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45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两轮车等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现知晓有这样的自动两轮车在乘坐者就座的鞍乘车座下方具备由该鞍乘车座开 闭的收存部,在该收存部的下方配置由发动机和动力传递机构等构成的动力单元,在动力 单元的前方配置燃料箱,在这样的自动两轮车中,使所述收存部底壁的一部分向所述动力 单元与所述燃料箱之间鼓出而形成蓄电池收存部,由该蓄电池收存部来收存蓄电池(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326505号公报 但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在燃料箱与动力单元之间设置蓄电池收存部,所以轴距 变长,结果是有车体变大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车体小型化的鞍乘型车辆。
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方法。 本发明内容1发明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自动两轮车1)具备乘坐 者就座的鞍乘车座(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鞍乘车座5)、在所述鞍乘车座下方配置的由该鞍 乘车座开闭的第一收存部(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物品收存盒60)、在所述第一收存部下方 配置的动力单元(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摆动单元21)、在所述动力单元前方配置的燃料箱 (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燃料箱50),其中,在所述收存部的前方且是所述燃料箱的上方配置 有蓄电池(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蓄电池8)。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1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燃料箱具有通过把其 后部上壁(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后部上壁53b)比前部上壁(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前部上 壁53a)向下方位移而形成的凹部(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凹部56),在所述前部上壁设置加 油口 (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加油口 52a),贯通面向所述凹部的所述后部上壁来安装燃料泵 (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燃料泵57),在所述凹部配置有所述蓄电池。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燃料泵向燃料喷射阀 (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喷油器27b)供给燃料,所述蓄电池被配置在所述鞍乘车座与所述燃 料泵之间。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1到本发明内容3任一项记载的发明中,具
备从所述第一收存部的前端向前方鼓出的第二收存部(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收存
盒70),所述第二收存部收存有所述蓄电池,连通所述第一收存部和所述第二收存部的开口
(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前端开口 64b)由盖(例如后述实施例中的盖80)封闭。 根据本发明内容1的发明,由于通过把蓄电池配置在收存部的前方且是所述燃料
