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61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处于立起 构型的支撑架至少包括在支撑架中居中设置的细长主杆以及座椅空 腔,在座椅空腔中接纳座椅,主杆在一端或朝向一端连4妻至连接体, 并在其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连接至把手组件。所述可折叠的支撑架是 特别用于但并非专门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例如由国际专利申请WO 2008/054852公开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包 括具有可滑动延伸部的刚性的直主杆。这种主杆不能折叠。
支撑架具有大量的各种应用方式。通常希望支撑架可折叠,从而
其如所需地可在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换。
当支撑架的尺寸使其适于例如在无机械化辅助的情况下由人类使 用者操纵时,支撑架的这个方面是有益的。这种通常类型的支撑架的 一个具体示例出现在被设计用于运送婴儿的折叠式婴儿车或"婴儿手
推车"。
多年以来,这种对婴儿的父母和其他照料者非常有用的装置包括 限定一周或一 系列附接点的可变换框架, 一般为织物的柔性座椅部固 定至这些附接点。
框架的特性允许其在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换。附接的座椅部一 般为合成织物材料夹层片,由于其附接作用,其随着如上所述的框架 的转换也在折叠与立起构型之间变换。
折叠式婴儿车的折叠功能实现了其方便的存储和运输。
由于折叠式婴儿车由手操纵,因此希望其重量轻。还希望能够基 本上采用单手过程对所述类型的折叠式婴儿车在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 进行变换。制造商和设计者强烈地需要折叠式婴儿车的这种特征,因为存在这样的理解,即,甚至当使用者的一只手被占用用于例如抱着 婴儿或者需要其照管的某些随身物品时,折叠式婴儿车必须易于使用。 成功的折叠式婴儿车的另一个非常令人渴望的特征是,折叠式婴儿车 必须折叠成尽可能小的尺寸以便于其在例如现代的掀背式轿车的通常 狭小的运货区域中运输,而当折叠式婴儿车展开时必须大到足以安全 地支撑婴儿。由于经常有必要在车辆行李箱中横躺地存储折叠式婴儿 车,对有关折叠式婴儿车在其展开和折叠构型下的相对长度的"空间效 率,,的这种需求特别地突出。因此,折叠式婴儿车在折叠时的总体长度 必须显著地小于小型轿车的车内的宽度。
在使用中的折叠式婴儿车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关键的 是,使用中的折叠式婴儿车的占地面积尽可能的大,从而座椅部中的
好动的儿童就不足以使折叠式婴儿车倾翻。因此,非常重要的是,折 叠式婴儿车的展开与折叠的体积比要尽可能的大以满足这样的双重设
计目标,即,折叠时要紧凑,而展开时要产生大的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 撑架,这种支撑架可折叠成相对小的尺寸。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得以实现,在该可折叠 的支撑架中,主杆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所述第 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在限定可移动的接合点的枢轴处彼此互
连,所述可移动的接合点位于沿着至少 一 个刚性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 途,在所述可移动的接合点的至少一侧,辅助主杆构件中的每一个均 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之一,所述辅助主杆构件在远离所 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位置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所述主杆限 定出可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的至少一个闭环运动学联动 件,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岔开,在 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着其长 度彼此邻近,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与辅助主杆构件的连接使所述闭环运 动学联动件是单平面的。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每个刚性主杆构件和在枢轴点处枢轴连接至 所述每个刚性主杆构件的所述辅助支杆构件岔开,这意味着这两个构 件从其枢轴点处以不同的方向延伸。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每个刚性主
杆构件和枢转连接至每个刚性主杆构件的所述辅助主杆构件从所述枢 轴点处以相同的方向延伸。
使用其中限定有至少 一个闭环运动学联动件的主杆允许将所述主 杆容易地折叠至立起构型下的长度的大致一半。
由于所述运动学联动件在所述立起与折叠构型之间的运动均沿着 所述运动学联动件平面中的相同直线进行,因此所述运动学联动件的 单平面特性使所述主杆非常适于用作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的主结构组成部件中的一个。另外,由于这种特性产生了这样的构造, 即无需在折叠/展开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彼此支撑所述支撑架的零件,因 此这种特性还使所述支撑架适于以"单手"操作来使用。
所述主杆优选是弯曲的。使用弯曲的主杆导致所产生的座椅空腔 在所述支撑架中具有相对大的占地面积,同时具有到所述座椅空腔的 每一侧的较为紧凑的尺寸。这样有助于产生在其折叠构型下紧凑的支 撑架。
所述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优选是刚性的,以有助于使所述主 杆处于其立起构型时刚性化。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位于沿着所述
合点、以及在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每一侧的辅助主杆构件均可 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中的每一个,成对的辅助主杆构件在 远离所述可移动的主杆4妄合点的位置可^fe转地固定在一起,v^人而所述 主杆限定出分别位于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每一侧的第 一和第二 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所述主杆可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在 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岔开,在所述折 叠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着其长度彼此 邻近,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与辅助主杆构件的连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闭 环运动学联动件是单平面的。易地折叠至立起构型下的长度的大致三分之一。更多的运动学联动件 会进一步减小折叠构型下的长度。
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便利地分为两部分以在所述可移动 主杆接合点附近在其余的主杆构件的每一侧延伸。
对于在所述主杆接合点附近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 件设置成彼此接近、从而使所述主杆接合点可以形成为简单而坚固的 装置而言,这是一种有利地简单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另 一 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移动 的主杆接合点的第 一侧,第 一和第二辅助主杆构件分别在一端连接至 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的端部,而所述第二辅助主^f"构件的相 对端在沿着所述第一辅助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 第一辅助主杆构件,在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第二侧,第三和第 四辅助主杆构件分别在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的相 对端,所述第三辅助主杆构件的相对端在沿着所述第四辅助主杆构件
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四辅助主杆构件。
由于第一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相对4交长,因此所述主^干在立起构
型下相对较长,同时在折叠构型下,所述主杆构件和所述辅助主杆构 件^皮此相邻。
为了提供简单而坚固的装置,所述辅助主杆构件可以分为两部分 以在所述枢轴连接件的附近分别在其余的辅助主杆构件的每一侧延 伸。
所述分为两部分的主杆构件或每个分为两部分的主杆构件基本上 沿着其整个长度分为两部分。这样具有在沿着所述分为两部分的主杆 构件的位置可枢转地附接其它构件的能力方面的优势。这样还提供了 所述支承装置的整体视觉吸引力方面的优势,由于很多婴儿设备的购 买者基于审美而做出购买选择,因此这种视觉吸引力日益重要。
