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74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特别是涉及能够取得低 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来供变速器皮带冷却降温用的管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摩托车变速器中的皮带可将摩托车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传输至减速齿 轮,由此提供摩托车后轮的动力以驱动摩托车前进。由于所述皮带的转速相当高,所述皮带 与其所接触的构件之间的转动摩擦会迅速地导致皮带本身的温度升高。皮带一般是由橡胶 等材质制成,过高的温度容易造成皮带迅速变质及劣化,不仅将减短其寿命,甚至会对行车 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针对上述皮带可能发生的问题,习知上摩托车大都具有可使皮带冷却 降温的设计,以避免上述的问题发生。例如如图6所示,为了降低皮带温度,在变速器602的前侧接设空气导入管621,借 以将外界的冷空气导入变速器602中,以冷却变速器602及其中的皮带。为了防止过多空 气中的粉尘被吸入到变速器602里面,造成车辆启动时离合器皮带打滑而产生异音或者甚 至无法启动车辆,通常在变速器的空气入口处(例如变速器602与空气导入管621的基端 接合的部位)会设置空气滤棉,用以滤掉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的空 气导入管621的前端位置,一般来说在车体外壳所包覆的范围之外而直接暴露于外部。而 摩托车行走时路面上的粉尘会被卷扬起来,所以空气导入管621的前端位置并非理想的吸 气位置。因此为了降低粉尘被吸入的机会,所述空气导入管621的前端再延接延伸管622, 并使其前端的开口 623伸入脚踏板604与下盖641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空间因为有脚踏 板604与下盖641的屏蔽,因此与直接暴露于外部的空气导入管621的前端位置相比,所述 处的粉尘量较低。而为了再进一步降低粉尘量,以延长空气滤棉的更换周期,减少更换空气滤棉的 次数,有业内人士提出如图7所示的设计。即,于延伸管622的前端再结合集气室624的构 造,所述集气室624可例如仅于上方侧开口,如此能够提供前后左右四周及下方侧进一步 的屏障,避免吸入沉积于下盖641上表面的粉尘。如速克达摩托车等想要将车体小型化的情况,由于在脚踏板604与下盖641之间 的空间必需提供作为电池、线路及其它辅机类部品的设置空间,如果还要腾出空间来设置 给集气室624,显然会造成车体小型化设计上的困难度。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习知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所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 业界及使用者均希望能获得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而本发明则是发明人针对上述存在于先 前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力于研发之后,而提出的崭 新的解决方案。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 能够取得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来供变速器皮带冷却降温之用。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 管构件,其一端接通于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后轮的三角皮带变速器的壳体,借以 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而冷却变速器与三角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件的另一端 接通于设于所述摩托车的脚踏板下方的收纳电瓶的电瓶收纳盒体。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电瓶收纳盒体原本即设置于脚踏板与下盖所形成的 大致仅向后方开口的空间内,且盒体本身仅于上方开口且由脚踏板的一部分所覆盖,是属 于大致封闭的空间,即使于车辆行走时也不易受到被卷扬而起粉尘侵入。因此,通过将变速 器冷却风的吸气位置设定于此,能够吸到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防止过多空气中的粉 尘被吸入到变速器里面,造成产生异音或者车辆无法启动的问题,且空气滤棉的更换周期 得以延长,可减少更换空气滤棉的次数,节省更换空气滤棉的费用。而车辆性能及机能的正 常操作时间也可以维持的比较久。且由于利用原本即须设置的电瓶收纳盒体,不需另行设 置集气室以取得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不仅可减少零件数量且方便车体小型化设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所述管构件包含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蛇管部及固定于车体框架的其它 部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在将管构件固定于车体框架的同时,通过在变速器壳体 侧使用具有伸缩性的蛇管,可吸收连结后轮的变速器因上下摆动时所造成的变速器与管构 件间的相对位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管构件包含与电瓶收纳盒体连接的接头部,上述电瓶收纳盒体侧 边位置形成有供所述接头部连接的缺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管构件接通于电瓶收纳盒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缺口形成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摩托车前后方向的后侧。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摩托车通常采用由前向后微幅向上倾斜的造型,因 此包含脚踏板及车体框架均是由前向后微幅向上倾斜,一般来说车辆的后侧会比前侧有较 宽裕的设置空间。