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行车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14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康自行车车座的制作方法
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不知为多少人带来了方便,它又是全身运动的交通工具而被列为国际大赛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他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自行车车座的不科学却给骑车的人带来了许多痛苦和疾病,他们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忍受着,甚至是没有人想到如何去改造它,使它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旧式自行车车座的缺点在于1、车座前段坐着难受,当运动加快和长时间骑车时尤为明显。
2、骑车时车座常顶着会阴部(医学述语)摩擦,出现充血由于人体的重量向下,车座前段向上顶,加上运动时的摩擦,这种充血现象更加加大,恶性循环。
3、会阴部长时间的受压摩擦,在男性方面可以引起以下疾病①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腰困或腰低部常痛、两大腿痛或尿道口常有少量的白色分泌物流出等症,如已有前列疾病的人则更加重其症状,给治疗上增加了难度。②睾丸疾病由于车座前段和睾丸在重力和运动的长时间摩擦下,使睾受压充血,下垂度受限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睾丸疾病,如痛、胀、酸、下坠,睾丸体积(容积)增大或缩小等,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稍膜积液、附睾肿大,甚至出现睾丸肿瘤、睾丸癌、精索静脉曲张或斜疝等病。③由于睾丸受损和前列疾病的出现,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增多。④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增加阳痿、勃起不良、早泄、射精无力等。⑤由于长时间受压和摩擦使尿道炎、阴囊炎和会阴部皮肤病增多。⑥未成年人坐老式车座由于会阴部受压摩擦影响了局部血液循环,则可发生外生殖器和睾丸发育不良等疾病。⑦如已有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坐老式的自行车车座则更会加重症状。
4、会阴部长时间的受压和摩擦,宜可引起女性的诸多疾病①在骑车时车座前段致使外阴受压摩擦,外阴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局部免疫功能降低,细菌和病毒乘虚而入,可引起外阴发炎、阴道炎等疾病,久而久之,宜可并发妇件炎、盆腔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等一系列疾病。②月经病在来月经时骑车,外阴及会阴部明显感觉不适,由于会阴部受压,出现经行不畅,月经量减少或增多,或出现痛经等症,同时增加了感染机会。③会阴部受压不适,影响了腹式呼吸状态,气机升降受限,或导致中气失调,子宫下垂(了宫脱垂)患者增加。④由于外阴及会阴部受压,造成局部供血不良,敏感度降低,则会出现女性性功能障碍,如性冷淡、性高潮缺乏、性反应消失等症。
本人在多年的男科门诊中调查发现,因坐老式自车座引发的疾病比较突出,以前列腺疾病为例,其发病率为30~40%,排除直接感染细菌和病毒外,前列腺体常处于充血状态是其根本,故此病常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很大,有些人甚至终生为患、痛不堪言,每位患者每年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耗费巨资不一定治愈,对于骑自行车家族的此类患者来说,排除不了老式车座就是罪魁祸首了,以此类推,那么全国、整个世界骑自行车、坐老式车座的人该有多少呢?多少人、多少家庭为之痛苦,整个世界每年为治疗前列腺疾病该有多大的一个天文数字呢?可能谁也算不清。
故老式车座到了非改进不行的时候了,它对骑自行车的人们尤其是男同志造成的痛苦与疾病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必须改成科学健康的自行车车座本人设计发明的健康自行车车座,本着车座前段挖空,车座后段加宽加长为技术特征的三簧车座,具科学与健康为一体,消除了老式车座之不足,这美观新颖,登车不阻碍,坐的很舒坦,会阴部透气良好,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国内外经济市场效益。
健康自行车车座结构示意

图1、健康自行车车座左右宽220mm。
2、健康自行车车座前段椭圆形凹形左右长度为86mm。
3、健康自行车车座前段为椭圆形凹形面,前后长度为60mm,凹形面中间深度为20mm,周边轮廓自中间至左、右、后角度为20mm至0mm,凹形面前到后段为圆柱形面。
4、健康自行车车座前后总长度为160mm,椭圆形凹形面后边线至车座后边线长度为100mm。
权利要求
1.一种发明的健康自行车车座,其特征在于①健康自行车车座左右宽220mm。②健康自行车车座前段椭圆形凹形左右长度为86mm。③健康自行车车座前段为椭圆形凹形面,前后长度为60mm,凹形面中间深度为20mm,周边轮廓自中间至左、右、后角度为20mm到0mm,凹形面前到后段·为圆柱形面。④健康自行车车座前后总长度为·160mm,椭圆形凹形面后边线至车座后边线长度为100mm。
全文摘要
本人设计发明的健康自行车车座,本着车座前段挖空,车座后段加宽加长为技术特征的三簧车座,具科学与健康为一体,消除了老式车座之不足,它美观新颖,登车不阻碍,坐的很舒坦,会阴部透气良好,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国内外经济市场效益。
文档编号B62J1/00GK1470427SQ02126639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2日
发明者杨霖生 申请人:杨霖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