箱的上方而能够接近动力单元和燃料箱配置,所以能够谋求车体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由于在燃料箱中位于高位置的前部上壁设置加油口, 所以对确保燃料箱的容量有利。由于在燃料箱中位于低位置的后部上壁设置燃料泵,所 以能够一边减少燃料的死残量一边縮短燃料泵向燃料箱内插入的长度,能够使燃料泵小型 化。且由于把燃料泵和动力单元接近配置,所以能够縮短燃料供给管的长度。由于将蓄电 池配置在通过使燃料箱的后部上壁比前部上壁向下方位移而形成的凹部,所以能够有效利 用死区。 根据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由于把重量和容量比较大的蓄电池配置在燃料泵与鞍 乘车座之间,所以能够使从向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用的燃料泵发出的特有比较大的动作音 由于蓄电池的存在而难于向乘坐者侧传递。 根据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通过拆下盖而把连通第一收存部和第二收存部的开口 打开,则能够把第二收存部收存的蓄电池更换等对于蓄电池的维修保养作业从第一收存部 侧经由所述开口来进行。由于能够把盖设定成大致起立的姿势,所以能够减少向盖所加的 负载,能够把盖设定得重量轻。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自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透过上述自动两轮车的车体罩看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左侧视图;图3是物品收存盒前部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图3的B向视图;图6是蓄电池收存盒的俯视图;图7是封闭物品收存盒前端开口的盖的主视图;图8是从驾驶者视线看前内罩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自动两轮车(鞍乘型车辆) 5鞍乘车座 8蓄电池21摆动单元(动力单元) 27b喷油器(燃料喷射阀)50燃料箱 52a加油口 53a前部上壁 53b后部上壁56凹部 57燃料泵 60物品收存盒(第一收存部)64b前端开口(开口) 70蓄电池收存盒(第二收存部) 80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到图8的

本发明鞍乘型车辆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 前后左右等方向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则与车辆的方向相同。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 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如图l所示,作为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两轮车(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具备由横 杆车把2操纵方向的前轮3和由摆动单元(动力单元)21驱动的后轮4。
包含横杆车把2和前轮3的转向系统零件被车体架11前端的头管12能够操纵方 向地支承。所述摆动单元21的前部下侧能够上下摇动地被车体架11的下部后侧支承。在 所述横杆车把2与被支承在车体后部上的乘坐者就座用的鞍乘车座(以下简略为车座)5之间,设置有车高度比较低的跨过部M。在跨过部M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放置向车座5就座的 乘坐者脚的左右底脚踏板6。在左右底脚踏板6之间设置有成向上方凸的鼓出截面形状且 向前后延伸的后部下降的中央通道部CT。 车体架11是把多种钢材通过焊接等而接合成一体,主要结构有位于其前端部的 所述头管12、从头管12向斜下后方延伸后而在车体前部下侧向后方弯曲延伸的一根主车 架13、从主车架13的下部向左右延伸后向后方延伸的左右副车架17、在车体下部后侧向左 右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左右侧部有左右副车架17的后端部接合的十字车架14、 比十字车架14靠前方而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其中央有主车架13的下端接合,而左右两端 与左右副车架17的中间部接合的副十字车架19、从十字车架14的左右侧部向斜上后方延 伸后在车体后部上侧向后方弯曲延伸的左右后车架15、与左右后车架15的前端下部接合 的左右枢轴托架16。 摆动单元21是把其前部的发动机22和后部左侧的动力传递机构23 —体化了的 摆动式动力单元,其前部经由悬架联杆16a而能够上下摇动地被左右枢轴托架16支承。在 动力传递机构23的后部与后车架15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7,因此是在车体后部的单 元摆动式后悬置结构。 发动机22(内燃机)是把曲轴(图示省略)沿左右方向(车体宽度方向)的水冷 式单缸发动机,从其曲轴箱25的前端部使缸26向前方大致水平(详细说是稍微前部上升) 地突出。