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3491发布日期:2022-11-22 19:3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


背景技术:

2.矿用梭车是当前无机绳牵引输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使用量巨大且发挥中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梭车设备在使用中,一方面与无机绳牵引系统及矿车等承载设备连接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低下,操作繁琐,同时无机绳牵引系统的牵引钢缆与梭车连接时易出现因设备匹配性差、钢缆定位不稳等因素而造成牵引钢缆张力不稳,从而影响梭车牵引作用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煤矿巷道、矿山现场工作环境恶劣,从而极易造成梭车运行的轨道布设的精度收到影响,尤其是轨道部分路段宽窄不统一,从而易造成梭车发生脱轨等事故,在影响生产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矿用梭车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实现梭车与无机绳牵引系统、承载转运车辆间快速连接装配,并实现快速精确调整牵引系统牵引钢缆牵引张力的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梭车牵引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梭车对不同输送轨道的适应能力,防止因轨道结构变化而导致的梭车脱轨等故障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梭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包括车体、牵引环、调节架、车轮、牵引绳张紧装置,牵引绳张紧装置与车体上端面连接,并与车体同轴分布,牵引环共两个,对称分布在牵引绳张紧装置两侧,牵引环对应车体上端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调节槽,调节槽轴线与车体轴线平行分布,并位于车体轴线上方0至车体上端面10厘米位置,且调节槽与车体轴线分布在同一与车体上端面垂直分布的平面内,牵引环下端面嵌于调节槽内,并通过滑座与调节槽滑动连接,牵引环轴线与车体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车体下端面与至少两个调节架连接,各调节架沿车体轴线方形均布且调节架轴线与车体轴线垂直分布,调节架两端面分别与一个车轮连接,并与车轮同轴分布,调节架包括回转机构、承载座、承载龙骨、轴套、轮轴、调节弹簧,承载座上端面与车体上端面连接,下端面通过回转机构与承载龙骨上端面铰接,承载龙骨轴线与车体下端面平行分布,并可进行0
°
—360
°
范围旋转,轴套两个,嵌于承载龙骨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两侧,轴套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承载龙骨间通过万向铰链铰接,轮轴数量与轴套数量一致,每个轴套内均设一条轮轴,且轴套与轮轴同轴分布并滑动连接,轮轴两端分别超出轴套外至少10毫米,其中轮轴前端面与车
轮连接并同轴分布,轮轴后端面与调节弹簧连接且两轮轴间通过调节弹簧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绳张紧装置包括承载架、收卷辊、旋转驱动机构及制动器,所述承载架为断面呈“凵”字形槽装结构,收卷辊嵌于承载架内并与车体轴线垂直分布,所述收卷辊两端与承载架连接,且收卷辊至少一端通过传动轴与旋转驱动机构及制动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及制动器均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环包括伸缩导向柱、棘轮机构、钩环、线槽、压线扣,所述伸缩导向柱下端面通过棘轮机构与滑座连接,上端面通过棘轮机构与钩环铰接,且所述伸缩导向柱轴线与钩环轴线垂直分布相交,与车体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所述伸缩导向柱外表面设至少两条环绕伸缩导向柱轴线均布的线槽,且线槽与伸缩导向柱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线槽对应的伸缩导向柱外表面设至少两条压线扣,所述压线扣与线槽同轴分布,沿线槽轴线方向均布并与伸缩导向柱外表面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座包括滑块、导向滑轨、弹性伸缩柱、定位销,其中所述导向滑轨共两条,对称分布在调节槽轴线两侧,并与调节槽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滑块侧表面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滑块上设至少一个与调节槽槽底垂直分布的销孔,所述定位销嵌于销孔内,与销孔滑动连接,并与调节槽底部连接,所述滑块后端面与调节槽槽底间通过至少一条弹性伸缩柱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柱轴线与滑块轴线及调节槽轴线平行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轮包括轮体、轮缘、弹性衬板、碟型弹簧,所述轮体为圆柱体柱状结构,所述轮缘为与轮体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轮缘与轮体外侧面连接,且轮缘外径为轮体外径的1.5—3.5倍,所述轮缘横断呈等腰梯形结构,其后端面与轮体连接,且后端面直径为外端面直径的0.5—0.8倍,且轮缘侧表面与轮体轴线呈30
