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965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鞍座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鞍座。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能源危机的浮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皆强调节能减碳的重要性。使得借助人力驱动而不需消耗能源的脚踏车被广为推行,其除了用于作为交通工具外,还可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因此为社会大众所喜爱。
[0003]尤其是用于公共自行车上的鞍座,由于公共自行车长年累月处于被不同体型、不同体重的人群的使用,而且相比普通的家用自行车,得到的保养与维护极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使用寿命便会大打折扣。
[0004]申请号为20142068785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缝式双层避震鞍座,包括鞍座壳体、鞍座支架和鞍座面层,所述鞍座壳体固定在鞍座支架上,且鞍座壳体位于所述鞍座支架的上方,鞍座壳体为塑胶体,所述鞍座壳体的中部具有左右通透的中缝,中缝将所述鞍座壳体分为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所述上层壳体的上部壳体上固定有与所述上层壳体面形吻合的鞍座附壳,所述鞍座面层铺附固定在所述鞍座附壳上。
[0005]这种鞍座虽然提升了原有鞍座的避震效果,而且造价低、装备容易、安全性强,但是,增加中缝的设计,大大降低了鞍座的结构强度,尤其是使用在公共场所,因此,鞍座的结构强度、以及实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鞍座,提高鞍座的结构强度,使其更适用于公共场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鞍座,包括鞍座壳体、鞍座支架和鞍座面层,所述鞍座壳体固定在鞍座支架上,且鞍座壳体位于所述鞍座支架的上方,鞍座壳体包括正面、背部以及边沿,所述背部的中心呈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从鞍座壳体的后端延伸至鞍座壳体的前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结构的设置,能够在背部起到一个支撑整个鞍座壳体的作用,由于人体的重力主要分布在鞍座壳体的两侧,而不是中心位置,相当于在骑行过程中,鞍座的受力方向是分别向两侧的斜下方方向的,因此,这样的设计,利用凸起结构加强鞍座壳体中心部位的支承能力和抗形变、破坏能力,起到支承鞍座壳体两侧部位的作用,提高鞍座结构强度的同时,还保证了一定的避震效果。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部设有用于固定鞍座支架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前端固定件与后端固定件,所述前端固定件设于背部、并位于凸起结构的边缘,前端固定件则连接于鞍座壳体的前端部;
[0010]且两个后端固定件均呈凸起的半圆形结构。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部固定鞍座支架,既能够不破坏鞍座壳体的整体结构,并且可以更加稳固的安装鞍座支架;
[0012]半圆形结构的后端固定件,保证了与背部的连接面积,达到稳固的效果,并且使伸入的鞍座支架得到更多面积和强度的接触与保护。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边沿设有若干透气孔,各透气孔铺设呈三角形结构;且各透气孔均位于边沿靠近背部的位置。
[0014]由于鞍座成型后,鞍座壳体与鞍座面层之间会有负压空气存在,会挤压填充物,通过设置透气孔,能够防止鞍座壳体与鞍座面层之间的填充物被挤压,保证鞍座表面饱满、柔软与舒适性;
[0015]透气孔铺设呈三角形结构,能够减少各个透气孔的孔径,避免影响鞍座壳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多个透气孔的设置,来保证透气效果;另外,这样的排列方式,也是利用三角形稳定的特点,保证透气孔不易被挤压,配合鞍座的弹性材料和特殊结构,在使用中还能够被人体臀部的作用力拉伸、扩大,而降低透气效果;均位于边沿靠近背部的位置,则是因此该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填充物受到的挤压相对较少,可以具有更多的空间来透气。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后端固定件之间设有提手,且提手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后端固定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们在不方便骑行的时候,通过手扶提手来推行自行车,而提手的连接方式,更是将作用力结合到后端固定件上,充分利用后端固定件,同时,不影响鞍座壳体的正常受力、减震与形变。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件呈“V”字形结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鞍座壳体前端的形状,把受力传递到鞍座壳体上,保证鞍座支架的连接稳固。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凸起结构的设计,在保证具有减震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鞍座壳体的结构强度,使其更加耐用、结实,尤其是适用于环境复杂、工作时间长的公共场合。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1;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意图2;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段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0026]图中:1、鞍座壳体;11、背部;12、边沿;2、鞍座支架;3、鞍座面层;41、前端固定件;42、后端固定件;5、透气孔;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种高强度鞍座,包括鞍座壳体1、鞍座支架2和鞍座面层3,所述鞍座壳体I固定在鞍座支架2上,且鞍座壳体I位于所述鞍座支架2的上方,鞍座壳体I包括正面、背部11以及边沿12,所述背部11的中心呈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从鞍座壳体I的后端延伸至鞍座壳体I的前端。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结构的设置,能够在背部11起到一个支撑整个鞍座壳体I的作用,由于人体的重力主要分布在鞍座壳体I的两侧,而不是中心位置,相当于在骑行过程中,鞍座的受力方向是分别向两侧的斜下方方向的,因此,这样的设计,利用凸起结构加强鞍座壳体I中心部位的支承能力和抗形变、破坏能力,起到支承鞍座壳体I两侧部位的作用,提高鞍座结构强度的同时,还保证了一定的避震效果。
