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线轨道交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7362发布日期:2022-01-15 04:1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环线轨道交通的制作方法

1.涉及到轨道交通,尤其是涉及到环线轨道交通。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技术如果要实施环线轨道交通,如现有的技术,在实施环线轨道交通时,即线路在存不能与其它线路形成互通,其存在的缺点如乘客转换车不便,如现有技术采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转换方式,乘客要么从上层走到下层,要么是乘客从下层要走到上层进行转换,极大地浪费乘客宝贵的时间,又给乘客造成的转换不便,在十字交叉口进行转换乘客别无选择,如集中某个点转换会出现人多拥挤,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缺陷。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实用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线轨道交通,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4.所述的一种环线轨道交通,包括环线轨道与环线轨道车,其中环线轨道包括环一道轨和环二道轨,环线轨道如从高低段道轨为起点开始经调整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北横二道轨经过内弯道轨延伸并列于北横一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向前延伸经过外弯道轨延伸并列于北横二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与北横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经a站台、b站台、c站台后,其中环一道轨经内弯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北横二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二道轨经过外弯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线轨道经高低段道轨调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西纵二道轨经内弯道轨延伸并列于西纵一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延伸并列于西纵二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
‑ꢀ
6.9cm,环线轨道与西纵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经d站台、e站台、f站台后,其中环一道轨经内弯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西纵二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二道轨经外弯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线轨道经高低段道轨调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南横二道轨经内弯道轨延伸并列于南横一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延伸并列于南横二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与南横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经g站台、h站台、i站台后,其中环一道轨经内弯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南横二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二道轨经外弯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线轨道经高低段道轨调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东纵二道轨经内弯道轨延伸并列于东纵一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延伸并列于东纵二道轨即形成的间隔逢距离为 5——6.9cm,环线轨道与东纵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经j站台、k站台、乚站台后,其中环一道轨经内弯道轨经过单连分岔器越过东纵二道轨延伸在高低道轨段,环二道轨经过外弯道轨延伸在高低段道轨,环线轨道经高低段道轨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
即又回到起点,即环线轨道如从起点开始环绕一周后从起点又回到起点即为环线轨道;环线轨道车在环线轨道上运行,如环线轨道车从起点如从高低段道轨开始向前运行,当环线轨道车运行到环线轨道与北横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运行的轨道车则在a站台、b站台、c站台进行停靠,环线轨道车运行到环线轨道与西纵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则在d站台、e站台、f站台进行停靠,环线轨道车运行到环线轨道与南横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则在g站台、h站台、i站台进行停靠,环线轨道车运行到环线轨道与东纵线轨道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则在j站台、k 站台、l站台进行停靠,环线轨道车与其它所经过的线路并列同步延伸的线路时,则在其它线路的站台进行停靠,使得环线轨道车的乘客能与其它线路轨道车的乘客同在一个轨道站台进行转车转换,环线轨道通过环绕所经过的城市东西南北的轨道线相互兼容,形成了轨道路基线路共用,轨道车站共享,使得城市中的轨道线与轨道线的互联互通,即形成为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