为了将所述主杆锁定在其立起构型,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 件优选是弯曲的,从而在所述主杆的立起构型下,限定所述可移动的 主杆接合点的枢轴互连是过中心枢轴。如下面将要描述到的,这种设置自动地将所述主杆锁定在其立起构型,直到施加外力以移动所述可 移动的主杆接合点并/人而松开所述主杆。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又 一 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 支撑架包括固定至所述把手组件的柔性座椅构件和所述连接体,以在 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立起构型下在所述座椅空腔中限定座椅。
该支撑架相对简单并且具有轻的重量。仅需要所述主杆来保持所 述座椅构件。所述柔性座椅构件优选地包括一片柔性的且通常无弹性 的织物。在使用中,坐在所述座椅构件上的儿童会施加力。该力会推 动所述把手组件和连接体分离,并将所述支撑架进一步推动至立起构 型。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 括座椅连接构件,所述座椅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连接体与所述 4巴手组件之间的位置在一端或朝向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杆,并 且在其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柔性座椅构件的一 侧。
所述座椅连接构件保持所述柔性座椅构件的侧面彼此之间以 一定 的距离分开,从而儿童可以容易地坐在所述座椅构件上。这样还会防 止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把手组件之间的所述座椅构件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 的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座椅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主杆枢轴转动以彼 此邻近。从而,可以得到一种紧凑的折叠式婴儿车。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另 一 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 括从所述连接体延伸的一对支撑臂,每个支撑臂在一端或朝向一端承 载轮,并在其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连接体,在立起构型下使用 所述支撑架时,所述轮彼此分开,并且在所述座椅空腔的下方提供地 面接合支撑,其中,所述主杆可折叠,并且每个支撑臂连接至所述主 杆,从而所述支撑架可通过单一运动从其立起构型折叠成折叠构型, 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连接体枢轴转动以将所述 轮定位成彼此邻近,所述主杆被折叠以邻近所述支撑臂。
设置成可折叠至折叠构型的支撑架导致在折叠构型下为紧凑的支撑架,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连接体枢轴转动以将所述轮定位成彼此邻近。
设置细长的刚性主杆连接构件可以随着所述支撑架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而对每个支撑臂相对于所述连接体的枢轴运动产生
影响,其中,每个主轴连接构件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支撑臂,而在其另 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杆。
在每个支撑臂与所述主杆之间设置可枢转地连接的刚性主杆连接构件导致了这样的机构,该机构便于所述支撑臂响应于所述主杆相对于对应的支撑臂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连接体直接运动。
每个主杆连结构件优选在所述主杆与对应支撑臂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以随着所述主杆,人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而朝向所述主杆拉动所述支撑臂,并随着所述主杆从其折叠构型变动至其立起构型而推动所述支撑臂离开所述主杆。
在所述支撑架在其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过程中这种设置在所述主杆与所述支撑臂之间提供相对运动
为了在所述支撑臂的每一侧确保所述支撑臂的持续运动,所述主
地互连。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的主杆居中地位于 一对细长的支撑支杆之间,并且在每一端或朝向每一端连接至所述一对细长的支撑支杆,所述主杆通过所述连接体在一端或朝向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撑支杆,并通过所述把手组件在其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撑支杆,其中,所述主杆和支撑支杆可折叠,从而所述支撑架可通过单一运动从其立起构型折叠成折叠构型,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主杆和支撑支杆被折叠成^皮此邻近。
设置可折叠至折叠构型的支撑架导致在其折叠构型下紧凑的支撑架,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主杆和支撑支杆被折叠成彼此邻近且优选邻近所述支撑臂。
设置优选为弯曲的主杆和优选为弯曲的支撑支杆,以及提供连接至所述主杆和对应的支撑支杆的枢轴支撑臂,以允许所述支撑架以单一运动的方式从其立起构型容易地折叠至其折叠构型。因此,这也使所述支撑架适于以"单手"操作使用。
为了便于折叠所述支撑支杆,每个支撑支杆可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支杆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支杆构件限定可移动的支杆接合点,并且在所述可移动的支杆接合点的每一侧,辅助支杆
性支杆构件中的每一个,所述辅助支杆构件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每个支撑支杆限定出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所述每个支撑支杆可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支杆构件
岔开,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刚性支杆构件和辅助支杆构件沿着其长度彼此邻近。
使用其中限定有闭环运动学联动件的支撑支杆允许所述支撑支杆中的每一个容易地折叠至立起构型下的长度的大致一半。
优选地,为了使立起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支杆中的每一个刚性化,每个辅助支撑支杆是刚性的。
所述刚性支杆中的每一个可分为两部分以在对应的辅助支杆构件的每一侧延伸,所述辅助支杆构件在二者之间的所述枢轴连接附近。如上所述,这种布置允许设置简单而坚固的装置。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刚性支杆构件中的每一个优选地基本上沿其整个长度分为两部分。
每个支杆连结构件优选地在对应的支撑臂与对应的支撑支杆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以随着所述支撑支杆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而朝向彼此推动所述支撑臂和支撑支杆,并随着所述支撑支杆从其折叠构型变动至其立起构型而推动所述支撑臂和支撑支杆彼此离开。
这种布置提供了一种机构,以确保折叠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架的尺寸的最大程度的减小,同时确保所述支撑支杆与所述支撑臂分离并在所述支撑架的立起构型下维持这种分离的态势。
为了防止偶然折叠所述支撑支杆中的每一个,锁定组件可与所述主杆和/或所述支撑支杆中的每一个可操作地关联,以将所述支撑架选择性地锁定在其立起构型下。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支撑支杆包括可枢转地连接的刚性辅助支杆构件以限定出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每个支撑支杆的所述刚性
的立起构型下彼此邻近。这种设置允许设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可松开的可接合锁定元件的锁定组件,所述第 一锁定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杆构件之间的枢轴连接处,所述第二锁定元件位于所述辅助支杆构件之间的枢轴连接处,从而随着对应的支撑支杆变动至其立起构型,所述锁定元件协作以可松开地将所述支撑支杆锁定在其立起构型。
便利地,与所述主杆和/或支撑支杆可操作地关联以将所述主杆和/或所述支撑支杆选择性地锁定在其立起构型下的任何锁定组件可通过致动器操作,该致动器设置在所述把手组件中以选择性地松开所述主杆和/或每个支撑支杆的锁定组件。
这样允许使用者在需要将所述支撑架折叠至其立起构型时快速且容易地脱开所述锁定组件。
为了允许所述支撑支杆在折叠所述主杆和所述支撑支杆的过程中相对于所述主杆进行相对运动,以及为了在所述支撑架在其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过程中减小所述支撑架出现卡滞,所述支撑支杆中的每一个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连接体,同时所述主杆固定地连接至所述连接体。
