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前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023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前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身,特别是涉及汽车的前柱部分,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的车身由前部、底部、侧部和后部构成,车身侧部用以连接车身的底部、 前部、后部和顶盖,并构成车厢的侧面,其采用前、中、后3根立柱和上下纵梁构成车门框, 车门框内安装车门,各车门上分别设有玻璃窗,为了增大视野,一般在后柱与车身后部之间 还设有后三角窗。但是前柱处的视角不开阔,一般情况下,驾驶者通过前柱处的视线,双目 重叠角总计为5 6度,从驾驶者的舒适性角度看,重叠角越小越好,但这涉及到前柱的刚 度,必须要有一定的几何尺寸保持前柱的高刚度,而已有汽车的前柱结构只保证了刚度,却 存在着视角盲区,给驾驶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中国专利号200420122286. 2公开了一种 "用于侦测汽车前柱死角的视讯装置",它通过安装在前柱上的摄影机,将该前柱遮挡住驾 驶员视线死角区域内的景物反馈到安装在前柱内侧的显示器上,使驾驶员能够正面观察到 显示器上所呈现的画面,及时避让,从而达到保护人身、物品安全的目的。但是该方案是一 个附属品,成本高,无法普及到所有机动车辆中,并且该结构还需配备电源供应器,造成结 构复杂,使用不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柱结构,该前柱结构能够减少视角盲区,提高驾 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汽车的前柱结构,由外板和位于 外板内侧的内板连接而成,且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上固设 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内板的上部设有贯通的、用于安装玻璃 窗的观察窗孔。 本实用新型汽车的前柱结构,由内、外两层板拼接而成,外板和内板之间具有空
腔,空腔内设有用于加强整个前柱强度的加强板,加强板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可安装铰
链,前车门就通过铰链与前柱相连接,外板和内板的上部还设有贯通的观察窗孔,从而开阔
前柱区域的视野,有利于行车安全,为了增加车体安全性能,需在观察窗孔内安装玻璃窗。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观察窗孔的孔壁上设有密封卡槽。玻璃窗安装
于卡槽内,实现防水功能。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观察窗孔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方形。从前 柱的形状和制造方面考虑,将观察窗孔设计成三角形最佳。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加强板由设在观察窗孔周部的上加强板和设 在观察窗孔下部的下加强板连接而成,上加强板固连在外板和内板之间,下加强板固定在 外板的内侧壁上。将加强板分体制造后,不仅能够提高强度,还便于制造、加工和装配,节省 材料,降低成本。[0009]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下加强板位于空腔的后部,空腔的前部还设 有与外板和下加强板相连的前支撑板。空腔的前部即靠近车头的部分,在空腔前部增设前 支撑板后,可提高外板和下加强板的强度,还可加大前柱的截面宽面。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下加强板具有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向内板的凹 槽,凹槽内设有连接凹槽两侧壁的后支撑板。设置凹槽后,可节省下加强板的材料,减轻重 量,在凹槽的两侧壁之间连接后支撑板,可增加其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独立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
固定板固定在下加强板的内侧上部,下固定板固定在下加强板的内侧下部。将上固定板和
下固定板独立分开,强度高,材料省,在上、下固定板上分别固定铰链来安装前车门。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所述的内板由设在观察窗孔上部的上内板和设在观
察窗孔下部的下内板组成,上内板和下内板通过上加强板相连。将内板设计成上下两部分,
便于制造、加工和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前柱结构主要是在前柱的上部很巧妙地增设了观察窗孔,从 而减少驾驶盲区,开阔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并且观察窗孔直接设在前柱上,制造方便, 成本低,便于普及到所有的机动车辆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本前柱结构中的加强板和内 板分别为分体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强度,还便于冲压和装配,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此外,在外板和内板的空腔内还增设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有利于加宽前柱的截面宽面, 满足法规要求。