在曲轴箱25的左侧部成一体地设置向后方延伸的动力传递机构23的传动箱24 前部。 动力传递机构23例如具有带式无级变速器和把该无级变速器的输出进行减速 并向后轮车轴4a输出的齿轮式减速器(都省略图示)。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在传动箱24 内达到其前后地被收容,所述齿轮式减速器被收容在与传动箱24的后端部连续设置的齿 轮箱24a内。所述后轮车轴4a在齿轮箱24a的后部右侧向右方(车体中心侧)突出,后轮 4被后轮车轴4a支承。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23而向后轮车轴4a传递, 驱动后轮4而使自动两轮车1行走。 如图2所示,缸26的主要结构有安装在曲轴箱25前端部的缸本体26a、安装在 缸本体26a前端部的缸头26b、安装在缸头26b前端部的缸头盖26c。 返回到图l,在缸本体26a的正上方配置形成大致水平地前后延伸的吸气通路的 节气门体27,节气门体27的前端部(下游侧)经由隔热体27a而与缸头26b上部的吸气口 连接。隔热体27a安装有喷油器27b(燃料喷射阀)。 在节气门体27的后方配置空气滤清器箱28,从空气滤清器箱28向前方延伸的连 接管28a与节气门体27的后端部(上游侧)连接。 排气管29从缸头26b下部的排气口向下方延伸,排气管29在发动机22的下方适 当弯曲而向后方延伸,与配置在后轮4右侧的消音器29a连接。 自动两轮车1具备从前方把头管12周围覆盖的前罩31、与前罩31的左右侧部 下方相连的左右前侧罩32、与左右前侧罩32的下方相连的左右底前罩33、与左右底前罩33 的后方相连的左右底侧罩34、从后方把头管12周围覆盖的前内罩35、与前内罩35的下方 相连而形成所述跨过部M的中央通道部CT上面的中央罩36、与中央罩36的左右侧部下方 相连而形成中央通道部CT左右侧面的左右中央侧罩38、从侧方把左右后车架15的后部上侧周围覆盖的左右后侧罩39。各罩31 39是以合成树脂为主构成。 如图1、图2所示,在跨过部M的中央通道部CT下部内侧且是发动机22的前方,配 置储存发动机22用的燃料的燃料箱50。 燃料箱50是通过把圆钢管构成的加油管52向钢板冲压成型品即箱本体51通过 焊接等而接合成一体的结构。 箱本体51把分别形成其上部和下部的上下半体53、54利用焊接等而接合成一体。 箱本体51的上下半体53、54的分割平面B向后下倾斜,沿该分割平面B设置上下半体53、 54的接合凸缘55。接合凸缘55在箱本体51的前后左右达一周地被连续设置,接合凸缘55 的前部和后部被车体架11所支承。详述如下由从主车架13中间部向左右延伸的左右托 架40前端设置的固定块41来固定接合凸缘55的前部左右两侧,由左右副车架17与左右 后车架15与十字车架14的连结部设置的从左右角撑板42延伸的左右托架43来固定接合 凸缘55的后部左右两侧,这样,箱本体51由车体架ll支承。 上半体53呈现后部侧比前部侧向下方位移的台阶形状,位于上位的后部下降的 前部上壁53a和位于下位的后部下降的后部上壁53b由后部下降的倾斜壁53c连接,与后 部上壁53b相连的后壁53d大致垂直地向下延伸而与接合凸缘55相连。后壁53d与位于 其后方的发动机22的缸头盖26c之间具有规定间隙地相对配置。通过使上半体53的后部 上壁53b比前部上壁53a向下方位移而该上半体53在后部上壁53b的上方形成凹部56。
另一方面,下半体54从侧面看则呈现大致三角形,具有从接合凸缘55的前端侧 大致垂直向下延伸且在其下端向后方弯曲的前壁54a、从前壁54a的后端向后方大致水平 延伸的底壁54b、从底壁54b的后端向后上倾斜延伸并与接合凸缘55相连的后部倾斜壁 54c。下半体54的下部位于左右副车架17之间。 在燃料箱50上半体53的前部上壁53a,与前部上壁53a大致正交并贯通它地固定 着所述加油管52。加油管52的上端开口作为加油口 52a,加油口 52a通过加油口盖52b的 装卸而能够开闭。 另一方面,在燃料箱50的后部上壁53b固定着把燃料箱50内的燃料向喷油器27b 压送的燃料泵57。燃料泵57呈筒状外观,被安装成大致正交地贯通后部上壁53b而插入到 燃料箱50内的状态,上部凸缘57a向燃料箱50外露出。在燃料泵57的下部设置具有摇动 式浮子的燃料残余量传感器(图示省略)。这样,通过把燃料泵57安装在燃料箱50上面而 使燃料泵57的保养性良好。 中央罩36安装有经由铰链轴(图示省略)而能够转动(开闭)地支承后端部的 盖58,在利用该盖58而能够开闭的托盘(图示省略)内配置燃料箱50的加油口 52a,利用 盖58的开闭能够仅在必要时对加油口 52a进行使用。 被中央罩36的后部和左右后侧罩39的上方支承的车座5成一体地具有其前半 部的驾驶者用车座和后半部的后部同乘坐者用车座。在车座5的下方且是被中央罩36后 部和左右后侧罩39包围的部位设置能够收存头盔等物品的物品收存盒(第一收存部)60。 物品收存盒60是合成树脂制,呈现向上方开口的箱型,被各罩36、39和车体架11等适当支 承。所述摆动单元21 (动力单元)配置在该物品收存盒60的下方。 在物品收存盒60的前端部经由沿左右方向的铰链轴5a而能够转动地安装着车座 5的前端部。该车座5通过围绕铰链轴5a转动而物品收存盒60的上部开口 60a开闭。
