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轮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64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轮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小轮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好的代步工具,它不消耗一次性能源,不污染环境,骑行方便灵活。相对于大多数交通工具,自行车占地面积小,经济实惠。在目前一次性能源日渐紧张,城市道路拥挤不堪的情况下,自行车仍是很多人出行必备工具。但自行车也存在一定的弱点。骑行距离过长,会造成骑车人的身体疲劳。因而不宜长距离骑行。普通自行车在不骑行时,体积仍然过大,不便携带。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让自行车在不骑行时易于携带,存放时占地进一步缩小,人们研制了不少种折叠自行车,目前已提出或在市场上提供的,如JP2001-328581A、1998年9月30日公告的CN2292751Y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2003年8月6日公告的CN2564460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所公开的折叠自行车,即是其中的几种。可是有的因车轮过大,造成折叠后体积仍过大。有的结构不够紧凑,依然不易携带。有的使用了小车轮,为保持正常的骑行速度,不得不提高脚蹬频率,易造成人体疲劳。而且折叠后完全依靠用手拎拿或用肩背携的方法。劳动强度依然不小。由于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相对都比较小,因此在室外,折叠自行车离开其主人时的停放和安全保管也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实用的小轮折叠自行车,人们在骑行这种自行车前进时,人体骑行姿势、脚蹬频率与前进速度基本上和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如28型或26型自行车)相似。在室外,自行车主人需要离开所述自行车时,所述自行车能稳稳地站住,用锁锁住后,不开锁,前后主车架就无法折叠,也无法骑行,以保证在室外能比较方便和安全停放。折叠后体积较小,因而携带方便,并可拖拉着前进,免去完全依靠手拎之累。按上附带的购物筐,可作购物车用。折叠后放置时占地的面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轮折叠自行车,它包括前主车架、后主车架、二级动力传动装置、车座前支管、车座后支管、车座、车座管、车把、倒T字型车梯、车闸、车前叉、小筐、外罩以及小直径前后车轮。上述各部件构成小轮折叠自行车的主体。
前主车架的上梁与后主车架的上梁为直管。前主车架的与后主车架通过合页连在一起。折叠打开时,前主车架的上梁与后主车架的上梁在一条直线上,与地面平行,其高度加上车座前支管直径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前齿轮盘的最高点的高度。车前叉外套管位于前主车架上梁的前端,车前叉安装于车前叉外套管内。车前叉上端稍高于车前叉外套管的上端,车把连接在车前叉上端,车座前支管的下端连接在后主车架上梁的前部,车座后支管连接在后主车架上梁的后部。后主车架上梁、车座前支管和车座后支管成三角形支撑车座。
为了使所述自行车在折叠后的体积较小。所述自行车可作以下的折叠车把左臂向下折叠;车把向车体后下方折叠,与前主车架的上梁叠靠在一起,高度与前齿轮盘的最高点基本同高;车座前支管向车体后下方折叠,折叠后与后主车架的上梁叠靠在一起,高度和前齿轮盘的最高点基本同高;车座后支管向车体前下方折叠,与后主车架的上梁叠靠在一起,高度和前齿轮盘的最高点基本同高。折叠后,车座进入后主车架后面、后车轮上面的空间。左脚蹬能以可旋转脚蹬大臂为轴作180°旋转。左脚蹬向内旋转,左脚蹬就进入后主车架的下方的位置。前主车架以合页轴为轴向后折叠,折叠后,前主车架与后主车架平行,前车轮的轴与后车轮的轴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由小紧固件合紧。折叠后,右脚蹬被套在位于车把上段上的脚蹬扣内。
在缩小自行车体积的前提下,为保证自行车骑行速度、脚蹬频率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相似,所述的小轮自行车采用直径小于25厘米的前后车轮,前齿轮盘位于车前进方向的左侧。前齿轮盘离开地面高度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大轮盘离开地面的高度相同。并采用二级传动。中齿轮盘轴的左边有小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前齿轮盘连接。中齿轮盘轴的右边有大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飞轮连接。前齿轮盘的牙数与中齿轮盘的小齿轮牙数比,以及中齿轮盘的大齿轮的牙数与飞轮牙数比可采用公知的自行车大轮盘与飞轮的牙数比。通过两次传动,使脚蹬频率和骑行速度达到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同样的效果。