°
—60
°
夹角,所述弹性衬板和碟型弹簧为与轮缘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所述弹性衬板包覆在轮缘外侧面并通过碟型弹簧与轮缘外表面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车体包括承载车身、导向车身、辅助动力机构,所述导向车身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车身两侧,并通过连接机构与导向车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承载车身、导向车身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调节架连接,承载车身上端面与牵引绳张紧装置及辅助动力机构连接,且所述辅助动力机构与牵引绳张紧装置连接,所述导向车身上端面分别与牵引环连接。
12.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实现梭车与无机绳牵引系统、承载转运车辆间快速连接装配,并实现快速精确调整牵引系统牵引钢缆牵引张力的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梭车牵引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梭车对不同输送轨道的适应能力,防止因轨道结构变化而导致的梭车脱轨等故障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梭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调节架、车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2所述,一种新型无极绳绞车使用的多功能梭车,包括车体1、牵引环2、调节架3、车轮4、牵引绳张紧装置5,牵引绳张紧装置5与车体1上端面连接,并与车体1同轴分布,牵引环2共两个,对称分布在牵引绳张紧装置5两侧,牵引环2对应车体1上端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调节槽6,调节槽6轴线与车体轴线平行分布,并位于车体轴线上方0至车体上端面10厘米位置,且调节槽6与车体1轴线分布在同一与车体1上端面垂直分布的平面内,牵引环2下端面嵌于调节槽6内,并通过滑座7与调节槽6滑动连接,牵引环2轴线与车体1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车体1下端面与至少两个调节架3连接,各调节架3沿车体1轴线方形均布且调节架3轴线与车体1轴线垂直分布,调节架3两端面分别与一个车轮4连接,并与车轮4同轴分布.
18.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架3包括回转机构31、承载座32、承载龙骨33、轴套34、轮轴35、调节弹簧36,承载座32上端面与车体1上端面连接,下端面通过回转机构31与承载龙骨33上端面铰接,承载龙骨33轴线与车体1下端面平行分布,并可进行0
°
—360
°
范围旋转,轴套34两个,嵌于承载龙骨33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33两侧,轴套34轴线与承载龙骨33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承载龙骨33间通过万向铰链铰接,轮轴34数量与轴套34数量一致,每个轴套34内均设一条轮轴35,且轴套34与轮轴35同轴分布并滑动连接,轮轴35两端分别超出轴套34外至少10毫米,其中轮轴35前端面与车轮35连接并同轴分布,轮轴35后端面与调节弹簧36连接且两轮轴35间通过调节弹簧36连接。
1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绳张紧装置5包括承载架51、收卷辊52、旋转驱动机构53及制动器54,所述承载架51为断面呈“凵”字形槽装结构,收卷辊52嵌于承载架51内并与车体1轴线垂直分布,所述收卷辊52两端与承载架51连接,且收卷辊52至少一端通过传动轴与旋转驱动机构53及制动器54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3及制动器54均与承载架51外表面连接。
20.其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3为手轮、液压马达、气压马达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
21.重点说明的,所述的牵引环2包括伸缩导向柱21、棘轮机构22、钩环23、线槽24、压线扣25,所述伸缩导向柱21下端面通过棘轮机构22与滑座7连接,上端面通过棘轮机构22与钩环23铰接,且所述伸缩导向柱21轴线与钩环23轴线垂直分布相交,与车体1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所述伸缩导向柱21外表面设至少两条环绕伸缩导向柱21轴线均布的线槽24,且线槽24与伸缩导向柱21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线槽24对应的伸缩导向柱21外表面设至少两条压线扣25,所述压线扣25与线槽24同轴分布,沿线槽24轴线方向均布并与伸缩导向柱21外表面连接。
22.同时,所述的滑座7包括滑块71、导向滑轨72、弹性伸缩柱73、定位销74,其中所述导向滑轨72共两条,对称分布在调节槽6轴线两侧,并与调节槽6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滑块72侧表面与导向滑轨72滑动连接,滑块71上设至少一个与调节槽6槽底垂直分布的销孔75,所述定位销74嵌于销孔75内,与销孔75滑动连接,并与调节槽6底部连接,所述滑块71后端面与调节槽6槽底间通过至少一条弹性伸缩柱73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柱73轴线与滑块71轴线
