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08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以往婴儿车在设计上,为了让婴儿车在使用及收合上更为方便,通常会在骨架的适当位置处利用例如拉绳、拉板等等的元件,来连动两个间隔的元件,并使其中一个元件产生预定的动作,而以往婴儿车可能使用到拉引连动机构来操控的部位有收合及展开机构、煞车机构、前轮定向机构等等。但由于以往婴儿车的拉引连动机构在设计上,不是引拉的套筒元件或条状元件突出在骨架外不美观,就是在力量的传递上不够确实,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以上的缺失作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使拉引力量的传递是可以横向穿过骨架的杆壁的单侧,可平顺、确实地传递拉引力量,并减少拉引连动机构在操作时各元件间的晃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该骨架包括至少一支第一架杆,该第一架杆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并界定出一第一通道的杆壁,该杆壁的一个单侧部上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一长槽;以及至少一个拉引连动机构,包括一个安装在骨架上的拉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引连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具弹性复位力地安装在骨架的第一架杆上并受到拉控单元控制的第一连动单元,上述第一连动单元包括一个对应第一长槽的第一连动件、一个对应第一长槽并与第一连动件分别位在单侧部的内侧及外侧上的第二连动件,以及两支连动地连结第一及第二连动件并可在第一长槽内移动的第一联结组件,上述第一联结组件使第一及第二连动件间的距离大于杆壁的单侧部厚度,所述第一联结组件并包括二支沿着第一长槽的长度方向配置并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固结在一起的第一紧扣件。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利用拉控单元带动连动单元沿着第一架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外,所述紧扣件同时穿过位在杆壁的单侧部内侧及外侧的连动件,也可以平顺、确实地传递横向穿过杆壁的单侧部的拉引力量,使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在拉引的操作上更为顺畅,同时减少各连动元件间的晃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该婴儿车是位在一个展开位置;图2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侧面剖视图,图中该婴儿车的一个第二连动单元位在一个卡掣位置;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婴儿车的一个第一连动单元;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未完整正面剖视图,图中该第一连动单元位在一正常位置;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未完整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婴儿车的第二连动单元;图6是沿图1中6-6线所取的一剖视图7是一类似图4的未完整正面剖视图,图中该第一连动单元位在一作工位置;图8是一类似图2的未完整侧面剖视图,图中该第二连动单元被第一单元连动后位在一非卡掣位置;图9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将要进行收合;图10是一类似图9的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位在一个收合位置;及图11是一类似图4的未完整正面剖视图,显示该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份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骨架1,以及两个左右间隔地安装在骨架1上的拉引连动机构10,每个拉引连动机构10都包括一个拉控单元2、一个直接受到拉控单元2控制而可在一正常位置及一作工位置间转换的第一连动单元3,以及一个和第一连动单元3具有连动关系并可在一卡掣位置及一非卡掣位置间转换的第二连动单元4。
本实施例的骨架1包括两个左右间隔的枢接座11、两支左右间隔并由枢接座11往后上方斜伸的第一架杆12、一支横向连接第一架杆12并和第一架杆12共同组成扶手的横连杆13、一个架设在枢接座11间的后轮框14、两支和第一架杆12大致上平行斜伸的第二架杆15、两个各别固定地安装在第二架杆15邻近下方位置的枢摆连座16,以及两支将第一架杆12以可枢摆方式安装在同侧枢摆连座16前方的第一支轴17。每个枢接座11都具有一个由前上方往后下方斜伸的穿道111、一个位在穿道111上方并供枢摆连座16伸入的凹缘112,以及一个位在穿道111后上方且开口朝向凹缘112的卡掣插孔113,该卡掣插孔113对应第二架杆15,并且和穿道111垂直。
