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08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切换成横向行驶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
即,在图8所示的现有升降式叉车1中,在其车身2的前部设有左右一对前车轮(驱动轮)3,同时在其后部设有左右一对后车轮(换向轮)4,而在车身2的前部上方设驾驶室5。在前述车身2的前端部,通过车宽方向的前车轴7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转动地安装着上下方向自由伸缩的柱6;同时于车身2与柱6间设可进行前后转动的倾倒用液压缸8。
前述柱6,由升降式叉车1侧的左右一对外框9和由该外框9导向自由升降的左右一对内框10构成,在该外框9与内框10间设升降液压缸11。另外还设有由内框10侧导向可自由升降的升降托架12,同时在该升降托架12上通过上下一对伸缩杆设置左右一对叉13。
在前述驾驶室5中设置驾驶座15、和位于该驾驶座15前方的手柄16等。在其上方,通过从车身2侧立设的前管17与后管18配设顶部导向件19。另外,在驾驶座15后方于车身2上设配重20。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升降式叉车1中,由于左右前车轮3由共同的行驶驱动装置驱动等,这些前车轮3不能操纵成向着正横向,因而不能横向行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能使前车轮与后车轮向着正横向并可适当保持前后平衡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
本发明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在车身上分别可换向成90°地设置左右一对前车轮与左右一对后车轮;左右一对前车轮分别安装于可对车身侧绕纵轴心自由转动地设置的旋转构件上,并设有使旋转构件转动的转动装置,左右一对前车轮分别与安装在旋转构件上的行驶驱动装置连动,同时,这些行驶驱动装置从前车轮内侧向后方配设;在车身前端侧设柱,同时在该柱侧设叉。
如依上述之构成,在通常行驶时,左右前车轮与左右后车轮向着前后方向。在这种状态下借操纵升降用杆,可使叉沿柱升降运动,因此可进行所希望的升降式叉车作业。
在从左右前车轮与左右后车轮向着前后方向的通常行驶状态切换到横向行驶状态时,比如操作杆式横行模式开关使转动装置作动。即借使转动装置作动可使前车轮绕纵轴心相对车身换向成90°状态(正横向),因而在使前车轮换向成正横向之后,可使升降式叉车左右横向行驶。
在使前车轮换向成正横向状态时,行驶驱动装置也与旋转构件一体转动,可使沿前车轮内侧方配设的部分接近柱的后面,这时,从沿着前车轮内侧方配设的部分的内侧面到纵轴心的行驶驱动装置内侧宽度可形成得较窄,由此,可使从纵轴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与柱的干涉范围)成相当于行驶驱动装置内侧宽度的较窄(小)部分。
由此,又是可将前车轮操向为向着正横向的形式,又不需将用于行驶驱动装置的柱相对前车轮等过度地向前方配设,即,可将柱与现有非横行式升降式叉车同样配设,从而,在不加重自重的情况下可很好地保持前后平衡。
在本发明的具有横行系统升降式叉车的合适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项发明的构成中,行驶驱动装置由位于前车轮后方的转动驱动部,和用于使该转动驱动部连动于前车轮并位于前车轮内侧方的转动传动部构成。
如依该合适实施例,由于可使比较大的转动驱动部位于前车轮后方,而使比较薄的转动传动部位于前车轮内侧方,故可使从纵轴心到转动传动部内侧面的行驶驱动装置内侧宽度形成得较窄。
图2是具有

图1的横向行驶系统的升降式叉车通常行驶时的侧视图。
图3是具有图1的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的前车轮部分侧视图。
图4是具有图1的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的前车轮部分局部剖正视图。
图5是具有图1的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后车轮部分局部剖俯视图。
图6是具有图1的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后车轮部分的背面图。
图7是具有图1的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强调转动装置的概略俯视图,(a)是通常行驶时,(b)是横向行驶时。
图8表示了现有例,是升降式叉车的侧视图。
即,1是升降式叉车,2是车身,3是前车轮(驱动轮),4是后车轮(换向轮),5是驾驶室,6是柱,8是倾倒用液压缸,9是外框,10是内框,11是升降液压缸,12是升降托架,13是叉,15是驾驶座,16是手柄,17是前管,18是后管,19是顶罩,20是配重。柱6通过车宽方向的连结轴28可前后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车身2侧。
左右一对前车轮3设置成可分别相对车身2换向成90°(正横向)。即,相对车身2侧,通过轴承装置21与纵轴22可绕纵轴心23自由转动地设置旋转构件24。该旋转构件24成倒L字形,其横板部分连结于纵轴22的下端。而在其纵板部分上,通过轴承装置25可自由转动地横向安装着车轴26,在该车轴26上连结着前车轮3的轮缘3A。这时,前车轮3位于纵轴心23的大致正下方部分。
左右一对前车轮3分别连动于安装在旋转构件24的行驶驱动装置30,在这里,行驶驱动装置30从前车轮内侧向后方配设。即,电动马达31(转动驱动部之一例),其输出轴32向内侧位于前车轮3后方,同时通过托架33固定于旋转构件24侧。
链传动机构(作为转动传动部之一例)34位于前车轮3内侧方,用于使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32连动于前车轮3的车轴26。这里,链传动机构34由安装于输出轴32的驱动齿轮35、安装于车轴26的被动齿轮36、架设于两齿轮35、36间的链37、壳体38等构成;该壳体38固定于旋转构件24侧。
