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926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特别是涉及用链条驱动后轮的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的排量为125或150毫升、变速器为五挡、连链条传动的摩托车的变速器之中,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包括一根副轴、一个主动链轮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副轴从轴伸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紧固主动链轮段、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主动链轮的轴心孔为六齿矩形花键孔,主动链轮厚为6mm,链齿为14或15齿,现有的主动链轮的紧固件是一个挡圈和两颗螺栓,挡圈的孔为的六齿矩形花键孔,紧固主动链轮段和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均为同型的六齿矩形花键,主动链轮轴向定位靠档圈定位,两颗螺栓将主动链轮和档圈连接在一起,该类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虽然应用非常普遍,但存在主动链轮在副轴上的定位差的问题,使副轴和主动链轮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有待改进该类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的结构,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改进前述的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的结构,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提供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包括一根副轴、一个主动链轮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副轴从轴伸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紧固主动链轮段、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主动链轮的轴心孔为六齿矩形花键孔,主动链轮厚为6mm,链齿为14或15齿,其特征是紧固主动链轮段长为14-16mm,形为螺柱,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长为7-8mm,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为止动垫圈和六角螺母,止动垫圈的孔与主动链轮的轴心孔相同,止动垫圈的外环为圆环,止动垫圈的厚度为0.3-1mm,其相对位置是,从轴伸端依次将主动链轮、止动垫圈套在副轴的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上,再将六角螺母紧固在紧固主动链轮段上,并将止动垫圈的外环某处扣在六角螺母的某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与原有的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相比,前者解决了主动链轮在副轴上向定,使副轴和主动链轮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CB125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六角螺母,标记2为止动垫圈,标记3为主动链轮,标记4为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CB125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参照附图,一种CB125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包括一根副轴4、一个主动链轮3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副轴总长为154mm,副轴从轴伸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紧固主动链轮段,其长为15mm,形为螺柱M16x15;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7mm,外径20mm;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其长为26mm,外径为20mm;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9mm,外径为22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25mm,外径为25mm;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43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16mm,外径为16.5mm,该段上有2个润滑油孔;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其长为13mm,外径为15mm;主动链轮的轴心孔为六齿矩形花键孔,主动链轮厚为6mm,链齿为15齿,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为止动垫圈2和六角螺母1,止动垫圈的孔与主动链轮的轴心孔相同,止动垫圈的外环直径为36mm,止动垫圈的厚度为0.3mm;六角螺母为M16,其相对位置是,从轴伸端依次将主动链轮、止动垫圈套在副轴的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上,再将六角螺母紧固在紧固主动链轮段上,并将止动垫圈的外环某处扣在六角螺母的某边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CB125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同样适宜用于摩托车的变速器为五挡、连链条传动的CG125或CB150、CG150等车型。
实施例二一种CB150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包括一根副轴、一个主动链轮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副轴总长为155mm,其中,紧固主动链轮段,其长为15mm,形为螺柱M16x15;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8mm,外径20mm;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其长为26mm,外径为20mm;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9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25mm,外径为25mm;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43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16mm,外径为16.5mm,该段上有2个润滑油孔;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其长为13mm,外径为15mm;主动链轮的轴心孔为六齿矩形花键孔,主动链轮厚为6mm,链齿为15齿;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为止动垫圈和六角螺母,止动垫圈的孔与主动链轮的轴心孔相同,止动垫圈的外环直径为36mm,止动垫圈的厚度为1mm;六角螺母为M16。本实施例的一种CB150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同样适宜用于摩托车的变速器为五挡、连链条传动的CG125或CB125、CG150等车型。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它包括一根副轴、一个主动链轮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副轴从轴伸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紧固主动链轮段、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主动链轮的轴心孔为六齿矩形花键孔,主动链轮厚为6mm,链齿为14齿或15齿,其特征是紧固主动链轮段长为14-16mm,形为螺柱,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长为7-8mm,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为止动垫圈和六角螺母,止动垫圈的孔与主动链轮的轴心孔相同,止动垫圈的外环为圆环,止动垫圈的厚度为0.3-1mm,其相对位置是,从轴伸端依次将主动链轮、止动垫圈套在副轴的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上,再将六角螺母紧固在紧固主动链轮段上,并将止动垫圈的外环某处扣在六角螺母的某边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副轴总长为154mm,其中,紧固主动链轮段,其长为15mm,形为螺柱M16×15;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7mm,外径20mm;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其长为26mm,外径为20mm;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9mm,外径为22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25mm,外径为25mm;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43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16mm,外径为16.5mm,该段上有2个润滑油孔;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其长为13mm,外径为15mm;链齿为15齿;止动垫圈的外环直径为36mm,止动垫圈的厚度为0.3mm;六角螺母为M16。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副轴总长为155mm,其中,紧固主动链轮段,其长为15mm,形为螺柱M16×15;与主动链轮配合的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8mm,外径20mm;与轴承配合的轴颈段,其长为26mm,外径为20mm;与副轴二挡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9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五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25mm,外径为25mm;与副轴四挡齿轮配合和副轴三挡齿轮配合的空心六齿矩形花键段,其长为43mm,外径为20mm,该段上有1个润滑油孔;与副轴一挡齿轮配合和起动惰齿轮配合的空心轴径段,其长为16mm,外径为16.5mm,该段上有2个润滑油孔;与轴承配合的空心轴颈段,其长为13mm,外径为15mm;链齿为15齿;止动垫圈的外环直径为36mm,止动垫圈的厚度为1mm;六角螺母为M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变速器的副轴与主动链轮的连接装置涉及摩托车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它包括一根副轴4、一个主动链轮3和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主动链轮的紧固件为止动垫圈2和六角螺母1,副轴的紧固主动链轮段形为螺柱M1×15,该装置适宜用于摩托车的变速器为五挡、连链条传动的CG125或CB125、CB150、CG150等车型。它解决了主动链轮在副轴上的定位问题,使副轴和主动链轮不易磨损,使用寿命延长2-3倍,降低了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B62M11/00GK2936908SQ20062011087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秦国勇 申请人:秦国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