而第一架杆12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并界定出一第一通道121的杆壁122,该杆壁122具有一朝内的第一单侧部123、一个朝外的第二单侧部124,以及两个衔接在所述单侧部123、124间的弧形衔接部125,在第一单侧部123上贯穿两个沿着第一架杆1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长槽126。而该第二架杆15也是具有一个沿长度方向设置并界定出一第二通道151的杆壁152,以及一个固定地安装在杆壁152上方的端座153,在杆壁152的一个单侧部上开设两个沿着第二架杆1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长槽154。该后轮框14则是具有两支左右间隔并各别穿出同侧穿道111的后轮杆141,又该骨架1还包括一个U形并具有两左右间隔前轮杆190的前轮框19,以及两支各别穿过同侧的前轮杆191及第二架杆15的第二支轴18。在设计上该第一架杆12可以第一支轴17为支点往第二架杆15靠近并卡合,或者往后轮杆141靠近并卡合,目的在于使扶手可以换向,但前述扶手换向设计已另案申请并与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无关,不再说明。
参阅2、3、4,本实用新型的拉控单元2包括一个可沿着第一架杆12的长度方向移动地穿套在该第一杆壁122外的拉控座21、一支穿过拉控件21及第一架杆12上的一个对应长槽的拉控杆20,以及一条位在第一通道121内的拉控连件22,该拉控连件22具有一个固定地安装在拉控杆20上第一端221,以及一个往第一通道121底端延伸的第二端222。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动单元3包括一个安装在第一架杆12底缘的弹簧定位座31、一个邻近该弹簧定位座31并位在第一通道121内部的第一连动件32、一个紧靠在第一架杆12的第一单侧部123外侧并对应第一连动件32的第二连动件33、一个使第一连动件32具复位作用力的第一弹簧34,以及一个连结第一及第二连动件32、33的第一联结组件35,上述第一联结组件35具有两支沿着第一长槽126长度方向配置的第一紧扣件351,以及两个可转动地各别套设在第一紧扣件351上的衬隔件352,上述衬隔件352的长度大于杆壁122的第一单侧部123的厚度,也就是说,借由衬隔件352的区隔,该第一及第二连动件32、33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单侧部123的厚度,而该第一紧扣件351是拉钉(BLIND RIVET)的形式,其是借由穿过第一连动件32、衬隔件352及第二连动件33,而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32、33固结在一起。
该弹簧定位座31具有一个抵靠在第一架杆12底缘的定位突部311,以及一个伸入第一架杆12的第一通道121的弹簧组装部312,该弹簧组装部312具有一个位在上方的环突壁313,以及一个位在环突壁313下方的弹簧容槽314,此环突壁313并具有一个朝向第一长槽126的缺口316。而该第一连动件32具有一片位在环突壁313上方的连动壁321、一片与连动壁321间隔并伸入弹簧容槽314的弹簧架壁322,以及一片直立连接该连动壁321及弹簧架壁322并由缺口316伸出的连接基壁323,该连接基壁323具有两个分别与第一长槽126对应的内定位孔324,而该第一弹簧34是顶抵在环突壁313及弹簧架壁322间,使第一连动件32经常保持往下复位的作用力,该拉控连件22的第二端222是固定地连结在第一连动件32的连动壁321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连动件33具有一个邻近第一架杆12的第一单侧部123的连控壁331,以及一个由连控壁331往其中一个衔接部125围绕的拨控壁332,该连控壁331具有两个对应所述第一长槽126的外定位孔333,而该拨控壁332是往同侧的第一及第二架杆12、15间的空隙伸出,所述第一紧扣件351是分别穿过内外设置的定位孔324、333及第一长槽126。受到第一弹簧34的作用,该第一连动件32经常保持在正常位置,也就是让第一紧扣件351经常抵靠在第一长槽126的底缘,并使第一连动单元3具有弹性复位力。
参阅图2、5、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动单元4包括一个可滑移地穿套在第二架杆15外周缘的第三连动件41、一个位在第二通道151内部的第四连动件42、一个顶撑在第四连动件42及端座153间的第二弹簧43,以及一个第二联结组件44。该第三连动件41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二架杆15的围绕壁411,此围绕壁411具有两个左右平行间隔的翼部412,而该第三连动件41还具有一个连接在所述翼部412前缘的连接抵壁413,以及一个自其中一个翼部412往下延伸的定位壁414,上述连接抵壁413与围绕壁411间界定出一个封闭的穿套孔415,于翼部412末端及连接底壁413间形成一个朝向第一架杆12的环抱区间416,在定位壁414上具有两个分别对应第二长槽154的外穿孔417。
