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18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摩托车之类的跨乘式车辆,其设置有例如踩踏式换档 设备,该踩踏式换档设备被构造为使得驾驶员在脚底放置在搁脚板上的状 态下踩踏并操作操作踏板的操作部分。
背景技术
踩踏式换档设备通常被构造为使得脚底的脚趾的根部附近踩踏在形成 于例如换档踏板的前端处的前操作部分上,而脚后跟附近踩踏在形成于换 档踏板的后端处的厚操作部分上,从执行变速。提出了这种换档设备,其 中换档踏板布置在底板上方和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换档踏板在纵向上 的中心被支承以能够使其前端和后端竖直摆动,并且换档踏板的前操作部 分和后操作部分的踩踏表面形成为平坦(例如,见专利文献l)。JP-A-2000-34417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在上述公开所揭示的换档设备中执行换档操作的情况下, 需要驾驶员将脚从底板移动到换档踏板的操作部分上以执行踩踏操作,由 此引起换档操作较麻烦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公知一种换档设备,其被构造为使得换档踏板的操作部 分在脚放置在设置于换档踏板在纵向上的中心附近的搁脚板的状态下被向 下踩踏。
该换档设备去除了移动脚的需要,由此使得换档操作较简单。但是, 引起容易在换档操作时的操作感受中产生偏移的问题。这被认为是出于以 下原因。在脚底的足弓附近放置在搁脚板上并以足弓作为支点执行操作的
情况下,例如,在根据驾驶员鞋和脚的尺寸、操作方法等的一些情况下, 随着踩踏角增大,足弓和操作部分互相抵靠处的点从足底的脚趾的根部附 近移动到其后方的位置。在此情况下,杠杆比逐渐变小,由此认为踩踏操 作所需的力逐渐增大,并在操作感受上产生偏移。
己经考虑到上述传统情况进行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 乘式车辆,其在结构上较简单以能够抑制操作感受的偏移,并稳定操作感 受。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搁脚板和操作踏板,驾驶员将脚 底放置在所述搁脚板上,所述操作踏板被布置为能够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 延伸的转轴竖直摆动,并且其中,所述操作踏板包括连接到所述转轴的踏 板主体,和操作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踏板主体的摆动端,并且驾驶员在将 所述脚底放置在所述搁脚板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操作部分上施加踩踏操作, 并且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向上突起的踩踏表面。 发明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在考虑到操作部分的踩踏表面形成为平坦而带来 脚底和操作部分互相抵靠处的点的改变的情况下完成了本发明。根据本发 明,因为操作部分的踩踏表面形成为向上突起,优选地向上突起的弧形, 所以与踩踏表面为平坦的情况相比,脚底和操作部分互相抵靠处的点随着 操作角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受到限制,结果必要操作力的改变变得较小, 因此可以改善操作感受。此外,在踩踏表面是平坦的情况下,脚底和操作 部分互相抵靠处的点从踩踏表面的前缘附近移动到其后缘附近。另一方 面,在踩踏表面向上突起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其为弧形的情况下,所述点 从弧形顶点附近略微向后方改变。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示出摩托车的换档设备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换档设备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设置有换档设备的发动机单元的底表面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跨乘式车辆)
17a:搁脚板
18:变速轴(转轴)
19:换档踏板(操作踏板)
19b、 19c:前后踏板主体
20a:前踩踏表面
20a':顶点
20b:纵向壁部
21:后操作部分
21a:后踩踏表面 21a':顶点
21b:纵向壁部 a:转轴的轴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视图。此外,在没有
另外指明的情况下,在实施例的说明中涉及的前和后以及左和右表示在坐 在车座上的状态下观察的前和后以及左和右。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所谓跨乘式车辆的示例的摩托车,其 允许在鞍形车座上驾驶和跨乘。摩托车1具有以下概要构造。下骨架型车
身框架(未示出)具有支承在其前端处以可左右转向的前叉2,具有支承 在其下端处的前轮3,并具有固定在其上端处的转向把手4。发动机单元5 从车身框架的中部悬架并支撑在其上,后臂6被支撑在发动机单元5的后 缘附近以能够竖直摆动。此外,双人式车座8安装在车身框架的后上方。 此外,前叉2和转向把手4的周界被前封盖9和护腿板操作设备10围绕, 并且车座8的下周界被侧封盖11围绕。
