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车辆的车轮循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35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接式车辆的车轮循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式车辆,这种铰接式车辆具有一个牵引车,或者拖拉车,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拖车。
背景技术
这类车辆中的常见车辆是所谓的“半拖车”,具有一个牵引车和单个拖车,该拖车通常比牵引车要长。拖车通常具有一根、两根或者三根靠近其后端部的非转向轴和一个位于其前端部处的转盘,该转盘与牵引车上的协作装置(有时被称为“牵引座”)相匹配,以便拖车可以环绕牵引车上一根基本上竖直的轴线进行铰接,来进行转向。
伴随这种类型的铰接式车辆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操控问题。比如,与较短的非铰接式车辆相比,为了转弯需要足够宽的道路,并且对驾驶员熟练程度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拖车上的固定车轮通常会“脱轨”,即没有沿袭牵引车上的车辆所经过的路径。至少在相对较低的速度下,拖车车轮通常会在牵引车的路径内侧行进。这些问题在城市道路上会尤为严重,因为在一条车道中转向的车辆会侵占另外一条车道。在高速下,众所周知拖车车轮的运动轨迹位于牵引车的路径的外侧。但是,在相对较低速度下的脱轨问题是一个更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并且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来力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在路面上的磨擦和刮擦作用会导致轮胎磨损。当如同常规那样在拖车上设置多根平行的轴时,对于拖车车轮的旋转轴线来说,无法会聚在拖车转向圆圈的中心处,因此轮胎的到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过度的轮胎磨损之外,刮擦现象会导致燃油消耗量增加,并且还会导致制动性能较差并且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安定性能下降。
与半拖车相关的再一个问题是当倒车时的操控性能问题。尤其是在有限的场地(tight quarters)中,难以根据需要操控这种车辆。
本发明涉及至少减轻前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其它尝试,并且许多这种尝试均困囿于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与“标准”的牵引车比如将用于常规半拖车的牵引车相比,需要对牵引车进行较大改动。由于通常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牵引车来对一个给定的拖车进行牵引,所以所希望的是系统不要求对牵引车进行较大改动,本发明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在牵引车后方具有多个拖车的车辆会产生脱轨问题。下面公开的本发明在某些方面也能够应用于这种车辆。两个拖车类型的铰接式车辆通常被用于大都市中,并且具有三个或者更多拖车的车辆也是公知的,尽管由于它们的操控性能有限而使得它们通常局限于在非主干道上和野外使用。
为了解决或者部分解决最为相关的循迹和轮胎刮擦问题,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是显现出来的某些缺陷阻止了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普通的铰接式车辆。
一种用于减轻拖车上的轮胎到擦现象的方法是使得某些轮/轴装置具有固定(非可转向)的车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环绕一根沿着行进方向位于轴前端的竖直轴线自由地枢转,由此具有转向作用,但是其在改善循迹性能方面作用有限。比如参见Sibbald的PCT/AU94/00743以及Becker和Ennor的澳大利亚专利No.664919。此类结构必须具有某些用于将轮/轴装置锁定在直向前方位的装置,或者用于将所述轴线偏移到所述轴后方的装置,以便能够倒车。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发现转向轮装置具有显著用处。
减轻拖车脱轨的问题通常通过提供这样的方案来加以解决,由此在转向过程中至少它们上的某些车轮以与牵引车的操纵方式相反的方式受到“操纵”。也就是说,如果牵引车开始向右转向,那么某些靠近拖车后部的车轮被定向成使得拖车后部向左移动,也就是说朝向转向路径的外侧移动。如果对这种定向操作的程度合适地加以选择,那么拖车后部将被迫基本上沿袭牵引车所经过的路径。许多这种结构还力图减轻轮胎刮擦问题,尽管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减轻的程度大范围发生变化。
某些这种经过改进的循迹系统会主动地对拖车车轮进行定向,或者某些以某种方式响应于拖车与牵引车之间的铰接方式或者响应于对牵引车前轮的操纵。这些系统通常需要一个明显不同于常规牵引车的牵引车。这些系统从非常简单的机械系统,比如Humes的美国专利No.3533644,变化至较为复杂的机械和/或液压致动系统,比如由Kramer的美国专利No.4982976描述的系统。
在另外一类经过改进的循迹方案中,依赖于随着拖车的前部在转向过程中横向移动,拖车车轮趋向于继续向前移动。这些车轮的原始路径与拖车的新路径之间的最终差别提供了一个输入(input),该输入可以用于将拖车车轮定向到正确循迹牵引车的路径所需要的程度。Curry(美国专利No.3899188)描述了这样一种系统,在副底盘的后部带有一个固定的轮/轴装置(即其中的车轮无法相对于轴进行定向),并且在副底盘的前部带有一个具有可独立操作的车轮的轮/轴装置。Penzotti(美国专利No.5246242)描述了一种经过变型的系统,在副底盘上具有两个固定的轴装置。对于这两种系统的作用方式来说,均依赖于由于转向操作导致在拖车主底盘与副底盘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并且与常规的牵引车相比均无需对牵引车进行明显改进。这是有益的。两者均需要为了倒车目的以直向前状态将拖车的副底盘锁定在主底盘上的措施。Mitchell(PCT/GB97/02008)描述了一种相对复杂的系统,在副底盘上带有两组可独立操纵的车轮和一个固定的轮/轴装置,并且具有用于响应前进和倒退而提供不同的并且可选择的操纵方式的措施。
在一个方面,在这里公开的本发明属于此类系统,因为也依赖于在转向过程中随着拖车的前部横向移动拖车车轮趋向于继续向前移动,来控制拖车上的车轮的方位。
