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及其换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98192发布日期:2022-08-27 04:2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及其换乘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城市内的各线地铁,到城市之间的火车高铁,增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3.高铁是城市间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时速在250km以上,截止到2021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乘客需要在沿途各个高铁站进行换乘,高铁需要在对应的高铁站内停留,待乘客换乘完毕后重新启动,而这个过程降低了高铁运输的平均时速,影响了高铁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高铁的运输效率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系统,包括供高铁前进的运输线和换乘线,换乘线上设置有摆渡列车,所述运输线和换乘线之间设置有供摆渡列车在运输线和换乘线之间进行转移的转线轨道;所述摆渡列车与所述高铁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高铁与摆渡列车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追尾连接,且高铁与摆渡列车的车厢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通,当摆渡列车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高铁连通后,摆渡列车内的乘客与高铁内的乘客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进行换乘。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通过摆渡列车与高铁进行追尾连接后进行换乘,然后乘坐摆渡列车进入高铁站内出站,避免了高铁需要在高铁站内停留与重新启动的步骤,提高了高铁的运输效率。
8.可选的,所述换乘线与运输线并列等间距设置,所述摆渡列车的侧壁上设置有摆渡车门,所述摆渡车门的位置与高铁车门位置对应,摆渡车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当摆渡列车并列于高铁,且与高铁相对静止时,高铁与摆渡列车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并列连通,乘客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在高铁和摆渡列车之间进行换乘。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另一种区别于追尾连接的连接方式,两种连接方式的摆渡列车与同一高铁连接时分别处于运输线和换乘线,两辆摆渡列车互不干扰,在相邻两个高铁站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换乘,从而提高了高铁与摆渡列车的换乘效率。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摆渡列车上的旅客通道,高铁上与旅客通道相对应的连通口,在运行过程中,当所述摆渡列车与所述高铁相对静止时,乘客通过旅客
通道进行换乘;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箭头倒钩与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挂杆,钩挂杆和箭头倒钩分别设置在高铁与摆渡列车相互朝向的端部,钩挂杆上开设有与箭头倒钩相卡接的钩挂孔,当箭头倒钩伸入并卡接到两个钩挂杆的钩挂孔内之后,高铁与所述摆渡列车同步运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将高铁和摆渡列车连接在一起后,摆渡列车降低自身的动力输出,使得高铁带动摆渡列车同步移动,此时更有利于高铁与摆渡列车的相对静止,使得乘客的换乘过程更加稳定。
12.可选的,所述钩挂杆转动连接在高铁的尾端,所述钩挂杆上固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钩挂杆的一端固接在高铁上,所述两个钩挂杆之间存在供箭头倒钩进入的钩挂间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钩挂杆的位置更加稳定,更有利于高铁和摆渡列车进行追尾连接。
14.可选的,所述箭头倒钩包括箭杆和分别位于箭杆两侧的两个勾杆,所述箭头倒钩上设置有脱离组件,脱离组件包括驱动缸和两根铰接杆,两根铰接杆与两个勾杆一一对应,且所述铰接杆的一端铰接在勾杆远离箭杆的端部;铰接杆靠近箭杆的位置处开设有滑移孔,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滑动连接在滑移孔内带动铰接杆进行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客换乘完毕后,启动驱动刚会将两根钩挂杆撑开,直到钩挂杆与箭头倒钩脱离,从而使高铁与摆渡列车分离。
16.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旅客通道,旅客通道为折叠伸缩式结构,所述旅客通道包括剪叉结构、液压缸和通道外罩,所述旅客通道在驱动缸的带动下向高铁延伸并与高铁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渡列车前进时可以将旅客通道缩回,降低了摆渡列车收到的阻力,同时也减少了旅客通道在前进产生的风压下出现损坏的情况。
18.另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高铁运输线沿途相邻的两个高铁站分别命名为第一站和第二站,所述第一站内停靠有摆渡列车,第二站内停靠有第二摆渡列车;当高铁到达第一设定位置前,乘客预先登上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在高铁到达第一设定位置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启动并加速;当高铁全部通过靠近第一站的转线轨道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通过转线轨道进入运输线;高铁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追尾连接;高铁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的乘客通过旅客通道进行换乘;启动脱离组件使高铁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分离;驾驶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将乘客送达至目的站台。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摆渡列车与高铁进行追尾连接后,进行高铁内乘客的换乘工作,尽可能减少了高铁在沿途高铁站停靠、重启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高铁的运输效率。
