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型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73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鞍座型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座型电动车辆,其具备将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的前叉以及转向手 柄支承为可转向的前管;从该前管向后下延伸的主架;产生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的电动马 达。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182669号公报中已知有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在从前管向后下延 伸的主架的下方配置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蓄电池。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03-18266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在从主架下垂的前 托架的下部和从主架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的下部之间,安装具有电动马达的马达单 元,所述电动马达产生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且蓄电池配置于马达单元以及主架之间狭窄 的空间,因此配置更大型的蓄电池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型电动车辆,其能够配置更 大型的蓄电池,并且能够实现预备的蓄电池的紧凑的配置。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鞍座型电动车辆,具备前管,其将在下端部 轴支承前轮的前叉以及转向手柄支承为可转向;主架,其从该前管向后下延伸;电动马达, 其产生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该鞍座型电动车辆的第一特征在于,在由与所述前管或所述 主架的前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下架、与所述主架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 的枢轴架、所述主架围成的第一空间内,配置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在由支 承乘坐人员用座椅而与所述主架的后端部相连的座椅横挡、所述主架围成的第二空间内, 配置能够代替所述主蓄电池而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电动马达配置在与 第一以及第二空间不同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第一特征的结构,通过将电动马达配置在与由主架、下架以及枢轴架 围成的第一空间和由座椅横挡以及主架围成的第二空间不同的位置,而将第一以及第二空 间形成大的空间,并在这样大的第一以及第二空间配置主蓄电池以及辅助蓄电池,由此能 够配置更大型的蓄电池,能够在主蓄电池为空时代替主蓄电池而由辅助蓄电池向电动马达 供给电力。 另外,本发明除第一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二特征在于,在后端部轴支承所述后轮 的摆动臂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与所述枢轴架连接,所述电动马达以其旋转轴线与所述后 轮同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摆动臂的后端部。 根据这样的第二特征的结构,由于电动马达与后轮同轴而安装在摆动臂的后端 部,因此能够确保主蓄电池以及辅助蓄电池的配置空间,同时紧凑地配置电动马达。
本发明除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三特征在于,相互结合而构成所述主 蓄电池的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在具有沿所述主架的上表面且配置于第一空间的主蓄电池箱内,与该主蓄电池箱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相互结合而构成所述辅助蓄电池的多个辅 助蓄电池用单体在与第二空间一致而形成且配置于第二空间的辅助蓄电池箱内,与该辅助 蓄电池箱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 根据这样的第三特征的结构,为了构成主蓄电池而结合的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
与主蓄电池箱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在主蓄电池箱内,为了构成辅助蓄电池而结合的多个 辅助蓄电池用单体,与辅助蓄电池箱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在辅助蓄电池箱内,因此能够 在主以及辅助蓄电池箱内收纳更多的蓄电池单体。 本发明除第三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架以及所述枢轴架的
下部之间设置能够切换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底架,所述连接状态是连接所述下架以 及所述枢轴架的状态,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是能够解除该连接而将所述主蓄电池箱向下方取 出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第四特征的结构,在底架的连接解除状态下,能够向下方取出主蓄电 池箱,因此主蓄电池的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除第一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五特征在于,将由所述主蓄电池加热的空气 吸引到第一空间的后侧并向乘坐人员用座椅的后方排出的第一冷却用风扇支承在车架上, 所述车架具有所述前管、所述主架、所述下架以及所述枢轴架,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将由主 蓄电池产生的热向乘坐人员用座椅的后方排出。 