作为设置刚性主杆连接构件的可替换方式,或者除了设置刚性主杆连接构件以外,每个支撑臂可通过细长的刚性支杆连接构件连接至对应的支撑支杆,所述细长的刚性支杆连接构件在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撑臂,在其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支撑支杆。
设置刚性支杆连接构件还便于将每个支撑支杆的运动直接传递至对应的支撑臂,以在所述支撑支杆在其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折叠变动过程中,使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连接体枢轴运动。
为了进一步减小所述支撑架出现卡滞的风险,并允许所述主杆与柔性座椅和/或所述支撑支杆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支撑支杆和所述主杆可枢转地连纟妄至所述把手组件。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组件可包括一对细长的把手部分,每个把手部分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杆,在其另 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柔性座椅和/或对应的支撑支杆。
在所述支撑架的立起构型下的所述把手部分限定用于推动和/或拉动所述支撑架的把手,并且在所述支撑架在其展开和折叠构型之间变动的过程中,所述把手部分在所述把手组件的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
为了在所述支撑支杆和所述把手部分以及因而和所述主杆之间提供自由的相互作用,每个把手部分与对应的支撑支杆之间的枢轴连接优选地限定相对于所述支撑支杆的所述把手部分的至少两个运动自由度。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把手部分通过5求4交(balljoin)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支撑支杆。
体上的辅助轮外,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对辅助臂,所述辅助臂在一端或朝向一端可枢转地彼此连接,所述辅助臂中的每一个在其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承载辅助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辅助臂在其中点或朝向其中点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支撑臂中的对应的一个,从而,在使用立起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架时,所述辅助轮在所述连接体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并且随着所述支撑架在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所述支撑架相对于对应的支撑臂进行枢轴运动以使所述辅助轮彼此邻近,并且使每个辅助臂邻近对应的支撑臂。
这种布置允许设置至少四个轮,以在使用立起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架的过程中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并因此产生相对大的占地面积,并且同时保持折叠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架的紧凑性。
为了在使用折叠构型下的支撑架时,除了在所述座椅空腔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外,还要在所述连接体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可以在所述连接体上安装辅助轮。
为了允许方便且容易地携带折叠构型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可包括锁定件以选择性地将所述支撑架锁定在其折叠构型。
根据上述内容,当构造成折叠式婴儿车时,认为本发明在于如本文所限定的支撑架。


现在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
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
的支撑架;
图2A至2C示出了处于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的过程中的图1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图3A和3B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图1的支撑架的主杆的主视和侧-f见示意图4A至4D示出了处于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的过程中的
图3A和3B的主杆的示意图5A和5B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图1的支撑架的支撑支杆的主
视和侧视示意图6A至6D示出了处于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过程中的图
5A和5B的支撑支杆的示意图7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的把手组件处于立起构型的示意图8示出了图7中的把手组件处于折叠构型的示意图9A和9B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
支撑架;
图10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图9A和9B的支撑架的支撑臂和辅助臂的示意图;以及
图IIA和IIB示出了处于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的过程中的图10的支撑臂和辅助臂的示意图12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根据本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有座椅构件的支撑架的立体图13示出了不带有图12的座椅构件的图12的支撑架的侧视图14A、 14B和15示出了处于从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的过程中的图13的支撑架的侧视图和立体图;图16示出了处于其折叠构型的图13的支撑架的立体图17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有
座椅构件的支撑架的立体图18示出了处于从立起构型变动至折叠构型的过程中的图17的
支撑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10的第一实施方式。这些附图示出了被构造成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架的本发明的支撑架10。然而,这些附图省去了在下文中描述的柔性座椅构件,在实际的折叠式婴儿车中具有座椅构件以为婴儿提供支撑。类似地,这些附图省去了束带、带扣和夹层緩冲器的细节,而这些部件可以是该座椅构件的一部分或者附接至该座椅构件,以将婴儿保持在折叠式婴儿车中,并保护婴儿不会受到有时因使用该装置时而发生的伤害。这些附图中不包含这些特征完全是为了提高在此表达的清晰程度。设想出适当的座椅构件的细节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
所示支撑架包括通过多个枢轴接合点固定在一起的多个细长构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细长构件由重量轻、刚性而坚固的材料制成,例如挤出铝材。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包括各种金属、塑料、合成材料以及甚至木材在内的其它材料。然而,铝材是优选的,因为铝材具有这样的组合特性,经济、轻巧、构造成框架时的充分刚性、耐腐蚀性以及易成形性。 一般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细长构件中的大多数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但是可以是具有其它的横截面形状(无需是规则形状)。
图2至8旨在示出图1所示的支撑架的部件,图10至11旨在示出图9A和9B所示的支撑架的部件,图13至16旨在示出图12所示的支撑架的部件。因而图2至8以不同方式省去了在图1中可见的某些特征,图10至11以不同方式省去了在图9A和9B中可见的某些特征,图13至16以不同方式省去了在图12中可见的某些特征。这种省去主要是为了提高附图的清晰程度。
参照附图,图1示出了处于立起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 可折叠的支撑架。
支撑架10包括细长主杆12,主杆12居中地位于一对相对的细长 支撑支杆14、 16之间,并且在每端连4妄至支撑支杆14、 16,主杆12 和支撑支杆被弯曲为在支撑架10中限定座椅空腔18,在座椅空腔18 中接纳座牙奪。
主杆12在一端12a固定地连接至连接体20,并且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通过形成在连接体20上的枢轴4妄合点可枢转地连接至 连接体20。因此,主杆12在一端通过连接体20连接至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在图l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体20是模制塑料块。