且如速克达摩托车的情况,电池、线路及其它辅机类等部品置于脚踏板下 方,通过将供管构件连接的缺口形成于电瓶收纳盒体的摩托车前后方向的后侧,较容易找 到不与车体框架产生干扰而可供管构件配设的空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缺口形成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不与电瓶相对向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与电瓶收纳盒体的缺口对应的管构件开口可偏离电瓶的 设置部位,避免电瓶构成阻碍影响管构件开口处空气的流动性而无法顺畅地吸入空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电瓶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内设置成偏向其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两侧 的任一侧,上述缺口形成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另一侧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 过将电瓶设置于偏向电瓶收纳盒体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可于电瓶收纳盒体的另一侧形成 具有较大面积的缺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4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不与电瓶相对向的部分均形成为上述缺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充分利用电瓶收纳盒体的不与电瓶相对向的部分,更 进一步形成具有较大面积的缺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 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接头部的开口配合上述缺口的外形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配合缺口的外形来形成接头部的开口,可充分利用 缺口的面积而获得较大的接头部开口面积,增进进气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 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接头部的开口于下方侧设有槛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设于接头部的开口下方的槛部,可进一步阻止沉积 的粉尘被吸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槛部具有向上述接头部内侧凹入的弧面。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在以槛部阻止沉积的粉尘被吸入的同时,通过将槛部形 成为具有弧面,可增进气流的流动性,减轻因槛部遮蔽所造成接头部开口面积减小的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 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电瓶收纳盒体内设有隔板,用以隔开电瓶与 上述缺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通过隔板阻止电瓶朝向缺口移动,避免电瓶遮住缺口 而构成阻碍影响管构件开口处空气的流动性而无法顺畅地吸入空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其特征为装设有根据技术方案1至 11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获致具有根据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 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功效的摩托车。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摩托车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管构件除了蛇管部以外的其它部分与电瓶收纳盒体配合的 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管构件除了蛇管部以外的其它部分与电瓶收纳盒体配合安 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将图4中车体框架以实线绘制时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习知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示意图。图7是显示另一习知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
5具备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摩托车1的俯视示意图。图1中虽显示将 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应用于速克达摩托车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 速克达摩托车,还可为其它型式的摩托车,如打档型摩托车,及动力车辆。动力车辆是例如 ATV(All-terrainvehicles,全能越野车)及雪地机动车辆等。如图1所示,具有本发明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的摩托车1,具有方向 把手2、车盖3、前车轮4、脚踏板5、动力单元6、后轮7、座垫8、缓冲器9及变速器冷却风导 入用的管构件10。其中,动力单元6包含发动机(未图示)以及用以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 力传递至后轮7的变速器6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动机(未图示)与变速器61互相结合 成一体式的动力单元6。