本发明除第五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六特征在于,能够将来自车辆前方的移动风 从前部导入并且从后侧上部排出而形成的主蓄电池箱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在该主蓄电池 箱内收容所述主蓄电池,根据所述结构,通过第一冷却用风扇的动作能够将主蓄电池箱内 的空气有效地排出,能够有效地冷却主蓄电池箱内的主蓄电池。 进而,本发明除第五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七特征在于,将由所述辅助蓄电池加热 的空气从第二空间吸引而向乘坐人员用座椅的后方排出的第二冷却用风扇支承在所述车 架上,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将由辅助蓄电池产生的热向乘坐人员用座椅的后方排出。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向视图。 图3是在拆下车盖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蓄电池的装拆操作的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 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 图4中,作为鞍 座型电动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A具备将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ll以及与该 前叉11的上部连接的棒状的转向手柄12支承为可转向的前管13 ;从该前管13向后下延 伸的管状的主架14 ;与所述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且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6 ;与所述 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且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7…;设置在主架14的后部以及
4两后架17…的中间部之间且向后上倾斜的左右一对座椅横挡18…。 两后架17…一体地具有从所述主架14的后端部向后上延伸的倾斜部17a…和从 该倾斜部17a…的后端朝向后方水平延伸的水平部17b…,两水平部17b…的后部相互连 接。另外,所述座椅横挡18…的后端与后架17…的倾斜部17a…的后侧上部连接设置。
在所述前叉11安装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前挡泥板20,在所述后架17…安装从上 方覆盖后轮WR的后挡泥板21。另外,在枢轴架16的下部可转动地安装主停车架22。并且, 在后端部轴支承后轮WR的摆动臂23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与所述枢轴架16连接,在所述 后架17…的水平部17b…的前部以及所述摆动臂23的后部之间设置后缓冲单元24…。另 外,在所述后架17…的水平部17b…上设置货架25。 在所述货架25的前方配置乘坐人员用座椅28,该乘坐人员用座椅28通过座椅支 承框19支承在所述座椅横挡18上,如图5所示,该乘坐人员用座椅28能够向前方转动地 由所述座椅支承框19支承。而且,座椅支承框19具有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水平的座 椅支承部19a、从该座椅支承部19a的前部向下方延伸的前脚部19b、从所述座椅支承部19a 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的后脚部19c,前脚部19b的下端与所述座椅横挡18…的前部固接,所述 后脚部19c的下端与所述后架17…的倾斜部17a…的后部固接。 这里,所述后轮WR是通过电动马达29产生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的机构,向该电动 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配置在第一空间Sl (参照图1以及图3),所述第一空间S 1由所述主架14、构成车架FA的局部并且连接设置在所述前管13或所述主架14的前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主架14的前端部)并向下方延伸的下架15、所述枢轴架16围成。另一 方面,所述电动马达29配置在与该第一空间Sl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马达29使 旋转轴线与所述后轮WR同轴而配置在比第一空间Sl靠后方且所述摆动臂23的后端部。
所述主蓄电池30通过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31…相互结合而构成,各主蓄电池用 单体31…在具有大致沿所述车架FA的主架14的上表面且配置于由主架14、下架15以及 枢轴架16围成的第一空间Sl的主蓄电池箱32内,与该主蓄电池箱32的形状一致而整齐 配置。 而且,所述主蓄电池箱32的上表面沿着向后下延伸的主架14的下表面而形成,在 本实施例中,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阶段性地变低。 而且,在下架15以及枢轴架16的下部之间设置能够切换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 态的底架33,所述连接状态是连接下架15以及枢轴架16而支承主蓄电池箱32的状态,所 述连接解除状态是能够解除该连接而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 底架33的后部经由支承轴34与所述枢轴架16的下部可摆动地连接,底架33的前部通过 可装拆的连接销35等与所述下架15的下部可装拆地连接。S卩,底架33能够切换将其前部 与下架15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前部从下架15取下的连接解除状态,在连接解除状态下如 图5所示转动底架33而使其前部处于下方位置,从而能够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
而且,在由处于连接状态的底架33支承的主蓄电池箱32的上表面以及车架FA之 间安装弹性部件36…。 另外,在所述枢轴架16的下部连接设置从该枢轴架16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踏 板用架37、37,在这些踏板用架37…的前端分别设置用于乘坐在乘坐人员用座椅28上的乘 坐人员放脚的踏板38、38。
而且,收纳主蓄电池30的主蓄电池箱32,在俯视图中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不与所 述踏板用架37…以及所述踏板38…重叠,在本实施例中,与配置在主蓄电池箱32的后部两 侧的所述踏板用架37…以及所述踏板38…对应,主蓄电池箱32即主蓄电池30的后部的宽 度设定为小于主蓄电池箱32的前部的宽度。而且,为了扩大主蓄电池30的容量,主蓄电池 箱32的后端部在侧视图中形成为与所述踏板用架37…重叠而向后方延伸。
