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有行走六足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43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备有行走六足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尤其是一种备有六条行走足能够适应多种路面状况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其由轮胎托起并行进的,轮胎对行进的路面要求较高,现有的一般汽车仅能在较平坦、路面较硬的道路上行进,不能在由沙石堆积成的、或是坡度大的路面的行进。然而,在野外考察、探索时,野外的沙石路面、沟渠等等是普通汽车无法正常行进的障碍;在自然灾害或发生事故等等的时候,道路往往被损坏而不能满足一般汽车的行进要求,甚至是没有路可走;而不能及时的到达目的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有六条行走足能够适应多种路面状况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六足汽车,包括现有汽车,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六条机械足2和控制器,所述的机械足安装于所述的汽车车体的两侧面或底部两侧,每侧3条;各机械足由汽车提供动力源并与设在车内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机械足与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或无线控制。
所述的机械足包括安装件20、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3、第三转杆25、第一驱动组件22、第二驱动组件24和第三驱动组件26,各转杆为中空的构件;所述的安装件20为一叉形铰座,固定于所述的车体l的两侧面或底部两侧;所述的第一转杆21 —端垂直铰接于叉形铰座安装件20中且由第一驱动组件22驱动可在水平面绕垂直轴转动;所述的第二转杆23的一端水平铰接于所述的第一转杆21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转杆25则水平铰接于所述第二转杆23的另一端,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分别由第二驱动组件24和第三驱动组件26驱动可在垂直面绕水平轴转动;所述的第一转杆21和第二转杆23的总长度与车体1离地面的高度相适应。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22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固定安装于安装件20上,其轮轴即是铰接轴。
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24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上。
所述的第三驱动组件26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三转杆25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足2还包括伸縮杆28,所述的伸縮杆28连接于第三连杆25的尾端。
所述的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之间设有连接杆27,所述的连接杆2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杆23,另一端斜向下且与第三转杆25铰接。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设有机械足2,其由控制器控制并由汽车发动机提供动力。当汽车需要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安装于车体1两侧的机械足如同六足昆虫一样行走,此时,车体1与底面隔开相当于机械足高度的距离,当机械足向前进或向后退时,可轻易跨过障碍物,由于在移动时机械足对地面的硬度等的要求极底,可应用野外考察、探险等领域;还能够在道路被自然灾难、意外事故毁坏的情况快速移动,或者发生道路塞车状况,设有此装置的汽车就可以伸开六足,提高车身而跨越其前面的车辆前行,及时到达目的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车体只安装一只机械足,
且机械足处于非使用状态;
图2是实施例一的机械足张开状态的结构俯视示意图3是实施例一的机械足张开行走状态的带局部剖视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车体只安装一只机械足,
且机械足处于非使用状态;
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车体只安装一只机械足,且机械足处于
使用状态;
图6是实施例二的机械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是实施例二的机械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是实施例二的机械足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8未包括安装件的俯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进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3、 10、 ll所示的六足汽车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它包括了车体1、六条用于移动的机械足2和控制器(未图示),机械足2对称安装于所述的车体l的两侧面(当然,若机械足过长,也可错开安装),每侧3条;各机械足由汽车提供动力源并与设在车内的控制器有控制线或无线控制连接,其中的控制器可对机械足进行定位伸缩和移动,。
本例的机械足2包括安装件20、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3、第三转杆25、第一锥齿轮组22、第二锥齿轮组24和第三锥齿轮组26;各转杆为中空的构件;安装件20为一叉形铰座,固定于车体l的侧面;第一转杆21的一端垂直铰接于叉形铰座安装件20、且由第一锥齿轮组22驱动可在水平面(绕垂直轴也即Y轴)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2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中间,并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固定安装于安装件20的垂直铰轴上,也即垂直铰轴就是从动锥轮轴。这样一来,当固定在第一转杆21中间的电机驱动主动锥轮转动时,由于与其啮合的从动锥轮是固定在安装件也即车体上不动的,所以第一转杆21会绕垂直轴也即Y轴转动,实现机械足向前迈的动作。
