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99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的横行系统的叉车。
然而,在现有叉车中,在使后车轮换向到正横向的场合,难以同时实现通常行走时的转向盘的换向和横行时的横向换向。作为同时实现通常行走时的转向盘的换向和横行时的横向换向的方法,具有使后车轮(转向轴)为1轮(3轮车型)的方法。在该场合,横行时如将转向盘转到锁定状态,则可使后车轮朝横向横行,但3轮车型比4轮车型稳定性差。
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具有横行系统,该横行系统可由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平滑地进行从通常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控制。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为4轮车,并具有横行系统,该横行系统可进行通常行走状态和横行行走状态的换向,而且可简化后轮回转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在车体设置了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可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连动地连接到行走驱动装置侧的驱动轴,两行走驱动装置可相对车体侧绕纵轴心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前轮回转装置,左右一对的后车轮可相对车体侧绕轴心自由回转地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该后轮回转具有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该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构成,在通常行走时,左右的前车轮和左右的后车轮朝着前后方向。进行通常行走的场合,朝左右使转向盘回转,由轨道轮(orbit roll)使换向用缸作动,此时,两后轮横行用缸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从而可相应于转向盘的操纵使后车轮换向,进行旋转。另外,当使换向用缸作动到极限时,可将左右的后车轮换向到使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由此可进行原地旋转。
当从通常的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时,例如操作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使前轮回转装置和后轮回转装置作动。即,使前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回转前车轮,使其相对车体换向90度(换到正横向)。在这里,前车轮分别与行走驱动装置为一体,所以,可容易而平滑地进行该90度换向。
另外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回转后车轮,使其相对车体换向90度(换成正横向)。此时,在后轮回转装置中,在使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从而可容易而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90度换向。
这样将前车轮和后车轮换向到正横向后,由行走驱动装置朝正反方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此时,左右一对后车轮跟随回转。这样按照本发明,可在4轮车型的场合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状态和横行行走状态的换向,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
为了达到第2目的,具有本发明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1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前轮回转装置具有前轮横行用缸,该前轮横行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分别通过开闭阀并列地连接到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由横行操作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朝横行侧动作,然后检测后车轮的横向变换结束的状态,从而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
按照该第1实施形式,当操作了横行方式开关时,首先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因此,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动作,可使后车轮相对车体作90度的换向。另外,检测出后车轮的换向结束状态,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从而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可使前轮横行用缸动作,相对车体使前车轮换向成90度状。
这样,横行方式成为可能,因此,通过行走驱动装置正反地驱动前车轮,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进行该横行行走时,前轮侧开闭阀处于开动作状态,所以,通过适当控制横行用控制阀,可仅在指定范围内移动前轮横行用缸,由此进行横行行走时的位置、旋转的修正等。
这样按照第1实施形式,从通常行走状态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控制,可由操作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的简单而且价廉的构成时常平滑地进行,而且可继续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平滑地进行横行行走控制。