另外,在由所述主架14和所述座椅横挡18围成且位于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 下方的第二空间S2,代替所述主蓄电池30而能够向所述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 池40如图5所示配置为在使乘坐人员用座椅28向前方转动的状态下能够从第二空间S2 脱离,该辅助蓄电池40由座椅支承框19围住。而且,所述电动马达29是配置在与第一空 间Sl不同且比第一空间Sl靠后方的位置上的机构,且配置在所述摆动臂23的后端部,因 此配置在也与第二空间不同的位置。 所述辅助蓄电池40通过多个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相互结合而构成,这些辅助 蓄电池用单体41…在与第二空间S2 —致而形成且配置在第二空间S2的辅助蓄电池箱42 内,与该辅助蓄电池箱42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 在所述车架FA的座椅横挡18…支承第一冷却用风扇43,其将由所述主蓄电池30 加热的空气吸引到第一空间Sl的后侧并向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配置在第 一空间Sl的主蓄电池箱32形成为能够将来自机动二轮车的前方的移动风从前部导入并且 从后侧上部排出。 另外,在所述车架FA的座椅支承框19的后脚部19c支承第二冷却用风扇44,其将 由配置在第二空间S2的辅助蓄电池箱42加热的空气从第二空间S2吸引而向乘坐人员用 座椅28的后方排出。 这里,坐在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上的乘坐人员的左右两腿部通过腿防护板 45…分别从前方覆盖,这些腿防护板45…一体地设置在从上方覆盖所述主架14并且从两 侧覆盖所述主蓄电池箱32的前部的合成树脂制的中心盖46上。另一方面,所述座椅横挡 18…、座椅支承框19、辅助蓄电池箱42以及第二冷却风扇44,由配置在所述乘坐人员用座 椅28的下方的左右一对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侧盖47…从两侧覆盖,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侧盖 47…与所述中心盖46连接设置,并与该中心盖46 —起构成车盖48。 而且,接受从所述主蓄电池30以及所述辅助蓄电池40供给的电力而对所述电动 马达29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机构49,收容在两侧盖47…的一个内,在两侧盖47…的另一个 内收容用于向所述主蓄电池30充电的充电电路机构50。另外,在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 以及所述辅助蓄电池箱42之间收容充电用软线51。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由于向产生旋转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电 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配置在由与主架14的前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 下架15、与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6、主架14围成的第一空间 Sl,且电动马达29配置在与第一空间Sl不同的位置,因此将第一空间Sl形成大的空间,在 该大的第一空间Sl内配置主蓄电池30,由此能够配置大型的主蓄电池30。
另外,由于在后端部轴支承后轮WR的摆动臂23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与枢轴架 16连接,电动马达29使其旋转轴线与后轮WR同轴而配置在摆动臂23的后端部,因此能够 确保主蓄电池30的配置空间并同时紧凑地配置电动马达29。
6
另外,由于在下架15以及枢轴架16的下部之间设置能够切换连接状态和连接解 除状态的底架33,所述连接状态是连接下架15以及枢轴架16而支承主蓄电池箱32的状 态,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是能够解除该连接而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的状态,因此在底 架33的连接解除状态下,能够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从而主蓄电池30的维护作业 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在所述第一空间Sl配置主蓄电池30,与此相对,代替主蓄电池30而能 够向所述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配置在第二空间S2,所述第二空间S2由与 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且向后上延伸的后架17…、连接主架14的后部以及后架17…的 中间部之间并且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座椅横挡18…、所述主架14围成,且电动马达 29配置在与第二空间S2也不同的位置,因此通过在没有配置电动马达29而能够较大地形 成的第一以及第二空间Sl、 S2内配置主蓄电池30以及辅助蓄电池40,能够配置更大型的 主蓄电池30以及辅助蓄电池40,且能够在主蓄电池30为空时代替主蓄电池30由辅助蓄电 池40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 另外,由于主蓄电池30通过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31…相互结合而构成,这些主蓄 电池用单体31…在具有大致沿主架14的下表面的上表面且配置于由所述主架14、所述下 架15以及所述枢轴架16围成的第一空间Sl的主蓄电池箱32内,与该主蓄电池箱32的形 状一致而整齐配置,辅助蓄电池40通过多个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相互结合而构成,这些辅 助蓄电池用单体41在与第二空间S2 —致而形成且配置于第二空间S2的辅助蓄电池箱42 内,与该辅助蓄电池箱42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因此能够在主蓄电池箱32内收纳更多的 主蓄电池用单体31…,且能够在辅助蓄电池箱42内收纳更多的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
