造标准要求铁路车辆的车钩高度为870~890mm,同一辆车的两车钩水平中心线高度差小于等于10mm。车辆运行中,当相互连接的两车钩高度差超过允许范围时,会影响列车的可靠性、平稳性,甚至危及车辆的运行安全。因此,本发明在铁路车辆制造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对铁路车辆的车钩高度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确保铁路车辆出厂时具有较高的交检合格率,保证铁路车辆运行安全,以及大大减少返修。

7、经过研究和实验发现,在底架装配工序中,保证端梁与中梁下翼面贴合,二者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有利于控制车钩高度范围。端梁的组装是冲击座、止挡铁以及车钩支撑座组装的基础,必须保证端梁组装位置的合适才能保证其它零部件组装后位置尺寸的正确。

8、在本发明中,中梁在两枕梁间上挠,中梁上翘或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侧梁上翘或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同一横断面上,中梁、枕梁和侧梁之间的高低差均小于等于5mm。底架校正时再次测量。这样有利于确保车钩支撑座的位置合适以及牵引梁的上翘、下垂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控制车钩高度在理想范围内。

9、本发明所述的底架装配工序还可以包括调整各横向梁与纵向梁装配位置与间隙,组装时应相互垂直。在本发明中没有记载的关于底架装配以及底架校正等内容均参照铁路车辆制造标准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10、一般地,止挡铁的铆接作业在车钩缓冲装置的装配程序中。经过研究和实验发现,将止挡铁(或者说车钩支撑座)的铆接作业调整到底架装配工序中,有利于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有利于控制车钩高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将车钩支撑座和止挡铁连接;在将止挡铁铆接于冲击座上之前,检查弹簧,避免弹簧窜出冲击座的内腔铸造凸点;然后将止挡铁通过拉铆钉铆接于冲击座上,并使得止挡铁的上表面水平,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水平,以及使得止挡铁的上表面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紧贴。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5~99mm,并使得牵引梁处于水平或下垂,且牵引梁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这样有利于确保车钩高度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

13、同一辆车上具有两位车钩,分别称为一位车钩和二位车钩。两位车钩处分别设置有车钩支撑座。一位车钩端的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和二位车钩端的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一位车钩端的牵引梁下垂距离和二位车钩端的牵引梁下垂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4、在本发明中,控制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的平面度在1mm以下。这样有利于防止该面存在铸造缺陷影响止挡铁组装位置变化,而引起车钩高度发生变化。

15、在本发明中,控制冲击座的底孔中心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6±1mm。更优选地,控制冲击座的底孔中心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6±0.5mm。控制冲击座的底孔中心与承台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测量的精度在0.1mm以下。这样有利于控制车钩高度在标准的范围内。

16、在本发明中,控制车钩支撑座的高度为95~97mm。本发明发现,车钩支撑座为铸件,将其高度控制在上述范围,有利于防止出现车钩支撑座高度尺寸偏差较大而引起的车钩高度变化。

17、经过研究和实验还发现,对车钩钩尾处的相关尺寸进行控制,有利于控制车钩高度在理想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准确测量并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测量时,以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为基准,对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中部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43±0.1mm。并控制支板与固定端钩尾框磨耗板中心偏移在1mm以下。

18、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车钩支撑座与冲击座均为铸件,装配时中间压缩三个支撑作用的弹簧,车钩支撑座组装后上表面很难完全水平。由于车钩支撑座组装后的上表面出现倾斜问题,以及由于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空间距离,测量难度较大,测量结果不精确。经过研究发现,以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为基准,直接对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中部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有利于提高测量尺寸的精度和精确性。

19、在本发明中,控制钩尾框磨耗板组装位置,即控制支板与固定端钩尾框磨耗板中心偏移在1mm以下。有利于降低对车钩高度的影响。

20、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控制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的平面度在1mm以下。更优选地,控制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的平面度小于等于0.6mm。

21、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控制冲击座的底孔中心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测量的精度在0.1mm以下。

22、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控制车钩支撑座的高度为95~97m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控制车钩支撑座的高度为95mm。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车钩支撑座的高度为96mm。在再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车钩支撑座的高度为97mm。

23、一位车钩端的车钩支撑座的高度和二位车钩端的车钩支撑座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4、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中部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43±0.1mm。

25、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控制支板与固定端钩尾框磨耗板中心偏移在1mm以下。更优选地,控制支板与固定端钩尾框磨耗板中心偏移小于等于0.7mm。

26、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车钩调整垫板厚度为8~14mm。车钩调整垫板厚度可以为8mm、10mm、12mm或14mm。

27、一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和二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2mm,二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0mm。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0mm,二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0mm。在再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0mm,二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4mm。在又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8mm,二位车钩端的车钩调整垫板的厚度为10mm。

29、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0、1)底架装配时,将端梁下部顶紧,并将端梁与中梁的下翼面贴合,使得端梁与中梁的下翼面之间的间隙在1mm以下;

31、2)将车钩支撑座和止挡铁连接,并将止挡铁铆接于冲击座上;其中,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水平,并使得止挡铁的上表面与冲击座的承台部的下表面紧贴;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上心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5~99mm,并使得牵引梁处于水平或下垂,且牵引梁的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

32、3)准确测量并控制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测量时,以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为基准,对车钩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中部与中梁磨耗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

3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铆接前检查弹簧,避免弹簧窜出冲击座的内腔铸造凸点;然后将车钩支撑座的止挡铁通过拉铆钉铆接于冲击座上,并使得止挡铁的上表面水平。

34、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优选地,冲击座的顶孔中心到端梁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62mm;中梁在两枕梁间上挠,中梁上翘或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侧梁上翘或下垂距离小于等于4mm;同一横断面上,中梁、枕梁和侧梁之间的高低差均小于等于5mm。

35、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车钩高度的一次交检合格率,确保铁路车辆安全运行,并大大减少返修。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底架装配工序、底架校正工序中预先调整和控制车钩高度范围,提前消除对车钩高度的不利情况和因素,有利于确保车钩高度的合格率,减少返修。采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得车钩高度的一次交检合格率为98.72%,显著高于传统的车钩高度的一次交检合格率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