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43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重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人们常用的环保交通工具,靠人力蹬踏或借助人体自重力 作为驱动力而行驶。如何充分利用人体自身重力及脚蹬踏力,提高自行车的 驱动效率,达到既省力、又快速的目的,是现有自行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
题。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39181公开了一种重力自行车"条齿一曲柄一连 杆"或"条齿一条齿"式重力转换器,在中轴两端内侧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半 圆齿轮,其原理是当左边施力时,条齿和半圆齿轮咬合,驱动车子,同时 左右两边的连杆、曲轴同步迫动。利用惯性的作用,右边齿轮越过死角,右 边的条齿与半圆咬合,车子又获动力前进。该重力转换器看似合理,其实并 不实用,经研究发现,该重力转换器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l.由于齿轮的实 际旋转直径包括了齿在内,当左侧的齿轮还没下行到最低位时,右侧的齿条 还没回复到最高位置就已经与齿轮接触了,因为此时的右侧齿条和齿轮的运 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会相互卡住,无法实现完全复位。2.利用惯性力才能 越过死角,但利用惯性力越过死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连续的运动及惯性力 大于带动链轮前进的阻力。实际的情况是阻力往往会大于惯性力,有可能会 导致齿轮反方向运动,因此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省力、适用范围广 的重力自行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把、前、后轮、坐垫、 和左、右脚踏板,其结构特征是左、右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滑杆与车 架滑动连接,滑杆之间通过联动件连接,并一上一下运动,下端设置有活动 杆,活动杆通过中间传动件与后轮传动连接,通过双脚上下运动交替施力。
所述联动件为杠杆、带绳索的滑轮或联动齿轮,联动齿轮通过转轴定位 设置在车架上;滑杆分别设置在车架两侧,内侧设置有双向传动齿条,并分 别与联动齿轮侧部啮合。
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与后轮的飞轮 连接;链轮两侧还设置有传动轮与活动杆单向传动连接。传动轮为棘轮,活 动杆下端前方或后方对应棘轮设置有棘齿条,上端与滑杆下端铰接,滑杆或活动杆一侧设置有限制活动杆摆动方向的限位挡板。棘轮与棘齿条的齿均为 斜面呈直线形或弧形的直角三角形状,棘轮齿斜面朝下,棘齿条齿斜面朝上。 活动杆下端还设置有加重块。加重块保持活动杆向下运动时,与棘齿的垂直
度,活动杆向下运动的力集中到棘轮上;活动杆向上运动时,在铰接点和限 位挡板的作用下,活动杆只能往棘齿条的反方向摆动,离开棘轮。
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在后轮两侧的飞轮,并分别与活动杆传动连 接。该结构可适用于多人骑行的自行车上,如前方一人负责控制方向,后方 人员负责通过踩踏脚踏板直接控制后轮驱动。
所述双向传动齿条和/或棘齿条的齿两侧设置有包边,包边宽度分别大于 联动齿轮和棘轮的厚度。联动齿轮和棘轮始终限位在包边之间,避免因机械 间隙造成的脱齿现象。
所述左、右脚踏板分别设置在滑杆上端或侧部;后轮设置有一个或以上。 左、右脚踏板设置在滑杆侧部,更可实现髙度的调节。
一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把、前轮、后轮、坐垫和用于双脚踏放 的脚踏板,其结构特征是坐垫和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坐垫滑杆和踏板 滑杆与车架滑动连接,坐垫滑杆和踏板滑杆内侧通过联动件连接,并一上一 下运动;下端分别设置有坐垫活动杆和踏板活动杆,两活动杆分别通过中间 传动件与后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重力自行车传动机构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 以确保链轮持续单向运动的重力自行车,充分利用人体自身重力,只需原地 踏步或起坐运动,就可以轻松驱运车子前进。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省力低噪音、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杆与联动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动杆与棘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动杆棘齿条包边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左脚踏板、滑杆、活动杆与棘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3、车把l、前轮2、后轮13、 坐垫4、左脚踏板5.1和右脚踏板5.2。车架3上设有链轮10,后轮13上设 置有飞轮12,并通过链条ll与链轮传动连接。左、右脚踏板下端分别通过 相互平行的滑杆7滑动设置在车架3左右两侧,车架对应滑杆设有滑套3.1, 并对应滑杆内侧之间设置有联动齿轮6。联动齿轮通过转轴定'位设置在车架 3上,滑杆7内侧设置有双向传动齿条7.2,并分别与联动齿轮6侧部啮合。
滑杆7下端与活动杆9铰接,后侧设置有限制活动杆摆动方向的限位挡 板7.1,活动杆只能向前方摆动。活动杆9下端前侧设置有加重块9.2,后侧 设置有棘齿条9.1,与棘轮8啮合。棘轮8与棘齿条9.1的齿均为斜面呈直 线形或弧形的直角三角形状,棘轮齿斜面朝下,棘齿条齿斜面朝上。棘轮8 通过转轴与链轮10两侧中心连接。