具有本发明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2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的后轮横行用缸使中立状的换向用缸前后移动,使后车轮换向成90度状,同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按照第2实施形式,当从通常行走时的状态切换成横行行走状态时,在换向用缸为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例如操作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使前轮回转装置和后轮回转装置作动。即,使前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使前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向)。另外,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使后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向)。此时,由后轮回转装置,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可容易而且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换向。
这样使前车轮和后轮变换到正横向后,朝正反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这样按照第2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状态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的换向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轮横向转动,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
具有本发明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3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对应于两后车轮分别具有换向用缸,至少对这些换向用缸中的一方进行电气控制。
按照该第3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的换向和横行行走,而且由后轮回转装置,通过对两换向用缸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电气控制,可时常在没有时刻偏差的状态下平滑地进行两后车轮的换向。
为了达到第3目的,具有本发明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4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具有本体一体化的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上述换向用缸的活塞固定在车体侧,本体可自由移动地构成,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且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按照该第4的实施形式,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轴心使后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状)。此时,由后轮回转装置,在使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从而可容易而且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90度状的换向。因此,按照第4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而且,后轮回转装置将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的本体一体化,同时,换向用缸将活塞杆固定在车体侧,可自由移动地构成本体,从而可使全体简化,同时,可将换向用缸的动作正确地反映到后轮横行用缸,提高相对位置精度。
图2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前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3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4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5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作用说明图,(a)为旋转时,(b)为原地旋转时,(c)为横行行走时。
图6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a)为通常行走时,(b)为横行行走时。
图7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为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通常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9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换向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10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前车轮换向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11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横行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为具有横行系统叉车的通常行走时的侧面图。