发明概述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作铰接式车辆的一部分的拖车,该拖车包括主底盘,该主底盘可以直接在该拖车的前端被连接在铰接式车辆中的车轮安装部分上,以便该拖车可以环绕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一轴线相对于车轮安装部分进行旋转;副底盘,该副底盘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触地车轮,并且被连接在主底盘上,可以环绕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二轴线进行枢转,止挡装置,该止挡装置被设置成用于限制所述副底盘偏离一个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的位置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其中,所述止挡装置可以响应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和所述主底盘环绕第一轴线的相对旋转发生移动。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方面,拖车在所述副底盘上具有多个沿纵向间隔开的触地车轮对,并且包括有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响应于所述副底盘和所述主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相对旋转,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对至少一对与所述副底盘相关的触地车轮进行操纵,即力图使得所述副底盘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拖车还包括轭架,该轭架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上,并且压靠在所述止挡装置上;和连接装置,由此所述轭架被连接在所述副底盘上,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副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在所述主底盘中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轭架被安装成在主底盘中基本上沿纵向移动,并且具有一个沿着一基本上垂直于主底盘的方向延伸的滑动表面;滑块,该滑块被包括在所述止挡装置中,并且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中,以便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环绕第一轴线进行枢转相协作,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进行枢转;并且所述滑动表面压靠在所述滑块上。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例中,拖车还包括
元件,该元件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上,用于响应于所述副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相对于所述主底盘发生移动;和传动装置,由此所述元件的移动会导致一个随动装置发生相应移动,并且所述相应移动根据所述止挡装置的位置得以限制。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液压致动器,该第一和第二液压致动器由液压流体导管工作性地相互连接起来,以便由于所述元件的移动导致所述第一致动器产生的动作,使得由所述随动装置中的第二致动器产生相应的移动。
同样优选的是,止挡装置包括一个凸轮,该凸轮被设置成环绕第一轴线在所述主底盘中旋转,并且适合于被偶合在所述车轮安装部分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作一部铰接式车辆的一部分的拖车,该拖车包括主底盘;副底盘,该副底盘可以环绕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一轴线进行枢转;至少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环绕副底盘中的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二轴线进行枢转,并且包括一根其上带有触地车轮的刚性轴;以及连杆,该连杆被固定在所述装置和所述主底盘上,由此,响应于所述副底盘以某种方式环绕第一轴线的旋转,所述连杆使得所述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环绕第二轴线进行旋转,即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操纵所述车轮,即力图在所述拖车前进的过程中减少所述副底盘的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铰接式车辆,包括一个任一前述实施例或者形式的拖车。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操作一部拖车上的触地车轮操纵装置的设备,所述拖车可以被安装在一部铰接车轮上的牵引座装置上,所述牵引座具有一个切槽,所述拖车的中枢轴(a kingpin)可以被容置并且卡持在该切槽中,所述设备包括
被设置成环绕所述中枢轴的轴线进行枢转的元件;由此响应于所述元件环绕所述轴线的枢转使得所述触地车轮操纵装置受到操作的装置;固定于所述元件上并且依赖所述拖车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容置于所述切槽中。
附图简述下面,将参照下面的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若干方面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一个现有技术中的半拖车式车辆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一个经过改进的半拖车式车辆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半拖车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另外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半拖车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3中所示车辆处于直向前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车辆处于转向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所示车辆中一个组件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6中箭头“350”方向的示意性局部正视图;图9是图3中所示车辆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10是图4中所示车辆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11是图6中所示车辆在部位“BB”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图3中所示车辆的一部分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3是图3中所示车辆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带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可变止挡装置。