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15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动力传递机构的机动两轮车,该动力传递机构包含从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下这样的机动两轮车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该机动两轮车备有通过枢轴可摆动地安装在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车身架上的发动机、包含从该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79982号公报(图3)专利文献1的图3中,动力传递机构,在动力单元21的后部设有锥形输出轴106,在该锥形输出轴106上通过万向接头117连接着驱动轴118,在该驱动轴118的后端部连接着发动离合器120,在该发动离合器120的后端部连接着锥形机构119,该锥形机构119与后轮18连接着,将动力单元21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轮18。
摆动传动单元19,内藏着包含驱动轴118的动力传递机构,兼作为后摆动臂和动力传递机构的箱体,通过枢轴17安装在车身架2的后部。
将驱动轴118穿过摆动传动单元19的内侧时,通过在摆动传动单元19与枢轴17之间设置加强肋、或者增加壁厚等,可以确保作为摆动臂的规定刚性。因此,摆动传动单元19的体积容易增大。
摆动传动单元19的体积变大时,就不利于抑制车辆的宽度。
因此,希望能使摆动传动单元19(下面称为后摆动臂)的体积不增大,可抑制车辆宽度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后摆动臂的体积不增大,可抑制车辆宽度的机动两轮车。
技术方案1记载的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车身架上的发动机、包含从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轴配置在后摆动臂的下方且枢轴的下方。
技术方案2记载的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车身架上的发动机、包含从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轴通过车身架的外侧,后摆动臂安装在车身架的内侧;驱动轴从侧面看,配置在与枢轴上下方向错开的位置。
技术方案3记载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后摆动臂是朝上凸的弯曲架。
技术方案4记载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位于乘员上下车时被腿穿过的穿腿用空间的下方。
技术方案5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该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车身架上的发动机、从发动机通过驱动轴及阻尼装置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后摆动臂的后端部,设有内藏传递装置的驱动箱,该传递装置把驱动轴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在该驱动箱中,设有缓冲作用在后轮上的冲击的阻尼装置;在该阻尼装置上,与后轮的车轴同轴地设有阻尼部件。
技术方案6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轴的途中,设有可前后滑动的自由接头,使覆盖该自由接头的罩,从驱动箱延伸到前方。
技术方案7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轴穿过由车身架、乘员踏脚的踏脚地板、和与该踏脚地板相连并延伸到该踏脚地板下方的下部罩围成的空间。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驱动轴配置在后摆动臂的下方且枢轴的下方。
如果把驱动轴配置在枢轴的侧方,则枢轴的长度至少要有加上驱动轴的外径的宽度,车辆的宽度会增大。
而本发明中,由于驱动轴配置在枢轴的下方,所以,从平面看,可以将驱动轴与枢轴重叠配置。将驱动轴与枢轴上下重叠配置时,可以抑制后摆动臂的宽度。如果能抑制后摆动臂的宽度,则可抑制车辆的宽度。
另外,由于驱动轴配置在后摆动臂的下方,所以,可以将动力取出部放在后摆动臂的下方。将动力取出部配置在后摆动臂的下方时,可以将发动机较低地配置在车辆的下方,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