发动机单元5包括其中容纳曲轴和变速机构的曲轴箱12,以及包括连 接到曲轴箱车轮转向设备12的前壁的气缸体13a、气缸盖13b等的发动机 主体13。
后制动设备的制动踏板14布置在发动机单元5的右侧。制动踏板14 包括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的制动踏板主体14a和形成在其末端处的操作部 分14b。形成在制动踏板主体14a的基端部处的凸台部分14c由支撑轴14d 支撑以能够竖直摆动,支撑轴14d固定到车身框架并指向车辆宽度方向。 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形成在凸台部分14c上的杠杆部分通过制动拉锁 或制动杆连接到后轮7的制动鼓,并且操作部分14b的踩踏操作使后轮7 制动。
此外,搁脚板支架15的支架板15d通过螺栓16被夹持并固定到曲轴 箱12的底表面。搁脚板支架15包括沿着曲轴箱12的底表面12a在车辆宽 度方向上延伸的基部15a、从基部15a的两端向上升起的腿部15b、 15b、 以及从各个腿部15b水平弯折的保持部15c。此外,支架板15d布置为覆 盖基部15a并焊接固定到基部15a。此外,附图标记新鲜空气引入通路23 表示支撑在搁脚板支架15上以能够在如图4所示的使用位置和如图l所示 的收纳位置之间摆动的侧支座。
左右搁腿板17a、 17b装配并固定到搁脚板支架15的左右保持部 15c。搁腿板17a、 17b由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构件形成并在其中形成有用 于提高减震性能的缝隙17c。将右搁腿板17b和制动踏板14的操作位置 14b之间的位置关系设定为使得驾驶员能够在骑乘者将较低放置在右搁脚 板17b上的状态下容易并可靠地执行在操作部分14b上的踩踏操作。
布置在曲轴箱12中的变速机构的变速轴18从曲轴箱12的左侧壁12b 突出到外部。用于变速机构的换档的换档设备22的换档踏板19的凸台 19a键槽装配到变速轴18的突起18a上。因此,换档踏板19能够与变速 轴18 —起绕其转轴a竖直摆动。
换档踏板19包括从凸台19a向前延伸的前踏板主体19b和向后延伸的 后踏板主体19c。前操作部分20通过焊接等固定到前踏板主体19b的前 端,后操作部分21通过焊接等固定到后踏板主体19c的后端。构成换档踏
板19的前后踏板主体19b、 19c以及前后操作部分20、 21由铁片形成,并 使其表面经历镀覆。
从上方观察时(见图3),左搁脚板17a布置为其在车辆纵向上的位 置大体与凸台19a—致。此外,前踏板主体19b和后踏板主体19c在车辆 宽度方向上向凸台19a的外侧弯折并进一步向前和向后弯折。这种弯折避 免了与曲轴箱12的左侧壁12b的凹凸形状相干涉。
前操作部分20包括驾驶员的脚底所抵靠的前踩踏表面20a和通过将前 踩踏表面20a的外缘向下弯折形成的纵向壁部20b,并通过对片材料压制 成形来一体地形成。
前踩踏表面20a向上突起。具体而言,在从与变速轴18的转轴a垂直 的平面上的车辆侧面观察时,前踩踏表面20a界定了具有曲率半径R的弧 形,并且纵向壁部20b从前踩踏表面20a弯折以界定光滑的曲表面。前踩 踏表面20a在车辆纵向上居中地具有突起上顶点20a'。
后操作部分21具有与前操作部分20大体相同的形状,并包括驾驶员 的脚底所抵靠的后踩踏表面21a和通过将后踩踏表面21a的外缘向下弯折 形成的纵向壁部21b。后踩踏表面21a具体界定了具有曲率半径R的弧 形,并且纵向壁部21b从后踩踏表面21a弯折以界定光滑的弯曲表面。后 踩踏表面21a在车辆纵向上居中地具有突起上顶点21a'。
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见图2),搁脚板17a布置为使得其上表面位 于变速轴18的略上方。此外,当在执行踩踏操作之前换档踏板19处于待 用位置时,后操作部分21位于搁脚板17a的上表面上方,并且前操作部分 20位于其下方。此外,当处于待用状态时,后操作部分21的后踩踏表面 21a相对于前操作部分20的前踩踏表面20a显著向后并倾斜向上地倾斜。 此外,前踩踏表面20a略向前和倾斜向上地倾斜。
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换档设备22,换档操作基本可以被执行为使得在 驾驶员将脚底的足弓附近放置在搁脚板17a的状态下,足底的脚趾的根部 附近踩踏在前操作部分20的前踩踏表面20a上,或者脚后跟附近踩踏在后 操作部分21的后踩踏表面20上。当踩踏角超过预定值时,变速机构切换 到相邻的变速档。
根据本实施例,前踩踏表面20a和后踩踏表面21a形成为界定向上突 起的弧形。因此,脚底和踩踏表面互相抵靠处的点随着踩踏角增大发生的 改变被限制为在弧形顶点周围的改变,并与传统的踩踏表面为平坦的情况 相比受到限制。因此,从脚底放置在搁脚板上所处的点到其抵靠踩踏表面 处的点的距离(杠杆比)变得具有较小的改变,由此可以改善操作感受。 此外,因为能够以相同的杠杆比执行操作,所以踩踏角(行程)每次都达 到相同程度,其可以改善操作感受。
此外,因为前踩踏表面20a和后踩踏表面21a是弧形的,所以操作时 鞋和踩踏表面之间的承载应力增大,并且鞋的底表面较小弯曲,使得可以 获得柔顺的操作感受。
因为前操作表面20包括弧形前踩踏表面20a和纵向壁部20b,而后操 作部分21包括弧形后踩踏表面21a和纵向壁部21b,所以可以提高前操作 部分20和后操作部分21的刚度,以使得两个操作部分在壁厚上较薄。因 此,可以实现减重,并实现在压制成形时可工作性的提高。
