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手袋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53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手袋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挡件卡抵于自行车的车手袋结合
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号第99200556. 6号"自行车把手置物袋快拆扣锁装 置"专利案,主要是由一本体及一扣体所组成;所述本体,在前端突设两扣杆,在扣杆内侧设 有凹槽,且两扣杆间壁板设有附具斜锥卡部的弹性片,在弹性片后侧二端各设突出抵片延 伸于一按钮孔中,在所述按钮孔底部二侧设有短突柱供卡设弹簧,而底部中央也设一短突 柱,二侧的短突柱上各套设一弹簧后,令一嵌合按钮弹性扣入于按钮孔中,在按钮中央设有 一锁心孔可供活动嵌合一具锁孔的锁心,而按钮在底部近扣体弹性片侧设有斜面卡块;本 体在后端另有卡槽构造,以作为夹合于自行车的前把手杆。 现有自行车扣锁装置的开启和锁固利用一钥匙来实现,虽能增加扣具的安全及可 靠性,但扣锁装置结合于自行车手把的结构较为繁琐,不方便于拆装,对于上述问题,有待 于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发明人乃发明出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可克 服上述现有产品的所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车手袋 结合装置。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本发明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快速调节夹掣空间 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的手把,且挡件能够卡抵于自行车前伸管结合于手把的锁固螺丝, 以防止装设于扣座的篮子或袋子下垂。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夹持件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且所述夹持件能 够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 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相对移动而 调整所述夹掣空间,以适用于在不同车型、手把及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 —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
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
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形
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 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 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 —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夹掣空间及所述两臂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挡件,所述
4挡件设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外周缘横向连接所述 挡件,所述套环相反于所述挡件的一端形成一缺口 ,所述套环抵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夹持件 形成所述夹掣空间的壁面,所述夹持件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相对于所述本体 产生相对转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 —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
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
所述两夹持部之间设一连接两臂的挡件; 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夹持部间形成一夹 掣空间,所述夹持件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且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 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 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挡件能够卡抵于自行车前伸管结合于手把 的锁固螺丝,以防止装设于扣座的篮子或袋子下垂。 2.本发明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手把。
3.所述夹掣空间未夹紧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限位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 相对转动。 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 明。


图1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图1沿3-3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结合于车手把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挡件卡抵于锁固
螺丝; 图6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角度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本发明能够
使用于不同角度的车手把; 图9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尺寸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挡片两侧各 卡抵于自行车的锁固螺丝; 图10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沿1-1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ll-基座;lll-第一面;112-第二面;113-卡固部; 114-结合部;12-臂;13-夹持部;131-枢耳;132_调整部;133_侧壁;134_齿;14_第一承
接面;141-定位凹槽;20-扣座;21-结合槽;22-扣孔;23-限位挡部;30-夹持件;31-枢
5部;311-枢轴;32-卡部;321-枢接孔;33-控制件;331-压抵部;332-操作部;333-枢孔; 334-枢轴;34-第二承接面;341-定位凹槽;35-夹掣空间;40-限位装置;41-挡件;42-套
