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下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05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盘下件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在汽车车身装配了发动机和车轮等部件后的底盘下件升降机构,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在装配了发动机和车轮后,一般只能靠固定的支撑点来支撑,所以车身在下件过程中一直在吊具上。在以往的下件过程中,车身到达下件点时,吊具随空中线整体下降,等车身着地后,吊具打开,空中线继续前行,下一吊具才能进入到下件点。这种方案不但使输送线体比较复杂,而且使生产节拍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底盘下件升降机构,当载有车身的吊具到达指定下件点时,升降机的滑架上升,以车轮为支撑点将车身抬起,此时吊具打开,滑架下降,同时吊具前行,下一工位的车身即可进入下件点。滑架下降到一定位置,将车身置于随行侧顶机上,再由侧顶机将车身放置于板链上。它可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输送线体复杂,生产节拍混乱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A立柱和B立柱的底部与地面连接,A立柱和B立柱的上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与平台护栏和吊挂系统连接;吊具开合机构与定位装置均安装在驱动部上,安装于配重组件上的配重导轮一起安装于升降机A立柱内,滑架导轮安装于升降滑架上,转臂安装于升降滑架上,气缸安装于转臂上;链条和链条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滑架的顶端,链条和链条的另外一端连接于配重组件的顶端;电控系统支架一端连于A立柱和B立柱上,电控系统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滑架上;升降机护栏安装于升降机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输送线体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整体下降;设备成本低;以车轮为支撑点,确保车身在下件同时不会变形;可以保证很快的生产节拍;维修保养方便。


附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中1是A立柱,2是升降机护栏,3是转臂,4是升降滑架,5是电控系统支架,6是链条,7是驱动部,8是定位装置,9是平台护栏和吊挂系统,10是吊具开合机构,11是配重组件,12是链条,13是B立柱,14是钢梯,15是气缸,16配重导轮,17是滑架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其结构是A立柱1和B立柱13的底部与地面连接,A立柱1和B立柱13的上部与驱动部7连接,驱动部7与平台护栏和吊挂系统9连接;吊具开合机构10与定位装置8均安装在驱动部7上,安装于配重组件11上的配重导轮16一起安装于升降机A立柱内,滑架导轮17安装于升降滑架4上,转臂3安装于升降滑架4上,气缸15安装于转臂3上;链条6和链条12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滑架4的顶端,链条6和链条12的另外一端连接于配重组件11的顶端;电控系统支架5一端连于A立柱1和B立柱13上,电控系统支架5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滑架4上;升降机护栏2安装于升降机的周围。
工作过程当车身到达下件点时,定位装置将吊具固定,驱动部驱动电机带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升降滑架上升,将车身以车轮为支撑点托起,吊具开合机构通过气缸的动作将吊具打开,此时滑架下降,吊具闭合继续前行。滑架继续下降,将车身放置到随行侧顶机上,转臂在气缸的作用下向两边打开,滑架即可上升,转臂闭合,即可转接下一车身。
权利要求1.底盘下件升降机构,其特征是A立柱和B立柱的底部与地面连接,A立柱和B立柱的上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与平台护栏和吊挂系统连接;吊具开合机构与定位装置均安装在驱动部上,安装于配重组件上的配重导轮一起安装于升降机A立柱内,滑架导轮安装于升降滑架上,转臂安装于升降滑架上,气缸安装于转臂上;链条和链条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滑架的顶端,链条和链条的另外一端连接于配重组件的顶端;电控系统支架一端连于A立柱和B立柱上,电控系统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滑架上;升降机护栏安装于升降机的周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底盘下件升降机构,其结构是升降机立柱A和升降机立柱B的底部与地面连接,立柱A和立柱B的上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与平台护栏和吊挂系统连接。吊具开合机构与定位装置均安装在驱动部上,配重导轮安装于配重组件上然后一起安装于升降机立柱A内,滑架导轮安装于升降滑架上,转臂安装于升降滑架上,气缸安装于转臂上。链条和链条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滑架的顶端,另外一端连接于配重组件的顶端。电控系统支架一端连于立柱上,另一端连于升降滑架上。升降机护栏安装于升降机的周围。优点输送线体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整体下降;设备成本低;以车轮为支撑点,确保车身在下件同时不会变形;可以保证很快的生产节拍;维修保养方便。
文档编号B62D65/00GK2903002SQ20062007304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9日
发明者郭亮, 蔡农昌 申请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