此外,因为后踩踏表面21a位于前踩踏表面20a上方,并相对于前踩 踏表面20a向后并倾斜向上的倾斜,所以使脚底的脚后跟附近踩踏在后踩 踏表面21a上的操作特别容易,从而提高了换档可操作性。
虽然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前踩踏表面20a和后踩踏表面21a界定了具 有均匀的曲率半径R的弧形,但是本发明的踩踏表面可以包括具有多个不 同曲率半径的弧形表面的组合。例如,可以将踩踏表面在车辆纵向上的前 端和后端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小于其车辆纵向上的中部的曲率半径,或者反 之亦可。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换档踏板19由表面经历镀覆的铁形成,但 是其可以使用诸如不锈钢、铝之类的其他材料。
此外,虽然包括前后踏板主体19b、 19c和前后操作部分20、 21的换 档踏板19由铁形成,但是其一部分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例如,构成前 后操作部分20、 21的前后踩踏表面20a、 21a (或其一部分)可以由橡胶 等形成。
此外,虽然已经将用于切换变速机构的变速档的换档设备作为示例描
述了本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脚放置在搁脚板上以执行踩踏操 作的任一种设备,还可应用于构成制动设备的制动踏板14的操作部分14b 的踩踏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搁脚板和操作踏板,驾驶员将脚底放置在所述搁脚板上,所述操作踏板被布置为能够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转轴竖直摆动,并且其中,所述操作踏板包括连接到所述转轴的踏板主体,和操作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踏板主体的摆动端,并且驾驶员在将所述脚底放置在所述搁脚板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操作部分上施加踩踏操作,并且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向上突起的踩踏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踩踏表面形成为在 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上向上突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踩踏表面是向上突 起的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踩踏表面包括具有 不同曲率半径的多个弧形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踩踏表面包括在所 述踩踏表面的在车辆纵向上的中间的突起上顶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向上 突起的踩踏表面和从所述踩踏表面的外缘形成并弯折的纵向壁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操作部分的所述踩 踏表面和所述纵向壁部通过对片材料压制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操作踏板包括执行 变速操作的换档踏板,并且所述踏板主体从所述转轴向前和向后延伸,所 述踏板主体在其前端处形成有前操作部分并在其后端处形成有后操作部 分,并且所述前操作部分和所述后操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向上突起的 踩踏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前操作部分和所述 后操作部分分别包括向上突起的前踩踏表面和后踩踏表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当在执行所述踩踏操作之前所述换档踏板布置在待用位置时,所述后踩踏表面位于所述前踩踏 表面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当在执行所述踩踏操 作之前所述换档踏板布置在待用位置时,所述后踩踏表面相对于所述前踩 踏表面向后并倾斜向上地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具有简单构造,以能够限制操作感受的偏移来使得操作感受稳定。设置有搁脚板(17a)和换档踏板(操作踏板)(19),驾驶员将脚底放置在搁脚板上,换档踏板被布置为能够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转轴竖直摆动,操作踏板(19)包括连接到变速轴(18)的前后踏板主体(19b、19c)和操作部分(20、21),操作部分形成在前后踏板主体的前后端处,并且驾驶员在将脚底放置在搁脚板(17a)上的状态下在操作部分上施加踩踏操作,并且操作部分(20、21)包括向上突起的踩踏表面(20a、21a)。
文档编号B62M25/00GK101357672SQ20081013491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铃木雅也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