该图的一部分是图13中细节“A”的放大视图;图14是图3中所示车辆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带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可变止挡装置;图15是一个用于本发明中的副底盘的透视图;图16是当装配有另外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可变止挡装置时图3中所示车辆中的拖车的局部剖视图,该剖视图取自于其纵向中心线。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对一种可变止挡装置的主要发明思路进行描述,该可变止挡装置用于对拖车上的副底盘进行自动操纵,首先是总体描述,接着参照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再接下来对某些方案进行描述。此后对副底盘尤其优选的形式进行描述,具有可独立操纵的轴装置。该副底盘能够与可变止挡装置的任一实施例一同使用。最后,将对一种新颖的方案进行描述,该方案用于将根据本发明的拖车连接到牵引车的“牵引座”上。
图1示出了一个“半拖车”类型的铰接式车辆1的平面示意图,具有牵引车2和拖车3,它们在枢轴4处枢转地相互连接起来,以便牵引车和拖车可以环绕一根直立的轴线5相对地发生旋转。诸如车辆1这样的车辆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牵引车2和拖车3仅以轮廓线示出,省略了机械细节。牵引车2具有一对可操纵车轮6和两对受驱触地车轮7,尽管其它数目的受驱车轮也是公知的。拖车3具有三对靠近其后端部的不受驱动触地车轮8,它们是不可操纵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旋转轴线9保持基本上垂直于拖车3的长度方向。这种方案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公知和普遍的。通常也会使用这种半拖车,其具有两对或者甚至是一对后轮,来取代所述的三对车轮8。
图1中所示车轮1处于转向状态,同时向前行进。箭头201示出了行进的方向。一个位于车轮8附近的点10在一个曲线路径11上行进,该曲线路径11的半径12小于由枢轴4所经过的路径14的半径13。这种现象在实际中可以发现,至少在低速和中速下可以发现,并且属于在实际中通常见到的“脱轨”形式。除了在操控方面存在困难之外,由于车轮8同时进行滚动和侧向滑动,还会涉及至少某些(通常是所有)车轮8发生到擦现象。
图2也以平面示意图形式示出了一部类似于车辆1的车辆15。车辆15具有牵引车16和拖车17。拖车17包括一个安装于牵引车16上的主底盘18,用于环绕一根直立的轴线19以枢转方式相对旋转。主底盘18也被以枢轴方式安装成环绕一根直立轴线23在一个副底盘20上相对旋转,相应地,副底盘20上安装有三对车轮21。车轮21无法相对于副底盘20进行转向,它们的旋转轴线22均横向于副底盘20。
下面假设副底盘20完全自由地环绕轴线23进行旋转,并且还假设车辆15最初直向前行进,同时主底盘18、副底盘20以及牵引车16均沿纵向成一直线,也就是说纵轴24、25以及28分别相互成线性排布。图2示出了在车辆15中的牵引车16从由箭头202示出的原始直向前方向开始向右转向之后短时间内的状况。由于主底盘18和副底盘20环绕轴线23的相对旋转不受约束,所以副底盘20趋于继续沿着方向202行进,从而使得轴线24与25之间的夹角26随着车辆15向前移动而增大。在缺乏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夹角26将增大至一个较大的值,此时将开始出现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工作状况。但是,在图2中所示转向过程的早期阶段,可以说拖车17不会以图1中所示用于拖车3的方式向内侧发生脱轨。相反,拖车17会朝向一个位于牵引车轴线19的路径27外侧的位置移动。
图2中所示的结构是不稳定和不实际的。但是,此时假设在车辆15中副底盘20环绕轴线23的旋转以这样一种方式受到约束,即一旦其达到一个规定的最大值26’,夹角26将无法进一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枢转轴线23沿袭一个居于图1和图2所示两种状况之间的中间路径。对于一条给定的牵引车路径27来说,一个合适的夹角26’可以被选择成能够使得一旦开始进行转向,枢转轴线23就将基本上沿袭该路径。也就是说,将基本上不会出现图1和图2中所示类型的脱轨现象。图3示出了这种情形。
如图3中所示,用于在稳定的转向过程中提供正确的循迹现象的夹角26’的值,取决于牵引车路径27的半径,该牵引车路径27本身可以由车辆15的驾驶员可变地加以选择。因此,本发明利用可变止挡装置(下面将详细地对其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来对夹角26’加以设定,所述可变止挡装置被设置成能够使得夹角26’根据转向的锐度(sharpness)发生变化。在转向过程中,副底盘20以前述方式环绕轴线23进行旋转,趋于朝向一条直线路径,直至夹角26达到由止挡装置设定的值26’。
在图3中示出的结构中,车轮21发生某种程度的刮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小于诸如车辆1这样的常规车辆,这是因为防止了车轮21沿着一条直线路径进行滚动,同时三根平行的旋转轴线22,无法在任何弯曲路径上滚动但不滑动。在图3中所示情形下发现,车辆刮擦现象的结果是一个力矩沿着由箭头303示出的方向施加到副底盘20上,力图增大夹角26。
通过将前述发明与另外一种类型的副底盘组合使用,可以进一步减轻转向过程中的车轮刮擦现象,在这里仅笼统地予以描述,后面将详细描述。这种类型的副底盘也可以与其它拖车操纵方案一同使用,并且其本身也是一项发明,独立于上述的发明。
图4示出了一个结合有所述另外一种副底盘33的半拖车式车辆29,并且具有一个牵引车30和一个拖车31。拖车31具有一个主底盘32,该主底盘32以枢轴方式连接在副底盘33上,用于环绕主底盘32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轴线349进行相对旋转。在副底盘33上安装有三根刚性轴34、35和36。在这些轴上分别安装有触地车轮对37、38和39。(尽管在图4中示出了三对车轮,但是根据需要在实际中也可以使用两对或者四对车轮)。轴35被以不可操纵方式安装在副底盘33上,也就是说能够使得车轮38的旋转轴线41垂直于副底盘33。但是,轴34和36被以枢轴方式安装在副底盘33上,以便车轮对37和39可以如图4中所示那样相对于副底盘33进行操纵。操纵装置(下文中予以详细描述)被设置成,响应于副底盘33环绕轴线349远离一个与主底盘32沿纵向成一直线的位置进行旋转,轴34和36进行在中心发生枢转,以便使得它们的旋转轴线40和42在副底盘33的一侧朝向轴线41发生会聚。更具体地说,轴线40、41和42在所执行的转向内侧相向地发生会聚。在图4中所示的理想情形下,轴线40、41和42与牵引车车轮46、47和48的旋转轴线43、44和45会聚在一起。(轴线45是牵引车30上的受驱车轮48的旋转中分轴线)。但是,在实际中,为了进行循迹无需如图4中所示那样使得轴线40至42和43至45完美地发生会聚,并且与诸如车辆1和15这样的常规车辆相比,车轮刮擦现象得以明显改善。