同样的结构原理,第二转杆2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转杆21的另一端,第三转杆25则铰接于第二转杆23的另一端,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分别由第二锥齿轮组24和第三锥齿轮组26驱动可在垂直面(绕水平铰轴Z轴)转动,第二锥齿轮组24的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上,第三锥齿轮组26的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三转杆25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第一转杆21和第二转杆23的总长度与车体1离地面的高度相适应。
汽车需要在非常道路行驶时,通过控制器,驱动安装于车体1两侧的机械足左右交替实现前进、后退。
如图11所示,此时车体l与底面隔开相当于机械足高度的距离,当机械足向前进或向后退时,即第一转杆21在第一锥齿轮组22的驱动下在水平面(绕Y轴)转动,此时整个机械足2向前或向后移动,第二转杆23、第三转杆25分别在第二锥齿轮组24和第三锥齿轮组26的驱动下可在垂直面(绕Z轴)转动,即机械足离开或接接触地面。由控制器控制,位于一侧的两外边的两只机械足和位于另一侧的中间的机械足同时向前或向后,如此交替,可轻易跨过障碍物,由于在移动时机械足对地面的硬度等的要求极底,可应用野外考察、探险等领域;还能够在道路被自然灾难、意外事故毁坏的情况快速移动,及时到达目的地。
为了适应不同路面的障碍物的大小,同时可考虑到在野外的沟渠的宽度等因素,可在机械足2的第三连杆25的末端设置伸縮杆28,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调整车体1与地面的高度。
为方便机械足2在非使用状态时的收叠,在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之间设有连接杆27,连接杆2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杆23,另一端斜向下且与第三转杆25铰接。
图4 9所示的六足汽车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三对机械足2是对称安装于车体1的侧面,且连接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的连接杆27的斜度大于实施例一的斜度。
权利要求1、一种六足汽车,包括现有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条机械足(2)和控制器,所述的机械足(2)安装于所述汽车的车体的两侧面或底部两侧,每侧三条;各机械足由汽车提供动力源并与设在车内的控制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足(2)与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或无线控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足(2)包括安装件(20)、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3)、第三转杆(25)、第一驱动组件(22)、第二驱动组件(24)和第三驱动组件(26),各转杆为中空的构件;所述的安装件(20)为一叉形铰座,所述的第一转杆(21) —端垂直铰接于叉形铰座安装件(20)中,且由第一驱动组件(22)驱动可在水平面绕垂直轴转动;所述的第二转杆(23)的一端水平铰接于所述的第一转杆(21)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转杆(25)则水平铰接于所述第二转杆(23)的另一端,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分别由第二驱动组件(24)和第三驱动组件(26)驱动可在垂直面绕水平轴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件(22)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固定安装于安装件(20)上,其轮轴即是铰接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件(24)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且由电机驱动,被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一转杆(2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驱动组件(26)为相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主动锥轮安装于第三转杆(25)上且由电机驱动,从动锥轮则安装于第二转杆(23)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足(2)还包括伸缩杆(28),所述的伸缩杆(28)连接于第三连杆(25)的尾端。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足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5)之间设有连接杆(27),所述的连接杆(2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杆(23),另一端斜向下且与第三转杆(25)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六足汽车,包括现有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条机械足(2)和控制器,所述的机械足(2)安装于所述汽车的车体的两侧面或底部两侧,每侧三条;各机械足由汽车提供动力源并与设在车内的控制器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用于移动的机械足,其由控制模块控制,当汽车需要在非常道路行驶时,通过控制模块,驱动安装于车体两侧的机械足,此时,车体与底面隔开相当于机械足高度的距离,当机械足向前进或向后退时,可轻易跨过障碍物,由于在移动时机械足对地面的硬度等的要求极底,可应用野外考察、探险等领域;还能够在道路被自然灾难、意外事故毁坏的情况快速移动,及时到达目的地。
文档编号B62D57/00GK201357882SQ20082020334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沈小旺 申请人:沈小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