环;421-缺口 ;422-定位凸部;423-嵌孔;424-凹陷;43-弹性环;431-嵌部;50-挡件; 60-手把;61-锁固螺丝;62-前伸管;70-袋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
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l,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本发明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包括有一本体10、两 夹持件30及一限位装置40,所述本体10供一扣座20快速扣接结合。其中
参照图2至图4,所述本体10具有一基座ll,所述基座11具有一第一面111及一 第二面112,第一面111快速结合所述扣座20,所述基座11一侧具有一卡固部113及两结合 部114,卡固部113设于两结合部114之间,所述基座11第二面112两端分别延伸两臂12, 所述臂12相反于所述基座11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13,且夹持部13呈圆弧状,所述夹持部 13—端具有一枢耳131,另一端外周缘纵向设有一调整部132,所述调整部132还具有两侧 壁133,调整部132具有多个齿134,所述夹持部13两端之间形成一内凹的第一承接面14, 且所述第一承接面14呈半圆弧状。 所述扣座20具有一与基座11结合的结合槽21,所述结合槽21的一侧呈开放状以 套接基座ll,且所述扣座20相对于基座11第二面112具有一包覆基座11的限位挡部23, 结合槽21相对于卡固部113设一扣孔22,而卡固部113卡设于所述扣孔22结合,而基座 11的结合部114抵于扣座20的结合槽21的内壁面,由此快速将扣座20的结合槽21套接 结合于基座ll。 同时参照图5及图6,夹持件30枢设于本体IO,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摆关系,夹持 件30结合臂12的夹持部13,夹持件30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夹持件30第一端相对于臂 12夹持部13的枢耳131设一枢部31,枢部31及枢耳131以一枢轴311穿设枢接,夹持件 30第二端相对于夹持部13的调整部132设一卡部32,且夹持件30邻近卡部32设一枢接 孔321。 夹持件30的卡部32设有一控制件33,控制件33能够控制卡部32卡入或离开调 整部132的齿134,使夹持件30定位或放松,控制件33 —端具有一压抵部331,另一端具有 一操作部332,而压抵部331及操作部332之间则具有一枢孔333,所述枢孔333以一枢轴 334穿设枢接于卡部32的枢接孔321,所述压抵部331对应于调整部132及侧壁133,拨动 所述操作部332使压抵部331压抵夹持部13的侧壁133,进一步使卡部32远离调整部132 以调整卡部32与调整部132的位置。 夹持件30相对于夹持部13第一承接面14设一 内凹的第二承接面34,第二承接面 34呈半圆弧状,夹持件30与本体10臂12的夹持部13间形成一夹掣空间35,夹持件30通 过所述控制件33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35的大小,所述夹掣空间35在第一承接面14及 第二承接面34的内壁环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定位凹槽141、341。 所述限位装置40设于所述本体10的夹掣空间35及两臂20之间,所述限位装置 40能够相对于本体10产生旋转,所述限位装置40具有一挡件41 ,挡件41两端各形成一套环42,两套环42分别设于两侧的夹掣空间35,而挡件41连接两套环42,且套环42外周缘 横向连接挡件41,所述套环42相反于挡件41的一端形成一缺口 421,缺口 421与挡件41 位于套环42的直径方向且相对设置,使套环42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套环42外周缘相对 于挡件41形成一凹陷424,所述套环42弹性抵于夹掣空间35的内壁面不脱出,所以本发 明的结合装置不使用时限位装置40仍稳固的结合于夹掣空间35内,套环42的外周缘相对 于所述定位凹槽141、341环设有多个定位凸部422,而限位装置40的两套环42能够在夹 掣空间35内转动,定位凸部422卡入定位凹槽141、341能够定位于不同的枢转位置。套环 42内还设一弹性环43,弹性环43轮廓与套环42接近,弹性环43外周缘凸设有两嵌部431, 而套环42相对于两嵌部431设两嵌孔423,所述弹性环43的嵌部431嵌入套环42的嵌孔 423,弹性环43的尺寸较套环42的尺寸小,以设于套环42弹性环43内壁供迫紧手把时增 加与手把60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4及图5,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的剖面示意图及动作状 态图,夹掣空间35夹掣自行车手把60,而挡件41卡抵于自行车的锁固螺丝61,以防止袋体 下垂。 参照图6,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的动作状态图,所述夹持件30能够在固定位 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30卡固于所述本体10的夹持部13而限 制所述夹掣空间35,在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30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10的夹持部13相 对移动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35。本体10调整部132呈纵向配合夹持件30枢转方向供卡部 32卡固,故拨动控制件33即可快速调节夹掣空间35的大小。 参照图7及图8,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不同车手把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当夹持件30夹紧限位装置40时,限制所述本体10相对于所述限位装置40相对转动,所述 夹持件30未束紧所述限位装置40时,所述本体10能够相对于所述限位装置40相对转动, 首先将限位装置40的挡件41卡抵于自行车前伸管62结合于手把60的锁固螺丝61,而挡 件41卡抵于锁固螺丝61后,同时限位装置40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夹持件30未夹紧夹掣 空间35时,所述本体10能够相对于所述限位装置40相对转动,使用者可以上下调整本体 10的基座11,以方便且快速的将结合于扣座20的袋体70调整成水平状态。待调整成水平 状态后,同时挡件41卡抵于手把60的锁固螺丝61,即可将夹持件30夹紧夹掣空间35内的 手把60以限制本体10相对于限位装置40相对转动。其中所述套环42相反于所述挡件41 的两端相对称,所以在调整袋体70上下移动时,套环42两端受力平均,挡件41不会因为受 力过大而有断裂的危险,不仅如此,挡件41两侧都能够用来卡抵于锁固螺丝61,而所述套 环42弹性抵于夹掣空间35的内壁面而不脱出,所以本发明的结合装置不使用时限位装置 40仍稳固的结合于夹掣空间35内,本发明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快速调节夹掣空间 35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的手把60。 