图13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14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15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作用说明图,(a)为旋转时,(b)为原地旋转时,(c)为横行行走时。
图16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a)为通常行走时,(b)为横行行走时。
图17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式,为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通常行走时的侧面图。
图18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19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0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作用说明图,(a)为旋转时,(b)为原地旋转时,(c)为横行行走时。
图21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a)为通常行走时,(b)为横行行走时。
图22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式,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3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式,为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通常行走时的侧面图。
图24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25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6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a)为通常行走时,(b)为横行行走时。
图27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作用说明图,(a)为旋转时,(b)为原地旋转时,(c)为横行行走时。
在图1-图4中,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1在其车体2的前部设有左右一对前车轮(驱动轮3),同时在后部设置左右一对后车轮(换向轮)4,在车体2的前部于上方设置驾驶室5。在上述车体2的前端部通过车宽方向的连接轴7可朝前后方向回转地安装能够在上下方向自由伸缩的支柱6,在车体2与支柱6之间设置进行前后回转的倾斜缸8。
上述支柱6由叉车1侧的左右一对外框9和在该外框9内被引导着自由升降的左右一对内框10构成,在外框9与内框10之间设置升降缸11。另外,在内框10侧设置被导向着自由升降的升降架12,并在该升降架12通过上下一对伸缩杆设置左右一对货叉13。
在上述驾驶室5配置位于其座席15前方的转向盘16等,在上方通过从车体2侧立起设置的前管17和后管18配置头部防护罩19。在座席15的后方于车体2上设置平衡重20。
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和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可分别相对车体2进行90度换向(正横换向)地设置。即,左右一对前车轮3的轮圈3A分别通过连接器23直接安装到液压马达(行走驱动装置的一例)21的回转凸缘(驱动轴的一例)22,从而连动地连接到液压马达21侧。
液压马达21的支架横向地安装于倒L字状的旋转构件24的纵板部分,另外,旋转构件24的横板部分通过轴承25的纵轴26相对车体2侧可围绕纵轴心27自由回转地设置。此时,纵轴心27位于前车轮3的正上部地构成。
另外,设置有使上述液压马达21即旋转构件24回转的前轮回转装置30。上述前轮回转装置30具有前轮横行用缸31,该前轮横行用缸31通过纵销32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车体2侧。另外,活塞杆31b通过纵向的连接销34可自由相对回转地连接在固定于单侧的旋转构件24的连杆33。从左右纵轴26连设的臂35间通过连杆体36和连接销37可相对自由回转地连接。
因此,由前轮横行用缸31的作动,通过连杆33使旋转构件24回转,从而使单侧的前车轮3绕纵轴心27换向,转到正横向,同时,通过臂35的连杆体36等使另一侧的前车轮3绕纵轴心27换向到正横向。即,由前轮回转装置30,通过共用的前轮横行用缸31的作动,使左右前车轮3朝相反方向换向,成为正横向。由以上的31-37等构成前轮回转装置30的一例。
如图7所示,在上述车体2侧,设有发动机40和由该发动机40驱动的一对液压泵41。通过配管(液压软管等)42连通对应的液压泵41和液压马达21,并分别由一个液压泵41对应一个液压马达21,即,成为2泵2马达型的液压驱动系统(HST系统)。
在图1-图4中,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的轮圈4A的部分分别在旋转构件45的纵板部分通过横向的车轴46等可自由松动回转地安装。另外,旋转构件45的横板部分通过轴承47和纵轴48可相对车体2侧绕轴心49自由回转地设置。
另外,设置有可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50,该后轮回转装置50由换向用缸51和后轮横行用缸53等构成。
即,换向用缸51的本体51a安装在车体2侧,连接于其活塞51b的活塞杆51c凸出到车宽方向的两侧。在活塞杆51c的凸出的两端部间设置保持框体52。
在该保持框体52安装有左右一对后轮横行用缸53的本体53a,连接于这些后轮横行用缸53的活塞53b的活塞杆53c分别凸出到车宽方向的外侧。在从上述纵轴48侧连设的臂体54与活塞杆53c的凸出端之间通过连杆55和纵向的连接销56、57可相对自由回转地连接。