由于降低了车辆的重心,可以提高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驱动轴在车身架的外侧延伸,后摆动臂安装在车身架的内侧,从侧面看,驱动轴配置在与枢轴上下方向错开的位置。因此,可以抑制车辆的宽度。另外,可以提高车身架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使驱动轴的位置上下变动,可以将发动机的位置配置在最适当的位置。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后摆动臂是朝上凸的弯曲架,所以,可容易提高后摆动臂的弯曲刚性。另外,由于使后摆动臂弯曲,所以,可提高后摆动臂的外观性。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发动机位于在乘员上下车时供腿穿过的穿腿用空间的下方,所以,可以将发动机较低地配置在车辆的下方。由于发动机能较低地配置在车辆的下方,所以,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另外,由于可确保较大的穿腿用空间,所以能够提高乘员上下车的便利性。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驱动箱内藏着传递装置和阻尼装置,所以,可以把传递装置和阻尼装置集中在一室。不必例如设置将传递装置和阻尼装置之间分隔的隔壁。
在阻尼装置上与后轮的车轴同轴地设置阻尼部件时,如果不要分隔传递装置和阻尼装置之间的隔壁,则可以缩短后轮车轴的长度。如果能缩短后轮车轴的长度,则可以抑制车辆的宽度。
另外,与在覆盖驱动轴的轴箱上设置阻尼部件时相比,可以减小轴箱。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在驱动轴的途中,设有可前后滑动的自由接头,使覆盖自由接头的罩从驱动箱延伸到前方,所以,可以保护自由接头,并且提高外观性。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于驱动轴穿过由车身架、踏脚地板、和延伸到该踏脚地板的下方的下部罩围成的空间,所以,可以确保踏脚空间,并且可有效地利用其下方的空间。


图1是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部断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造图。
图3是图1中的3-3线断面图。
图4是图2中的4-4线断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图中,“前”、“后”、“左”、“右”、“上”、“下”,是表示从驾驶者一侧看的方向。另外,附图是按照标记的方向看的。
图1是本发明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部断面图。机动两轮车10备有车身架11。该车身架11,由设在车辆12前端部的头管13、在发动机14的上方从该头管13朝后方延伸的上部构件16、16(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16)、从该上部构件16、16朝斜后上方延伸的车座轨18、18(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18)、从下方支承该车座轨18、18的支承架19、19(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19)、从上部构件16、16分支出并在发动机14的气缸体23的侧方且朝下方延伸的下部构件17、17(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17)、支承从上部构件16、16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踏脚地板25、25(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25)的地板支架26、26(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26)构成。
在上部构件16、16上安装着枢轴28,摆动臂31能以该枢轴28为中心上下自由摆动。在该后摆动臂31与车身架11之间安装着后缓冲单元32。
另外,机动两轮车10是这样的车辆,即,在头管13上自如转向地安装着前叉35,在该前叉35的下端自如转动地安装着前轮36,在前叉35的上部安装着转向用的把手37,在被上部构件16和下部构件17夹着的空间内配置着发动机14;在后摆动臂31的后端自如转动地安装着后轮39;为了驱动该后轮39,在发动机14与后轮39之间夹设着包含驱动轴41的动力传递机构42。
即,机动两轮车10,备有车身架11、通过枢轴28可摆动地安装在车身架11上的后摆动臂31、固定在车身架11上的发动机14、从发动机14通过驱动轴41向后轮39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42。
发动机14的主体,由曲柄箱43、和前倾地安装在该曲柄箱43上的气缸体23构成。发动机14是水冷式直列3气缸发动机,在气缸体23的下方且前轮36的后方备有散热部44。
气缸体23备有气缸部45,该气缸部45具有圆筒形的内面。气缸部45的气缸数是3个。
下面,说明构成吸气系统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单元46。