另夕卜,由于在设置于座椅横挡18…上的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下方,配置从侧方 覆盖所述座椅横挡18…的侧盖47…,接受来自主蓄电池30或辅助蓄电池40供给的电力而 对电动马达29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机构49配置在侧盖47内,因此在外方看不见驱动电路 机构49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而且,由于左右的一对所述侧盖47…配置在座椅横挡18…的左右两侧,在两侧盖 47…的一个内收容所述驱动电路机构49,且在两侧盖47…的另一个内收容用于向所述主 蓄电池30充电的充电电路机构50,因此使左右的重量平衡良好且同时有效地利用两侧盖 47…内的空间,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性且同时配置驱动电路机构49以及充电电路机 构50。 另夕卜,由于在车架FA的座椅横挡18…支承第一冷却用风扇43,其将由主蓄电池30 加热的空气吸引到第一空间S1的后侧并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配置在第一空 间Sl的主蓄电池箱32形成为能够将来自机动二轮车的前方的移动风从前部导入并且从后 侧上部排出,因此能够将由主蓄电池30产生的热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
而且,由于主蓄电池箱32形成为能够将来自机动二轮车的前方的移动风从前部 导入并且从后侧上部排出,在该主蓄电池箱32收容主蓄电池30,因此通过第一冷却用风扇 43的动作能够将主蓄电池箱32内的空气有效地排出,能够有效地冷却主蓄电池箱32内的 主蓄电池30。 另夕卜,由于在由后架17…、座椅横挡18…以及主架14围成的第二空间S2配置代 替主蓄电池30而能够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且将由辅助蓄电池40加热的空气从第二空间S2吸引而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的第二冷却用风扇44支承 在所述车架FA的座椅支承框19的后脚部19c,因此能够将由辅助蓄电池40产生的热向乘 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 进而,由于主蓄电池30以及主蓄电池箱32在俯视图中避免与两踏板用架37…以 及设置于两踏板用架37…的前端的踏板38…重叠的情况而配置在第一空间Sl,因此能够 避免两踏板用架37…之间的宽度变大且同时提高乘坐人员的放脚性。另外,根据两踏板用 架37…以及两踏板38…的配置,在乘坐人员跨过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部位,蓄电池30的 宽度不得不变窄,但通过在比两踏板用架37…以及两踏板38…靠前方配置的部位变宽主 蓄电池30的宽度,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放脚性并同时极大地扩大主蓄电池箱32的容量,从 而能够在主蓄电池箱32收容更多的主蓄电池用单体31…而实现主蓄电池30的大型化。
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 的参照符号且仅进行图示,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B具备将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ll以及转向手柄 12支承为可转向的前管13 ;从该前管13向后下延伸的管状的主架14;后架52,其能够左右 分割且与所述主架14的下部连接设置,后架52 —体地具有与所述主架14的后端相连且向 下方延伸的枢轴架53,并且具有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座椅横挡以及从上方覆盖后轮 WR的后挡泥板的功能。 在所述枢轴架53的下部连接设置从该枢轴架53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踏板用架 37…,在这些踏板用架37…的前端设置用于坐在乘坐人员用座椅28上的乘坐人员放脚的 踏板38…。 在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枢轴架53的下部的摆动臂23的后部轴支承后轮WR,并且 产生旋转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电动马达29使其旋转轴线与所述后轮WR同轴而配置。
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通过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31相互结合而 构成,且收纳在主蓄电池箱32内,在由主架14、与所述前管13或所述主架14的前端部(在 本实施例中为主架14的前端部)连接设置且向下方延伸的下架15、所述枢轴架53围成的 第一空间Sl内,配置主蓄电池箱32而使其在俯视图中不与所述踏板用架37…以及所述踏 板38…重叠,该主蓄电池箱32的上表面沿着向后下延伸的主架14的下表面而形成为随着 朝向后方阶段性地变低。 而且,在下架15以及枢轴架53的下部之间设置能够切换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 态的底架33,所述连接状态是连接下架15以及枢轴架53而支承主蓄电池箱32的状态,所 述连接解除状态是能够解除该连接而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的状态,该底架33能够 切换将其前部与下架15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前部从下架15取下的连接解除状态,在连接 解除状态下转动底架33而使其前部处于下方位置,从而能够将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
另外,在由所述主架14和实现所述座椅横挡的功能的后架52围成且位于所述乘 坐人员用座椅28的下方的第二空间S2,代替所述主蓄电池30而配置能够向所述电动马达 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该辅助蓄电池40通过多个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相互结合 而构成,这些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在与第二空间S2 —致而形成且配置在第二空间S2的 辅助蓄电池箱42内,与该辅助蓄电池箱42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 在所述车架FB的后架52支承第一冷却用风扇43,其将由主蓄电池30加热的空气
8吸引到第一空间SI的后侧并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配置在第一空间S 1的主 蓄电池箱32形成为能够将来自机动二轮车的前方的移动风从前部导入并且从后侧上部排 出。 另外,在所述车架FB的后架52支承第二冷却用风扇44,其将由配置在第二空间 S2的辅助蓄电池40加热的空气吸引而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后方排出。