在车座5把物品收存盒60的上部开口 60a关闭的状态(关闭状态)下,车座5的 后端部与物品收存盒60的后端部配置的闭锁机构(图示省略)卡合,物品收存盒60的上 部开口 60a在由车座5关闭的状态下被锁住,乘坐者能够就座。另一方面,通过对所述闭锁 机构进行规定的闭锁解除操作而能够使处于关闭状态的车座5把其后端部向上方摆动地 围绕铰链轴5a转动,把物品收存盒60的上部开口 60a打开。 物品收存盒60的上边缘部(上部开口 60a)从侧面看被形成向后上倾斜的弯曲 状。另一方面,物品收存盒60的下边缘部从大致水平的前部底壁61的后端有前部后壁62 向后上延伸,且从前部后壁62的上端有后部底壁63相连形成。其结果是物品收存盒60被 设置成越靠前侧则深度越增加。 如图3 图6所示,在位于中央罩36后部内侧的物品收存盒60的前端部形成有 正面看大致矩形筒状的连结筒部64,其中心轴C稍微向前下倾斜,蓄电池收存盒(第二收存 部)70与该连结筒部64连结。换言之,蓄电池收存盒70从物品收存盒60的前端向前方鼓 出。且为了固定蓄电池收存盒70而在物品收存盒60的前端部如图3、图5所示那样在位于 连结筒部64上方左右的部位设置上侧固定座65,在位于连结筒部64下方左右的部位设置 下侧固定座66。 如图2、图3所示,在从侧面看连结筒部64的前端部64a时,成为下侧比上侧向后 方位移的弯曲形状。 如图2、图6所示,蓄电池收存盒70使下部收存部71比上部收存部72向前方突 出,呈现使前端封闭而后端开口的大致矩形箱形的形状。蓄电池收存盒70的后端开口 70a 侧端部呈现下侧比上侧向后方位移的形状,如图6所示,在该端部设置有一周嵌合槽73,以 用于使物品收存盒60的连结筒部64的前端部64a嵌入,而且从该端部的上端延伸设置有 一对上侧安装凸缘74,从该端部的左右下端延伸设置有一对下侧安装凸缘75。
在把物品收存盒60的连结筒部64的前端部64a嵌入嵌合槽73的状态下,通过把 上侧安装凸缘74向物品收存盒60的上侧固定座65固定,并把下侧安装凸缘75向物品收 存盒60的下侧固定座66固定,则蓄电池收存盒70就被与物品收存盒60连结成一体,在该 状态下,蓄电池收存盒70的后端开口 70a与物品收存盒60的连结筒部64的前端开口 64b 连通。 蓄电池8通过适当机构而被固定在蓄电池收存盒70的下部收存部71。 如图2所示,在物品收存盒60的连结筒部64能够装卸地安装有开闭物品收存盒
60和蓄电池收存盒70的连通部分的盖80。 盖80包括与连结筒部64的内周面接触而能够封闭连结筒部64的封闭部81和 从封闭部81的上部向后方折曲并向上方延伸的安装部82。如图7所示,从封闭部81的下 端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卡止爪83,在安装部82的中央设置安装孔84。
另一方面如图4、图5所示,物品收存盒60在连结筒部64的底部前端附近设置有 左右一对卡止孔67,在连结筒部64的前端部64a附近且是左右上侧固定座65之间设置的 壁部68处设置安装孔68a。 把卡止爪83插入物品收存盒60的卡止孔67,使安装部82与物品收存盒60的壁 部68内面碰触,则如图2所示那样封闭部81相对连结筒部64的中心轴C而成为大致正交 的姿势,盖80就把连结筒部64封闭。在该状态下,盖80的安装孔84与物品收存盒60的安装孔68a—致,通过向这些安装孔84、68a嵌装夹子(图示省略)而把盖80固定。
把所述夹子卸下来,在盖80的卡止爪83插入到物品收存盒60的卡止孔67的状 态下使盖80的安装部82侧向后方旋转后,通过一边把卡止爪83从卡止孔67拔出一边把 盖80向后方拉出,则能够把盖80从物品收存盒60卸下来,能够把物品收存盒60的前端开 口 64b敞开。通过这样把盖80卸下来,则能够经由物品收存盒60的上部开口 60a而从物 品收存盒60侧进行蓄电池8的更换等对蓄电池8的维修保养作业。 蓄电池收存盒70的下部收存部71前端部分被配置在燃料箱50的凹部56内,确 保间隙地使燃料泵57位于该前端部分的下方。即如图2所示,蓄电池8被配置在车座5与 燃料泵57之间。通过该配置而有效利用燃料箱50上方形成的死区。 蓄电池收存盒70的前部被车体架11所支承,由此,由收存蓄电池8而重量大的蓄 电池收存盒70被牢固支撑。详述则如图1、图2所示那样,连接主车架13上部和左右后车 架15前上部的左右加强管44的大致中央被向左右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架45连 结,在该支架45的中央固定着焊接螺母46。另一方面,在蓄电池收存盒70的下部收存部 71中,前壁71a的上部规定位置向前方突出地设置有安装凸缘76,通过把该安装凸缘76用 螺栓固定在支架45的焊接螺母46上,而使蓄电池收存盒70的前部被车体架11支承。且 蓄电池收存盒70被配置在左右加强管44之间。 如图8所示,该自动两轮车1具备在拉动操作右制动杆91R时经由第一主液压缸 101而向前轮盘制动器100作用液压的单独右制动器、在拉动操作左制动杆91L而使后轮鼓 制动器103动作时经由均衡器102和第二主液压缸105而向前轮盘制动器100作用液压的 连动左制动器。