[0029]进一步的,所述背部11设有用于固定鞍座支架2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前端固定件41与后端固定件42,所述前端固定件41设于背部11、并位于凸起结构的边缘,前端固定件41则连接于鞍座壳体I的前端部;
[0030]且两个后端固定件42均呈凸起的半圆形结构。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部固定鞍座支架2,既能够不破坏鞍座壳体I的整体结构,并且可以更加稳固的安装鞍座支架2;
[0032]半圆形结构的后端固定件42,保证了与背部11的连接面积,达到稳固的效果,并且使伸入的鞍座支架2得到更多面积和强度的接触与保护。
[0033]进一步的,所述边沿12设有若干透气孔5,各透气孔5铺设呈三角形结构;且各透气孔5均位于边沿12靠近背部11的位置。
[0034]由于鞍座成型后,鞍座壳体I与鞍座面层3之间会有负压空气存在,会挤压填充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透气孔5,能够防止鞍座壳体I与鞍座面层3之间的填充物被挤压,保证鞍座表面饱满、柔软与舒适性;
[0035]透气孔5铺设呈三角形结构,能够减少各个透气孔5的孔径,避免影响鞍座壳体I的结构强度,通过多个透气孔5的设置,来保证透气效果;另外,这样的排列方式,也是利用三角形稳定的特点,保证透气孔5不易被挤压,配合鞍座的弹性材料和特殊结构,在使用中还能够被人体臀部的作用力拉伸、扩大,而降低透气效果;均位于边沿12靠近背部11的位置,则是因此该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填充物受到的挤压相对较少,可以具有更多的空间来透气。
[0036]本实施例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一种实施方式,在透气孔5内部的端面上设置透气环,透气环的侧面打孔,。
[0037]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后端固定件42之间设有提手6,且提手6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后端固定件42。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们在不方便骑行的时候,通过手扶提手6来推行自行车,而提手6的连接方式,更是将作用力结合到后端固定件42上,充分利用后端固定件42,同时,不影响鞍座壳体I的正常受力、减震与形变。
[0039]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件41呈“V”字形结构。
[00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鞍座壳体I前端的形状,把受力传递到鞍座壳体I上,保证鞍座支架2的连接稳固。
[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2]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强度鞍座,包括鞍座壳体(I)、鞍座支架(2)和鞍座面层(3),所述鞍座壳体(I)固定在鞍座支架(2)上,且鞍座壳体(I)位于所述鞍座支架(2)的上方,鞍座壳体(I)包括正面、背部(11)以及边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11)的中心呈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从鞍座壳体(I)的后端延伸至鞍座壳体(I)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11)设有用于固定鞍座支架(2)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前端固定件(41)与后端固定件(42),所述前端固定件(41)设于背部(11)、并位于凸起结构的边缘,前端固定件(41)则连接于鞍座壳体(I)的前端部; 且两个后端固定件(42)均呈凸起的半圆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12)设有若干透气孔(5),各透气孔(5)铺设呈三角形结构;且各透气孔(5)均位于边沿(12)靠近背部(11)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后端固定件(42)之间设有提手(6),且提手(6)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后端固定件(4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固定件(41)呈“V”字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鞍座,提高鞍座的结构强度,使其更适用于公共场合,包括鞍座壳体、鞍座支架和鞍座面层,所述鞍座壳体固定在鞍座支架上,且鞍座壳体位于所述鞍座支架的上方,鞍座壳体包括正面、背部以及边沿,所述背部的中心呈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从鞍座壳体的后端延伸至鞍座壳体的前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强度鞍座。
【IPC分类】B62J1/00
【公开号】CN205311752
【申请号】CN201620027700
【发明人】朱巧敏, 王一正, 常秋成
【申请人】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