在图4中,主底盘32的纵轴160与副底盘33的纵轴161之间的夹角159’对应于图3中的夹角26’。
通过使用另外一种副底盘33而并非副底盘20来与前述的(以及下面描述的)可变止挡装置组合使用,可以实现更大程度地减轻车辆刮擦现象,同时仍旧获得可变止挡装置可以提供的经过改进的循迹现象。这是因为可以更接近于实现拖车车轮37、38和39的纯粹滚动,而并非组合式滚动与滑动。
可变止挡装置下面将利用图3中所示车辆15作为一个示例对可变止挡装置进行描述。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在图4中示出的车辆29同样可以用作描述的基础,并且可变止挡装置同样可以应用于诸如车辆29这样的车辆上,其中车辆29在副底盘33上带有可操纵的轴。下面将对可变止挡装置的若干实施例进行描述。
(a)全机械式可变止挡装置图5以平面示意图示出了车辆15,该车辆15带有沿纵向成一直线的牵引车16、主底盘18和副底盘20,如同用于直向前行进那样。所示出的车辆15装配有一个通常被标记为60的全机械式可变止挡装置。图6以平面视图示出带有装置60的车辆15的更大比例局部视图,省略了某些结构细节,此时的状态对应于向右转向。
两根个等长拉杆62a和62b经由枢轴61被固定在副底盘20上。(这里所使用的后缀“a”和“b”表示除了相对于主底盘中心轴线24相对设置之外的相同独立组件。这种习惯也用于下面描述中的其它零件。)枢轴61被对称地置于副底盘20的纵轴25的相对侧。拉杆62a和62b在枢轴67处被以枢轴方式分别连接到轭架63a和63b上,并且在交叉位置处相互接触(参见图5)。轭架63a和63b被安装在主底盘18上的线性轴承66上,并且平行于主底盘18的轴线24自由滑动。随着副底盘20环绕轴线23逆时针旋转(从上方进行观看,相对于主底盘18来说),轭架63a向前移动,而轭架63b向后移动。相反,随着副底盘20顺时针旋转,轭架63b向前移动,而轭架63a向后移动。当副底盘20处于图5中示出的直向前状态时,轭架63a和63b上横向延伸的滑动表面64a和64b成一直线,并且一个滑块65压靠在这两个滑动表面64a和64b上。滑块65被以枢轴方式安装在一根半径支臂120,该半径支臂120相应地又被以枢轴方式安装成环绕拖车17上中枢销116的上延展部进行旋转,中枢销116与轴线19同轴设置。利用下面描述的装置,半径支臂120被设置成一直保持与牵引车16的轴线28成一直线。
因此,当牵引车16开始向右转向时,半径支臂120顺时针旋转,如同由观察人员从主底盘18的上方看到的那样,以便使得滑块65如同图6中示出的那样向左和向前移动(也如同由所述观察人员看到的那样)。与此同时,副底盘20以前述方式逆时针旋转,以便使得轭架62a向前移动,而轭架62b向后移动。但是,副底盘20的旋转范围由承载有滑块65的轭架62a的滑动表面64a加以限制,并且由此设定出主底盘18的轴线24与副底盘20的轴线25之间的夹角26’。当牵引车16和拖车1 7为了直向前行进而成一直线时,夹角26’的值为零。随着牵引车16环绕轴线19逐步发生枢转,夹角26’持续增大。在转向过程中,防止副底盘20以小于值26’的夹角26不受约束地进行旋转的因素是使副底盘20趋于继续在直线路径上行进—产生足够的车辆到擦作用来迫使滑动表面64a贴靠在滑块65上,虽然小于执行类似转向操作的常规半拖车式车辆1。
前面已经描述了向右转向。将会明白的是,组件的对称配置确保了在向左转向过程中工作过程相似。
为增强效果,对这种基本方案进行了多种改进。下面将对这些改进进行描述。
尤其是在低速操控过程中,驾驶员有可能突然减小由牵引车16执行的转向操作的锐度。由于副底盘20需要行进一定距离来调整至一个新的转向程度,所以会在滑动表面64a(或者64b)与滑块65之间产生非常大的力。(这种情形类似于当在非常低的速度下快速改变转向半径时由小汽车驾驶员经历的操纵努力的大幅度增大。)为了限制这种现象,轭架63a和63b分别包括有相同的弹性部分68a和68b。图7以剖视图示出了一个弹性部分68a(另外一个弹性部分68b相同)。
第一组件69a以伸缩方式在一个共轴的第二组件70a上滑动,并且组件69a和70a在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盘簧71a的作用下受迫分离开。拉杆72a被固定在组件69a上,并且在组件70a内自由滑动。拉杆72a上的挡块73a用于防止组件69a和70a实际发生分离。当组件69a和70a在挡块73a的容许范围内尽可能地分离开时,弹簧71a受到一个预定压缩力的作用(预加载荷)。当在低速前行过程中突然减小转向的锐度时,由于其组件69a和70a相向滑动,所以不会在轭架63a中产生过大的力,弹簧71a受到压缩。随着转向持续进行,副底盘20调整至一个新的位置。在该调整过程中,夹角26可以暂时地超过夹角26’,夹角26’对应于滑块65的任何瞬态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使得转向的锐度突然增大,如同尤其会在低速操控过程中发生的那样,滑块65将不再与滑动表面64a(或者64b)发生接触,但是副底盘20随后简单地进一步旋转,沿袭其自然趋势而向前滚动,直至恢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滑块65在一根连杆250的作用下相对于滑动表面64a和64b保持正确的方位,所述连杆250以枢轴方式被连接在一根位于滑块65上的支臂251上,并且在枢转点252处被连接在主底盘18上,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连杆结构。
弹性部分68a和68b具有另外一个目的。当副底盘20、主底盘18以及牵引车16直向前成一直线时,弹簧71a和71b略微受到压缩,从而在表面64a与滑块65之间和表面64b与滑块65之间存在一个小的预加载荷。这样占据系统中的间隙,从而获得平稳的工作过程,却不会为了避免在轭架63a和63b与滑块65之间存在间隙而遭遇制造难题。
对弹簧71a和71b的预加载会产生一个必须加以处理的后果。随着从车辆15的直向前状态开始向右转向(比如),那么滑块65将侧向移动,从而使得其与滑动表面64a保持接触,但脱离与滑动表面64b的接触。由此,弹簧71b上的预加载荷会导致表面64b略微地向前移动,直至挡块73b与组件70b发生接触。随着转向角度的增大和轭架63a向前移动,轭架63b会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滑动表面64b向后移动。但是,对于非常小的转向角度来说,由于弹簧71b中预加载荷的释放所导致表面64b的较小前移量,可能会超过轭架63b的向后偏移量,从而存在有随着滑块65返回到一中间位置滑块65与轭架63b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在向左转向时,情况相反。这种现象可以利用一个摇摆卡锁400来加以避免,该摇摆卡锁400被安装在主底盘18上,用于环绕一根水平销401进行枢转,水平销401平行于拖车17的轴线24并且被固定在拖车17上的横向中间位置处。卡锁400在图6和图8中以轮廓虚线示出,如同一个虚拟的观察人员沿着图6中的箭头350进行观察所看到的那样。无关的细节已经从图8中省略。随着开始向右转向,滑块65上的组成部分402向卡锁400施加压力,使得卡锁400环绕销401进行枢转,以便卡锁400的一部分403b向下摆动,并且防止表面64b进一步向前移动,超过当滑块65居中时其所在的位置,同时部分403a向上摆动,以允许轭架63a向前移动。由此,滑块65可以在不与轭架63b发生干涉的条件下居中。在向左转向时,卡锁400向另外一侧摆动,从而由部分403a防止滑动表面64a移动到当滑块65居中时其所在的位置的前方。