20.可选的,当高铁到达第二设定位置前,乘客预先登上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在高铁到达第二设定位置后,第二站内摆渡列车启动并加速,直到与高铁并列;驱动第二连接组件的液压缸,使得旅客通道伸入高铁的侧门内使高铁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并列连接;高铁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的乘客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的旅客通道进行换乘;启动脱离组件使高铁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分离;驾驶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将乘客送达至目的站台。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摆渡列车与高铁进行并列连接后,进行高铁内乘客的换乘工作,尽可能减少了高铁在沿途高铁站停靠、换乘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高铁的运输效率。
22.可选的,两个相邻高铁站内的所述摆渡列车分别通过追尾连接和并列连接的方式进行换乘。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距离较近的两个高铁站,通过不同的换乘方式能够尽可能减少两辆摆渡列车的相互干扰,从而提高了不停车换乘系统的适用性。
24.可选的,所述换乘线设置为环状,在高铁的运输方向上,所述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将乘客运输至第二站内,原先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成为新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有摆渡列车的前进方向相同,尤其适用于距离不远的两个高铁站之间,减少了摆渡列车掉头消耗的时间,优化了乘客的换乘体验。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追尾连接的方式实现摆渡列车与高铁的连接,并通过摆渡列车与高铁连接后,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换乘,避免了高铁在经过的高铁站停靠换乘以及重启的流程,提高了高铁的运输效率;2.通过追尾连接和并列连接两种连接方式交替对高铁站内的乘客进行换乘,减少了相邻两站内摆渡列车产生的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换乘系统的线路布设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铁的换乘车厢与摆渡列车连接状态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位置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旅客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运输线;11、高铁;111、换乘车厢;112、连通口;2、换乘线;21、摆渡列车;211、摆渡车门;3、转线轨道;4、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组件;411、箭头倒钩;4111、箭杆;4112、勾杆;412、钩挂杆;4121、钩挂孔;413、脱离组件;4131、驱动缸;4132、铰接杆;414、复位弹簧;415、钩挂间隙;42、第二连接组件;43、旅客通道;431、剪叉结构;432、液压缸;433、通道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铁11不停车换乘系统。参照图1,换乘系统包括用于高铁11前进的运输线1和用于乘客换乘的换乘线2,换乘线2上停靠有摆渡列车21,运输线1和换乘线2之间设置有供摆渡列车21在运输线1和换乘线2之间进行转移的转线轨道3。
36.参照图1和图2,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高铁11与摆渡列车2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追尾连接,其中高铁11与摆渡列车21的追尾连接可以为高铁11在前,摆渡列车21在后,也可以是摆渡列车21在前,高铁11在后,本实施例中选用高铁11在前,摆渡列车21在后,摆渡列车21追尾连接高铁11的方式进行说明。
37.高铁11的最后若干节车厢设置为换乘车厢111。需要下车的乘客需要预先进入换乘车厢111等待与摆渡列车21进行换乘。换乘车厢111与摆渡列车21的车厢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连通,当摆渡列车2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与换乘车厢111连接后,摆渡列车21内的乘客与换乘车厢111内的乘客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进行换乘,然后乘坐摆渡列车21进入高铁站内出站,从而避免了高铁11需要在高铁站内停留的情况,提高了高铁11的运输效率。
38.参照图2和图3,换乘线2与运输线1并列等间距设置。摆渡列车2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摆渡车门211,摆渡车门211的位置与换乘车厢111侧壁车门的位置一一对应。摆渡车门211位置处的列车外壁上固接有第二连接组件42,当摆渡列车21并列于高铁11,且与高铁11相对静止时,第二连接组件42伸长至换乘车厢111的车门中,在并列状态下将换乘车厢111与摆渡列车21并列连通,乘客则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在换乘车厢111和摆渡列车21之间进行换乘。
39.以上通过采用“追尾连接”和“并列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可以同时将不同的摆渡列车21与同一高铁11进行连接,且两辆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连接时分别处于运输线1和换乘线2,两辆摆渡列车21互不干扰,在相邻两个高铁站距离较短时,可以同时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换乘,从而提高了高铁11与摆渡列车21的换乘效率。
40.具体的,第一连接组件41包括固接在摆渡列车21上的旅客通道43,高铁11上与旅客通道43相对应的连通口112,在运行过程中,当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相对静止时,乘客通过旅客通道43进行换乘。