上述换向用缸51通过使转向盘16回转而由轨道轮(全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58进行左右作动等。另外,后轮横行用缸53在换向用缸51为中立状时可通过使控制阀59作动而分别使后车轮4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缸51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因此,由后轮横行用缸53的作动通过连杆55和臂体54等使纵轴48回转,从而可通过旋转构件45等使后车轮4绕纵轴心49换成正横向。即,由后轮横行用缸53的作动,使左右后车轮4相互朝相反方向换向成为正横向。由以上的51-59等构成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50的一例。
下面说明上述第1实施形式的作用。
图1、图2、图3的实线及图4示出通常行走时的直进的状态。此时,左右的前车轮3和左右的后车轮4朝着前后方向。这样的叉车1可由坐在驾驶室5的座席15的作业者操作转向盘16而行走。
操作升降用控制杆使缸11作动时,可通过升降架12等沿支柱6使货叉13进行升降动作,进行希望的货叉作业。另外,操作倾斜用控制杆使倾斜缸8作动时,可使支柱6绕连接轴7回转(倾倒),从而通过升降架12等使货叉13的姿势变化。
当进行上述行走时,相应于转向盘的操作进行换向。即,通过使转向盘16朝左侧回转,如图5(a)所示那样,换向用缸51由奥比托罗鲁58朝左侧作动,使保持框体52一体地朝左侧移动。此时,两后轮横行用缸53在规定的收缩极限下位于非作动姿势,产生连杆状的作用。
因此,保持框体52朝左侧的移动通过后轮横行用缸53和连杆55传递到臂体54,从而使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回转,可使后车轮4换向,进行左旋转。当相应于转向盘16的操作进行通常的旋转时,后轮横行用缸53的单侧成为受拉侧,所以,为了防止泄漏,在回路配置单向阀,或定期对后轮横行用缸53施加压力。
如图5(b)所示那样,当换向用缸51作动到左侧的极限时,可使左右的后车轮4换向到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从而可获得原地旋转。
当从上述那样的通常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时,首先,换向用缸51成为图4所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例如对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图中未示出)进行操作,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50动作。
即,在前轮回转装置30中,通过使柄倾斜,从而使前轮横行用缸31作动,通过连杆33等使旋转构件24绕纵轴心27回转,从而如图1和图2的点划线及图6(b)所示那样,使前车轮3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到正横向)。在这里,由于前车轮3分别与液压马达21成一体,所以,该90度的换向容易平滑地进行,另外,由于纵轴心27位于前车轮3的正上部,所以前车轮3等可紧凑地进行90度换向。
另外,在后轮回转装置50中,由控制阀59使两后轮横行用缸53进行伸展动作,活塞杆53c的凸出动作通过连杆55传递到臂体54,使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回转。这样,如图1和图3的点划线及图5(c)和图6(b)所示那样,使后车轮4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成正横向)。
可由传感器检测到这样对前车轮3和后车轮4的换向,即,使前车轮3和后车轮4换成正横向,使指示灯亮灯,由此可进行横行方式。因此,通过驾驶室5的正反控制,将由发动机40驱动的一对液压泵41的液压通过配管42供给到对应的液压马达21,从而正反地驱动前车轮3,可朝左右使叉车1横行。此时,左右一对后车轮4跟随着回转。
这样进行横行行走,可通过货叉13容易地输送例如长尺寸的货物。
下面根据图8-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
前轮横行用缸31和后轮横行用缸53并排地配置在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60,并分别通过螺线管形式的开闭阀61、62连接。在这里,开闭阀61、62由横行操作首先使后轮侧开闭阀62进行开动作,然后由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53朝横行侧移动。
在后轮横行用缸53的部分,设有用于检测后车轮4的横向变换结束状态的后轮侧传感器63,由该后轮侧传感器63的检测,可使后轮侧开闭阀62进行闭动作,并使前轮侧开闭阀61进行开动作。这样,可由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使前轮横行用缸31朝横行侧动作。在前轮横行用缸31的部分,设有用于检测前车轮3的横向转换结束状态的前轮侧传感器64。
在该第2实施形式中,当为了从通常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而操作横行方式开关时,如图9所示那样,首先仅使后轮侧开闭阀62进行开动作,然后由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将压力供给到后轮横行用缸53的伸展作用室使其进行伸展动作。这样,活塞杆53c的凸出动作通过连杆55传递到臂体54,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回转,因此,后车轮4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成正横向)。
当后车轮4的换向结束时,该结束的状态由后轮侧传感器63检测出,由该检测信号如图10所示那样使后轮侧开闭阀62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61进行开动作。
因此,由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将压力供给到前轮横行用缸31的伸展作用室,作伸展动作。这样,活塞杆31b的凸出动作通过连杆33传递到纵轴34,旋转构件24绕纵轴心27回转,前车轮3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成正横向)。
当结束前车轮3的换向时,由前轮侧传感器64检测出该结束状态,由该检测信号使指示灯亮灯,由此可形成横行方式。因此,通过液压马达21正反驱动前车轮3,可沿左右使叉车1横行行走。