在实际中所不希望的是,对于轴线24与25之阀的夹角26’变得过大—已经发现30度是一个合适的最大绝对值。因此,在主底盘18上设置有合适的机械挡块(未示出),来限制副底盘20的向左或者向右旋转。但是,这些不会阻止牵引车16相对于主底盘18形成铰接角度,否则将导致夹角26’超过挡块的容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滑块65可以不再与滑动表面64a或者64b发生接触。当牵引车16返回到一个更为接近直向前位置时,滑块65再次与滑动表面64a或者64b发生接触(b)机械/液压式可变止挡装置下面将参照在图3中示出的车辆15对该选择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再次强调,其也可以应用于车辆29。取代可变止挡装置60,一个可变止挡装置被设置在拖车17上,该可变止挡装置包括子系统410(位于主底盘18的后部)和411(位于主底盘18的前部)。
图13是主底盘18后部的平面示意图,省略了无关的机械细节,以便示出子系统410中主要组件的布局。副底盘20被以枢轴方式安装在主底盘18上,用于环绕直立轴线23进行旋转,并且具有三对车轮21。
套管元件412a和412b经由枢轴413a和413b被固定在副底盘20上,从而它们可以环绕穿过枢轴413a和413b的直立旋转轴线进行枢转。除了枢轴413a和413b处之外,套管元件412a和412b均呈管状形式。杆件414a和414b被安装在一个U形配件(叉件)415上,并且可以在套管元件412a和412b内滑动。杆件414a和414b沿着它们的长度方向具有位于中部的挡块416a和416b,用于限制它们可以插入各自套管元件412a和412b内的距离。
U形配件415(clevis fitting)位于一个滑块417的后端部处,该滑块417能够在一个导套418中滑动,导套418被固定在主底盘18的纵向中心线24上。滑块417的前端部与一个配件419之间连接有一个液压压头420,所述配件419被固定在主底盘18的纵向中心线24上。随着滑块417向前移动,压头420头端部中的液体被泵送入一根导管421内,并且一根导管422中的液体被抽入压头420的杆端部内。随着滑块417向后移动,情况相反。
下面参照图14,以平面示意图示出了位于主底盘18前端部处的子系统411,省略了无关细节。一个呈凸轮形状的平板423被设置在主底盘18的内部,但是被设置成能够(利用下面描述的装置)与牵引车16相协作环绕直立轴线19相对于主底盘18进行旋转。也就是说,随着牵引车16执行转向,位于主底盘18上的观察人员会看到凸轮板423环绕轴线19相对于主底盘18进行旋转。
滑块424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个凸轮随动滚轮425,该凸轮随动滚轮425压靠在凸轮板423的凸轮形边缘426上。滑块424能够在一个导套427内滑动,该导套427沿着主底盘18的纵向中心线24得以固定。在滑块424的后端部上固定有一个液压压头428。导管422和421从压头420向前延伸,并且分别被连接在压头428的杆端部和头端部上。
还设置有一个第三液压压头429,该第三液压压头429独立工作,并且其头端部被连接在位于压头420与428之间的导管421上。压头429的活塞杆430被固定在一个滑块431上,该滑块431能够沿着固定于主底盘18上的导向杆432进行滑动。利用一个盘簧433中的预加载荷在活塞杆430上保持一个压缩力,所述盘簧433在滑块431与一个位于主底盘18上的平板434之间延伸。利用这种装置,子系统410和411中的液压流体具有足够的压力,用于迫使滑块417和424分别向后和向前移动,并且占据子系统410和411中的间隙。更具体地说,当牵引车16、主底盘18以及副底盘20在直向前位置排列成一直线时,凸轮随动滚轮425保持与凸轮板423的边缘426发生接触,并且滑块417和杆件414a和414b被向后推动,直至通过挡块416a和416b分别与套管元件412a和412b之间发生配合而受到止挡作用。
凸轮板423呈耳垂状,带有环绕轴线19变化的半径,以便随着其与牵引车16协作旋转,远离所述直向前位置到达一个转向位置,凸轮随动滚轮425能够逐步地进一步向前移动。作为一个示例,使得车辆15向右转向,副底盘20直向前滚动的自然趋势意味着套管元件412b会推压挡块416b,从而使得滑块417向前移动,并且液压流体在压头420与压头428之间得以泵送。这将导致滑块424也向前移动,移动量受到滚轮425与凸轮板423之间接触作用的限制。以这种方式,副底盘20的容许旋转量受限制于夹角26’(位于轴线24与25之间),该夹角26’随着牵引车16与主底盘18之间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预加载荷的大小和弹簧433每单位变形量的作用力(弹簧速度)被如此选择,即在正常转向过程中,从压头420流出的液压流体被压头429所取代的趋势并不明显。但是,诸如在低速下牵引车16的转向角度的突然减小这样的情况下(如同前面所讨论过的那样),不会导致液压流体中的压力过大,因为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弹簧433相应地发生变形,压头429可以占据所述液体的位置。压头429和弹簧433在这里提供与系统60中的弹性部分68a和68b相同的功能。以一种类似方式,在低速下转向角度的突然增大会导致滚轮425暂时脱离凸轮板423。当液压流体进入压头429中时,管线422需要补充流体。这可以以若干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方式是,如果压头420、428和429具有相同的孔径和杆径(未示出),那么将压头429的杆端部连接到管线422上。另外一种方式是,将管线422连接到一个保持具有较低压力的存储槽(蓄液器)(未示出)上。压头420、428和429也可以独立工作。
将会明白的是,取代如前所述那样以液压方式进行偶合,滑块417和424可以由一根沿着主底盘18的轴线24延伸的拉杆(未示出)结合在一起,所述拉杆中具有一个弹性元件(未示出),该弹性元件与弹性部分68a和68b以相同的原理进行工作。这种系统将成为系统60的一个选择性实施例,并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将副底盘锁定到拖车的主底盘上这部分将参照车辆15和可变止挡系统60进行描述,但是其同样可以应用于车辆29和选择性可变止挡系统410/411。所希望的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副底盘20锁定到主底盘18上。高速前行是一个示例,在这种情况下会希望将副底盘20锁定到主底盘18上,同时轴线24和25成一直线。在这种情形下,从牵引车16和副底盘20的直向前位置的偏离量非常有限。图9(已经从该图中省略了无关的机械细节)示出了带有一个舌状物75以及锁定区段76a和76b的副底盘20,所述舌状物75、锁定区段76a和76b分别可以由气压致动器77、78a和78b进行操作,这些气压致动器均被锚固在主底盘18上。