41.参照图4和图5,第一连接组件41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箭头倒钩411与两个对称设置的钩挂杆412,钩挂杆412和箭头倒钩411分别设置在高铁11与摆渡列车21相互朝向的端部,本实施例中,钩挂杆412转动连接在高铁11的尾端,箭头倒钩411固接在摆渡列车21的首端。
42.箭头倒钩411包括箭头倒钩411包括箭杆4111和分别位于箭杆4111两侧的两个勾杆4112,每个钩挂杆412上水平开设有一个与勾杆4112配合卡接的钩挂孔4121,当勾杆4112对应伸入并卡接到两个钩挂孔4121内之后,摆渡列车21降低自身动力输出,高铁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拉动摆渡列车21进行同步运动。此时高铁11与摆渡列车21的相对静止,使得乘客的换乘过程更加稳定。
43.参照图4和图5,箭头倒钩411上设置有脱离组件413,脱离组件413包括驱动缸4131和两根铰接杆4132,驱动缸4131沿箭杆4111的长度方向固接在箭杆4111上,驱动缸4131的活塞杆向高铁11伸出。两根铰接杆4132与两个勾杆4112一一对应,且铰接杆4132的一端铰
接在勾杆4112远离箭杆4111的端部。
44.铰接杆4132上靠近箭杆4111的位置处沿铰接杆4132的长度方向竖直开设有滑移孔,驱动缸4131的活塞杆远离缸体的端部竖直固接有滑移杆,滑移杆伸入并滑动连接在滑移孔内带动铰接杆4132围绕铰接轴进行转动。
45.当驱动缸4131将活塞杆收回时,活塞杆会带动铰接杆4132围绕铰接轴进行转动,此时钩挂杆412会随着铰接杆4132的转动随之滑动,直到钩挂杆412沿铰接杆4132活动向两侧与勾杆4112脱离,此时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脱离,重新加大摆渡列车21的动力输出将摆渡列车21上的乘客送到预定的高铁站。
46.为了使两根钩挂杆412的位置更加稳定,以便于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的追尾连接,钩挂杆412上固接有强力的复位弹簧414,复位弹簧414远离钩挂杆412的一端固接在高铁11上,两个钩挂杆412之间存在供箭头倒钩411插入的钩挂间隙415。
47.参照图3和图6,第一连接组件41与第二连接组件42均包括有一端固接于摆渡列车21上,用于供乘客进行换乘的旅客通道43。旅客通道43为折叠伸缩式结构,旅客通道43包括剪叉结构431、液压缸432和通道外罩433,其中通道外罩433为类似波纹管的折叠管状结构且通道外罩433的两端与剪叉结构431固接并随剪叉结构431同步伸缩。在液压缸432的驱动下,剪叉结构431能够带动整个旅客通道43伸长或缩短。旅客通道43进入换乘车厢111内后,将摆渡列车21与换乘车厢111连通,之后工作人员在旅客通道43内搭接好便于乘客行走的搭接板,以供乘客进行换乘。
48.另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高铁不停车换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了便于表述,现将高铁11运输线1沿途相邻的两个高铁站分别命名为第一站和第二站,第一站内停靠有摆渡列车21,第二站内停靠有第二摆渡列车21;将距离第一站最近的转线轨道3与运输线1的交界点命名为第一转线位置,将运输线1上背离高铁11前进方向且距离第一转线位置约2km处设置为第一设定位置,将运输线1上背离高铁11前进方向且距离第二站位置约2km处设置为第二设定位置。
49.在高铁11到达第一设定位置前,乘客预先登上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在高铁11到达第一设定位置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启动并开始加速;当高铁11全部通过第一转线位置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通过转线轨道3进入运输线1;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追尾连接;高铁11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的乘客通过旅客通道43进行换乘;启动脱离组件413使高铁11与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分离;驾驶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将乘客送达至目的高铁站台。
50.通过以上步骤,乘客通过摆渡列车21与高铁11进行追尾连接后进行换乘,然后乘坐摆渡列车21进入目的高铁站内出站,避免了高铁11需要在高铁站内停留、换乘及重启的情况,提高了高铁11的运输效率。
51.进一步的,当高铁11到达第二设定位置前,乘客预先登上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在高铁11到达第二设定位置后,第二站内摆渡列车21启动并加速,直到与高铁11并列;驱动第二连接组件42的液压缸432,使得旅客通道43伸入高铁11的侧门内使高铁11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并列连接;
高铁11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的乘客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的旅客通道43进行换乘;启动脱离组件413使高铁11与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分离;驾驶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将乘客送达至目的高铁站台。
52.两个相邻高铁站内的摆渡列车21分别通过追尾连接和并列连接的方式进行换乘。尤其在距离较近的两个高铁站之间,通过这两种互不干扰的换乘方式能够尽可能减少两辆摆渡列车21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了不停车换乘系统的适用性。
53.进一步的,换乘线2设置为环状,且运输线1位于环状换乘线2的内侧.在高铁11的运输方向上,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将乘客运输至第二站内,原先第一站内的摆渡列车21成为新第二站内的摆渡列车21。
54.如此,运输线1与换乘线2上所有摆渡列车21的前进方向相同,减少了摆渡列车21掉头消耗的时间,并且同一运输线1上可以容纳多辆高铁11进行运输,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铁路利用率,优化了乘客的换乘体验。
55.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更适用于换乘人流较小的高铁站,同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运输线1沿途开设更多的高铁站,并通过乘坐摆渡列车21的方式上下高铁11。在遇到换乘人流量较大的高铁站时,高铁11可以通过转线轨道3进入高铁站停靠,从而满足更多的换乘情况。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