参照图9,为本发明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尺寸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结 合装置是装设于管径小的自行车手把,挡片41的两侧分别卡抵于自行车的锁固螺丝61上, 使本发明的结合装置更稳固的结合于自行车上,挡片41的两侧皆受到卡抵而达到双向卡 抵的作用,且夹持件30在放松位置时,同样能上下调整袋体70至水平状态,挡片41两侧各 卡抵于自行车上更能提供更为稳固的车手袋结合装置。 参照图10及图ll,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差别在于,两夹持部13之间设一连接两臂12的挡件50,挡件50两端与两夹持部13为一体成 形,挡件50卡抵于自行车的锁固螺丝61 (图中未示,仅需要使夹持件30束紧夹掣空间35 迫紧手把,即可快速的结合于自行车手把上。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的车手袋结合装置,本发明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挡件能够卡抵
于自行车前伸管结合于手把的锁固螺丝,以防止装设于扣座的篮子或袋子下垂。 2.本发明的车手袋结合装置,本发明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以适用于不
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手把。 3.本发明的车手袋结合装置,所述夹掣空间未夹紧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限位装 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 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一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夹掣空间及所述两臂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挡件,所述挡件设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外周缘横向连接所述挡件,所述套环相反于所述挡件的一端形成一缺口,所述套环抵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夹持件形成所述夹掣空间的壁面,所述夹持件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一端具有一枢耳,所 述夹持部另一端外周缘纵向设有一调整部,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夹持件 第一端设一枢部,所述夹持件第二端设一卡部,所述枢部与所述枢耳枢接,所述调整部供所 述卡部调节夹掣空间的大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设有一控制件,所述调 整部具有多个齿,所述卡部卡设于其中的一齿,所述调整部具有两侧壁,所述控制件一端具 有一压抵部,另一端具有一操作部,所述控制件两端之间具有一枢孔以枢设于所述卡部,所 述控制件的压抵部压抵所述侧壁使所述卡部与所述调整部分离。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两端之间形成 一内凹第一承接面,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承接面设一内凹的第二承接面,所述套环 弹性抵于所述第一承接面及所述第二承接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两侧分别卡抵于自行 车,所述挡件设于所述套环两端之间,所述缺口与所述挡件位于所述套环的直径方向且相 对设置,使所述套环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所述挡片两侧卡抵锁固螺丝。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内壁还设一弹性 环,所述弹性环的一部分断开,所述夹掣空间的内壁环设有多个横向的定位凹槽,所述套环 的外周缘相对于所述定位凹槽环设有多个定位凸部,所述弹性环外周缘凸设有两嵌部,所 述套环相对于所述两嵌部设两嵌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一卡固部及一结 合部,而所述扣座具有一与所述基座结合的结合槽,所述结合槽相对于所述卡固部设一扣 孔,所述结合槽的一侧呈开放状以套接所述基座,所述结合部抵于所述结合槽内壁,所述扣 座相对于所述基座第二面设一限位挡部。
8. —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 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所述 两夹持部之间设一连接两臂的挡件;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夹持部间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且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 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 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一端具有一枢耳,所 述夹持部另一端外周缘纵向设有一调整部,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夹持件 第一端设一枢部,所述夹持件第二端设一卡部,所述枢部与所述枢耳枢接,所述调整部供所 述卡部调节夹掣空间的大小。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设有一控制件,所述 调整部为多个横向排列的齿,所述调整部具有两侧壁,所述控制件两端分别具有一压抵部 及一操作部,所述控制件两端之间具有一枢孔以枢设于所述卡部,所述控制件的压抵部压 抵所述侧壁使所述卡部与所述调整部分离,所述挡件两侧分别卡抵于自行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一本体、两夹持件及一限位装置,两夹持件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各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限位装置其具有一挡件,所述挡件设于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两套环分别设于两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夹持件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
文档编号B62J11/00GK101746443SQ20081018330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陈昌富 申请人:吉克斯托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