空气滤清器单元46,备有设在头管13前方的空气取入管47、设在该空气取入管47下方的第一室48、通过连接管50设在该第一室48后方的第二室49。先用第一室48备有的未图示元件把在空气取入管47取入的空气净化,再通过连接管50导入到第二室49内,最后,把净化后的空气从第二室49供给到发动机14。
这样,由于把空气滤清器单元46配置在头管13的前后,所以,可以确保足够的容量,并且可配置在发动机14的附近。
下面,说明排气系统。在直列3气缸发动机14的气缸体23上,连接着第一排气管51、第二排气管52、第三排气管53,将这些第一~第三排气管51~53向后方延伸,用设在这些排气管51-53后方的集合部54,将第一~第三排气管51~53集合,在该集合部54的后方设置消音器55。
罩部件61是覆盖车辆12的一部分的部件,兼作为壳部件。罩部件61由覆盖头管13等车身架11前部的前部罩部件62、在该前部罩部件62后方的中间部罩部件63、在该中间罩部件63后方覆盖车辆12的后方的后部罩部件64构成。
这里,中间部罩部件63,在上方备有乘员上下车时供腿穿过的穿腿用空间65,在下方备有发动机14。因此,发动机14位于乘员上下车时供腿穿过的穿腿用空间65的下方。
踏脚地板25、25(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25),是安装在车身架11的一部分即地板支架26、26上的部件,是行驶时供乘员踏脚的踏脚部。
即,若干个排气管51~53集束起来,配置在踏脚地板25的下方。
76是设在后缓冲单元32与后摆动臂31之间的连杆机构。77是燃料箱。78是燃料泵。79是后缓冲单元32的收容箱。81是前制动单元。82是可轴向移动的自由接头。83是乘员车座。86是主撑脚。87是收纳在收纳空间内的头盔。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造图。
动力传递机构42,设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并且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外侧,从发动机14的输出轴(未图示)伸出驱动轴41,把该驱动轴41的动力传递给后轮39。在后轮39的车轴39J的周边,备有内藏着传递装置的驱动箱170。该传递装置把驱动轴41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39。
构成动力传递机构42的驱动轴41,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且枢轴28的下方。
为了覆盖驱动轴41和设在该驱动轴41上的自由接头82,在驱动箱170的前方且自由接头82的外侧,配置了驱动轴罩184。
即,在驱动轴41的途中,设置可前后滑动的自由接头82,把覆盖该自由接头82的罩180(见图1)、即驱动轴罩184从驱动箱170延伸到前方。
驱动轴罩184是将具有圆形断面的筒状部件的靠车身内侧部的一部分切缺而成的C形断面部件,把罩184形成为C形断面形状,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驱动轴罩184的装卸。由于驱动轴罩184的装卸容易,所以,可提高驱动轴41周边的维护性。
后摆动臂31是朝上凸的弯曲架。
由于后摆动臂31是朝上凸的弯曲架,所以,容易提高后摆动臂31的弯曲刚性。另外,由于使后摆动臂31弯曲,所以,可提高后摆动臂31的外观性。
在驱动轴41的上方配置着枢轴28,将呈朝上凸的形状的后摆动臂31从该枢轴28向后方延伸,在后摆动臂31上,通过连杆机构76安装着后缓冲单元32的下端部,把后缓冲单元32的上端部固定在后摆动臂31一侧。
即,动力传递机构42,设在后摆动臂31的后端部,备有内藏着传递装置154的驱动箱170,该传递机构装置154把驱动轴41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39。驱动轴41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且枢轴28的下方。
或者,也可以使驱动轴41通过车身架11的外侧,后摆动臂31安装在车身架11的内侧,从侧面看,驱动轴41配置在与枢轴28上下方向错开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设在驱动轴41上的自由接头82,是具有能在驱动轴41的轴方向滑动的滑动构造的三脚型(トリポ一ド形)的等速联轴节。另外,也可以是具有滑动构造的万向联轴节,无论是不等速式或等速式都无碍于对自由接头的适用。
本实施例中,自由接头82是配置在枢轴28的下方且后方,但是也可以配置在枢轴28的前方。
图3是图1中的3-3线断面图。驱动轴41穿过由凹部20、踏脚地板25和下部罩27围成的空间30。凹部20设在构成车身架11的上部构件16的下端部。踏脚地板25设在地板支架26的上方。下部罩27设在踏脚地板25的外方。
即,驱动轴41穿过由车身架11、乘员踏脚的踏脚地板25、与该踏脚地板25连设并伸出到该踏脚地板25下方的下部罩27围成的空间30。
由于驱动轴41穿过空间30,所以,可确保踏脚空间,有效地利用其下方的空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踏脚地板和下部罩是成形为一体的,但也可以分开。