当进行这样的横行行走时,前轮侧开闭阀61成为开动作状态,所以,通过适当地操作横行用控制阀60,仅在指定了前轮横行用缸31的范围(如图11的实线或点划线所示那样,前车轮3的角度为±5°左右)可动,所以,可进行横行行走时的位置、旋转的补正等。此时,前轮侧传感器64可输送补正用的动作范围信号地构成。
在上述第2实施形式中,从通常行走状态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控制,由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53作动后,使前轮横行用缸31作动,从而可时常平滑地进行,继续由横行用控制阀60的操作使前轮横行用缸31作动,可平滑地进行横行行走的控制。
下面,根据图12-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
在图12-图14中,设置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70。该后轮回转装置70由可沿左右方向自由作动的换向用缸51和后轮横行用缸53等构成。
即,在换向用缸71的左右方向上的本体71a固定在可动体78。该可动体78例如通过导轨等导向机构(图中未示出)可在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车体2侧,同时连接于该活塞71b的活塞杆71c朝车宽方向的两侧凸出,由阀72的操作沿左右方向动作。从上述纵轴48侧连设的臂体74与活塞杆71c的凸出端之间通过连杆75和纵向的连接销76、77等可相对自由回转地连接。
上述后轮横行用缸73的前后方向的本体73a安装在车体2侧,在连接于活塞73b并凸出到后方(或前方)的活塞杆73c通过连接销79连接上述换向用缸71的本体71a。
上述换向用缸71通过使转向盘16回转,由奥比托罗鲁(全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80进行左右作动等。另外,后轮横行用缸73使中立状的换向用缸71前后移动,将后车轮4换向成90度状,同时在换向用缸71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即,后轮横行用缸73伸展到极限,当换向用缸71为中立状时,左右的后车轮4朝着前后方向,在这样构成的状态下,通过使后轮横行用缸73进行收缩动作,从而通过连杆75和臂体74等使纵轴48回转,可通过旋转构件45等使后车轮4绕纵轴心49换向,成为正横向。即,由后轮横行用缸73的作动,使左右后车轮4相互朝相同方向换向,朝着正横向。由以上的71-80等构成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70的一例。
下面,说明上述第3实施形式的作用。
图12和图13的实线、图14、图16(a)示出通常行走的直进时的状态。在这样行走时,可相应于转向盘16的操作换向。
即,例如通过使转向盘16朝左侧回转,可如图15(a)所示那样由奥比托罗鲁80使换向用缸71朝左侧作动。此时,后轮横行用缸73在规定的伸展极限成为非作动姿势,起到支承构件的作用。因此,活塞杆71c朝左侧的移动通过连杆75传递到臂体74,因而使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回转,使后车轮4换向,可进行左旋转。
另外,如图15(b)所示,当换向用缸71朝左侧作动到极限时,可换向成左右后车轮4以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由此可进行原地旋转。
当从这样的通常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时,首先使换向用缸71处于图14所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例如操作柄式横行方式开关(图中未示出),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70作动。
即,在上述回转装置30中,通过使柄倾斜,使前轮横行用缸31作动,通过连杆33等绕纵轴心27使旋转构件24回转,由此如图12的点划线和图16(b)所示那样使前车轮3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成正横向)。
另外,在后轮回转装置70中,由阀72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73进行收缩动作,通过活塞杆73c使换向用缸71朝前方移动。这样,连接销77与换向用缸71一起朝前方移动,从而通过连杆75将该移动传递到臂体74,绕纵轴心49使旋转构件45回转。这样,如图12和图13的点划线和图15(c)和图16(b)所示那样,使后车轮4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换成正横向)。此时,换向用缸71在中立位置的收缩极限成为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这样,通过进行前车轮3和后车轮4的换向,可成为横行方式。
下面,根据图17-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式。
设置有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90,该后轮回转装置90对应于两后车轮4分别具有换向用缸91,这些换向用缸91中的至少一方采用电气控制。
即,换向用缸91的本体91a为左右方向,并将一对呈直线状地固定于车体2侧,同时,连接于其活塞91b的活塞杆91c向车宽方向的两侧凸出。从上述纵轴48侧连设的臂体92与活塞杆91c的凸出端之间通过连杆93和纵向的连接销94、95等可相对自由回转地连接。
一方的换向用缸91通过由转向盘16的回转控制的奥比托罗鲁(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97的操作,或半整体式的动力转向系统(图中未示出)的操作,朝左右方向作动。另外,另一方的换向用缸91由电气控制的阀98的操作,朝左右方向作动。
即,两换向用缸91进行中间作动时,左右的后车轮4朝着前后方向,在这样构成的状态下,相应于转向盘16的转角,进行一方的换向用缸91的伸展动作,所以,通过连杆93和臂体92等使纵轴48回转,由旋转构件45等绕纵轴心49将一方的后车轮4换向,成为正横向。另外,由电气控制操作阀98,使另一方的换向用缸91进行伸展动作,所以,通过连杆93和臂体92等使纵轴48回转,可由旋转构件45等绕纵轴心49使另一方的后车轮4换向,成为正横向。
即,分别由换向用缸91的作动,使左右后车轮4分别相互朝相反方向换向,朝着正横向。由以上的91-98等构成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90的一例。