5.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有益的作用:例如现有技术如果想建设一条环线轨道,那么需要另外重新独立在一个层面环线铁路线路基通道,即存在形成上下层面重复修建的铁路基通道,不仅资金巨大方案不允许也不现实,仍然存在乘客转车转换不便缺陷,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实用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其环线轨道与城市的与其它东西南北轨横纵道线交叉并列相互兼容,与其所经过的轨道铁路线共享共用一个路基线通道,也就形成了与其它轨道线路共享及轨道站台共用,环线轨道交通改变原有的乘客须采用上下层乘车转换模式,该方案减少占用乘客宝贵的时间,方便乘客转换,也避免现有轨道交通通常集中在在交叉口转换人多拥挤的局面发生,同时,实用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是作为一个桥梁作用,串联与一条轨道线与另一条轨道线之间,即形成了城市中的轨道线与轨道线之间互联互通,即形成了乘客在一个轨道站台乘车可到达该城市的多个轨道线路即多个轨道站台,该方案的环线轨道交通极大地提升轨道交通给人们带来的便易。
附图说明
6.图1为环线轨道俯视图;
7.图中各标号为:环线轨道1;环一道轨11;环二道轨12;北横线轨道2;北横一道轨21;北横二道轨22;西纵线轨道3;西纵一道轨31;西纵二道轨32;南横线轨道4;南横一道轨41;南横二道轨42;东纵线轨道5;东纵一道轨 51;东纵二道轨52;单连分岔器61;单连分岔器62;单连分岔器63;单连分岔器64;单连分岔器65;单连分岔器66;单连分岔器67;单连分岔器68;内弯道轨71;内弯道轨72:内弯道轨73;内弯道轨74;内弯道轨75;内弯道轨 76;内弯道轨77;内弯道轨78;外弯道轨81;外弯道轨82;外弯道轨83;外弯道轨84;外弯道轨85;外弯道轨86;外弯道轨87;外弯道轨88;
8.高低段道轨91;高低段道轨93;高低段道轨95;高低段道轨97;高低段道轨92;高低段道轨94;高低段道轨96;高低段道轨98;
9.间隔缝101;间隔缝103;间隔缝105;间隔缝107;间隔缝102;间隔缝 104;间隔缝106;间隔缝108;
10.环线轨道车10;北横线轨道车20;西纵线轨道车30;南横线轨道车40;东纵线轨道车50;伸缩板60;轨道车运行方向70;
11.a站台(a);b站台(b);c站台(c);d站台(d);e站台(e);f站台 (f);g站台(g)、h站台(h);i站台(i);j站台(j);k站台(k);l站台 (l);
具体实施方式
12.首先解释标注的名称特征:
13.高低段道轨:本技术内容中所述的高低段道轨是指用在连接两个不同高度的道轨之间所设置的道轨,如附图1所示,北横线轨道2与东纵轨道 5在十字交叉口有一方轨道须要下穿,两条轨道交叉路口即不是在同一个平面高度,如环线轨道1在连接在交叉口这两条高度不同的轨道之间,需要通过路基铺垫形成一端一高一端低,即形成了环线道轨的该段一高一低,该段的环线轨道(即高低段道轨)如与东纵线轨道5连接,即高低段道轨的一端路基及道轨铺设应与东纵线轨道5在同一个平面(或水平面)上便于衔接,那么该段的环线轨道(即高低段道轨)的另一端应与北横线轨道 2连接,即形成了该段轨道的一端的路基以及道轨铺设应与北横线轨道2 在同一个平面上便于衔接,该段道轨一端与较高地势的轨道线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低势较低的轨道线连接即称为“高低段道轨”;例如,本技术内容中所有称之为”高低段道轨”内容特征均完全相同,例如高低段道轨91与高低道轨92与高低段道轨93与高低道轨94与高低道轨95等等及所有的“高低段道轨”特征内容均完全相同。
14.内弯道轨与外弯道轨:本技术内容中的内弯道轨是现有技术,内弯道轨是指在轨道内的道轨调整弯曲度,形成一定弯曲度与分岔器形成连贯,以便轨道车的车轮由内弯曲道轨顺利通过单连分岔器越过道轨,这是现有技术,那么本技术所述的所有的“内弯道轨”和“外弯道轨”内容特征型状完全均相同,例如内弯道轨71和外弯道轨81与内弯道轨72和外弯道轨 82与内弯道轨73和外弯道轨83与内弯道轨74等等及所有的“内弯道轨”和“外弯道轨”的两者特征等完均全相同。
15.单连分岔器:单连分岔器(或称:分岔器)是现有技术。
16.北横线轨道2包括北横一道轨21和北横二道轨22;西纵线轨道3包括西纵一道轨31和西纵二道轨32;南横线轨道4包括南横一道轨41和南横二道轨42;东纵线轨道5包括东纵一道轨51和东纵二道轨52。
17.环线轨道交通具体实施流程:如附图1所示:一种环线轨道交通包括环线轨道1和环线轨道1上运行的环线轨道车10,其中环线轨道1 包括环一道轨11和环二道轨12,如环线轨道1如开始的起点如从高低段道轨为开始,如高低段道轨包括高低段道轨91与高低段道轨92从这里开始为起点,通过高低段道轨一端高与另一端道轨低进行调整,使得一端与这边的轨道线在一个平面,则另一端又与另外一条轨道线在一个平面(或者水平面),如通过高低段道轨91与高低段道轨92调整在与北横线轨道2 的(路基即轨道)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11经过单连分岔器 61越过北横二道轨22经过内弯道轨71延伸并列于北横一道轨21即形成的间隔逢101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向前延伸经过外弯道轨81延伸并列于北横二道轨22即形成的间隔逢102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1 与北横线轨道2同步并列延伸经a站台(a)、b站台(b)、c站台(c)后 (关于环线轨道所停靠共享共用站台的数可根据实施时实际需要对站台停靠设计或可增加或可减少),其中环一道轨11经内弯道轨72经过单连分岔器62越过北横二道轨22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3,环二道轨经过外弯道轨82 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4,环线轨道经高低段道轨包括高低段道轨93与高低段道轨94调整形成一端