前齿轮盘也可以通过齿牙直接与中齿轮盘的小齿轮咬合。用此方法可以使车身体积变小,但前齿轮盘和中齿轮盘的小齿轮需要一定的厚度。
为了在所述自行车折叠时,使车座进入后主车架后部、后车轮上部的空间,充分利用此处空间。并让骑行人的骑行姿势比较舒服,车座管成折弯型。骑行状态时,车座管上部与地面平行并采用方管。车座的位置可以上下,前后调整并防止车座的转动。
为了满足不同人对车把高矮不同的要求,车把竖杆分上下两段,车把上段下端套在车把下段上端内。车把上段下端和车把下段上端为方型管,车把上段下端最下端的四棱被切开少许,中间安有正四棱台形的把芯。通芯螺杆和把芯一起作用将车把上段与车把下段结合在一起。保证用车把拉动小轮折叠自行车时,车把右臂不转动。并满足不同人对车把高矮不同的要求。
车把上段下端和车把下段上端亦可以用圆管,用卡圈紧固。
为了使所述自行车更轻松的携带,折叠后小轮折叠自行车的前后轮的轴在一条直线上,前后车轮的直径相等。在平地携带折叠后小轮折叠自行车时,用车把右臂或车梯横杆作拉手,便可拖拉自行车行进。在上下台阶时,折叠后的车把右臂或车梯横杆可兼作拎车把手。
所述自行车折叠后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为了在室外停放时能稳定站立并能较安全保管,所述自行车采用倒T字型车梯。自行车在室外停放时,支起车梯,由于车梯竖杆较长,车梯横杆低于前后车轮最低点的连线,就使前后轮不能同时着地。
支起车梯时,车梯上的锁眼与前、后主车架所连的合页上的锁眼重合在一起,可以上锁,在这样状态,所述自行车既不能折叠,又不能骑行。这就使所述自行车在室外停放时比较稳定和安全。
为了使所述自行车在折叠放置时,放置方便,占地面积缩到最小,车前叉外套管前方安有一小筐,小筐的最前端与前车轮最前端同在一个垂直于后主车架上梁的平面内。折叠后放置自行车时,以前车轮、后车轮与小筐为支点,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上梁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在骑行时,小筐内可以放置一些物品,也可以放置一个底部形状与小筐相配的倒凸字形的购物筐。折叠后,利用车把下段和车座前支管上的购物筐挂钩,挂上购物筐作购物小车用。
为了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上梁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也可以不用小筐作支架,而采用在车前叉外套管的上端向前伸出一根支杆,其最前端与前车轮最前端同在一个垂直于后主车架上梁平面内。这样的方法结构比较简单,但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对于一个骑自行车外出的人,有一个放置物品的地方,是非常方便的。因而用小筐作支架较为适宜。
为了使折叠后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各部件不松散,并在携带折叠后的小轮折叠自行车时,自行车的零件不污染周围的环境,在自行车各部件折叠后,用外罩围住前齿轮盘、中齿轮盘、它们之间的传动链条以及折叠后的各部件。
为了在骑行时,右脚蹬不与合页发生冲突,脚蹬大臂折成于类似Z字型折弯。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骑行时,骑行姿态和脚蹬频率能达到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同样的效果。在室外,离开自行车主人时,存放也比较安全。所述自行车结构紧凑,折叠后的体积较小,在前齿轮盘处的横截面为一矩形,长度等于前后车轮轴长度相加的和,宽度稍大于所用的前齿轮盘的直径的长度。以前车轮、后车轮与小筐为支点,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上梁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自行车,占地面积很小。由于可以依靠车轮拖行前进,免去完全依靠手拎携带之累,故携带更方便轻松。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有很多优点,在拥挤的城市中、在外出旅行时都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代步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打开时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被折叠后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被折叠后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车座前支管、车座管、车座结构后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小轮折叠自行车前齿轮盘上的左脚蹬向内折叠后的结构正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前齿轮盘上的左脚蹬没向内折叠的结构侧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