动力单元6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前侧以可摆动自如的方式枢接于车 体框架上,后侧则经由缓冲器9连接至位于上方的座垫8。缓冲器9可沿着长轴方向伸缩运 动,缓冲车辆行走时因路面凹凸所产生的来自后轮7的振动。如图2所示,变速器61接收来自发动机曲轴C的旋转动力,通过缠绕于主槽轮611 与副槽轮612之间的三角皮带V先将动力由前侧(发动机侧)的主槽轮611传递至后侧的 副槽轮612,再经由减速齿轮组613将动力传达至后轮7的轮轴71。其中,主槽轮611由一 对沿曲轴C方向而相对向的可动盘611S与固定盘611F构成,副槽轮612还由一对相对向 的可动盘612S与固定盘612F构成。主槽轮611的可动盘611S的背面侧(即发动机侧) 呈伞状构造且夹着限位板(未图示)设置有多个可沿可动盘611S的背面径向滚动的滚珠 (未图示),当曲轴C旋转速度加快时,滚珠受到离心力作用而由可动盘611S的中心侧向周 边侧滚动,因另一侧受到限位板限制,因此滚珠将推动可动盘611S向固定盘611F接近,从 而使可动盘611S与固定盘611F之间的间距缩短。且此起因于滚珠离心力的作用力将克服 装设于副槽轮612的可动盘612S背面侧(即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弹簧(未图示)的 作用力,而使副槽轮612的可动盘612S与固定盘612F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此作用机制, 得以改变主槽轮611与副槽轮612之间的减速比来达到变速的目的。上述可动盘611S与 固定盘611F之间的间距改变采用离心力作用的方式,还可通过致动器驱动的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三角皮带V在传达动力或变速的同时因与主副槽轮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高温,为了对三角皮带V加以冷却降温,变速器61的壳体614的前侧开设有开口 614h,以导 入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流经壳体614内部来带走三角皮带V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达 到降温的目的。而为了吸引取得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开口 614h的前端接设有管构件 10,并将吸气位置设定于空间较为独立封闭的用于收纳电瓶的电瓶收纳盒体20。具体来说,管构件10的两端均具有开口,一端接通变速器壳体614的开口 614h,另 一端接通于电瓶收纳盒体20。由于电瓶收纳盒体20原本即位于脚踏板5与下盖31所形 成的大致仅向后方开口的空间内,且盒体20本身仅于上方开口且由脚踏板5的一部分所覆 盖,是属于大致封闭的空间,即使于车辆行走时也不易受到被卷扬而起粉尘侵入,通过将变 速器冷却风的吸气位置设定于此,能够吸到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空气,防止过多空气中的 粉尘被吸入到变速器61里面,造成产生异音或者降低皮带寿命等问题,且空气滤棉的更换 周期得以延长,可减少更换空气滤棉的次数,节省更换空气滤棉的费用。而车辆性能及机能 的正常操作时间也可以维持的比较久。且由于利用原本即须设置的电瓶收纳盒体20,不需 另行于脚踏板5与下盖31所形成空间或其它空间设置集气室以取得低粉尘量高洁净度的 空气,不仅可减少零件数量且方便车体小型化设计。
又,如图1及图2所示,管构件10包含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蛇管部12及固定于车 体框架F的其它部分(如下文所详细描述)。如此,在将管构件10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同 时,通过在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一侧使用具有伸缩性的蛇管部12构成,可吸收连结后轮7 的变速器61因上下摆动时所造成的变速器61与管构件10的间的相对位移,借以减少上下 摆动对管构件10的影响。接着详细说明管构件10除了蛇管部12以外的其它部分的实施型态。请参考图3 至图5。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管构件10除了蛇管部12以外的其它部分与电瓶收纳盒体20 配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管构件10除了蛇管部12以外的其它部分与 电瓶收纳盒体20配合安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将图4中车体框架F以实线绘制时的示 意图。首先,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管构件10除了蛇管部12以外的其它部分由蛇管部12 向电瓶收纳盒体20端侧,依序可包含第一弯管部14、第二弯管部16及接头部18。其中,考 虑车辆组装时的需求,接头部18及第二弯管部16可预先即以焊接等方式形成为一体,第二 弯管部16及第一弯管部14则在组装时再以固定环R加以固定。第一弯管部14上并设有 固定部142用以固定至车体框架F。在组装的顺序上,管构件10是在电瓶收纳盒体20已组 装至车体的后才进行组装。管构件10组装时,首先将已形成为一体的接头部18及第二弯 管部16以螺丝锁固等方式固定至电瓶收纳盒体20,其次将第一弯管部14套接至第二弯管 部16后再以固定环R加以锁合固定,并于固定部142以螺丝锁固等方式将第一弯管部14 固定至车体框架F,如此管构件10除了蛇管部12以外的包含第一弯管部14、第二弯管部16 及接头部18的其它部分即可结合成一体而固定至车体框架F。最后,再将蛇管部12接合于 第一弯管部14与变速器壳体614的开口 614h之间。蛇管部12接合时,可先利用螺丝锁固 等方式将一端固定至开口 614h,再将另一端套接至第一弯管部14形成有阶段状渐缩口径 的连接端146。在构造上,如图3所示,电瓶收纳盒体20仅于上方开口且于侧边位置形成有供接 头部18连接的缺口 20C。如此,不需在于电瓶收纳盒体20增设其它连接管等构造即能够以 简单的方式将管构件10接通于电瓶收纳盒体20。且缺口 20C形成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摩 托车前后方向的后侧。如图1所示,由于摩托车通常采用由前向后微幅向上倾斜的造型,因 此包含脚踏板5及车体框架F均是由前向后微幅向上倾斜,一般来说车辆的后侧会比前侧 有较宽裕的设置空间。