工作原理当一滑杆沿C方向向下运动,另一滑杆在联动齿轮的作用下 沿B方向向上运动。向下运动的滑杆带动活动杆沿D方向向下运动,棘齿 条与棘轮啮合,使棘轮沿F方向转动,并将动力通过链轮、链条和飞轮传送 给后轮,使自行车前进。向上运动的滑杆带动另一活动杆向上运动,同时, 活动杆沿E方向摆动,使棘齿条与棘轮分开,不传动。循环上述动作,把 位于高位的滑杆踩下,实现后轮不断向同一方向转动,使自行车前进。
参见图5,上述棘齿条9.1的齿两侧还可设置有包边9.3,包边宽度大于 棘轮8的厚度。联动齿轮可替换为杠杆、带绳索的滑轮等,以实现设置在车 架两侧的滑杆一上一下运动,图中未示出。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图7,左脚踏板5.1和右脚踏板5.2分别设置在滑杆7的前侧, 滑杆前侧延伸出向下弯折的支撑杆7.3,分别与左、右脚踏板固定连接。车 架3'两侧对应滑杆设置滑套3.1'。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8,车架3后部飞轮1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后轮13,,形成三轮 车。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或第二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9, 一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14、车把、前轮、后轮、坐垫和 用于双脚踏放的脚踏板16,坐垫和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坐垫滑杆15 和踏板滑杆18与车架滑动连接,坐垫滑杆和踏板滑杆内侧通过联动齿轮6 连接,并一上一下运动;下端分别设置有坐垫活动杆17和踏板活动杆19, 两活动杆分别通过棘轮8、链轮、链条、飞轮与后轮传动连接,以通过起坐 运动实现自行车前进。车架下部对应坐垫滑杆15和踏板滑杆18设置有下滑 套14.2,上部还对应坐垫滑杆15设置有上滑套14.1。
上述坐垫滑杆、踏板滑杆和坐垫活动杆、踏板活动杆结构原理同第一实 施例的滑杆和活动杆,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权利要求1. 一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3)、车把(1)、前轮(2)、后轮(13)、坐垫(4)和左、右脚踏板(5.1)、(5.2),其特征是左、右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滑杆(7)与车架滑动连接,滑杆之间通过联动件连接,并一上一下运动,下端设置有活动杆(9),活动杆通过中间传动件与后轮传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联动件为杠杆、带绳 索的滑轮或联动齿轮(6),联动齿轮通过转轴定位设置在车架上;滑杆分别 设置在车架两侧,内侧设置有双向传动齿条(7.2),并分别与联动齿轮侧部 啮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 在车架上的链轮(IO),链轮通过链条(11)与后轮的飞轮(12)连接;链轮 两侧还设置有传动轮与活动杆单向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轮为棘轮(8), 活动杆下端前方或后方对应棘轮设置有棘齿条(9.1),上端与滑杆下端铰接, 滑杆或活 动杆一侧设置有限制活动杆摆动方向的限位挡板(7.1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棘轮与棘齿条的齿均 为斜面呈直线形或弧形的直角三角形状,棘轮齿斜面朝下,棘齿条齿斜面朝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杆下端还设置有 加重块(9.2)。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 在后轮两侧的飞轮,并分别与活动杆传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双向传动齿条和 /或棘齿条的齿两侧设置有包边(9.3 ),包边宽度分别大于联动齿轮和棘轮的 厚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左、右脚踏板分别设 置在滑杆上端或侧部;后轮设置有一个或以上。
10. —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14)、车把、前轮、后轮、坐垫和用于 双脚踏放的脚踏板(16),其特征是坐垫和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坐垫滑 杆(15)和踏板滑杆(18)与车架滑动连接,坐垫滑杆和踏板滑杆内侧通过 联动件连接,并一上一下运动;下端分别设置有坐垫活动杆(17)和踏板活 动杆(19),两活动杆分别通过中间传动件与后轮传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重力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把、前、后轮、坐垫、和左、右脚踏板,其左、右脚踏板分别通过相互平行的滑杆与车架滑动连接,滑杆之间通过联动件连接,并一上一下运动,下端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通过中间传动件与后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重力自行车传动机构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确保链轮持续单向运动的重力自行车,充分利用人体自身重力,只需原地踏步或起坐运动,就可以轻松驱运车子前进。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省力低噪音、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
文档编号B62M1/00GK201313612SQ20082020406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李贵祥 申请人:李贵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