主杆12在其另一端12b通过把手组件22连接至支撑支杆14、 16。
支撑架10还包括从连接体20延伸的一对支撑臂24,每个支撑臂 24在一端24a承载有轮28,并在其另 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接体20。
在如图1所示的支撑架10的立起构型下,支撑臂24相对于连接 体20被定位成将轮28彼此隔开,并且在座椅空腔18的下方提供地面 接合支撑。
主杆12和支撑支杆12、 14可折叠,并且每个支撑臂24连接至主 杆12以及支撑支杆14、 16中的对应的一个,从而使得支撑架10可通 过单一变动而从其立起构型折叠至折叠构型(图2C),将在下文中对 此进行描述。
图1所示的支撑架10还包括安装在连接体20的底面上的辅助轮 30,在立起构型下^f吏用支撑架10时,辅助4仑30在连4妾体20的下方才是 供地面接合支撑。
支撑臂24中的每一个通过细长的刚性主杆连接构件32连接至主 杆12,主杆连接构件32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支撑臂24,并在另一 端枢轴连接至主杆12。主杆连接构件32在与主杆12枢轴连接处,通 过穿过主杆12延伸的连接件31彼此固定地连接。
支撑臂24中的每一个还通过细长的、刚性的支杆连接构件34连 接至支撑支杆14、 16中的对应的一个,支杆连接构件34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支撑臂24,而在其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支撑支杆 14、 16。
参照图2A和4A,主杆12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 36、 38,主杆构件36、 38在限定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40的枢轴处彼 此互连,主杆接合点40位于沿着每个刚性的主杆构件36、 38的长度 的中途。
设想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 一细长的刚性主杆构 件36可由两个隔开的、平行的子构件构成,乂人而第一刚性主杆构件 36沿着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可移动的接合点40的附近分为两部分。
至少在该区域中,并且在实践中沿着第一刚性的主杆构件36的长 度,这些实施方式中构件之间的间隔略微地大于第二刚性的主杆构件 38的(一般为圆的或椭圆的)直径,爿t人而当有必要通过例如尼龙或类 似材料模制而成的适当的隔离件增大构件之间的间隔时,可移动的接 合点40可由简单的枢轴销构成,该枢轴销在任一端固定至子构件中的 一个并与子构件互连以穿过从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38的一侧延 伸至另 一侧的孔,以便限定出具有公知构造的枢转接合点。
参照图2A和4A,细长的、刚性的主杆构件36、 38中的每一个 在可移动纟矣合点40的每一侧可枢转地连接至辅助主杆构件42。辅助 主杆构件42a-42d中的相邻一对辅助主杆构件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 从而主杆12限定第一和第二闭环运动学联动件44a、 44b,在图4A和 4B中最容易看到该联动件。
具体地,在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40的第一侧,第一和第二辅助构 件42a、 42b分别在一端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刚性的主杆构件36、 38的 端部,而第二辅助主杆构件42b的相对端在沿着第一辅助主杆构件42a 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辅助主杆构件42a。
在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40的第二侧,第三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 42c、 42d分别在一端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刚性的主杆构件36、 38的相 对端,而第三辅助主杆构件42c的相对端在沿着第四辅助主杆构件42d 的长度的中途枢轴连接至第四辅助主杆构件42d。
辅助主杆构件42a-42d适当地枢轴连接至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36、 38并且彼此枢转地连接,从而使得对应的运动学联动件44a、 44b 的构件的运动基本上是单平面的(易于产生由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 的公差引起的小偏差)。
从图4A和4B最清楚地看到,运动学联动件44a、 44b分别位于 可移动连4妄件40的相对侧。因而,主杆12可经由图4A和4B所示的 部分折叠构型从如图3B所示的立起构型变换至如图4C和4D所示的 完全折叠构型。
因此,在主杆的折叠构型下,刚性的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其长 度彼此平行和邻近,只要构件的形状以及各个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 的位置允许即可。
在主杆的立起构型下,辅助主杆构件限定出如图3A和3B所示的 延伸布置。
参照图4A和4B,可以看到细长的、刚性主4干连"l妄构件32中的 每一个在一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支撑臂24,而在其另一端枢轴连接 至主杆的第三辅助主杆构件42c。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 42a、 42b均可由两个隔开的、平行的、刚性子构件按照与第一细长的 刚性主杆构件36类似的方式构成,/人而第一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42a、 42d沿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第一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42a、 42d与第 二和第三辅助主杆构件42b、 42c之间的对应4妄合点附近分为两部分。 如上文关于第一刚性主杆构件36的描述那样,这样就允许在第一和第 二辅助构件42a、 42b之间以及在第三和第四辅助构件42c、 42d之间 使用具有已知构造的可枢转的接合点。
参照图3B,刚性主杆构件36、 38中的每一个被弯曲,从而使得 在主杆12的立起构型下,限定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40的枢轴互连是 过中心枢轴,并且自动地将主杆12在其立起构型下锁定。
可从图3B看到,在主杆12的立起构型下的可移动主杆接合点40 朝向支撑臂偏移。可移动主杆接合点40的该相对位置将主杆12保持 在其立起构型下,而基本上无论由支承架10的各种部件的质量以及这 些部件所支撑的任何载荷所施加的向下的力怎样。事实上,作用在主杆上的任何向下的载荷都会进一步地阻止可移动接合点40向下移动, 而解锁主杆12并启动运动学联动件44a、 44b朝向主4干12的折叠构型 运动则需要可移动接合点40向下移动。
第一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42a、 42b中的每一个还^皮弯曲以在主杆 12的立起构型下限定出主杆12的弯曲形状。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可/人闺4A和4B中看到,第二和第三辅助 主杆构件42b、 42c是直的。然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这些辅助主杆构 件还可以是弯曲的。
从图6A中最清楚地看到,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包括在限 定可移动支杆接合点50的枢轴处互连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支杆 构件46、 48。
在可移动支杆4妄合点50的每一侧,辅助支杆构件52在沿着相应 的刚性支杆构件46、 48的长度的中途枢轴连接至第 一和第二刚性支杆 构件48、 48。辅助支杆构件52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每个支撑 支杆14、 16限定闭环运动学联动件54,这一点在图6A和6B中最容 易看出。因此,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可经由图6A、 6B所示的 部分折叠构型从图5A和5B所示的立起构型变换至图6D所示的完全 折叠构型。
因此,在每个支撑臂14、 16的折叠构型下,刚性支杆构件和辅助 支杆构件大体上沿着其长度彼此平行和邻近,只要构件的形状和各个 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的位置允许即可。
在每个支撑支杆14、 16的立起构型下,每个支撑支杆限定出如图 5A和5B所示的延伸布置。
参照图6A和6B,可以看到细长的刚性支杆连4妄构件34在一端 枢轴连接至相应的支撑臂24,而在其另一端连接至相应的支撑支杆 14、 16的辅助支杆构件52之间的枢轴连冲矣。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 一 和第二刚性支杆构件 46、 48均可由两个隔开的、平行的、刚性的子构件以与第一细长的刚 性主杆构件36类似的方式构成,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杆构件 46、 48沿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辅助支杆构件52之间的对应的接合点附近分为两部分。这样就允许在第二刚性支杆构件48与对应的辅助支 杆构件52之间使用具有已知构造的可枢转的接合点。