下面说明上述第4实施形式的作用。
图17和图18的各实线、图19、图21(a)示出通常行走的直进时的状态。此时,左右的前车轮3和左右的后车轮4朝着前后方向,此时,后轮回转装置90的两换向用缸91的活塞91b位于中立状。
当这样行走时,可相应于转向盘16的转角进行换向。即,例如通过使转向盘16朝左侧回转,如图20(a)所示那样,相应于其转角由奥比托罗鲁97使一方的换向用缸91伸展到中途。此时,由传感器等检测出例如转向盘16的转角,根据其检测信号(反馈指令)对阀98进行电气控制,从而使另一方的换向用缸91收缩移动到中途。
这样的一方的活塞杆91c的伸展动作和另一方的活塞杆91c的收缩动作分别通过连杆93传递到臂体92,由此使两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朝相同方向(右向)回转,将两后车轮4朝右向变换到必要的角度。这样,可使叉车1朝左转。
如图20(b)所示那样,当两方的换向用缸91一起收缩到中途时,使两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从而可变换到两后车轮4以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驱动两前车轮3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可获得原地旋转。
当从上述那样的通常行走状态的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时,操作例如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图中未示出),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90作动。
即,在前轮回转装置30中,通过使柄倾斜,使前轮横行用缸31进行伸展动作,通过连杆33等使旋转构件24绕纵轴心27回转,由此如图17的点划线和图21(b)所示那样将前车轮3相对车体2换向到90度状(换到正横向)。
另外,在后轮回装置90中,相应于转向盘16的转向角使一方的换向用缸91伸展到极限附近,同时,根据横行方式信号对阀98进行电气控制,使另一方的换向用缸91伸展到极限附近。由直到这样的两换向用缸91的极限附近的伸展动作,分别通过连杆93和臂体92等使纵轴48回转,由此如图17和图18的点划线和图20(c)和图21(b)所示那样,通过旋转构件45等绕纵轴心49使两后车轮4换向,可相对车体2换向成为90度状(换到正横向)。
由传感器检测到这样进行前车轮3和后车轮4的换向的状态,即,前车轮3和后车轮4换到正横向的状态,使指示灯亮灯,由此可成为横行方式。
下面,根据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式。
即,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90对应于两后车轮4分别具有换向用缸91,这些换向用缸91的两方分别通过阀98进行电气控制。
按照该第5实施形式,当进行通常行走时,由传感器反馈转向盘16的转角,与其相应地对两阀98进行电气控制,可将两后车轮4换向到目的方向所需角度,由此可左右旋转叉车1。另外,进行从通常行走时的状态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时,例如可根据横行方式信号对两阀98进行电气控制,使两换向用缸91伸展动作到极限附近,由此可使两后车轮换向成90度状,朝着正横向。
下面,根据图23-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式。
设置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绕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100,该后轮回转装置100由换向用缸101和后轮横行用缸103等构成。即,换向用缸101的本体101a沿车宽方向配置,同时,连接于其活塞101b的活塞杆101c凸出到车宽方向的两侧。活塞杆101c的凸出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保持框体102固定于车体2侧,由此可沿车宽方向自由移动地构成本体101a。
后轮横行用缸103为左右一对,各本体103a通过连接构件104与上述换向用缸101的本体101a一体化(连接)。此时,连接于这些后轮横行用缸103的活塞103b的活塞杆103c分别凸出到车宽方向的外侧。从上述纵轴48侧连设的臂体105和活塞杆103c的凸出端之间通过连杆106和纵向的连接销107、108等可自由相对回转地连接。
按照上述后轮回转装置100,通过使本体101a相对固定的活塞杆101c朝车宽方向移动,进行换向用缸101的作动,从而与换向用缸101的本体101a一体地使后轮横行用缸103的本体103a朝车宽方向移动。此时,在保持框体102间设置贯通连接构件104的导向体109,由此,通过导向体109对本体101a、103a的移动进行导向并防止其回转。
上述换向用缸101的作动,通过使转向盘16回转,由奥比托罗鲁(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110进行。另外,后轮横行用缸103在换向用缸101为中立状时使控制阀111作动从而可使后车轮4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用缸101的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因此,由后轮横行用缸103的作动,可通过连杆106和臂体105等使纵轴48回转,由旋转构件45等使后车轮4绕纵轴心49换向,成为正横状。即,由后轮横行用缸103的作动,左右的后车轮4相互朝相同方向换向,成为正横状。由以上的101-111等构成使左右一对后车轮4的纵轴心49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100的一例。
下面说明上述第6实施形式的作用。
图23和图24的实线、图25及图26(a)示出通常行走的直进时的状态。当进行这样的行走时,可相应于转向盘16进行换向。
即,例如使转向盘16朝左侧回转,如图27(a)所示那样,由奥比托罗鲁110使换向用缸101的本体101a朝左侧作动,通过连接构件104使两后轮横行用缸103的本体103a一体地朝左侧移动。此时,两后轮横行用缸103在规定的收缩极限成为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