这时,较大的电动马达31位于前车轮3后方,而较薄的链传动装置34位于前车轮3的内侧,因此可使从纵轴心23到链传动机构34内侧面的行驶驱动装置内侧宽度W形成得较窄。
在前述车身2侧,设置使前述旋转构件24转动的前轮转动装置40。即,前轮转动装置40具有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该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其本体41a通过纵销42可自由摇动地安装于车身2侧;同时活塞杆41b通过纵向连结销44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于固定在单侧旋转构件24上的连杆43。从左右旋转构件24连设的臂45间,通过连杆体46与连结销47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着。
从而,由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的作动,通过连杆43使旋转构件24转动,借此使单侧前车轮3绕纵轴心23换向成向着正横向状态;同时,通过臂45与连杆体46等使另一侧前车轮3绕纵轴心23换向成向着正横向。即,投用前轮转动装置40时,由共同的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作动,使左右前车轮3互相向着相反方向换向成正横向状态。由以上的构件41~47等构成了前轮转动装置40之一例。
左右一对后车轮4分别设置成可对车身2换向成90°状态(正横向)。即,左右一对后车轮4的轮缘4A,通过横向车轴51等可自由空转地分别安装于倒L字形旋转构件50的纵板部分。而旋转构件50的横板部分,则设置成可通过轴承装置52与纵轴53绕纵轴心54相对车身2自由转动。这时,后车轮4位于纵轴心54的大致正下方部分。
另外还设置了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54转动的后轮转动装置60,该后轮转动装置60,由换向用液压缸61与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等构成。
即,换向用液压缸61,其本体61a配置于车宽方向,同时连结于其活塞61b的活塞杆61c向车宽方向两侧突出。活塞杆61c突出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保持框体62固定于车身2侧,因此,本体61a可向车宽方向自由移动。
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是左右一对,其各自的本体63a,通过连结件64与前述换向用液压缸61的本体61a连结成一体。这时,连结到这些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的活塞63b的活塞杆63c,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而连设于前述纵轴53上端的臂体65与活塞杆63c的突出端间,通过连杆66与纵向连结销67、68等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起来。
如投用后轮转动装置60,换向用液压缸61的作动,由本体61a相对固定的活塞杆61c在车宽方向移动来进行,而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的本体63a与换向用液压缸61的本体61a一体向车宽方向移动。这时,在保持框体62间,设置贯穿连结件64的导向体(图中未示出),因而由该导向体可对本体61a、63a的移动导向并防止其转动。
前述换向液压缸61的作动,借转动手柄16由轨道滚子(全油压式动力转向装置)进行。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左右设置一对,在换向用液压缸61处于中立状态时使控制阀作动可使后车轮4分别转动,同时在换向用液压缸61作动时变成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从而,由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的作动,通过连杆66与臂体65等使纵轴53转动,由此,通过旋转构件50等使后车轮4可绕纵轴心54换向成正横向。即,由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的作动,左右后车轮4相互向相反方向换向成向着正横向状态。由以上的61~71等,构成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54转动的后轮转动装置60之一例。
在前述车身2侧搭载电池75,在该电池75上附设控制器76。而从控制器76来的电缆(动力源供给零件)77分别连接于前述电动马达31。
下边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
图1(a)与图2~图6的实线以及图7(a)表示通常行驶时。这时,左右前车轮3与左右后车轮4向着前后方向。这样的升降式叉车1,由坐在驾驶室5中的驾驶座15上的操作者操作手柄16即可行驶运动。
即,将电池75的电力经控制器76控制之后通过电缆77分别供给电动马达31,借驱动该电动马达31,通过链传动机构34等正反驱动前车轮3,因此可使升降式叉车1前后行驶运动。这时,将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32的转动,通过驱动齿轮35、链37、被动齿轮36、车轴26传递到前车轮3。
由操纵升降用杆使升降液压缸11作动,通过升降托架12等可使叉13沿柱6升降运动,从进行所希望的升降式叉车作业。另外,由操作摆动用杆使倾倒用液压缸8作动,使柱6绕连结轴28转动(倾倒),因而可通过升降托架12等改变叉13的姿势。