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刚性支杆构件46的辅助支杆构件52中的另 一个还可由两个隔开的、平行的子构件组成,乂人而辅助支杆构件沿着 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其与另一个辅助支杆构件以及与第一刚性支杆构 件46之间的可枢转的接合点的附近分为两部分。这样就允许在两个辅 助支杆构件52之间以及在分为两部分的支杆构件52与第一刚性支杆 构件46之间使用具有已知构造的可枢转的接合点。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有助于限定运动学耳关动件44a、 44b、 54的 辅助主杆和支杆构件42、 52全部都是刚性的。然而可以想到在本发明 的支撑架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构件是柔性的,并且随着可折叠的支撑 架的树立而由其它构件刚性化。尤其因制造方便和经济,优选使用由 枢轴在其端部固定的刚性辅助构件。
参照图5A和6B,可以看到,刚性支杆构件46、 48中的每一个、 每个支撑支杆14、 16的辅助支杆构件52以及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 支撑支杆构件14、 16的支杆连接构件34是弯曲的。
具体地,在每个支撑支杆14、 16的立起构型下,支撑支杆14、 16的刚性辅助支杆构件46、 48、 52以及可枢转地连4妄至支撑支杆14、 16的支杆连接构件34在公共球面上限定出弧形。
在每个支撑支杆14、 16的立起构型下,在支撑支杆的组成构件与 可枢转地连接至支撑支杆的支杆连接构件34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的 轴线均穿过支撑支杆14、 16的公共球面的原点中心延伸。
已发现这种构造提供了这样的布局,其允许形成弯曲的支撑支杆, 这种弯曲的支撑支杆容易且方便在其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并且 在这种布局下,任何部件阻止任何其它部件运动的可能性被极大地降 低。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臂24中的每一个还限定了这样的 弧,即该弧的曲率半径穿过与支撑臂24中的每一个连接的支撑支杆 14、 16的^/^共5求面的原点中心。
参照图1和2A,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的刚性辅助支杆构件46、 48、 52的长度以及刚性辅助支杆构件46、 48、 52之间的枢轴 连接的相对位置意味着,在支撑支杆14、 16的立起构型下,支撑支杆 14、 16的刚性支杆构件46、 48与辅助支杆构件52 4皮此邻近。
为了将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保持在其立起构型,并防止支 撑支杆14、 16出现从其立起构型到其折叠构型的不希望的变动,每个 支撑支杆14、 16包括锁定组件(未示出)。
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释放地接合的锁定元件,第一锁 定元件位于支撑支杆的刚性支杆构件46、 48之间的枢轴连接50处, 第二锁定元件位于支撑支杆的辅助支杆构件52之间的枢轴连接58处。
第 一和第二锁定元件随着支撑支杆变动至其立起构型而合作以可
释放地将支撑支杆锁定在其立起构型。
每个锁定组件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优选地包括咬配合的接合构 件,可通过将枢轴连接拉开而手动地脱开这种可接合构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可以构成4巴手组件22的一部分,该致 动器允许远程松开每个支撑支杆的锁定组件,以允许支撑支杆中的每 一个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
参照图1、 2a、 7和8,把手组件22包括一对细长的把手部分60,62。
每个4巴手部分60、 62在一端可枢转地连4妄至主杆12的上端12b, 而在其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支撑支杆14、 16。
在支撑架10在其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的过程中,每个把手部 分60、 62之间的可枢转连接允许支撑支杆14、 16相对于主杆12运动。
每个4巴手部分60、 62与对应的支撑支杆14、 16之间的可枢转连 接允许把手部分60、 62相对于支撑支杆14、 16进行两个自由度的运 动。
在使用中,可在很多位置将柔性座椅构件固定至支撑架10的支撑 支杆14、 16,以在支撑架10的立起构型下4吏座椅位于座椅空腔18中。
坐在座椅中的婴儿的载荷直接作用在支撑支杆14、 16上。然而, 该载荷通过支杆连接构件34传递至支撑臂24,并通过把手部分62、 62传递至主杆12。因此该载荷分布在整个支撑架IO上。该载荷的方向与脱开支撑支杆14、 16的锁定组件和主杆12的可 移动接合点40所需的力的方向相反。
支撑架10进一步在座椅空腔与支撑臂24之间限定储物空腔64 (图1)。储物空腔64相对于座椅空腔18、支撑臂24和轮28的定位意 味着,作用于支撑架10上的来自于装在储物空腔中的物品的任何载荷 不仅起到降低支撑架的重心的作用,并且还靠近重心,从而将装在储 物空腔中的物品产生的任何不稳定作用最小化。
为了将支撑架10从其立起构型(图1 )折叠至其折叠构型(图2C ), 使用者必须将每个支撑支杆14、 16的枢轴连接拉开,以脱开对应的锁 定组件的锁定元件(图2A)。使用者还必须向上拉动可移动的主杆接 合点40使其离开支撑臂34以松开主杆12。
这些松开运动使主杆12以及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开始从 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接着使支撑支杆14、 16相对于主杆 12运动,并从而使把手部分60、 62相对于主杆12枢轴运动。
通过将主杆12与4巴手部分60、 62之间的片区轴连4妄朝向连4妄体20 推动,支撑架IO可从其立起构型进一步变动至其折叠构型,这可以通 过单手操作完成。
主杆12的每个零件与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枢轴连 接、以及支撑支杆14、 16与把手部分60、 62之间和支撑支杆14、 16 与连接体20之间的枢轴连接意味着支撑架通过单一运动变动至其折 叠构型。
主杆12与支撑臂24之间、以及每个支撑臂14、 16与对应的支撑 臂24之间的刚性连接意味着主杆12和支撑支杆14、 16从其立起构型 变动至其折叠构型导致支撑臂24相对于连接体20枢转运动。
具体地,参照图4A和4B,可以看到,在主杆12从其立起构型 变动至其折叠构型的过程中,主杆连接构件3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枢轴
连接朝向连接体20运动。
由于每个主杆连接构件32的刚性性质,枢轴连接的这种相对运动 一定会导致主杆连接构件3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臂24之间的枢轴 连接相对于连接体20运动,从而将主杆连接构件32的每一端处的枢轴连接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
这接下来导致支撑臂24相对于连接体20做枢轴运动,并且使承 载于支撑臂24上的轮28朝向承载于另 一个支撑臂24上的轮28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导致支撑臂24朝向主杆12被拉动,从而在主杆12 的折叠构型下,支撑臂24邻近主杆12。
还参照图6A和6C,可以看到,在支撑支杆14、 16中的每一个 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的过程中,支撑支杆14、 16与对应的 支杆连接构件34之间的枢轴连接朝向连接体20运动。
由于每个支杆连接构件34的刚性性质,枢轴连接的这种相对运动 一定会导致支杆连接构件3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臂24之间的枢轴 连接相对于连4妄体20运动,从而将支杆连才矣构件34的每一端处的枢 轴连接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
这样接着与由主杆连接构件32所提供的驱动力结合,导致支撑臂 24相对于连接体20做枢轴运动,并且使承载于支撑臂24上的轮28 朝向承载于另 一个支撑臂24上的轮28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导致支撑臂24被朝向对应的支撑支杆14、 16拉动, 从而在支撑支杆14、 16的折叠构型下,支撑臂24邻近支撑支杆14、 16。
从图4A和4B中可清楚地看到,在主杆12的折叠构型下,刚性 辅助主杆构件36、 38、 42a-42d大体上沿其长度4皮此平行和邻近,只 要构件的形状和各个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的位置允许即可。这样导 致在主杆12的立起构型下,主杆12的长度减小至其长度的三分之一。
从图6A和6B中还可清楚地看到,在每个支撑臂14、 16的折叠 构型下,刚性辅助支^f构件46、 48、 52大体上沿其长度;f皮此平4于和邻 近,只要构件的形状和各个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的位置允许。这样 导致在每个支撑支杆12的立起构型下,主杆12的长度减小至其长度 的一半。
在支撑架10的折叠构型下,主杆和支杆连接构件32、 34起到将 支撑臂24相对于折叠的主杆12和折叠的支撑支杆14、 16保持在适当 位置的作用。在支撑架IO从其折叠构型变动至其立起构型的过程中,主杆12、 支撑支杆14、 16、主杆连4妄构件32以及支杆连接构件34之间的枢轴 连接的相对运动是反向的。
