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力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856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人力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人力三轮车。
在很多中小城镇,在农村,人力三轮车还是普通百姓的主要运输工具,用量还相当大,而且这种状况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现在的人力三轮车的一个问题是当车子负重上坡时,骑车的人蹬不动,需要下车步行推车,或者另一人从后面推着才能行进。这种方式既费力又费时,无论推车还是骑车的人都十分劳累,特别是在后面推车的人,只有推到坡头时才能喘口气,车停下来后再蹬上车前进,十分不方便,有时还会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上坡时不用步行推、可以两人同骑的、省力快捷和使用方便的双人力三轮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双人力三轮车,它有前轮、后轮、刹车装置、车箱和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上有两个并排的座垫,座垫下各设一大飞及踏脚,后轮车轴上有两个与大飞相对应的小飞,大、小飞间有链条联接传动,两座垫前部位车架上各装有一个把手,其中一个与前叉间有作方向调节用的连杆相联。
后轮轴上的两个小飞对称排列安装。
车架由龙骨杆、两侧杆和斜拉杆构成,龙骨杆前端与前叉轴座固定,后端与车箱连为一体,它的前半段为斜杆,后半段为平直杆,两侧杆后端各有两根竖杆支承固定,前端与和前叉轴座连接的横杆固定,斜拉杆将龙骨杆、侧杆和坚杆固定为一体。
刹车装置与现有三轮车的一致。
前叉上没有车把手。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人力三轮车基础上于车架龙骨杆两侧对称地增设侧杆、座垫、大飞及踏脚,取消前叉车把手,改由一侧车把手通过连杆操控方向,巧妙地解决了三轮车不能两人并排同时骑乘的问题,与前后两人同骑的自行车、三轮车相比,缩短了车身,节约了材料,操作也变得更容易,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还特别紧凑,两人同骑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变化不大,无论空车重车者都能平稳运行,一个人骑乘也能安全行驶。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1-4所示。前轮(1)、前叉(2)、刹车装置(8)、车箱(11),两后轮(12)和后车轴(14)均与现有人力三车的一致或近似。车架(6)主要由中间的龙骨和两侧的侧杆,竖杆和斜拉杆等构成,各侧的侧杆分上、下两根,下杆上装设大飞(7)及踏脚(5),上杆上装设车把手(4)、(15)和座垫(9)。本例的车把手(4)是活动的,它通过连杆(3)与前叉连动,车把手(15)是固定不动的。其余斜拉杆与龙骨,两侧杆的连接关系同上所述。前述大飞和后车轴上的两个小飞(13)及传动链条(10)均是与现有人力三轮同样的标准件,拿来照要求对称地安装上去即可。刹车装置与现有的相同,为简便计,附图4中省略了。
这种改进后的双人力三轮车,大小和一般三轮车的差不多,只是车箱可以相对长些,以便多容纳一些货物。改造一辆现有的三轮车,只需增加100元左右的成本即可,新生产一台这种双人力三轮车,它的成本只比普通三轮车多几十元的材料和工时费。
经三家用户1个月试用,反映良好。
权利要求1.一种双人力三轮车,它有前轮、后轮、刹车装置、车箱和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上有两个并排的座垫,座垫下各设一大飞及踏脚,后轮车轴上有两个与大飞相对应的小飞,大、小飞间有链条联接传动,两座垫前部位车架上各装有一个把手,其中一个与前叉间有连杆相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轮轴上的两个小飞对称排列安装。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车架由龙骨杆、两侧杆和斜拉杆构成,龙骨杆前端与前叉轴座固定,后端与车箱连为一体,它的前半段为斜杆,后半段为平直杆,两侧杆后端各有两根竖杆支承固定,前端与和前叉轴座连接的横杆固定,斜拉杆将龙骨杆、侧杆和竖杆固定为一体。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刹车装置与现有三轮车的一致。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叉上没有车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人力三轮车,它有前轮、后轮、刹车装置、车箱和车架,车架上有两个并排的座垫,座垫下各设一大飞及踏脚,后轮车轴上有两个与大飞相对应的小飞,大、小飞间有链条联接传动,两座垫前部位车架上各装有一个车把手,其中一个与前叉间有连杆相联,刹车装置与现有三轮车的一致。本实用新型在现有人力三轮车基础上于车架龙骨杆两侧对称地增设侧杆、座垫、大飞及踏脚,取消前叉车把手,通过连杆操控方向,巧妙地解决了三轮车不能两人并排同时骑乘的问题,构还紧凑,重心分布合理,运行平稳。
文档编号B62K7/00GK2528695SQ0125708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俊波 申请人:李俊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