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轮滑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56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子母轮滑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子母轮滑行器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滚动行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滑行器。
(二)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种滑行器,为了提高越野能力,采用了多种滚动排列方式;有为了增加滑 行器的横向稳定性而采用的双排四轮式,有为了增加纵向平稳过渡能力而采用的单排多轮 式等。但都由于未能增加轮径高度提高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滑行轮通常安装在踏板下 方,而踏板高度的升高会增加对人体足部的扭矩力,相应增加了足部受到扭伤的风险;所以 踏板的高度受限使滑行器的轮径高度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对滑行器来说,较为重要的过垂 直墙能力也因此一直受到踏板高度的制约,未能得到提高。在过垂直墙时,前后轮依次翻越 同一高度的障碍时,滑行器后轮受到的二次冲击与前轮相同的情况,目前未能得到解决。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径可以高过足踏板,因而有较高过垂直墙能 力,同时还具有较高平稳越障能力的滑行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子母轮滑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子斜轮(6)、 过渡轮(7)、中心轴(8)、踏板横梁(12)、后轮支架(15)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 (1)倾斜安放在踏板(3) —侧,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固定在中心轴(8)上,子斜 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 所述斜轮(1)呈单面凹形倾斜安放在踏板(3) —侧,呈半包围状包围所述踏板横 梁(12),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轮(1)的中心轴(8)上,所述子斜轮 (6)与斜轮(1)可呈相反的仰倾角,子斜轮(6)固定在斜轮(1)后方的后轮支架(15)上,还 可以加装过渡轮(7)于斜轮(1)和子斜轮(6)中间,所述过渡轮(7)可以离略微离地,与前 后滚轮的触地点应处于同一纵向线的重心位置附近,所述悬臂支架(2)上方设有一沿纵向 延伸的横挡。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两轮结构,也可以是多轮结构。在两轮结构中,上述斜轮(1)呈 单面凹形,所述凹形的斜轮(1)呈半包围状包围悬臂支架,所述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 轮(1) 一侧的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前面的斜轮(1)呈单面凹 形,所述悬臂支架(2)呈垂直状与斜轮(1)中心轴(8)连接。在悬臂支架(2)下方最好低于 中心轴(8)处悬挂踏板(3),让踏板横梁的纵向中心线处于斜轮(1)的触地纵向中心线上, 可以让一部分踏板横梁处于斜轮(1) 一侧的凹形空间中,从而可以在不提高踏板高度的情 况下,采用高过踏板高度的大直径斜轮(1)来提高所述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在多轮结 构中,还可以在斜轮(1)与子斜轮(6)的中间安放一个垂直过渡轮(7),所述过渡轮(7)通 过悬臂支架(15)与踏板横梁固定,让所述子斜轮(6)与斜轮(1)在因相互倾斜而腾出的垂 直空间纵向上相互触地点距离更加靠近;从侧面看,所述子斜轮(6)与所述斜轮(1)的轮弧 在纵向上呈相交重叠,从俯视来看,处于纵向中心线上的两个轮子各不干涉,在前后两个轮子中间还可以加一个过渡轮(7)来降低斜轮(1)与子斜轮(6)的轮弧交叉点,在翻越高过 轮弧纵向交叉点的垂直障碍时,过渡轮(7)可以不必从较高障碍的最低处开始翻越,因而 障碍对过渡轮(7)和后斜轮(1)的冲击可相应减小。所述子母轮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得 到显著提高,较高垂直墙对后轮的二次冲击受到过渡轮(7)的限制。增加了所述子母轮滑 行器的越障平稳性。 根据上述说明可能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凹形母轮倾斜安放固定在踏板一 侧,并可半包围踏板,利用凹形轮辐的凹形空间安置踏板,可减小所述斜轮的仰倾角,侧面 放置的斜轮也使轮径高度不再受踏板高度限制,因而消除了人体足部扭矩承受能力限制踏 板高度,而踏板高度限制滚轮高度的矛盾。使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四)
图1为带过渡轮的子母轮滑行器侧视图。 图2为子母轮滑行器的正视图。 其中(l)为斜轮,(2)为悬臂支架,(15)为后轮支架,(4)为轮圈,(7)为过渡轮, (8)为中心轴,(6)为子斜轮,(14)为轮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实施例之一进行具体说明。该实施例为一个子母轮滑行器, 由轮圈(4)、轮辐(14)、斜轮(1)、子斜轮(6)、过渡轮(7)、悬臂支架(2)、后轮支架(15)、中 心轴(8)构成。将斜轮(1)倾斜安放在悬臂支架(2) —侧,将后轮支架(15)与悬臂支架 (2)相连,悬臂支架(2)垂直于地面与斜轮(1)的中心轴(8)通过轴承相连。凹形的斜轮 (1)采用具有一定横向厚度的轮辐(14)以应对斜轮(1)的横向受力,在轮辐(14)外加蒙皮 与轮辐(14)成整体,起到防止轮辐(14)变形的牵拉作用,斜轮(1)与子斜轮(6)从侧面看 在纵向上相交重叠,作俯视看,两轮各不干涉。以减小高于轮弧交叉点的垂直障碍对后面子 斜轮(6)的二次冲击。在斜轮(1)与子斜轮(6)的触地中间线上,可加装一个垂直安放在 后轮支架(15)上的过渡轮(7),让过渡轮(7)起到再次降低斜轮(1)与子斜轮(6)的轮弧 交叉点的作用,增加所述子母轮滑行器的通过能力和平稳越障能力。
权利要求一种子母轮滑行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中心轴(8)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1)倾斜安放在踏板(3)一侧,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固定在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
2. —种滑行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中心轴(8)、悬臂支架横梁(12)构 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1)呈单面凹形,所述凹形的斜轮(1)呈半包围状包围悬臂支架, 所述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轮(1) 一侧的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 (15)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轮(1)的轮辐上加有 固连轮辐(14)的蒙皮(13),对轮辐起固定牵拉作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悬臂支架(2)上方设有一横 挡,沿轮圈(4)弧形纵向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斜轮(1)和子斜轮(6)中间, 加装有过渡轮(7),与前后滚轮的触地点处于同一纵向重心位置附近。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斜轮(1)和子斜轮(6)中 间,加装有略微离地的过渡轮(7)。
7. 根据权利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子斜轮(6)与斜轮(1)在同一纵 向上呈相对反向倾斜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子母轮滑行器,该结构是凹形的斜轮(1)半包围与中心轴(8)连接的悬臂支架(2),踏板横梁(12)利用轮辐(14)凹形空间放置,减小斜轮(1)的仰倾角。在斜轮(1)后通过后轮支架(15)安放一个与斜轮反向倾斜的轮径较小的子斜轮(6),让所述子斜轮(6)与斜轮(1)在纵向上更加靠近;从侧面看,所述子斜轮(6)与所述斜轮(1)的轮弧在纵向上呈相交重叠,从俯视来看,处于纵向中心线上的轮子各不干涉。利用在踏板一侧倾斜安置滑轮的办法,可装配出滑轮高出踏板的滑行器;轮径高度不受踏板高度限制;超野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文档编号B62K17/00GK201501484SQ20092013102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3日
发明者孙继华 申请人:孙继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