因此,主杆连接构件32的起到推动支撑臂24远离主杆12的作用, 而支杆连接构件34起到推动支撑臂24远离支撑支杆14、 16的作用。
在支撑架10的立起构型下,主杆和支杆连接构件32、 34起到维 持展开的主杆12、展开的支撑支杆14、 16和支撑臂24的相对位置的 作用。
将连接件31设置为与主杆连接构件32固定地互连,这样确保主 杆连接构件32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杆12的任何运动导致主杆12的相对 侧的主杆连接构件32中的另一个的相应运动。
这样确保了在支撑架10在展开与折叠构型之间的变动过程中,主 杆12的每一侧的支撑臂24的持续运动。然而,这样还确保了在例如 由于阻碍物的作用,支撑臂24中的一个被阻止相对于主杆12运动的 情况下,另一个支撑臂24的运动也被阻止。接着,由于支撑臂24与 支撑支杆14、 16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部件在支撑架10中的相对 运动也被阻止,直到阻碍物被清除。因此,只有两个支撑臂24均可相 对于主杆12和支撑支杆14、 16移动就位以在座椅空腔18下方纟是供所 需的地面结合支撑,支撑架IO才能变动至其立起构型。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想到,支撑架10可包括一对辅 助轮以在连接体20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图9A和9B示出了一 个这种实施方式。
图9A和9B所示的支撑架UO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支撑架10相 同,因此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支撑架110中的相应部件。
图9A和9B所示的支撑架110与图1所示的支撑架10的不同之 处在于,支撑架110省去了安装在连接体20底面上的辅助轮30。相 反,支撑架110包括一对辅助支撑臂124,每个辅助支撑臂124在一 端承载辅助轮130。
每个辅助支撑臂124在沿着其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 支撑臂24,以将对应的辅助轮130定位成在连接体20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
辅助支撑臂124的相对端由限定可移动的接合点的枢轴可枢转地 互连(图10)。
支撑架IIO在图9A和9B所示的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未示出) 之间的变动类似于支撑架IO的相应运动。因此,不再参照图9A和9B 所示的支撑架110对该运动进行详细描述。
然而,支撑臂24与辅助支撑臂124之间的枢轴连接意味着,由于 可枢转地连接的支撑臂之间的剪刀式作用,支撑臂24相对于连接体 20的枢轴运动导致辅助支撑臂124的枢轴运动。
因此,通过支撑臂24,辅助支撑臂124可经由图IIA所示的部分 折叠构型,从图10所示的立起构型变动至图11B所示的完全折叠构 型,在立起构型下,承载于辅助支撑臂124的端部上的辅助轮130彼 此分开,而在完全折叠构型下,辅助轮13(M皮此邻近。
在折叠构型下,每个辅助支撑臂124邻近且大体上平行于与其可 枢转地连接的支撑臂24。因此,支撑架110在其折叠构型下的整体尺 寸与图1所示的支撑架10的整体尺寸近似,设置两个而不是一个辅助 轮产生了尺寸的主要差别。
图12至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架210的第三实施方式。
支撑架210包括细长主杆212,主杆212 #皮弯曲以在支撑架210 中限定座椅空腔218,柔性的座椅构件250位于座椅空腔218中。柔 性座椅构件250包括座椅部251、靠背部252、连接至座椅部251和靠 背部252的侧边的两个侧部253、在远离靠背部252 —侧连接至座椅 部251的腿部254以及在远离座椅部251 —侧连接至靠背部的连接部 255。
主杆212在一端212a固定地连接至连接体220,并在其另一端 212b连接至把手组件222。柔性座椅构件250通过连4矣部255的端部 256连接至把手组件222,并通过腿部254的端部257连接至连接体 220。可以沿着连4妄部255、侧部253和!逸部254的侧边设置线绳或线 缆以用于将座椅部件250上的载荷传递至支撑架210。这些柔性线缆 可/人端部256延伸至端部257,并可分别连4妄至把手组件222和连接体220。柔性座冲矛构件250优选地由织物制成。
支撑架210还包括一对从连接体220延伸的支撑臂224。每个支 撑臂224在一端承载轮228,在其另 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接体220。
在支撑架210的立起构型下,如图12和13所示,支撑臂224相 对于连接体220定位成使轮228彼此分开且在座椅空腔218下方提供 地面接合支撑。
支撑架210还包括安装在连接体220的底面上的辅助轮230,在 支撑架210的立起构型下,辅助轮在支撑架210的使用中在连接体220 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
支撑臂224中的每一个通过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2连接至主杆 212,主杆构件232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支撑臂224,而在其另一端 可枢转地连4妄至主杆212。
为了有助于在支撑架的折叠构型下将支撑架的尺寸最小化,每个 支撑臂的刚性辅助支杆构件可被弯曲,并且在对应的支撑支杆的立起 构型下在公共球面上限定弧。
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支杆的刚性辅助支杆构件之间的每个 枢轴连接的轴线优选地穿过支撑支杆的公共球面的圆点中心延伸。
已发现刚性辅助支杆构件的该相对设置的有利之处在于产生了这 样的布局,即,在折叠构型下折成紧凑的布局,同时确保支撑架可通 过单一的运动折叠。
优选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杆连接构件和/或每个支撑臂 也被弯曲,从而在对应的支撑支杆的立起构型下,支杆连接构件和/ 或支撑臂的曲率半径穿过支撑臂的公共球面的圓点中心。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这些部件与对应的支撑支杆之间的每个枢轴 连接的轴线优选地穿过支撑支杆的公共球面的原点。
参照图12至16,主杆212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 236、 238,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6、 238在限定可移动的 主杆接合点240的枢轴处彼此互连,主杆接合点240位于沿着每个刚 性主杆构件236、 238的长度的中途。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8 沿着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可以动的接合点240附近分为两部分。沿着第二主杆构件238的长度,子构件之间的间隔略微大于第一 刚性主杆构件236的(一般为圆的或椭圆的)直径,从而可移动的接 合点240可由简单的枢轴销构成,该简单的枢轴销在每端固定至子构 件中的一个,并将子构件互连以穿过从第一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6 的 一侧延伸至另 一侧的孔,从而限定具有公知构造的可枢转的接合点。
在可移动的接合点240的每一侧,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6、 238 中的每一个在枢轴258、 259、 260、 261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辅助主杆构 件242a-242d。辅助主杆构件中的相邻对242a、 242b; 242c、 242d在 枢轴262、 263处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主杆212限定第一和第二 闭环运动学联动件244a、 244b。第二辅助主杆构件242b在沿着第一 辅助主杆构件242a的长度的中途连接至第一辅助主杆构件242a。第 三辅助主杆构件242c在沿着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d的长度的中途枢 轴地连4妄至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d。
辅助主杆构件242a-242d适当地枢轴连接至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 236、 238并且彼此枢轴连接,从而对应的运动学联动件244a、 244b 的构件的运动基本上是单平面的(易于产生由可枢转的接合点与连接 的公差引起的小偏差)。主杆212所处的平面平行于折叠式嬰儿车的正 常前进驱动方向延伸。该平面居中地位于支撑架210中。
因此,主杆212可经由如图14A和14B所示的部分折叠构型以及 如图15所示的进一步折叠构型,从如图12和13所示的立起构型变换 至如图16所示的完全折叠构型。
因而,在主杆212的折叠构型下,刚性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其 长度彼此平行和邻近,只要构件的形状和各个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 的位置允许。
如图12和13所示,在主杆212的立起构型下,主杆212限定出 伸展的布局。
细长的刚性主^干连"^妄构件232中的每一个在一端;f区轴连^妄至对应 的支撑臂224,而在其另一端枢轴连接至主杆212的第三辅助主杆构 件242c。
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d由两个隔开的、平行的、刚性子构件以与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238类似的方式构成,/人而第四辅助主杆构 件242a沿其整个长度、且尤其在对应的枢轴附近分为两部分。