前齿轮盘与中齿轮盘的小齿轮通过齿牙直接咬合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的车把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另一实施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的合页、车梯、锁眼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小轮折叠自行车被折叠后,在后主车架的上梁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自行车,并用外罩罩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小轮折叠自行车包括前主车架1、后主车架2、前车轮3、后车轮4、动力传动装置、车座前支管9、车座后支管10、车座11、车座管12、车把13、左右脚蹬18、42、车梯29、车前叉14、车前叉外套管39以及车闸15。上述各部件构成小轮折叠自行车的主体。
如图1、图2、图11所示前主车架1的上梁231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为直管。前主车架1和后主车架2通过合页26连接。合页轴27位于合页26的一侧,与车架平行。所述自行车处于折叠打开状态时,合页26通过位于合页轴27另一侧的大紧固件241固定前后车架,前主车架1和后主车架2固定于前后一条直线状态,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与地面平行。上梁232最高点的高度加上车座前支管9的直径长度与前齿轮盘5的最高点的高度基本同高。前主车架1的前面为车前叉外套管39,车前叉外套管39内安有车前叉14,车前叉14的上端比车前叉外套管39的上端稍高。车前叉14的上端通过小轴371与车把下段41的下端连接。支起可折叠的车把13时,使用连接处的小紧固件281固定车把。车座前支管9的下端通过小轴372连接在后主车架2的前端,车座后支管10通过位于后主车架2后端上的小轴373与后主车架2连接。支起车座前支管9和车座后支管10,用车座11下的插销531使车座前支管9上端与车座后支管10上端结合,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成三角形,支撑车座11。此时安装在车座前支管9上端的车座11被支起并固定。支起车把左臂32,用小紧固件282将其固定。
所述自行车可作以下的折叠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松开车把左臂32上的小紧固件282,车把左臂32绕车把左臂上的小轴374向下折叠。松开车把下段41与车前叉14连接处的小紧固件281,车把13可绕此处小轴371向车体后下方折叠,车把13向车体后下方折叠后,车把下段41与前主车架1的上梁231叠靠在一起,其高度与前齿轮盘5最高点的高度基本同高。
如图1、图3、图4所示拔开车座11下的插销531,车座前支管9绕车座前支管9下端处的小轴372向车体后下方折叠,折叠后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叠靠在一起,其高度和前齿轮盘5的最高点的高度基本同高。此时按在车座前支管9上端的车座11进入后主车架2后面、后车轮4上面的空间。
如图3、图5所示车座前支管9为双柱结构,两柱中间的空隙可容车座后支管10在折叠时穿过。折叠时车座后支管10绕车座后支管10下端处的小轴373向前折叠,穿过车座前支管9双柱结构中间的空隙后,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叠靠在一起。
如图3、图4所示松开合页26上的大紧固件241,前主车架1以合页轴27为轴向后作180°旋转,成折叠状态。此时前主车架1与后主车架2的平行,前车轮3的轴和后车轮4的轴成一条直线。车座前支管9与车把下段41处于同一平面上下。此平面高度与前齿轮盘5最高点基本同高。折叠后,右脚蹬42被套在位于车把上段40上的右脚蹬扣45内。用车前叉14与后主车架2之间的小紧固件283将前主车架1和后主车架2合紧在一起,此时右脚蹬42被固定,同时也固定了车把13。这样车把右臂48就能作折叠后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前行时的拉手。
如图6,图7所示前齿轮盘5上有可旋转脚蹬大臂17与左脚蹬18。松开可旋转脚蹬大臂17上的大紧固件242。左脚蹬18能以可旋转脚蹬大臂17为轴作180°旋转。折叠时,左脚蹬18向内旋转,左脚蹬18就进入后主车架2的下方位置。骑行时左脚蹬18外旋,用可旋转脚蹬大臂17上的大紧固件242固定。
所述自行车的二级动力传动装置按如下方法实施小轮折叠自行车采用直径小于25厘米的前后车轮,前后车轮的直径相等。
如图1,图2所示前齿轮盘5位于车前行方向的左侧、通过前齿轮盘座16固定于后主车架2的前部,其最前点与合页26留有间距,其离开地面高度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大轮盘离开地面的高度相同。中齿轮盘6通过中齿轮盘座19安装于后主车架2的中间部位。中齿轮盘轴22与后主车架2垂直,安装于中齿轮盘座19内,其左边有小齿轮20通过传动链条8与前齿轮盘5连接。中齿轮盘轴22右边大齿轮21通过传动链条8与飞轮7连接。中齿轮盘6的小齿轮20与大齿轮21通过中齿轮盘轴22连为一体。前齿轮盘5的牙数与中齿轮盘6的小齿轮20牙数之比和公知的自行车大轮盘牙数与飞轮牙数比相同或相近。前齿轮盘5和中齿轮盘6的大齿轮21采用公知的自行车的大轮盘。飞轮7采用公知的自行车飞轮。通过两次传动,使脚蹬频率和骑行速度达到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同样的效果。