图1是本汽车的前柱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汽车的前柱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外板;2a上内板;2b下内板;3a上加强板;3b下加强板;3c凹槽;4a前支 撑板;4b后支撑板;5a上固定板;5b下固定板;7空腔;8观察窗孔。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汽车的前柱结构,由外板1和内板两层板内外连接而成, 外板1构成前柱的外部,内板构成前柱的内部,且外板1与内板之间具有空腔7,空腔7内设 有加强板,加强板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固定板,前车门与铰链相连接,外板1和内板的 上部设有贯通的、用于安装玻璃窗的观察窗孔8。 当驾驶员在倒车、转弯或者前行时,还可透过前柱上的观察窗孔8观察车外的情 况,进一步开阔视野,有利于行车安全,为了增加车体的安全性能,还需在观察窗孔8内安 装玻璃窗。 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即使安装了玻璃窗,在雨天时还会渗水,因此,还应在观 察窗孔8的孔壁上设置密封卡槽,在卡槽内安装密封内衬,使玻璃窗与观察窗孔10相密封。[0023] 观察窗孔8的形状较多,可设计成三角形、梯形、方形等等,但从前柱的形状和制 造方面考虑,将观察窗孔设计成三角形最佳,图1所示的前柱观察窗孔就是三角形的。 设置观察窗孔后,为了便于加工(主要是冲压)和装配前柱组件,需将构成前柱的 加强板、固定板和内板采用分体制造,再通过焊接方式将各分体零件固定起来,这样还能节 省材料,提高强度。 如图2所示,加强板由设在观察窗孔8周部的上加强板3a和设在观察窗孔8下部 的下加强板3b连接而成,上加强板3a固连在外板1和内板之间,下加强板3b固定在外板 1的内侧壁上。为了增加前柱的截面宽度,从而增加整个前柱的强度,可将下加强板3b置 于空腔7的后部,如图3所示,空腔7的前部(即靠近车头处)再增设与外板l和下加强板 3b相连的前支撑板4a ;还可在下加强板3b上设计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向内板的凹槽3c,凹 槽3c内设置连接凹槽两侧壁的后支撑板4b,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还能提高强度。 固定板可采用独立的上固定板5a和下固定板5b,上固定板5a固定在下加强板3b 的内侧上部,下固定板5b固定在下加强板3b的内侧下部。 如图2所示,内板由观察窗孔8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内板2a设在观察窗孔8的上 部,下内板2b设在观察窗孔8的下部,两者之间通过上加强板3a相连,就是说上加强板的 下部成为内板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汽车的前柱结构,由外板(1)和位于外板(1)内侧的内板连接而成,且外板(1)与内板之间形成空腔(7),空腔(7)内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和内板的上部设有贯通的、用于安装玻璃窗的观察窗孔(8)。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孔(8)的孔壁上设有 密封卡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察窗孔(8)为三角 形或者梯形或者方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由设在观察窗孔 (8)周部的上加强板(3a)和设在观察窗孔(8)下部的下加强板(3b)连接而成,上加强板 (3a)固连在外板(1)和内板之间,下加强板(3b)固定在外板(1)的内侧壁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强板(3b)位于空腔 (7)的后部,空腔(7)的前部还设有与外板(1)和下加强板(3b)相连的前支撑板(4a)。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强板(3b)具有上下 贯通且开口朝向内板的凹槽(3c),凹槽(3c)内设有连接凹槽两侧壁的后支撑板(4b)。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独立的上固 定板(5a)和下固定板(5b),上固定板(5a)固定在下加强板(3b)的内侧上部,下固定板 (5b)固定在下加强板(3b)的内侧下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前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由设在观察窗孔(8) 上部的上内板(2a)和设在观察窗孔(8)下部的下内板(2b)组成,上内板(2a)和下内板 (2b)通过上加强板(3a)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柱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的前柱结构存在视野盲区,影响安全驾车的问题。本汽车的前柱结构,由外板和位于外板内侧的内板连接而成,且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上固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内板的上部设有贯通的、用于安装玻璃窗的观察窗孔。本前柱结构通过在前柱上部巧妙地设计观察窗孔,从而减少驾驶盲区,开阔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并且观察窗孔直接设在前柱上,成本低,制造方便,便于普及到所有的机动车辆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文档编号B62D25/04GK201437375SQ20092016142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6日
发明者吴成明, 李书福, 李宏华, 李德国, 杨健, 范学斌, 赵福全, 项剑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