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49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CN1318488A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后腿、篮框杆、推手杆,所述的篮框杆由前篮框杆和后篮框杆组成,所述的前篮框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篮框杆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篮框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的前端部在前腿和后腿之间可转动连接;扶手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或后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可转动连接,前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可转动连接,前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篮框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向与扶手杆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延伸段,后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篮框杆或后腿可转动连接。这种结构的童车在折叠时,前篮框杆和后篮框杆之间的转动枢轴向下移动,会使得座垫受到挤压,则折叠后的前轮、后轮之间不能靠拢,折叠后的前后体积大。另外座垫布与侧扶手之间不能用布相连接,否则会使得童车折叠时,侧扶手与篮框杆之间的布套出现牵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折叠时,布套与车架之间的干涉小的童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后腿、座垫杆、推手杆,所述的座垫杆由前座垫杆和后座垫杆组成,所述的前座垫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座垫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的前端部在前腿和后腿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向与后腿的可转动连接部的后方延伸形成后座垫杆后延伸段;扶手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或后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向与扶手杆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下延伸段,折叠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下延伸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折叠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小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折叠连杆可转动连接,小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后延伸段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车体折叠时,座垫杆的中部向上移动,使得座垫不会受到车架的挤压,折叠后的童车的前轮及后轮相并拢,童车折叠后的体积小。消除了童车折叠过程中的侧扶手与座垫杆之间的布套的牵扯现象。


附图1为本发明在打开状态下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轮;[2]、前腿;[3]、前座垫杆;[4]、推手杆;[5]、扶手杆;[6]、后腿;[7]、小连杆;[8]、折叠连杆;[9]、后轮;[10]、后座垫杆;[11]、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2]、推手杆下延伸段;[13]、后座垫杆前延伸段;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及附图2,一种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1]、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9],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2]、后腿[6]、座垫杆、推手杆[4],所述的座垫杆由前座垫杆[3]和后座垫杆[10]组成,所述的前座垫杆[3]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10]与所述的后腿[6]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座垫杆[3]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10]的前端部在前腿[2]和后腿[6]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10]向与后腿[6]的可转动连接部的后方延伸形成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1];扶手杆[5]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附图中是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4]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4]向与扶手杆[5]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下延伸段[12],折叠连杆[8]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下延伸段[1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折叠连杆[8]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腿[6]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折叠连杆[8]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1]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推手杆下延伸段[12]与所述的后腿[6]之间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在锁定状态下,作为锁定装置的设在推手杆下延伸段[12]上的挂钩钩在所述的后腿[6]上,锁定装置解锁后,所述的整个车架如附图2所示折叠。
所述的后腿[6]、前腿[2]、推手杆[4]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多种选择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和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或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
所述的后座垫杆[10]向与前座垫杆[3]的可转动连接部的前方延伸形成后座垫杆前延伸段[13],在童车折叠时,座垫杆可以使得座垫不受挤压。
本说明书所说的可转动连接是指枢轴连接,例如铰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1]、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9],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2]、后腿[6]、座垫杆、推手杆[4],所述的座垫杆由前座垫杆[3]和后座垫杆[10]组成,所述的前座垫杆[3]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10]与所述的后腿[6]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座垫杆[3]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10]的前端部在前腿[2]和后腿[6]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垫杆[10]向与后腿[6]的可转动连接部的后方延伸形成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1];扶手杆[5]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4]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4]向与扶手杆[5]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下延伸段[12],其特征在于折叠连杆[8]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下延伸段[1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折叠连杆[8]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腿[6]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折叠连杆[8]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1]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下延伸段[12]与所述的后腿[6]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和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座垫杆[10]向与前座垫杆[3]的可转动连接部的前方延伸形成后座垫杆前延伸段[13]。
全文摘要
一种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前轮[1]、后轮[9],折叠连杆[8]的一端部与推手杆下延伸段[12]可转动连接,折叠连杆[8]的另一端部与后腿[6]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一端部与折叠连杆[8]可转动连接,小连杆[7]的另一端部与后座垫杆后延伸段[11]可转动连接。车体折叠时,座垫不会受到车架的挤压,折叠后的童车的前轮及后轮相并拢,童车折叠后的体积小。消除了童车折叠过程中的侧扶手与座垫杆之间的布套的牵扯现象。
文档编号B62B7/08GK1515444SQ0311266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8日
发明者钟友明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