在驱动轴41的上方,配置着踏脚地板(图1中的标记25)。驱动轴41穿过枢轴28的下方,所以,驱动轴41配置在比较低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配置踏脚地板。传递装置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图4是图2中的4-4线断面图,表示后摆动臂31的断面。
后摆动臂31的断面形状不是通常采用的矩形断面,而是日字形断面,所以,可提高断面系数。由于断面系数高,所以,可提高后摆动臂31的弯曲刚性。
另外,断面形状也可以不是日字形断面。例如也可以是目字形断面等。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在后轮39的车轴39J及该车轴39J的周边备有驱动箱170。后摆动臂31的后端部31b连接在该驱动箱170上,在轴方向固定着后制动单元157,在该后制动单元157的一部分上,安装着例如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用的车轮速传感器158。159是制动管。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所备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断面图。
(a)是实施例,动力传递机构42由驱动轴41和内藏着传递装置154的驱动箱170构成,该传递装置154把驱动轴41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39。这里,传递装置154备有变换驱动力方向的一对后传齿轮组161。阻尼装置162备有阻尼部件166,该阻尼部件166夹设在后传齿轮组161与后轮39的车轴39J之间,以缓冲因力矩变动产生的冲击。
具体地说,后传齿轮组161,由第一后传齿轮163和第二后传齿轮164构成。在驱动轴41的后端部41b,安装着第一后传齿轮163,第二后传齿轮164与该第一后传齿轮163啮合,并且,与后轮的车轴39J的中心同轴地且旋转自如地配置着第二后传齿轮164。
阻尼装置162由阻尼部件166和阻尼座167构成,把阻尼部件166配置在第二后传齿轮164的后面164b上,把固定在后轮39的车轴39J上的圆盘状阻尼座167配置在该阻尼部件166上。用第二后传齿轮164的后面164b和阻尼座167的表面167a夹持住阻尼部件166,这样,一边使驱动轴41的力矩变动产生的冲击得到缓和,一边将驱动轴41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轮39的车轴39J。
覆盖动力传递机构42的驱动箱170,将阻尼装置162和传递装置154覆盖住,由阻尼箱174和齿轮箱173构成。在这些箱173、174的内侧,形成了内藏阻尼装置162和传递装置154的驱动室171。在驱动室171内充填着油。
172是轴箱,是在齿轮箱173的前方覆盖驱动轴41的部件。
176a~176d是轴承。177是后圆盘闸板。178是后轮39的轮子。
即,在后摆动臂31的后端部31b,设置内藏着传递装置154的驱动箱170,该传递装置154把驱动轴41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39。在该驱动箱170中设有阻尼装置162,该阻尼装置162用于缓冲作用在后轮39上的冲击。在该阻尼装置162上,设有与后轮39的车轴39J同轴的阻尼部件166。
(b)是比较例,主要说明与(a)的不同点。
覆盖传递装置154B的驱动箱170B,由阻尼箱174B、盖部件181、和齿轮箱173B构成。阻尼箱174B在后轮39B的车轴39Jb的大致中央部,覆盖阻尼装置162B。盖部件181在该阻尼箱174B的后轮39B的轴方向且驱动轴41B一侧,将阻尼箱174B盖住。齿轮箱173B从盖部件181的外方覆盖住传递装置154B。
驱动箱170B,由阻尼箱174B、盖部件181、和齿轮箱173B构成。在阻尼箱174B的内侧,形成了内藏着阻尼装置162B的阻尼室182。在齿轮箱173的内侧,形成了内藏着传递装置154B的齿轮室183。在阻尼室182和齿轮室183中分别充填了油。
这样,在后轮39B的轮子178B侧设置阻尼室182,与该阻尼室182分开地设置了齿轮室183。
比较(a)、(b)中的后轮39的车轴39J的长度。
在(a)中,由于在驱动箱170的内侧设置了内藏传递装置154和阻尼装置162的驱动室171,所以,与(b)中的轴的长度相比,可以缩短长度W。
由于驱动箱170内藏着传递装置154和阻尼装置162,所以,可以把传递装置154和阻尼装置162集中在一室。例如,不必设置将传递装置154和阻尼装置162之间分隔的隔壁。
在阻尼装置162上与后轮39的车轴39J同轴地设置阻尼部件166时,如果不需要将传递装置154和阻尼装置162之间分隔的隔壁,则可以缩短后轮39的车轴39J的长度。如果能缩短后轮39的车轴39J的长度,则可以抑制车辆12的宽度。
另外,与在覆盖驱动轴41的轴箱172上设置阻尼部件166时相比,可以减小轴箱172。
下面,说明上述低地板式机动两轮车的作用。
如图2所示,由于驱动轴41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且枢轴28的下方,所以,不必将驱动轴41配置在枢轴28的侧方。
如果将驱动轴41配置在枢轴28的侧方时,枢轴28的长度,至少需要加上驱动轴41的外径的宽度,车辆的宽度增大。