舌状物75在一个固定于主底盘18上的导套79内滑动,并且用于通过进入副底盘20上的协作凹槽80内将副底盘20锁定在直向前的位置上。
牢固地安装于主底盘18上的气阀81可以由凸轮板83上的组成部分82进行操作,凸轮板83被固定在副底盘20上,无论何时,轴线24与25均位于理想对齐状态的一个微小预定角度内。另外一个气阀84也被牢固地安装在主底盘18上(参见图6、11),并且由半径支臂120延展部86上的一个组成部分85进行操作(或者在子系统411的情况下由凸轮板423前部上的一个组成部分437进行操作—参见图16),无论何时,轴线24与28均位于理想对齐状态的一个微小预定角度内。通过将一个气体供应源(未示出,并且通常位于牵引车上)、阀81和84以及气压致动器77合适地连接起来,由致动器77驱使舌状物75移入凹槽80内,并且将副底盘20与主底盘18锁定在一起。如果为了转动支臂120的延展部86并且改变阀84的状态而产生一个足够大的转向输入(steeringput),那么舌状物75被回拉并且副底盘20随后可以环绕轴线23进行旋转。
当然也可以利用常规装置来使得一旦副底盘20如前所述那样被锁定在直向前位置,为了脱离锁定状态需要一个有意的操作输入(不仅仅是转向)。因此,根据需要车辆15可以以与常规车辆1相同的方式进行工作。为了倒车,用户可以以这种方式将副底盘20锁定在直向前位置上。
无论轴线24与25是否成一直线,当牵引车16处于倒车档时,副底盘20必须自动地锁定在主底盘上。锁定区段76a和76b为此而设置。当受到致动器78a和78b的驱动作用时,它们向后枢转,以便至少一个啮合到副底盘20上的弯曲齿条87上。
比如对于场合受限的倒车操控来说(tight reversemanoeuvres),根据需要,可以在副底盘20与主底盘18成一直线的条件下,或者在副底盘20被锁定在一个铰接位置上的条件下,由此进行倒车操作。
可选择地,阀81和84、88a中之一或者两个可以由电开关或者其它合适的转换器来替代,并且通过使用一种合适的电子/电子与气动线路组合利用常规装置来获得前述功能。在一种尤其简单的方案中,倒车灯电路可以被用来使得锁定区段76a和76b进行工作。可选择地,可以使用一个独立的专用电路。
选择性的副底盘结构下面将对车辆29中的副底盘33进行描述,尤其是那些响应于副底盘33相对于主底盘32的枢转使得刚性轴34与36排列成一直线的装置,从而使得车轮37和39以合适的方式“操纵”。图10以平面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副底盘33,省略了无关的机械细节。图15示出了副底盘33的一种可能形式,适合于与前述的机械/液压式可变止挡装置(子系统410和411)一同使用。
中部的不受操纵刚性轴35被以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式横向安装在副底盘22上,也就是说利用一个弹性悬挂装置,以便为了吸收道路颠簸而允许轴35竖直运动,但是同时该轴35一直保持基本上垂直于副底盘33。所示出的轴35(图15)经由板簧150和弹簧/阻尼单元151被安装起来,但是其它方案在本技术领域中也是公知的,并且也可以使用。
如同轴35被安装在副底盘33上那样,可转向的刚性轴34和36以及它们上的车轮37和39分别以实质上相同的方式安装在框架106和107上。底盘106和107均被安装在副底盘33的下方,并且可以环绕副底盘33上的直立轴线108和109进行枢转,用于改变轴34和36以及车轮37和39的方位。如同将轴35安装到副底盘33上那样,利用相同的装置将轴34和36安装到底盘106和107上,也就是说经由板簧150和弹簧/阻尼单元151—参见图15。
连杆110和111分别将底盘106和107连接到主底盘32上。连杆110和111将分别固定于底盘106和107上的枢轴100和101分别连接到位于主底盘32上的枢轴102和103上。通过合适地选择枢轴100和101在底盘106和107上的位置以及枢轴102和103在主底盘32上的位置,比如如图10中所示出的那样,可以相对于副底盘33以必要的方式实现对车轮37和39的枢动操纵。
在图15中,示出了枢轴100和101,并且枢轴100和101穿过切槽152和153从底盘106和107向上延伸至连杆110和111。副底盘33经由一个平板154被安装在主底盘32上,平板154下方带有一个圆形摆动轴承155。枢轴102和103在图15中是不可见的,但是它们被固定在一个元件156的基部上,元件156本身被固定在平板154上。连杆110和111穿过副底盘33结构中的间隙切槽157。所示出的子系统410中的枢轴413a和413b穿过切槽158从副底盘33向上延伸。
在为连杆110和111选取枢转位置时,重要的是必须确保随着副底盘33进行枢转,副底盘33与主底盘32之间的夹角在实际中受到可变止挡装置410/411(或者60)的限制作用。如果随着副底盘33与主底盘32之间的挡块限制夹角159’的增大,轴线40与41之间的夹角和轴线41与42之间的夹角(参见图4)增大过快,那么这种现象将不会发生。较小的自操纵程度是必要的,以便副底盘33仍旧枢转至一个由可变止挡系统加以限制的角度159’,但是与车辆15的情况相比,车轮刮擦现象较轻。可以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误差来为枢轴点100、101、102以及103选取合适的位置,并且对连杆110和111选取合适的长度,以便对于一种给定的车辆几何结构来说,为了使得副底盘33具有给定的旋转程度,使得轴34和36具有合适的旋转程度。
将牵引车连接到可变止挡装置上利用牵引车(16或者30)与主拖车底盘(18或者32)之间的连接装置对所述可变止挡装置(系统60或者410/411)进行操作。下面将首先参照系统60对这一点进行描述。
图11和12示出了某些组件,这些组件与牵引车16相对于拖车17发生枢转相协作使得可变止挡装置60中的滑块65受迫环绕轴线19进行旋转。(为了方便起见,在这里参照车辆15进行描述,但是下面所描述的方案同样可应用于车辆29。)正如在图11中清楚看到的那样,其中某些无关的机械细节和结构细节已经被省略,轭架63a和63b以及滑块65均位于主底盘18中的上部板112与一个滑动板113之间,在使用拖车17时,滑动板113的下表面114置靠在牵引车16上的“牵引座”115上。一个固定于拖车17上并且依赖于滑动板113的中枢销116,被以常规方式容置和锁定在牵引座115上的一个协作凹槽117中。
一个平行于中枢销116的驱动销118向上穿过滑动板113中的弯曲切槽119,并且被固定在半径支臂120上,半径支臂120被安装中枢销116的上部,能够环绕该上部自由旋转,并且位于上部板112与滑动板113之间。驱动销118被以一种下面描述的方式固定在牵引车16上的牵引座115上,以便随着牵引车16环绕中枢销116进行枢转,驱动销118与牵引车16相协作,环绕中枢销“6进行转动。弯曲切槽119位于中枢销116的中部,并且其长度足以容纳拖车17与牵引车16的最大容许相对铰接程度。
滑块65被安装在销118的上延展部上,并且环绕该上延展部自由旋转。