及调节槽6轴线平行分布。
23.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导向柱21、弹性伸缩柱22均为液压杆、气压杆、弹簧杆中的任意一种。
24.重点说明的,所述的车轮4包括轮体41、轮缘42、弹性衬板43、碟型弹簧44,所述轮体41为圆柱体柱状结构,所述轮缘42为与轮体41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轮缘42与轮体41外侧面连接,且轮缘42外径为轮体41外径的1.5—3.5倍,所述轮缘42横断呈等腰梯形结构,其后端面与轮体41连接,且后端面直径为外端面直径的0.5—0.8倍,且轮缘42侧表面与轮体41轴线呈30
°
—60
°
夹角,所述弹性衬板43和碟型弹簧44为与轮缘42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所述弹性衬板43包覆在轮缘42外侧面并通过碟型弹簧44与轮缘42外表面连接。
25.值得注意的,所述的车体1包括承载车身101、导向车身102、辅助动力机构103,所述导向车身101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车身101两侧,并通过连接机构与导向车102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承载车身101、导向车身102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调节架3连接,承载车身101上端面与牵引绳张紧装置5及辅助动力机构103连接,且所述辅助动力机构103与牵引绳张紧装置5连接,所述导向车102身上端面分别与牵引环2连接。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动力机构103液压站、气压站中的任意一种,同时,所述连接机构为铰链、万向联轴器中的任意一种。
27.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车体、牵引环、调节架、车轮、牵引绳张紧装置进行组装装配,并将装备后的车体通过车轮与布设的输送轨道连接,将牵引环与外部的牵引机构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并将牵引用钢缆与牵引绳张紧装置的收卷辊连接,同时使得牵引绳嵌于牵引环线槽内,并由压线扣对牵引绳进行定位,然后将通过线槽牵引定位牵引绳从牵引环的钩环穿过,与钩环连接的同时另使牵引绳前端面与外部设备连接备用即可。
28.在进行牵引运行中:
29.远距离牵引时,通过压线扣减弱对牵引绳定位作用力,使牵引绳沿线槽轴线方向与线槽滑动连接,然后同时驱动牵引绳张紧装置运行,对牵引绳进行收放作业,并在通过对牵引绳收放作业满座对外部设备进行牵引驱动作业的同时,一方面通过牵引绳张紧装置对牵引绳收放作业时的驱动力进行调节,并通过制动器对牵引绳收放定位调节,提高牵引绳牵引调剂作用力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牵引环对牵引绳牵引驱动方向进行调整,且在调整过程中,另通过调节槽和滑座对牵引环的牵引方向进行调整,通过牵引环的伸缩导向柱辅助进行牵引方向调整;
30.近距离牵引时,首先通过牵引环的伸缩导向柱的伸长量进行调整,并使钩环直接与外部设备连接,然后通过压线扣使牵引绳同时与牵引环的伸缩导向的线槽和钩环进行强制连接定位,从而完成对外部设备牵引定位作业的需要,并在牵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牵引绳张紧装置对牵引绳收放长度调整,从而达到对牵引环的牵引方向进行强制调节定位,并通过同步调整牵引绳的收放长度,在调整牵引环牵引方向的同时另对牵引力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槽和滑座对牵引环的牵引方向进行调整;
31.此外,在牵引运行过程中,本新型另通过调节架、车轮配合,满足在布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需要,其中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调节架的同一直线方向上两轮轴间通过调节弹簧连接,并使轮轴与轴套间滑动连接结构,以及设置的回转机构,实现轮轴及轮轴连接
的轮体可根据轨道宽度方向进行伸缩调节,同时满足随轨道方向灵活调整车轮运行方向,从而满足不同宽度及方向轨道上运行,防止因轨道宽窄变化而导致脱轨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车轮的轮体、轮缘构成的倾斜面结构,使车轮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对不同轨道宽度进行适应,同时另可通过弹性衬板、碟型弹簧配合提高车轮运行时的稳定性,降低车轮运行时的振动冲击和降低对轮缘造成磨损。
32.同时,本新型通过车体采用承载车身和导向车身间的铰接结构,有效的实现车身的柔性,从而满足运行过程中车身对不同运行方向的灵活适应性,防止因轨道高低起伏造成的车身脱轨现象。
33.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实现梭车与无机绳牵引系统、承载转运车辆间快速连接装配,并实现快速精确调整牵引系统牵引钢缆牵引张力的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梭车牵引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梭车对不同输送轨道的适应能力,防止因轨道结构变化而导致的梭车脱轨等故障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梭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34.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