由此,在拉动操作左制动杆91L时,则与后轮鼓制动器103的动作连动而前 轮盘制动器100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前内罩35的右上部设置有前方凹下的凹部92,在该凹部 92的底壁92a设置主开关操作部105,在该凹部92的右侧壁92b开口有检查窗92c。在前内 罩35的内侧且是与检查窗92c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与第二主液压缸105连接的副油箱104, 通过检查窗92c能够确认副油箱104的液量。副油箱104利用适当的机构而被固定在车体 架ll。 这种结构的自动两轮车1由于在乘坐者就座的车座5下方配置利用车座5开闭的 物品收存盒60,在物品收存盒60的下方配置构成动力单元的摆动单元21,在摆动单元21 的前方配置燃料箱50,在物品收存盒60的前方且是燃料箱50的上方配置蓄电池8,所以能 够把摆动单元21与燃料箱50接近配置,能够谋求车体的小型化。 由于在燃料箱50中位于的高位置的前部上壁53a设置加油口 52a,所以能够充分 确保燃料箱50的容量。由于在燃料箱50中位于低位置且面向凹部56的后部上壁53b安装 燃料泵57而把后部上壁53b贯通,所以能够一边减少燃料的死残量一边縮短燃料泵57向 燃料箱50内插入的长度,能够使燃料泵57小型化。且由于把燃料泵57与摆动单元21 (正 确说是发动机26c)接近配置,所以能够縮短燃料供给管的长度。由于在通过使燃料箱50 的后部上壁53b比前部上壁53a向下方位移而形成的凹部56配置蓄电池8,所以能够有效 利用死区。 由于使燃料泵57远离向车座5就座的乘坐者,且在燃料泵57与车座5之间配置 重量和容量比较大的蓄电池8,所以能够使燃料泵57发出的特有比较大的动作音,由于蓄电池8而难于向乘坐者侧传递。由此,能够谋求提高对于燃料泵57动作音的防音性能。
由于通过拆下盖80而能够把连通物品收存盒60和蓄电池收存盒70的物品收存 盒60的前端开口 64b打开,所以能够经由物品收存盒60的上部开口 60a和前端开口 64b 而从物品收存盒60侧进行蓄电池8的更换等对于蓄电池8的维修保养,提高维修保养性。 由于盖80是稍微向前上的倾斜起立的姿势,所以能够减少在物品收存盒60内收存有物品 时该物品载荷所引起的对于向盖80的负载。因此,在设计盖80时能够把负载设定成小的 值,从而能够把盖80设定得重量轻。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对于不具有中央通道部CT而具有大致平 坦底脚踏板的鞍乘型车辆和不是底脚踏板而是具有脚踏杆和脚踏台的鞍乘型车辆也适用。
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能够有各种 变形。
9
权利要求
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乘坐者就座的鞍乘车座、在所述鞍乘车座下方配置的由该鞍乘车座开闭的第一收存部、在所述第一收存部下方配置的动力单元、在所述动力单元前方配置的燃料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存部的前方且是所述燃料箱的上方配置有蓄电池。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具有通过把其后部上壁 比前部上壁向下方位移而形成的凹部,在所述前部上壁设置有加油口 ,贯通面向所述凹部 的所述后部上壁来安装燃料泵,在所述凹部配置有所述蓄电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向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 所述蓄电池被配置在所述鞍乘车座与所述燃料泵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从所述第一 收存部的前端向前方鼓出的第二收存部,所述第二收存部收存有所述蓄电池,连通所述第 一收存部和所述第二收存部的开口由盖封闭。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谋求车体小型化的鞍乘型车辆。鞍乘型车辆具备乘坐者就座的鞍乘车座(5)、在鞍乘车座(5)下方配置的由鞍乘车座(5)开闭的物品收存盒(60)、在物品收存盒(60)下方配置的摆动单元(21)、在摆动单元(21)前方配置的燃料箱(50),其中,收存蓄电池(8)的蓄电池收存盒(70)与物品收存盒(60)的前部连结,蓄电池(8)被配置在物品收存盒(60)的前方且是燃料箱(50)的上方。
文档编号B62J35/00GK101767620SQ20091026244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森川雄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