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953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的磁头,属于电学领域的一种传感器件。
磁头是铁路车辆轴温红外探测器使用的专用附属器件,磁头装在钢轨内侧,红外轴温探测器利用车轮通过装在钢轨内侧的磁头上方时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触发电路工作向探测器发出信号。目前,车辆轴温红外探测器普遍使用的磁头是由磁钢、绕在磁钢上的线圈和电阻、晶体管、二极管构成的触发电路组成,这种磁头,当车轮通过其上方,绕在磁钢上的线圈产生的感生电动高于1.4伏时,才能使触发电路工作向探测器发信号,当列车行驶速度较低,低于5公里/小时,磁头上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低于1.4伏。因此,当列车速度较低时,磁头不能向轴温探测器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当列车行驶速度低于5公里/小时时,这种磁头仍可向红外轴温探测器发出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下述技术方案解决,在与红外探测器配套使用的传统磁头触发电路(由电阻R1、R2、R3、二极管D1、晶体管BG1组成)的输入端与绕在磁钢1上的线圈2的输出端间串联一个六非门集成电路,在六非门集成电路的输入与红外轴温探测器工作电源之间接一个调正电阻R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磁头工作原理如下由于在线圈2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R1前串接一个六非门集成电路,当六非门集成电路输入端的电压超过临界电压时,其输出端就输出高电平,输出信号使触发电路工作向红外探测器信号,当六非门集成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压低于临界电压时,六非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触发电路就不工作无信号输出。根据这个原理,通过接于六非门集成电路输入端与红外轴温探测器工作电源间的调正电阻R4的作用,将线圈2输出端A点的电位控制在稍低于六非门集成电路临界电压,与临界电压之差在0.1伏以内。当有车轮通过磁头上方时,只要线圈2上产生高于0.1伏的感生电动势时,六非门集成电路即输出高电平,从而使触发电路工作向红外探测器发出信号。由于车轮通过磁头上方时,线圈上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与磁钢中通过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又由于磁头的设计,使得磁头触发电路工作时,线圈上必须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仅为传统使用磁头的1/14,又由于新、旧磁头设计的磁钢1与绕在其上的线圈2基本相同,所以车轮通过时磁通量的变化基本相等。由于本实用新型磁头的设计使触发电路工作必须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大大降低。因此,当车轮速度低至1公里/小时时,线圈2上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就足以使磁头的触发电路工作,向红外轴温探测器发出信号,从而大大提高了红外轴温探测器的测量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制造容易,将它与红外轴温探测器配套使用,可大大提高红外轴温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使其在车速低至1公里/小时时仍可以正常工作。
说明书附图


图1、传统使用的磁头电路图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电路图。
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磁钢1可采用多片直径10×6mm的磁钢片叠成,六非门集成电路可采用CMOS,也可采用TTL,晶体管BG1可采用NPN型硅管,装配调试好后,可把磁钢、线圈、集成电路、电阻、晶体管等封装固化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包括磁钢1、线圈2和由电阻R1、R2、R3、晶体管BG1、二极管D1组成的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在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线圈2的输出端间串联一个六非门集成电路,在六非门集成电路的输入与红外轴温探测器的工作电源间接有一个调正电阻R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磁头。
与铁路红外轴温探测器配套使用的传统磁头,在车速低于5公里/小时时,磁头线圈产生的感生电压低于1.4伏,其触发电路不工作。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磁头线圈与触发电路输入端间串联一个六非门集成电路,并通过调整电阻使其输入端的电压略低于集成电路临界电压,当磁头线圈产生的感生电压大于0.1伏时,其触发电路即能工作。因此,当车速低至1公里/小时时,磁头仍能正常向红外轴温探测器发出信号。
文档编号B61K9/04GK2173194SQ9222985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4日
发明者韩后明 申请人:蚌埠铁路分局蚌埠车辆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