对于选择性系统410/411来说,提供了一种简单但类似的方案—参见图16。凸轮板423被以相同方式安装在半径支臂120上,用于环绕轴线19进行旋转,并且驱动销436被安装在凸轮板423的基部上,穿过滑动板113上的一个弯曲切槽435向下延伸。驱动销436和切槽435与驱动销118和切槽119具有相同功能。
下面将对相对于牵引座115将驱动销118(或者436)固定到一个固定位置上的方式进行描述。
图12示出了牵引车16上的牵引座115(仅仅),该牵引座115属于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标准类型,具有一个上表面121,拖车17中的滑动板113置靠在该上表面121上,并且具有一个凹槽117,用于容置中枢销116。凹槽117位于牵引座115上的一个侧面平行切槽122的前端部处,并且在该切槽122后方是一个锥形切槽123。当拖车17即将被连接到牵引车16上时,牵引车倒退至拖车17前端部的下方(为此拖车17的前端部被以常规方式支撑在合适的高度),以便拖车上的中枢销116进入锥形切槽123内,随后进入切槽122,并且最终被容置在凹槽117内(由未示出的公知装置锁定起来)。最后,拖车17的前端部被略微降低,以便其上的滑动板113座放在牵引座115的上表面121上。这个过程与用于常规拖车的过程相同。
一个滑块552被固定在驱动销118的下端部处,该滑块552在一个楔形元件554上的一个协作切槽553内自由滑动。滑块552在元件554内自由滑动的方向在图12中由箭头“z”示出。滑块552由一个卡持板555卡持俘获在切槽553中,卡持板555由螺栓558固定在楔形元件554上。一个盘簧557被置于滑块552与表面558之间的切槽553中。楔形元件554具有一个锥形部分559和一个侧面平行的前部560。当拖车17没有被连接到牵引车16上时,因为销118被固定在滑块552上,所以楔形元件554紧贴滑动板113被俘获在该滑动板113的下方。随着在前一章节中用于将拖车17与牵引车16匹配起来所描述的操作持续进行,楔形元件554进入牵引座115上的锥形切槽123内。当中枢销116到达凹槽117时,侧面平行的部分560被容置在侧面平行的切槽122中(并且紧配合)。锥形部分559被容置在锥形切槽123中。弹簧557迫使楔形元件554尽可能地向前进入切槽122和123内,并且被牢固地卡持在这里,同时驱动销118通过半径支臂120相对于中枢销116卡持在合适的半径处。
以这种方式,拖车17承载着所有专用于对后部副底盘20进行操纵的主要机械组件,并且牵引车16可以是常规的牵引车,无需为了与本发明中的拖车17一同工作而进行较大的机械改进(除了一个用于前述气动组件以及辅助气动和/或电子组件的压缩空气供应源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实用优点。楔形元件554上的锥形部分559可以(并且在理想情况下是这样)以这样一种方式呈锥形,即能够与牵引座115上的锥形切槽123的锥形相匹配。但是,尽管侧面平行的切槽122的宽度是标准的,但是牵引座上的锥形切槽(比如123)可以呈多种锥形,并且所希望的是一个楔形元件可以与一定范围内的牵引座一同使用。为此,楔形元件554上的锥形部分559的锥形可以对应于实际中预期的最大锥形,但是由于弹簧557迫使楔形元件554尽可能地向前移动到牵引座115中,所以仍旧可以与具有更为狭窄的锥形切槽的牵引座一同使用。侧面平行的前部560仍旧被容置和牢固地保持在切槽122中。在实际中,允许根据需要来进行变型,以便侧面平行的前部560被更为充分地容置在切槽122内。这种在无需对其牵引车进行任何改进而向拖车发出操纵“输入”的方法本身也是独创的。
当然,可以通过去除平板555并且简单地将其滑脱,来将楔形元件554从滑块552上去除,并且可以随后将一个具有不同锥形的新的楔形元件554在滑块552上进行滑动,对弹簧557进行压缩并且取代平板555。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保护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作铰接式车辆的一部分的拖车,该拖车包括主底盘,该主底盘可以紧靠拖车的前端被连接在铰接式车辆的车轮安装部分上,以便拖车能够环绕该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进行旋转;副底盘,该副底盘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触地车轮,并且被连接在主底盘上,能够环绕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二轴线进行枢转;止挡装置,该止挡装置被设置成用于限制所述副底盘偏离一个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的位置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装置可以响应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和所述主底盘环绕第一轴线的相对旋转而发生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拖车,在所述副底盘上具有多对沿纵向间隔开的触地车轮,并且包括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响应于所述副底盘和所述主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相对旋转,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对至少一对与所述副底盘相关的车轮进行操纵,即力图使得所述副底盘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一对可操纵的所述车轮被安装在一根刚性轴上,该刚性轴被以枢轴方式安装在所述副底盘上,并且所述那对车轮可以通过所述刚性轴环绕所述副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三轴线发生枢转而得以操纵。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将所述刚性轴与所述主底盘连接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轭架,该轭架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上,并且压靠在所述止挡装置上;和连接装置,由此所述轭架被连接到所述副底盘上,并且可以响应于所述副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在所述主底盘中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轭架被安装成用于在主底盘中基本上沿纵向移动,并且具有一个沿着一基本上垂直于主底盘的方向延伸的滑动表面;滑块,该滑块被包括在所述止挡装置中,并且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中,以便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环绕第一轴线发生枢转相协作,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进行枢转;并且所述滑动表面压靠在所述滑