在前述行驶运动时,可根据手柄16的操作而旋转。即,比如由向左侧转动手柄16,换向用液压缸61的本体61a由轨道滚子70向左侧作动,通过连结件64两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的本体63a一体向左侧移动。这时,两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在规定的收缩限内处于非作动姿势,起连杆状的作用。从而,两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向左侧的移动,通连杆66传递到臂体65,因而使旋转构件50绕纵轴心54转动,可使后车轮4换向向左旋转。
在使两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收缩运动到中途时,使两旋转构件50绕纵轴心54互相向相反方向转动,使左右后车轮4像图1(a)假想线所示那样,可换向成其前缘稍稍向前方的倾斜状,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其旋转。而且,与前述一样,比如向右侧转动手柄16,可使其向右旋转。
当从这样的通常行驶状态切换成横行状态时,首先使换向用液压缸61处于图5所示的中立状态(直进状态)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比如操作杆式横行模式开关(图中未示出),使前轮转动装置40与后轮转动装置60作动。
即,在前轮转动装置40中,借操作杆式横行模式开关使杆倾斜,而使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作动,通过连杆43使旋转构件24绕纵轴心23转动,如图1(b)与图3、图4假想线及图7(b)所示,使前车轮3相对车身2换向90°(正横向)。这时,行驶驱动装置30也与旋转构件24一体转动,各自链传动机构34接近外框9的后面。而且,由于前车轮3位于纵轴心23的大致正下方位置,前车轮3等进行了紧凑的90°换向。
而在后轮转动装置60,由控制阀使两后轮横行用液压缸63收缩运动,活塞杆63c的突出运动通过连杆66传递到臂体65,使旋转构件50绕纵轴心54转动,如图1(b)、图6假想线及图7(b)所示,使得后车轮4对车身2换向90°(正横向)。
这样,前车轮3与后车轮4进行换向时,即由传感器感知前车轮3与后车轮4已换向成正横向,指示灯亮,由此可变成横行模式。
从而,升降式叉车1,由坐在驾驶室5的驾驶座15上的操作者操作手柄16,和前述一样,即将电池75的电力经控制器76控制之后通过电缆77分别供给电动马达31,由驱动该电动马达31,通过链传动机构34,正反向驱动前车轮3转动,因而可使升降式叉车1左右横向行驶。这时,左右一对后车轮4跟随转动。
由于这样进行横向行驶,比如可很容易地通过叉13进行长物件的搬运。而且,作为横向行驶的直进性补正,使杆前后倾斜,使前轮横行用液压缸41微小作动,可很容易进行前车轮3角度微调整。
在上述这样的升降式叉车1中,由于从纵轴心23到链传动机构34的内侧面的行驶驱动装置内侧的宽度W形成得较窄,由前轮转动装置40使前车轮3相对车身2换向90°、使行驶驱动装置30也一体转动而使链传动机构34接近外框9后面时,从纵轴心23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与柱6相干涉的范围)也成了相当于前述行驶驱动装置内侧宽度W的狭窄(小)部分。
由此,一方面是可操纵前车轮3向着正横向的形式,另一方面没有必要为行驶驱动装置30相对前车轮3等更向前方配设柱6,即可与现有非横行式升降式叉车一样配设柱6。从而,在不增加自重的情况下可很好保持前后平衡。由于不需增加自重,可限制对电池75的过度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配重式升降式叉车1,但对侧升降式叉车等也可起到同样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作为转动驱动部的电动马达31,但也可以用油压马达。这时,作为升降式叉车1的驱动形式,可采用双泵双马达型的油压驱动系统、或单泵双马达型的油压驱动系统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共同的前轮转动装置40而使左右一对前车轮3同时转动的形式,但也可以分别由各自的前轮转动装置使左右一对前车轮3转动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一个共同的后轮转动装置60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同时转动的形式,但也可以是左右一对后车轮4中,一方后车轮4由手轮操纵形式,另一方后车轮4取旋转脚轮形式。这时,当切换成横向行驶时,由液压缸使一方后车轮4强制换向。另外也可以使两后车轮4都为脚轮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上分别可换向成90°地设置左右一对前车轮与左右一对后车轮;左右一对前车轮分别安装于可对车身侧绕纵轴心自由转动地设置的旋转构件上,并设有使旋转构件转动的转动装置;左右一对前车轮分别与安装在旋转构件上的行驶驱动装置连动,同时,这些行驶驱动装置从前车轮内侧向后方配设;在车身前端侧设柱,同时在该柱侧设叉。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其特征在于,行驶驱动装置由位于前车轮后方的转动驱动部,与位于前车轮内侧方、用于将前述转动驱动部与前车轮连动的转动传动部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升降式叉车,在车身(2)上分别可换向90°地设置左右一对前车轮(3)与左右一对后车轮(4);左右一对前车轮(3)分别安装于可相对车身(2)侧绕纵轴心(23)自由转动地设置的旋转构件(24)上,并设有使旋转构件(24)转动的转动装置(40);左右一对前车轮(3)分别连动于安装在旋转构件(24)上的行驶驱动装置(30),这些行驶驱动装置(30)从前车轮(3)内侧向后方配设,在车身(2)前端设柱(6),在柱(6)上设叉(13)。可操纵前车轮向着正横向的形式,且无须为了行驶驱动装置而相对前车轮等过度地向前配置柱。而且,在不增加自重的情况下可很好地保持前后平衡。
文档编号B62D7/14GK1446176SQ01813721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日
发明者菅田方士 申请人:Tcm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