且如速克达摩托车的情况,电池、线路及其它辅机类等部品置于脚踏 板下方,通过将供管构件10连接的缺口 20C形成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摩托车前后方向的 后侧,较容易找到不与车体框架F产生干扰而可供管构件10配设的空间。如图4及图5所 示,管构件10即是利用车体框架F向后上方倾斜的后产生的空间而装设于车体框架F下方 与下盖31之间的空间。且如图3所示,缺口 20C形成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不与电瓶B相对向的位置。如 此,与缺口 20C对应的接头部18的开口 18C可偏离电瓶B的设置部位,避免电瓶B构成阻 碍影响管构件开口(即接头部18的开口 18C)处空气的流动性而无法顺畅地吸入空气。且 本实施例中,电瓶B于电瓶收纳盒体20内设置成偏向其车辆宽度方向W的左侧,缺口 20C 则形成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右侧的位置。当然,还可将电瓶B置于右侧,缺口 20C则形成 于左侧的位置,此时仅需配合调整管构件10的长度即可。如此,通过将电瓶B设置于偏向电瓶收纳盒体20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可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另一侧形成具有较大面积 的缺口 20C。且通过将电瓶收纳盒体20的不与电瓶B相对向的部分均形成为缺口 20C,可 充分利用电瓶收纳盒体20的不与电瓶B相对向的部分,更进一步形成具有较大面积的缺口 20C。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接头部18的开口 18C配合缺口 20C的外形而形成。如此, 可充分利用缺口 20C的面积而获得较大的接头部开口 18C的面积,增进进气效率。且可于 接头部开口 18C的下方侧设置槛部182。如此,可进一步阻止沉积的粉尘被吸入接头部18。 槛部182可形成具有向接头部18内侧凹入的弧面。如此,在以槛部182阻止沉积于电瓶收 纳盒体20底板上的粉尘被吸入的同时,通过将槛部182形成为具有弧面,可增进气流的流 动性,减轻因槛部182遮蔽所造成接头部开口 18C面积减小的影响。另外,电瓶收纳盒体20内可设置隔板P用以隔开电瓶B与缺口 20C。如此,可通 过隔板P阻止电瓶B朝向缺口 20C移动,避免电瓶遮住缺口 20C而影响接头部开口 18C处 空气的流动性而无法顺畅地吸入空气。当然,电瓶B还可利用其它方式来防止其朝向缺口 20C移动。例如于电瓶收纳盒体20的底面设置与电瓶B底面的凹部嵌合的凸块,或于电瓶 收纳盒体20的底面设置止挡构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基于上 述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改,并为上述权 利要求书所涵盖。
8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一端接通于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 传递至后轮的三角皮带变速器的壳体,借以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而冷却变速器与 三角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件的另一端接通于设于所述摩托车的脚踏板下方的收纳电 瓶的电瓶收纳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所述管构件包 含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蛇管部及固定于车体框架的其它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管构件包 含与电瓶收纳盒体连接的接头部,上述电瓶收纳盒体侧边位置形成有供所述接头部连接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缺口形成 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摩托车前后方向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缺口形成 于上述电瓶收纳盒体的不与电瓶相对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电瓶于上 述电瓶收纳盒体内设置成偏向其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两侧的任一侧,上述缺口形成于上述电 瓶收纳盒体的另一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电瓶收纳 盒体的不与电瓶相对向的部分均形成为上述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 件,其中上述接头部的开口配合上述缺口的外形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 件,其中上述接头部的开口于下方侧设有槛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其中上述槛部具 有向上述接头部内侧凹入的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 件,其中上述电瓶收纳盒体内设有隔板,用以隔开电瓶与上述缺口。
12.一种摩托车,其特征为装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 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变速器冷却风导入用的管构件(10),其一端接通于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后轮的三角皮带变速器(61)的壳体(614),借以引导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壳体(614)内而冷却变速器(61)与三角皮带(V),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件(10)的另一端接通于设于所述摩托车(1)的脚踏板(5)下方的收纳电瓶(B)的电瓶收纳盒体(20)。
文档编号B62M9/00GK101994817SQ20091016861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吴东宪, 徐舜建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