如图8所示中齿轮盘轴22左边小齿轮20也可以通过齿牙直接与前齿轮盘5咬合。用此方法可以使车身结构更为紧凑,体积变小。但前齿轮盘5和中齿轮盘6的小齿轮20需要一定的厚度,会增加车体的重量。
如图1、图2、图3所示后主车架2上有顶丝49,位于中齿轮盘座19的前后,松开中齿轮盘座19的固定件,调整中齿轮盘座19前后顶丝49的位置,使中齿轮盘座19处于最佳位置,即前齿轮盘5与中齿轮盘6的小齿轮20之间传动链条8处于最佳松紧状态。如图8所示如用前齿轮盘5与中齿轮盘6的小齿轮20直接咬合的方法,调整中齿轮盘座19前后顶丝49的位置,使齿轮间咬合处于最佳状态。调整紧张轮25的位置,使中齿轮盘6的大齿轮21与飞轮7之间的传动链条8处于最佳松紧状态。
为了使中齿轮盘6的大齿轮21与飞轮7之间的传动链条8处于最佳松紧状态,也可以用垫片调整中齿轮盘座19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之间的高矮距离而达到目的,而不用紧张轮25。
如图2所示为了在骑行时,左右脚蹬18、42不与合页26发生冲突,脚蹬大臂折成于类似Z字型折弯。
如图1,图4、图5所示车座管12安装在车座前支管9上端。车座管上部35折弯。自行车处于骑行状态时,车座管上部35基本上与地面平行。车座11安装在车座管35上部,车座11能前后、上下调整,以保证骑行姿态的舒适。为使安装在车座管上部35上的车座11不发生旋转,车座管上部35采用方管。折弯的车座管12保证在所述自行车折叠时,使车座11进入后主车架2后部、后车轮4上部的空间。使这一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如图9所示车把13的竖杆分上下两段,车把上段下端36套在车把下段上端33内。车把上段下端36和车把下段上端33为方型管,车把上段下端36最下端的四棱被切开少许,中间安有正四棱台形的把芯50。通芯螺杆51和把芯50一起作用将车把上段40与车把下段41结合在一起。保证用车把拉动小轮折叠自行车时,车把右臂48不转动。并满足不同人对车把高矮不同的要求。
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下述办法将车把上段40与车把下段41结合在一起车把上段40和车把下段41为圆型管,车把上段40套在车把下段41内。用卡圈46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办法,结构简单。但当车把右臂48被用作拉手拉动或拎携折叠后的自行车时,车把上段40相对于车把下段41易发生扭转。
如图3所示折叠后,前车轮3的轴和后车轮4的轴成一条直线。前后车轮3、4的直径相等。在平地携带时,拉着车把右臂48或车梯横杆30,即可轻松拉动自行车。并可作购物小车用。在上下台阶时,折叠后车把右臂48或车梯横杆30兼作拎车把手。
如图1、图11所示,车梯29为倒置的T型,通过小轴375安在后主车架2前端下部位。车梯29上有锁眼34。车梯竖杆31长度以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为宜;1向下支起所述自行车时使前后车轮不能同时着地。2向上收起作折叠后的自行车前行拉手时,骑车人能以最舒适的姿态拉动所述自行车。
车梯29向上收起作自行车前行拉手时,用车梯29旁的插销532将其固定。
所述自行车折叠打开,车梯29向下支起时,车梯横杆30的位置低于前车轮3最低点与后车轮4最低点的连线。前车轮3和后车轮4不能同时着地,所述自行车就不能被骑行,但能稳稳地站住。车梯向下支起,车梯29上的锁眼34与前主车架1、后主车架2所连的合页26上的锁眼34叠合在一起。可以上锁。此时所述自行车不能被折叠。这样在车梯29向下支起时,所述自行车在室外就能稳定地站住,又能比较安全地保管。
为了在车梯29支起自行车时车梯横杆30不接触地面,保持车梯横杆30的清洁,在骑车人用车梯横杆30拉动折叠后的所述自行车时,不污染骑车人的手,车梯横杆30两头分别设有一个与车梯竖杆31平行的小管头。用其接触地面。
如图1、图3所示小轮折叠自行车的车前叉外套管39前面安有小筐38。其位置在车前叉外套管39的前方、前车轮3的上方。车前叉外套管39下端向前伸出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干字型托杆52托住小筐38的底部。小筐38的最前端与前车轮3的最前端同在一个垂直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的平面内。
所述自行车折叠后,以前车轮3、后车轮4与小筐38为支点,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自行车。占地面积缩到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小筐38起着支架的作用,所以应比较结实。特别是小筐38四边应采用较结实的材料制作。小筐38的侧面和底面可用对角设置的拉条强化固定。骑行时,小筐38内可以放置一些物品,也可以放置一个底部形状与小筐38相配的倒凸字形的购物筐44。折叠后,利用车把13和车座前支管9上的购物筐挂钩43,挂上购物筐44作购物小车用。