而本发明中,由于驱动轴41配置枢轴28的下方,所以,从上面看,可以将驱动轴41与枢轴28重叠配置。从上面看,将驱动轴41与枢轴28重叠配置时,可以抑制后摆动臂31的宽度。如果能抑制后摆动臂31的宽度,则可抑制车辆的宽度。
另外,由于驱动轴41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所以,可以将动力取出部放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将动力取出部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时,可以将发动机(图1中的标记14)较低地配置在车辆(图1中的标记12)的下方,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由于降低了车辆的重心,可以提高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
另外,由于发动机(图1中的标记14)位于乘员上下车时被腿部穿过的穿腿用空间(图1中的标记65)的下方,所以,可以将发动机较低地配置在车辆的下方。由于发动机较低地配置在车辆的下方,所以,降低了车辆的重心。另外,由于可确保较大的穿腿用空间,所以提高乘员上下车的便利性。
或者,也可以使驱动轴41在车身架11的外侧延伸,后摆动臂31安装在车身架11的内侧,从侧面看,驱动轴41配置在与枢轴28上下方向错开的位置。因此,可以抑制车辆的宽度。另外,可以提高车身架11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使驱动轴41的位置上下变动,可以将发动机(图1中的标记14)的位置配置在最适当的位置。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适用于机动两轮车。
权利要求
1.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上述车身架上的发动机、包含从该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配置在上述后摆动臂的下方且上述枢轴的下方。
2.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上述车身架上的发动机、包含从该发动机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通过上述车身架的外侧,上述后摆动臂安装在上述车身架的内侧;上述驱动轴,从侧面看,配置在与上述枢轴上下方向错开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摆动臂,是朝上凸的弯曲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位于在乘员上下车时供腿穿过的穿腿空间的下方。
5.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该机动两轮车备有车身架、通过枢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架上的后摆动臂、固定在上述车身架上的发动机、从该发动机通过驱动轴及阻尼装置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摆动臂的后端部,设有内藏传递装置的驱动箱,该传递装置把上述驱动轴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上述后轮;在该驱动箱中,设有对作用在上述后轮上的冲击进行缓解的上述阻尼装置;在该阻尼装置上,与上述后轮的车轴同轴地设有阻尼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轴的途中,设有可前后滑动的自由接头,使覆盖该自由接头的罩从上述驱动箱延伸到前方。
7.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穿过由上述车身架、供乘员踏脚的踏脚地板、和与该踏脚地板相连并延伸到该踏脚地板下方的下部罩围成的空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使后摆动臂的体积增大并可抑制车辆宽度的机动两轮车。动力传递机构(42),设在后摆动臂(31)的后端部且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外侧,从发动机(14)的输出轴伸出驱动轴(41),将该驱动轴(41)的动力传递给后轮(39)。在后轮(39)的车轴(39J)的周边备有内藏着传递装置的驱动箱(170),该传递装置把驱动轴(41)的驱动力方向变换后传递给后轮(39)。构成动力传递机构(42)的驱动轴(41)配置在后摆动臂(31)的下方且枢轴(28)的下方。
文档编号B62J25/00GK1939802SQ200610159568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高柳真二, 铃木修, 仓川幸纪, 宫川太, 井上直树, 上田幸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