本实施例的第四连动件42是由一片状的元件及一杆状的元件焊接而成,具有一个底端对应枢接座11的卡掣插孔113的卡掣壁421,以及一个自卡掣壁421顶缘垂直并供第二弹簧43底端靠抵的弹簧架壁422,在卡掣壁421上具有两个分别对应第二长槽154的内穿孔423,而所述第二联结组件44也是具有两支第二紧扣件441,以及两个穿套在第二紧扣件441上的衬隔件442,上述第二紧扣件441分别穿过对应的穿孔417、423及第二长槽154。
参阅图1、2、6,本实施例婴儿车位在一个展开位置时,和横连杆13连结并成为扶手的第一架杆12是往后倾斜,并且位在同侧第二架杆15的上方且相互平行卡合,前述第一架杆12并且对应第三连动件41的环抱区间416(见图5)。此时受到第一弹簧34的作用,该第一连动单元3是位在正常位置,也就是两支第一紧扣件351抵靠在第一架杆12的第一长槽126下缘处,而该第二连动件33的拨控壁332位在第二连动单元4的第三连动件41的连接抵壁413下方,该第二连动单元4的第四连动件42底端插设在枢接座11的卡掣插槽113内,故位在一个卡掣位置,也就是在此状态下,婴儿车的骨架1无法被收合。
参阅图7、8、9,当本实施例的婴儿车要进行收合时,首先拉动设在骨架1左右两侧的拉控座21上移,并便借由拉控杆20及拉控连件22的连接,带动第一连动单元3由正常位置转换到作工位置,也就是在拉控单元2作动的状态下,位在第一通道121内的第一连动件32会克服第一弹簧34的弹力上移,并借第一紧扣件351的连结,带动抱在第一架杆12外的第二连动件33上移,而在第二连动件33上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连动件33的拨控壁332会将第二连动单元4的第三连动件41上推,最后克服第二弹簧43的弹力带动位在第二通道151内的第四连动件42上移,当第四连动件42下方脱离枢接座11的卡掣插槽113时,该第二连动单元4就会转换到一个非卡掣位置。
当第四连动件42的卡掣壁421脱离枢接座11的卡掣插孔113时,借枢摆连座16连结的第一及第二架杆12、15就能够同步以第二支轴18为支点往前并往下摆动,而当婴儿车如图10所示时,该婴儿车就转换到一个收合位置。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连动单元3、4都是将部份控制的元件靠设在架杆12、15的杆壁122、152的外部,而让部份连动的元件位在架杆12、15的通道121、151内部,再利用双紧扣件351、441的连结,横向穿过架杆12、15的杆壁122、152的单侧部位来连动内外设置元件的设计,不仅未见于以往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该项设计更可将部份元件包覆在架杆12、15的内部,也可运用到本实施例所示换向式扶手在架杆和架杆间的传递拉引力上,并因此达到拉引力量透过横向在传递时的平顺、确实,以及减少各连动元件间晃动量的目的。
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和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中第一架杆12的杆壁122上也是具有一个第一单侧部123,此第一单侧部123上具有一个第一长槽126,而该第一连动单元3也是具有一片第一连动件32、一片位在第一单侧部123相反侧的第二连动件33以及一个第一联结组件35,上述第一联结组件35具有两支上下间隔并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32、33固定地结合的第一紧扣件351,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差别是,该第一联结组件35还具有一个一体结合固定在第二连动件33上的衬隔件352,上述衬隔件352位在所述第一紧扣件351间,其厚度也是大于第一单侧部123的厚度,因此,可以让第一及第二连动件32、33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一单侧部123的厚度。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该骨架包括至少一支第一架杆,该第一架杆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并界定出一第一通道的杆壁,该杆壁的一个单侧部上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一长槽;以及至少一个拉引连动机构,包括一个安装在骨架上的拉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引连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具弹性复位力地安装在骨架的第一架杆上并受到拉控单元控制的第一连动单元,上述第一连动单元包括一个对应第一长槽的第一连动件、一个对应第一长槽并与第一连动件分别位在单侧部的内侧及外侧上的第二连动件,以及两支连动地连结第一及第二连动件并可在第一长槽内移动的第一联结组件,上述第一联结组件使第一及第二连动件间的距离大于杆壁的单侧部厚度,所述第一联结组件并包括二支沿着第一长槽的长度方向配置并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固结在一起的第一紧扣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单元还包括一个固定地安装在骨架的第一架杆邻近下