公知的自行车是将车筐挂放在车把和前轮轴上,而所述的自行车是将购物筐44通过小筐38直接按放在车前叉外套管39上的干字型托杆52上,用这样的办法可以使车把在转动时,没有购物筐惯性力的牵动,使自行车骑行时比较稳定。
为了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下放置自行车,也可以不用小筐38作支架,而采用在车前叉外套管39的上端向前伸出一根支杆,其最前端与前车轮3最前端同在一个垂直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平面内。采用这样的方法,结构比较简单,但没有充分利用空间。
对于一个骑自行车外出的人,有一个放置物品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用小筐38兼作支架较为适宜如图12所示外罩47围住折叠后的前后主车架1、2、前齿轮盘5、中齿轮盘6、左右脚蹬18、42、传动链条8、车把下段41、车把左臂32、车座前后支管9、10。露出前后车轮3、4、车把右臂48、车梯29和挂购物筐44用的挂钩43。这样就可以防止折叠后的车体松散,也可以防止折叠后的车体上的部件污染周围环境,改善折叠后的自行车的外观形象。外罩47可用塑料板或竹板制成帘状。用时,罩上折叠后的自行车后,用绳或两头带扣的松紧带捆紧。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制作和用其它方法固定,骑行时,将外罩47折叠,挂在前主车架1上。
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可处于三种状态一、骑行状态如图1、图2所示;向上收起车梯29,前主车架1和后主车架2固定于前后一条直线。前车轮轴与后车轮轴之间的距离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两车轮轴之间的距离相似。双柱形的车座前支管9与车座后支管10、后主车架2构成了车座11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根据不同骑行者需要,可调整车把上段40与车把下段41之间的位置;也可前后、上下调整车座11的位置。这样的结构使人在骑行小轮折叠自行车时的姿态与骑公知的大轮自行车基本相同。小直径的前后车轮,二级传动装置使骑行时的骑行速度、脚蹬频率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相似。小筐38内可以放置一些物品。但小筐38的体积较小,不能放置太多物品。可以放置一个底部形状与小筐38相配的倒凸字形的购物筐44。以供骑车人放置较多的物品。
二、室外停放状态如图1所示;在自行车处于可骑行状态下,向下支起车梯29。用锁锁住车梯29、前主车架1与后主车架2所连的合页26上的锁眼34。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自行车保持在一种较大的体积状态,可以在室外较安全地停放。并能稳稳地站住。后主车架2上安装的零件较多,重量较重,在一般情况下,车梯29支起后,前车轮3不着地,这就有利于所述自行车折叠时,前主车架1前后折叠。
三、折叠状态如图3、图4所示;在自行车处于室外停放状态下,把可以折叠的部件全部折叠后,向上收起车梯29。以前后车轮3、4与小筐38为支点,将所述自行车在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与地面垂直状态下直立放置自行车。包上外罩47,完成整个折叠过程。
折叠后,在平地携带时,拉着车把右臂48或车梯横杆30,即可轻松拉动自行车。挂上购物筐44可作购物小车用。在上下台阶时,车把右臂48或车梯横杆30可兼作拎车把手。
也可以向下支起车梯29,以前车轮3、后车轮4与车梯29为支点,横向放置所述自行车。在外出旅行找不到可坐之处时,横向放置所述自行车,可暂作坐凳用。
如图3、图4、图12所示;小轮折叠自行车处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垂直地面放置状态时,在车轮处横截面为一矩形,矩形的长等于车轮直径加上前齿轮盘5的直径之和。矩形的宽等于前后车轮轴相加之和。这个矩形大小也就是小轮折叠自行车处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与地面垂直放置状态时占地的大小。前齿轮盘5处的横截面也为一矩形,长度等于前后车轮轴长度相加的和,宽度稍大于所用的前齿轮盘直径的长度。小轮折叠自行车处于后主车架的上梁232垂直地面放置时,所占的高度为半个自行车车体长加上突出的车梯的长度。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小轮折叠自行车在折叠后的占地面积是较小的。
公知的自行车大轮盘的直径有大小几种规格,采用直径较小的大轮盘可以使车体折叠后的体积更小。但需要有较小的小齿轮和飞轮与之相配,才能保持与公知的大轮自行车相似的骑行速度与脚蹬频率。