刚性主杆构件236、 238中的每一个净皮弯曲,/人而在主杆212的立 起构型下,限定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240的枢轴互连是过中心枢轴, 并且自动地将主杆212在其立起构型下锁定。
第二、第三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b、 242c和242d还^皮弯曲以 在主杆212的立起构型下限定出主杆212的弯曲形状。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辅助主杆构件242a是直的。然而,可 以想到,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辅助主杆构件242a还可以是弯曲的。
从图12和14B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支撑架210包括在限定接 合点272处互连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座椅连4妄构件270、 271。接 合点272位于安装在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d上的板273上(见图15 )。 座椅连接构件270、 271在远离接合点272的端部连4妄至侧部253的部 分274,从而将侧部253保持在其期望的位置。
支撑架210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辅助座椅连接构件275、 276,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辅助座椅连接构件275、 276通过第一端 可枢转地连接至座椅连接构件270、 271,通过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至 主杆连接构件232。由于辅助座椅连接构件275、 276的作用,在折叠 支撑架210时,座椅连接构件270、 271以及因而柔性座片奪构件250 的侧部253的部分274会朝向;f皮此移动。
为了将主杆212保持在其立起构型,并防止主杆212出现从其立 起构型到其折叠构型的不希望的变动,支撑架210包括锁定组件,锁 定组件包括分别连接至第四辅助主杆构件242d和第一主杆构件236 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277、 278 (见图13)。
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277、 278随着主杆212变动至其立起构型而 协作以可释放地将主杆212锁定在其立起构型。
每个锁定组件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277、278优选地包括咬配合 的可接合构件,可通过将枢轴连接拉开而手动地脱开这种可接合构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想到,致动器可以构成^l巴手组件222的 一部分,这种致动器允许远程释放锁定组件。才巴手组件222包4舌刚性地连接至主杆212的一对细长的4巴手部分 279, 280。 4巴手组件222还包括可枢转地连4矣在4巴手部分279、 280 处的4巴手部分281、 282。
坐在柔性座椅构件250中的婴儿的载荷直接作用在主杆212和座 椅连接构件270、 271上,并推动这些部件分离。该载荷的方向与脱开 支撑支杆14、 16的锁定组件和主杆12的可移动接合点40所需的力的 方向相反。
为了将支撑架210从其立起构型(图12)折叠至其折叠构型(图 16),使用者必须脱开锁定组件的锁定元件。接着,使用者必须在前进 方向上朝向连接体222推动把手组件222。
这些松开运动使主杆212开始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 接着使支撑臂224、辅助座椅连接构件275、 276和座椅连结构件270、 271运动。通过将主杆212与把手组件222之间的枢轴连接朝向连接 体220推动,可以实现支撑架IO从其立起构型进一步变动至其折叠构 型,这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完成。
支撑架210的每个零件之间的枢轴连接意味着支撑架210通过单 一运动变动至其折叠构型。
从图16也可很清楚地看到,在支撑架210的折叠构型下,主杆构 件236、 238和辅助主杆构件242a-242d大体上沿着其长度彼此平行和 邻近,只要构件的形状和各个可枢转的接合点和连接的位置允许。这 样导致在主杆的立起构型下,主杆的长度减小至其长度的三分之一。
图17和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架310的第四实施方式。除 了主杆312之外,支撑架310与支撑架210相同。主杆312包括第一 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336、 338,主杆构件336、 338在限定可 移动的主杆接合点340的枢轴处相互连接,主杆接合点340位于沿着 刚性主杆构件336的长度的中途。刚性主杆构件338通过一端可枢转 地连接至可移动的接合点340。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338由两个 隔开的、平行的子构件构成,从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338沿着其整个 长度且尤其在可移动的接合点340的附近分为两部分。
沿着第二主杆构件338的长度,子构件之间的间隔略微大于第一刚性主杆构件336的(一般为圆的或椭圆的)直径,从而可移动接合 点340可由简单的枢轴销构成,该简单的枢轴销在每端固定至子构件 中的一个,并将子构件互连以穿过从第一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336的 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孔,从而限定具有公知构造的可枢转的接合点。
〃f又在可移动的4妄合点340的一侧,细长的刚性主4干构件336、 338 中的每一个在枢轴358、 359处连接至辅助主杆构件342a、 342b。辅 助主杆构件342a、 342b在枢轴362处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主杆 312限定出一个单一的闭环运动学联动件344。第二辅助主杆构件342b 在沿着第一辅助主杆构件342a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辅 助主杆构件342a。
辅助主杆构件342a-342d适当地枢轴连接至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 336、 338并且彼此枢轴连接,从而单一的运动学联动件344的构件的 运动基本上是单平面的(易于产生由可枢转的接合点与连接的公差引 起的小偏差)。主杆312所处的平面平行于折叠式婴儿车的正常前进驱 动方向延伸。该平面居中地位于支撑架310中。
因此,主杆312可经由如图18所示的部分折叠构型从如图17所 示的立起构型变换至完全折叠构型。
还可能采用相对彼此不可枢转的支撑臂。
主杆还可以包括^又一个或多个运动学联动件。
还可以采用仅由座椅连接构件270、 271支撑的刚性座椅壳体。
然而,支撑架212还可以不包括座椅连接 件270、 271,而座才奪 构件还可以^f又附一接至主杆212本身。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在立起构型下至少包括在其内居中定位的细长的主杆和座椅空腔,在所述座椅空腔中接纳座椅,所述主杆在一端或朝向一端连接至连接体,而在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连接至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在限定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枢轴处彼此互连,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位于沿着至少一个刚性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在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至少一侧,多个辅助主杆构件中的每一个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之一,所述辅助主杆构件在远离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位置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主杆限定出能够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的至少一个闭环运动学联动件,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岔开,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着其长度彼此邻近,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与辅助主杆构件的连接使所述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是单平面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的所述可移动的主 杆接合点、以及在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每一侧的辅助主杆构件 均可枢转地连4妄至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中的每一个,成对的辅助主杆构 