方位置的弹簧定位座,以及一个安装在弹簧定位座及第一连动件间的第一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弹簧定位座具有一个抵靠在第一架杆的杆壁底端的定位突部,以及一个伸入第一架杆的第一通道内的弹簧组装部,在弹簧组装壁邻近上方位置具有一个环突壁,以及一个位在环突壁下方的弹簧容槽,于环突壁上具有一个邻近第一长槽的缺口,而该第一连动件具有一个位在环突壁上方的连动壁、一个往弹簧容槽伸入的弹簧架壁,以及一个沿着第一架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在该连动壁及弹簧架壁间的连接基壁,而该第二连动件具有一个位在杆壁外侧的连控壁,该第一弹簧是架设在弹簧架壁及环突壁间,所述第一紧扣件是连动地穿过该第二连动件的连控壁及第一连动件的连接基壁,该拉控单元包括一个可沿着第一架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架杆上的拉控座,以及一个连接在拉控座及第一连动件的连动壁间的拉控连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骨架还包括两支左右对应的第二架杆,上述第二架杆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二通道的杆壁,而所述拉引连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安装在第二架杆上并与第一连动单元连动的第二连动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杆及拉引连动机构的数量都是两个并左右间隔设置,而该骨架还包括两个各别具有一卡掣插孔的枢接座、一具有两后轮杆的后轮框、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二架杆邻近底端位置的枢摆连座、两支将第一架杆以可枢摆方式安装在枢摆连座上的第一支轴、一个具有两前轮杆的前轮框,以及两支将第二架杆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同侧前轮杆上的第二支轴;而所述第二连动单元包括一个穿套在第二架杆上并可沿着第二架杆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连动件,以及一安装在第二架杆的第二通道内并插设在枢接座的卡掣插孔内的第四连动件,而该第二连动件具有一个环抱在第一架杆上的连控壁,以及一个位在第三连动件下方并可拨动该第三连动件位移并带动第四连动件脱离枢接座的卡掣插孔的拨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杆的杆壁上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二长槽,该第三连动件具有一个围绕第二架杆的围绕壁、一个连接在该围绕壁的两个间隔翼部间并对应第二连动件的拨控壁的连接抵壁,以及一个沿着第二架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对应所述第二长槽的定位壁,该第四连动件具有一片和定位壁内外对应的卡掣壁,而第二连动单元还包括一将第四连动件压向枢接座的第二弹簧,以及两支分别穿过第三及第四连动件的卡掣壁及定位壁并可在第二长槽内移动的第二紧扣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单元还具有一个固定地安装在其中一个连动件上并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隔开的衬隔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联结组件还具有两个各别地穿套在第一紧扣件上并将第一及第二连动件隔开的衬隔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紧扣件是拉钉,该第一紧扣件穿过第一连动件、衬隔件及第二连动件而将第一连动件、衬隔件及第二连动件紧密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拉引连动机构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以及至少一拉引连动机构,该骨架具有一架杆,此架杆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并界定出一通道的杆壁,在杆壁的一个单侧部上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槽,而该拉引连动机构包括一安装在骨架上的拉控单元,以及一受拉控单元控制并具弹性复位力的连动单元,上述连动单元包括两个分别位在单侧部的内侧及外侧的连动件,以及一个连动地穿过连动件并通过杆壁的长槽的联结组件,上述联结组件可以使连动件间的距离大于杆壁的厚度,并包括两支沿着长槽的长度方向配置且将连动件固结在一起的紧扣件。借此可以让拉引连动机构平顺确实地穿过杆壁的单侧,并减少拉引连动机构在操作时各元件间的晃动量。
文档编号B62B7/00GK2928622SQ20062012136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
发明者蓝贯仁 申请人:蓝贯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