这里,坐在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上的乘坐人员的左右两腿部通过腿防护板 45…分别从前方覆盖,这些腿防护板45…一体地设置在从上方覆盖所述主架14并且从两 侧覆盖所述主蓄电池箱32的前部的合成树脂制的中心盖46上。另一方面,辅助蓄电池箱 42以及第二冷却风扇44由配置在所述乘坐人员用座椅28的下方的左右一对由合成树脂形 成的侧盖54…从两侧覆盖,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侧盖54…与所述中心盖46以及后架52连接 设置。 而且,接受来自所述主蓄电池30以及所述辅助蓄电池40供给的电力而对所述电 动马达29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机构49和用于向所述主蓄电池30充电的充电电路机构50, 收容在所述后架52内。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脱离专利申 请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化。
9
权利要求
一种鞍座型电动车辆,其具备前管(13),其将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1)以及转向手柄(12)支承为可转向;主架(14),其从该前管(13)向后下延伸;电动马达(29),其产生旋转驱动后轮(WR)的动力,所述鞍座型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在由与所述前管(13)或所述主架(14)的前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下架(15)、与所述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6、53)、所述主架(14)围成的第一空间(S1)内,配置向所述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在由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而与所述主架(14)的后部相连的座椅横挡(18、52)、所述主架(14)围成的第二空间(S2)内,代替所述主蓄电池(30)而配置能够向所述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电动马达(29)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空间(S1、S2)不同的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后端部轴支承所述后轮(WR)的摆动臂(23)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与所述枢轴架 (16、53)连接,所述电动马达(29)以其旋转轴线与所述后轮(WR)同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摆 动臂(23)的后端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相互结合而构成所述主蓄电池(30)的多个主蓄电池用单体(31)在具有沿所述主架 (14)的上表面且配置于第一空间(Sl)的主蓄电池箱(32)内,与该主蓄电池箱(32)的形状 一致而整齐配置,相互结合而构成所述辅助蓄电池(40)的多个辅助蓄电池用单体(41)在 与第二空间(S2) —致而形成且配置于第二空间(S2)的辅助蓄电池箱(42)内,与该辅助蓄 电池箱(42)的形状一致而整齐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架(15)以及所述枢轴架(16、53)的下部之间设置能够切换连接状态和连接 解除状态的底架(33),所述连接状态是连接所述下架(15)以及所述枢轴架(16、53)的状 态,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是能够解除该连接而将所述主蓄电池箱(32)向下方取出的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将由所述主蓄电池(30)加热的空气吸引到第一空间(Sl)的后侧并向乘坐人员用座椅 (28)的后方排出的第一冷却用风扇(43)支承在车架(FA、 FB)上,所述车架(FA、 FB)具有 所述前管(13)、所述主架(14)、所述下架(15)以及所述枢轴架(16、5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能够将来自车辆前方的移动风从前部导入并且从后侧上部排出而形成的主蓄电池箱 (32)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Sl),在该主蓄电池箱(32)内收容所述主蓄电池(30)。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将由所述辅助蓄电池(40)加热的空气从第二空间(S2)吸引而向乘坐人员用座椅(28) 的后方排出的第二冷却用风扇(44)支承在所述车架(FA、FB)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产生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的电动马达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中,在由与前管(13)或主架(14)的前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下架(15)、与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6)、主架(14)围成的第一空间(S1)内,配置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在由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而与主架(14)的后部相连的座椅横挡(18)、主架(14)围成的第二空间(S2)内,代替主蓄电池(30)而配置能够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电动马达(29)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空间(S1、S2)不同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配置更大型的蓄电池,并且能够实现预备的蓄电池的紧凑的配置。
文档编号B62K11/04GK101712351SQ2009101674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0日
发明者捧太树, 竹中正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