在同一个平面(或水平面)后继续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11经过单连分岔器63越过西纵二道轨32经内弯道轨73延伸并列于西纵一道轨31即形成的间隔逢103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12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83延伸并列于西纵二道轨32即形成的间隔逢104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1与西纵线轨道3同步并列延伸经d站台(d)、e 站台(e)、f站台(f)后,其中环一道轨11经内弯道轨74经过单连分岔器64越过西纵二道轨32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5,环二道轨12经外弯道轨 84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6,环线轨道1经高低段道轨包括高低段道轨95与高低段道轨96调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11经过单连分岔器65越过南横二道轨42经内弯道轨75延伸并列于南横一道轨 41即形成的间隔逢105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12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85延伸并列于南横二道轨42即形成的间隔逢106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1与南横线轨道4同步并列延伸经g站台(g)、h站台(h)、i站台后(i),其中环一道轨11经内弯道轨76经过单连分岔器66越过南横二道轨42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7,环二道轨12经外弯道轨86延伸在高低段道轨98,环线轨道1经高低段道轨包括高低段道轨97与高低段道轨98 调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或水平面)后向前延伸,其中环一道轨11经过单连分岔67器越过东纵二道轨52经内弯道轨77延伸并列于东纵一道轨51 即形成的间隔逢107距离为5-6.9cm,环二道轨12向前延伸经外弯道轨 87延伸并列于东纵二道轨52即形成的间隔逢108距离为5-6.9cm,环线轨道1与东纵线轨道5同步并列延伸经j站台(j)、k站台(k)、l站台(l) 后,其中环一道轨11经内弯道轨78经过单连分岔器68越过东纵二道轨 52延伸在高低道轨段91,环二道轨12经过外弯道轨88延伸在高低段道轨 92,环线轨道1经高低段道包括高低段道轨91与高低段道轨92轨形成在同一个平面(或水平面)后向前延伸又回到开始时的起点高低段道轨(高低段道轨91和高低段道轨92),即环线轨道1从开始时的起点环绕一周后从开始时的起点又回到起到原先的起点(也就回到终点),即形成了环线轨道。
18.环线轨道车10在环线轨道1上运行,如起点如从高低段道轨(包括高低段道轨91与高低段道轨92)的该段开始向前运行,当环线轨道车10 运行同步环线轨道1与北横线轨道2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10则在a站台(a)、b站台(b)、c站台(c)进行停靠,那么与北横线轨道车20是按照图中的箭头车辆运行方向70向前直线运行;例如,由于环线轨道车10与北横线轨道车20不在同一条道轨上,中间隔着一根道轨的宽度大约7cm,再加上间隔缝的距5一7cm,那么环线轨道车10在停靠公用站台时,其环线轨道车10与公用站台产生一条间隙缝大约在13 一15cm之间,那么环线轨道车10的车门的地面携带设置有伸缩板60具有伸缩功能,把环线轨道车10车身产生一条大约在13一15cm间隙缝进行覆盖上,乘客在环线轨道车10上下车时感觉不到有有间隙缝,存在的间隙缝有伸缩板60覆盖,伸缩板60通过伸缩调节,开车门时伸缩板自动伸出,关好车门时自动收回(当然,也可采用专用的环线轨道车的车厢比其它轨道线的车厢略宽一些,如轨道车厢的两边即每边增加宽度约在13一 15cm时,此时的环线轨道车停靠在其它轨道站台也就不会有缝隙产生,也就不需要用伸缩板);如环线轨道车10运行到环线轨道1与西纵线轨3道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10则在d站台(d)、e站台(e)、 f站台(f)进行停靠;如,环线轨道车10运行到环线轨道1与南横线轨道4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10则在6站台(g)、h 站台(h)、i站台(i)进行停靠:环线轨道车10运行到环线轨道1与东线轨道5同步并列延伸线路时,运行的环线轨道车10则在j站台(j)、k站台(k)、l站台(l)进行停靠,环线轨道交通车与其它所经过的线路并列同步延伸的线路时,则在其他线路站台进行停靠,使得环线轨道车
的乘客能与其它线路轨道车的乘客同在一个(层面)的轨道站台进行转车转换;本技术的环线轨道交通是采用单条线路流程实施方案,但在实际应用实施建设时是要采用双向线路,即一来一回双向设计线路,如一条采用顺时针方向运行及另一条而采用逆时针方向运行,那么其它线路的轨道车则是按照自的轨迹轨道方向运行,例如,西纵线轨道车30、如南横线轨道车40、如东纵线轨道车50则是按照自己的轨道方向运行,附图1中环线轨道车是环绕轨道运行的,其它轨道车是按轨道运行的方向70即箭头所指的方向运行的。
19.受电弓是现有技术,通常是设置在轨道车车顶的中心线上,那么本技术的环线轨道车受电弓的位置应略偏离车厢顶上的中心线,至于往左偏离一点点还是往右偏偏离一点点是根据环线轨道车是采用顺时针还是采逆时针运行而决定受电弓的位置。
20.环线轨道通过环绕所经过的线路并与其它轨道线兼容,即形成了环线轨道与其它轨道铁路线路基通道共用,共享共用同一个轨道站台停靠,以及环线轨道连接在一条轨道线与另一条轨道线之间,即形成了城市轨道线与轨道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即为新型的环线轨道交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