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拖车,包括两个所述轭架和两个所述连接装置,各个连接装置均与所述轭架中之一相关联,并且当为了直向前行进副底盘与主底盘成一直线时,所述滑块被基本上置于主底盘的横向中间位置处,两个轭架各自的所述滑动表面对所述滑块施加压力,并且所述连接装置、轭架以及副底盘被设置成随着一个所述轭架向前移动,而另外一个所述轭架向后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连接装置均包括有一根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被以枢轴方式连接在所述轭架和所述副底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包括于各个所述轭架中的弹性装置,并且可以响应于所述止挡装置与所述轭架之间的接触力而发生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包括于各个所述连接装置中的弹性装置,并且可以响应于一个由所述连接装置传递至所述副底盘的力或者一个从所述副底盘传递来的力而发生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元件,该元件被安装在所述主底盘上,用响应于所述副底盘环绕第二轴线的旋转相对于所述主底盘发生移动;和传动装置,由此所述元件的移动会导致一个随动装置发生相应移动,并且所述相应移动根据所述止挡装置的位置受到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液压致动器,该第一和第二液压致动器由液压流体管线工作性地相互连接起来,以便由于所述元件的移动导致所述第一致动器产生的动作,使得所述随动装置中的第二致动器产生相应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拖车,还包括一个具有一内部空间的容器,所述内部空间与一根连接所述液压致动器的液压流体导管液体连通,和使得所述空间的体积随着该空间内液压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所述的拖车,包括一根具有预定最小长度的伸缩式连杆,该连杆被设置成当被套缩至所述最小长度时,使得所述元件响应于所述副底盘沿着一个特定方向的旋转而发生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连杆是两个这种伸缩式连杆中之一,所述两个伸缩式连杆分别被设置成使得所述元件响应于所述副底盘沿着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方向的旋转而发生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所述的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装置包括一个凸轮,该凸轮被设置成环绕第一轴线在所述主底盘中旋转,并且适合于偶合到所述车轮安装部分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所述的拖车,包括另外的止挡装置,用于将所述副底盘偏离与所述主底盘成一直线的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二轴线的所述角度旋转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最大值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第二锁定装置,由此当所述副底盘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并且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位置的任何角度偏离均小于一个给定值时,所述锁定装置可以发生配合,来用于只要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与所述主底盘沿纵向成一直线位置的任何角度偏离均小于所述给定值,就将所述副底盘与所述主底盘锁定成沿纵向成一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所述的拖车,还包括第三锁定装置,该第三锁定装置用于只要所述铰接式车辆的倒车档被接合起来,就环绕第二轴线将所述副底盘和所述主底盘锁定在这种相对角度偏移,其中,该相对角度偏移当倒车档被接合时存在。
20.一种用作一部铰接式车辆的一部分的拖车,该拖车包括主底盘副底盘,该副底盘可以环绕主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一轴线进行枢转;至少一个装置,该装置能够环绕副底盘中一根基本上直立的第二轴线进行枢转,并且包括一根其上带有触地车轮的刚性轴;连杆,该连杆被固定在所述装置和所述主底盘上,由此响应于所述副底盘环绕第一轴线以某种方式进行旋转,所述连杆使得所述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环绕第二轴线进行旋转,即沿着这样一个方向对所述车轮进行操纵,即在所述拖车前进的过程中力图减少所述副底盘的旋转。
21.一种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所述的拖车的铰接式车辆。
22.用于操纵一部拖车中的触地车辆操纵装置的设备,其中所述拖车可以被安装在一部铰接式车辆上的牵引座装置上,所述牵引座具有一个切槽,所述拖车上的中枢销可以被容置和卡持在该切槽中,该设备包括被设置成环绕所述中枢销的轴线进行枢转的元件;使得所述触地车辆转向装置响应于所述元件环绕所述轴线的枢转受到操作的装置;以及固定于所述元件上并且依赖于所述拖车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被容置在所述切槽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作铰接式车辆(15)的一部分的拖车,带有经过改进的拐弯特性。这种拖车包括主底盘(18),该主底盘(18)能够紧接拖车的前端连接在所述铰接式车辆的车轮安装部分(16)上,从而拖车能够环绕该主底盘(18)中的一基本上直立的第一轴线(19)相对于所述车轮安装部分(16)进行旋转;副底盘(20),该副底盘(20)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触地车轮(21),并且被连接在主底盘(18)上,能够环绕主底盘(18)中的一基本上直立的第二轴线(23)进行枢转;以及止挡装置,该止挡装置被设置成用于限制所述副底盘(20)环绕第二轴线(23)的偏离与主底盘(18)沿纵向成一直线的位置进行旋转。所述止挡装置可以响应于车轮安装部分(16)和主底盘(18)环绕第一轴线(19)的相对旋转而发生移动。在一优选方案中,某些位于副底盘(20)上的车轮可以响应于副底盘(20)环绕第二轴线(23)的旋转而被操纵。
文档编号B62D13/00GK1486259SQ01821900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日
发明者克里·阿特雷, 克里 阿特雷 申请人:加亚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