为了使小轮折叠自行车的重量更轻,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各部件尽可能采用轻质的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小轮折叠自行车,它包括前主车架(1)、后主车架(2)、二级动力传动装置、车座前支管(9)、车座后支管(10)、车座(11)、车座管(12)、车把(13)、车前叉(14)、车前叉外套管(39)、小直径前后车轮(3)、(4)、车闸(15)、左右脚蹬(18)、(42)、小筐(38)、车梯(29)、外罩(47);上述各部件构成小轮折叠自行车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折叠时,小轮折叠自行车作如下折叠前主车架(1)可绕合页轴(27)向后折叠,折叠后,前主车架(1)与后主车架(2)平行;车把左臂(32)绕小轴(374)向下折叠,车把(13)绕小轴(371)向车体后下方折叠与前主车架(1)叠靠在一起;车座前支管(9)向车体后下方折叠与后主车架(2)叠靠在一起,车座后支管(10)向车体前下方折叠与后主车架(2)叠靠在一起;左脚蹬(18)以可旋转脚蹬大臂(17)为轴作180度旋转,向车体下方折叠;折叠时,右脚蹬(42)套在位于车把上段(40)上的右脚蹬扣(45)内;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车把下段(41)、车座前支管(9)与车座后支管(10)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此平面高度与前齿轮盘(5)最高点基本同高;小轮折叠自行车的车体折叠后,前车轮(3)与后车轮(4)的轴,处于同一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把(13)的竖杆分上下两段,车把上段下端(36)套在车把下段上端(33)内,车把上段下端(36)和车把下段上端(33)为方型管,车把上段下端(36)的最下端方型管的四棱被切开少许,中间有正四棱台形把芯(50),通芯螺杆(51)和把芯(50)一起作用将车把上段(40)与车把下段(41)结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座管(12)成折弯型,自行车处于骑行状态时,车座管上部(35)基本上处于与地面平行位置;车座管上半部(35)为方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梯(29)为倒置的T字型;通过小轴(375)安装于后主车架(2)的前下部;其上端有锁眼(34);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打开,支起车梯(29),车梯横杆(30)低于前车轮(3)与后车轮(4)最低点的连线,此时前主车架(1)、后主车架(2)所连的合页(26)与车梯(29)上的三个锁眼(34)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筐(38)安装于车前叉外套管(39)的前方,小筐(38)的最前点与前车轮(3)的最前端同处在一垂直于后主车架(2)的上梁(232)的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脚蹬(42)的大臂成Z字型折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动力传动装置,前齿轮盘(5)位于车前进方向的左侧,中齿轮盘轴(22)左边有小齿轮(20)通过传动链条(8)与前齿轮盘(5)连接,中齿轮盘轴(22)的右边有大齿轮(21)通过传动链条(8)与飞轮(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动力传动装置,前齿轮盘(5)位于车前进方向的左侧,中齿轮盘轴(22)左边有小齿轮(20)通过齿牙直接与前齿轮盘(5)咬合,中齿轮盘轴(22)右边有大齿轮(21)通过传动链条(8)与飞轮(7)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小轮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用外罩(47)围住前齿轮盘(5)、中齿轮盘轴(22)、它们之间的传动链条(8)以及折叠后的各个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轮折叠自行车,技术方案是小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前后主车架的上梁、车座前后支管、车把下段叠靠在一起,基本平行。车座前支管与车把下段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此平面高度与前齿轮盘的最高点基本同高。前后车轮轴处于同一直线。前后车轮直径小于25厘米。前齿轮盘位于车前进方向的左侧,二级传动。左脚蹬能以脚蹬大臂为轴作180°旋转。折叠打开,支起车梯时,前后车轮不能同时着地,前后车架和车梯上的锁眼重叠,上锁后前后车架不能被折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骑行姿态,脚蹬频率,骑行速度和公知的大轮自行车相似。折叠后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放置时占地面积很小,可拖拉前进。在室外停放时,比较安全。
文档编号B62K15/00GK2747143SQ20042011633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7日
发明者陈敏刚 申请人:陈智跃, 陈敏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