件在远离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位置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从而一和第二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所述主杆能够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 间变动,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岔开, 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刚性主杆构件和辅助主杆构件大体上沿着其 长度彼此邻近,所述刚性主杆构件与辅助主杆构件的连接使得所述第 一和第二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是单平面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可移动的主杆4矣合点的第一侧,第一和第二辅助主杆构件分别在一 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的端部,而所述第二辅助主杆 构件的相对端在沿着所述第一辅助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 接至所述第一辅助主杆构件,在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第二侧, 第三和第四辅助主杆构件分别在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 构件的相对端,所述第三辅助主杆构件的相对端在沿着所述第四辅助 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四辅助主杆构件。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主杆构件被弯曲,从而使得在所述主杆的所述立 起构型下,限定所述可移动的主杆接合点的枢轴互连是过中心枢轴, 并且将所述主杆锁定在其立起构型下。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 于,所述可折叠的支撑架包括固定至所述把手组件和所述连接体的柔 性座椅构件,以在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立起构型下在所述座椅空腔中限 定座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架包括多个座椅连接构件,所述座椅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连接 体与所述把手组件之间的位置,在一端或朝向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 述主杆,并且在其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柔性座椅 构4牛的一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 撑架的折叠构型下,所述座椅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主杆枢轴转动以彼 此邻近。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从所述连接体延伸的一对支撑臂,每个支撑臂在 一端或朝向一端承载轮,并在其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连接体, 在使用处于所述立起构型下的所述支撑架时,所述轮彼此分开,并且 在所述座椅空腔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其中,所述主杆能够折叠, 并且每个支撑臂连接至所述主杆,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架能够通过单一 运动从其立起构型折叠成其折叠构型,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支撑主杆被折叠以邻近所述支撑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 臂通过细长的刚性主杆连接构件连接至所述主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个主 杆连接构件在所述主杆与各支撑臂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以随着所述主 杆从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而朝向所述主杆拉动所述支撑臂, 以及随着所述主杆从其折叠构型变动至其立起构型而推动所述支撑臂 远离所述主杆。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 特征在于,所述4巴手组件包括一对细长的把手部分,其中每个把手部 分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杆,而在其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 述柔性的座椅构件。
12. 如前述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 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的主杆居中地位于一对细长的支撑支杆之间,并 且在每一端或朝向每一端连接至所述一对细长的支撑支杆,所述主杆 在一端或朝向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至所述支撑支杆,并在其另一 端或朝向另一端通过把手组件连接至所述支撑支杆,其中,所述主杆 和支撑支杆能够折叠,从而所述支撑架能够通过单一运动从其立起构 型折叠成其折叠构型,在所述折叠构型下,所述主杆和支撑支杆被折叠成彼此邻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支 撑支杆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支杆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的 刚性支杆构件在限定可移动的支杆接合点的枢轴处互连,并且在所述 可移动的支杆接合点的每一侧,辅助支杆构件在沿着对应的刚性支杆述辅助支杆构件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乂人而每个支撑支杆限定出闭环 运动学联动件,所述每个支撑支杆能够在立起构型与折叠构型之间变 动,在所述立起构型下,所述刚性支杆构件岔开,而在所述折叠构型 下,所述刚性支杆构件和辅助支杆构件沿着其长度彼此邻近。
14.如权利要求8和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臂通过细长的刚性支杆连接构件连接至对应的 支撑支杆。
15.如前述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一对细长的把手部分,每个把手部分 在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杆,而在其另 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 的支撑支杆。
16.如前述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柔性的座椅构件,所述柔性的座椅构件 固定至所述支撑支杆并将所述支撑支杆互连,以在所述支撑架的立起 构型下在所述座椅空腔中限定座椅。
17.如前述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 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对辅助臂,所述辅助臂在一端或朝向一 端可枢转地彼此附接,所述辅助臂中的每一个在其另 一端或朝向另一 端承载辅助轮,每个辅助臂在其中点或朝向其中点可枢转地附接至所述支撑臂中的对应的一个,从而,在使用处于所述立起构型下的所述 支撑架时,所述辅助轮在所述连接体的下方提供地面接合支撑,并且 随着所述支撑架在其立起构型变动至其折叠构型,所述支撑臂相对于 所述连接体枢轴转动而使得所述辅助臂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对应的支撑 臂进行枢轴运动,以使所述辅助轮彼此邻近并且使每个辅助臂邻近对 应的支撑臂。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其特征 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体上的辅助轮,从而在所述支 撑架的立起构型下使用所述支撑架时,在所述连接体的下方提供地面 接合支撑。
全文摘要
用于折叠式婴儿车的可折叠的支撑架在立起构型下至少包括居中设置的细长的主杆以及在支撑架中用于接纳座椅的座椅空腔。主杆在一端或朝向一端连接至连接体,在另一端或朝向另一端连接至把手组件。主杆至少包括在限定可移动的接合点的枢轴处彼此互连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的刚性主杆构件,接合点位于沿着至少一个刚性主杆构件的长度的中途,在接合点的至少一侧每个辅助主杆构件可枢转地连接至刚性主杆构件之一。辅助主杆构件远离接合点的位置可枢转地固定在一起,以限定出可在立起与折叠构型之间变动的至少一个闭环运动学联动件,在立起构型下刚性和辅助主杆构件岔开,在折叠构型下二者大体上沿其长度彼此邻近,二者的连接使闭环运动学联动件是单平面的。
文档编号B62B7/06GK101638104SQ20091015157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赛缪尔·布莱克伯恩·皮尔斯 申请人:马克西米利安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