因此,两后轮横行用缸103朝左侧的移动通过连杆106传递到臂体105,由此使旋转构件45绕纵轴心49回转,从而可使后车轮4换向进行左转。当相应于转向盘16的操作进行通常的旋转时,后轮横行用缸103的单侧为受拉侧,所以,为了防止泄漏,在回路中配置单向阀,或对后轮横行用缸103定期地施加压力。
另外,如图27(b)所示,当换向用缸101的本体101a朝左侧作动到极限时,可使左右的后车轮4换向到以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由此可进行原地回转。与上述相同,例如,通过使转向盘16朝右侧回转,可进行左转。
当要从这样的通常行走时的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时,首先换向用缸101成为如图25所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例如操作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图中未示出),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100作动。
即,在上述前轮回转装置30中,通过使柄倾斜,从而使前轮横行用缸31作动,通过连杆33等使旋转构件24绕纵轴心27回转,由此如图1(b)和图2、图3的点划线所示那样,使前车轮3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正横状)。
另外,在后轮回转装置100中,由控制阀111使两后轮横行用缸103进行伸展动作,通过连杆106将活塞杆103c的凸出动作传递到臂体105,绕轴心49使旋转构件45回转,由此如图23、图24的点划线、图26(b)、及图27(c)所示那样,将后车轮4相对车体2换向成90度状(正横状)。
由传感器检测这样使前车轮3和后车轮4换向的状态,即使前车轮3和后车轮4换向成正横状的状态,使指示灯亮灯,由此可成为横行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作为叉车1的驱动形式,采用了2泵2马达型的液压驱动系统,但也可采用1泵2马达型的液压驱动系统等。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示出了应用于通常的叉车1的状态,但也可同样地应用于例如用来输送重物等的自由行走的侧面升降叉车、例如由设于车体侧的测向线圈接收地面侧的感应线上的电磁波在一定的自动化输送线等自由行走的侧面升降叉车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在车体设置了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可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连动地连接到行走驱动装置侧的驱动轴,两行走驱动装置可相对车体侧绕纵轴心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前轮回转装置,左右一对的后车轮可相对车体侧绕轴心自由回转地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该后轮回转具有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该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轮回转装置具有前轮横行用缸,该前轮横行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分别通过开闭阀并列地连接到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由横行操作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朝横行侧动作,然后检测后车轮朝横向的变换的结束状态,从而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的后轮横行用缸使中立状的换向用缸前后移动,以使后车轮换向成90度状,同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对应于两后车轮分别具有换向用缸,至少对这些换向用缸中的一方进行电气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具有本体一体化的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上述换向用缸的活塞固定在车体侧,本体可自由移动地构成,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在左右设置一对,并且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全文摘要
通常行走的场合,当使转向盘(16)左右回转,由奥比托罗鲁(58)使换向用缸(51)作动时,两后轮横行用缸(53)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所以,可相应于转向盘的操纵可使后车轮(4)换向,进行旋转。当使换向用缸作动到极限时,将左右的后车轮换向到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可进行原地回转。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50)作动,绕纵轴心(27,49)使前车轮(3)和后车轮回转,进行90度换向(正横向换向)。此时,在后轮回转装置中,在换向用缸处于中立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53)作动,进行后车轮的90度换向。在将前车轮和后车轮换向成正横向后,由行走驱动装置(21)朝正反方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朝左右使叉车进行横行行走。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可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而且不需进行复杂的电气控制。
文档编号B62D7/15GK1306494SQ00800932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1日
发明者延命寺义之, 西川豪, 加茂祐介 申请人:Tcm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