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舱分隔间及载具对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50696发布日期:2023-04-06 15:1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吊舱分隔间及载具对接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吊舱分隔间,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高速低压运输系统的运输载具的吊舱分隔间。


背景技术:

1、随着高速低压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需要解决吊舱如何与运输系统站点连接以卸载乘员和/或货物的问题。

2、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将吊舱与运输系统站点连接以卸载乘员和/或货物的系统,其需要针对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的吊舱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吊舱与运输系统站点连接以卸载乘员和/或货物的系统,其需要针对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的吊舱解决。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将运输载具维持在低压环境中,同时将吊舱连接到用于卸载和装载乘员和/或货物的路径,并且同时将资源转移到吊舱。

2、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面,吊舱和运输系统站点连接以提供用于装载和卸载乘员和/或货物的结构路径,而不需要对吊舱周围的整个容积加压,从而减少吊舱接收和发送的循环时间。

3、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吊舱分隔间,其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运输载具,所述运输载具用于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与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airdock)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对接舱提供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所述运输载具的路径。所述吊舱分隔间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其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将所述运输载具连接到登机区域的状态下将所述运输载具维持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中。

4、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能够操作以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之间循环。

5、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是环境压力。

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包括两个空气对接舱,并且其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被构造成将所述两个空气对接舱连接到所述运输载具。

7、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成批分组地接收多个运输载具。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能够操作以将资源转移到所述运输载具。

9、在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包括资源转移歧管,所述资源转移歧管配置在所述吊舱分隔间的顶棚上以便与所述运输载具的上表面连接。

10、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还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所述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所述运输载具。

1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处于悬浮状态的所述运输载具。

12、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轨道上处于着陆状态的所述运输载具。

13、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门户分支,其用于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接收多个运输载具,所述门户分支包括多个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多个吊舱分隔间沿着共享的运输载具路径设置,使得多个运输载具能够成批分组地连接到所述多个吊舱分隔间。

14、在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户分支包括邻近所述共享的运输路径配置的乘员平台,所述乘员平台为每个所述吊舱分隔间提供装载区域。

15、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户分支包括在所述共享的运输路径的每个端部处的闸阀。

16、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运输载具的运输站点。所述站点包括:接收通道,其用于接收进来的运输载具;离开通道,其用于发送外出的运输载具;以及多个门户分支,每个门户分支均连接到所述接收通道和所述离开通道。

17、在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门户分支的相应的共享的运输路径彼此平行地延伸。

18、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操作吊舱分隔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吊舱分隔间中接收运输载具;以及将配置在所述吊舱分隔间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与所述运输载具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对接舱提供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所述运输载具的路径。所述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在经由所述空气对接舱将所述运输载具连接到登机区域的状态下将所述运输载具维持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中。

19、在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包括实现所述空气对接舱和所述运输载具之间的软捕获以及实现所述空气对接舱和所述运输载具之间的硬捕获。

20、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经由所述空气对接舱连接所述运输载具时使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之间循环。

2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一旦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中的压力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以及所述运输载具的内部容积的压力平衡就打开将所述空气对接舱连接到所述登机区域的舱壁门。

22、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包括每个运输载具的两个空气对接舱。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舱分隔间,其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运输载具,所述运输载具用于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与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对接舱提供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所述运输载具的路径,所述吊舱分隔间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能够操作以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之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是环境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包括两个空气对接舱,并且其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被构造成将所述两个空气对接舱连接到所述运输载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成批分组地接收多个运输载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能够操作以将资源转移到所述运输载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包括资源转移歧管,所述资源转移歧管配置在所述吊舱分隔间的顶棚上以便与所述运输载具的上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还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所述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所述运输载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处于悬浮状态的所述运输载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轨道能够操作以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轨道上处于着陆状态的所述运输载具。

11.一种门户分支,其用于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接收多个运输载具,所述门户分支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舱分隔间,其中所述多个吊舱分隔间沿着共享的运输载具路径设置,使得多个运输载具能够成批分组地连接到所述多个吊舱分隔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户分支,包括邻近所述共享的运输路径配置的乘员平台,所述乘员平台为每个所述吊舱分隔间提供装载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户分支,包括在所述共享的运输路径的每个端部处的闸阀。

14.一种运输站点,其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运输载具,所述站点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输站点,其中,所述多个门户分支的相应的共享的运输路径彼此平行地延伸。

16.一种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操作吊舱分隔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包括实现所述空气对接舱和所述运输载具之间的软捕获以及实现所述空气对接舱和所述运输载具之间的硬捕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经由所述空气对接舱连接所述运输载具时使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在所述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之间循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旦所述空气对接舱的内部容积中的压力与所述登机区域的压力以及所述运输载具的内部容积的压力平衡就打开将所述空气对接舱连接到所述登机区域的舱壁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包括每个运输载具的两个空气对接舱。


技术总结
一种吊舱分隔间,其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运输载具,所述运输载具用于在高速低压运输系统中与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对接舱提供用于将乘员和/或货物卸载和装载到所述运输载具的路径。所述吊舱分隔间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所述吊舱分隔间能够操作以在经由至少一个空气对接舱将运输载具连接到登机区域的状态下将运输载具维持在运输系统的低压环境中。

技术研发人员:J·弗姆,松山优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超级高铁技术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