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231阅读:1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伞架,具体涉及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采用清洁能源,速度快而便捷,在我国广大城镇、乃至乡村使用已非常 普遍。特别是轻便电动车,更是单人或双人出行的交通工具。目前,这种轻便电动车没有伞 架装置,也就是说不能在车上装把伞,为骑车、乘车者遮阳挡雨。轻便电动车之所以至今没 有伞架装置,是因为车身前方没有合适之处可以安装伞架装置;更何况电动车车速较快,在 车体前方竖立安装粗壮牢固的伞架装置也不雅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目的在于改善轻便电动车驾乘者 的出行条件,为他(她)们防雨遮阳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底座、加强管、调节杆和伞具固定装置组成。所述的底座与轻便电动 车的后架连接;加强管下端与底座连接;加强管的上端连接调节杆下端,调节杆上端与伞 具固定装置连接。伞具固定装置由蛇形弯管连接夹紧件组成,夹紧件连接伞具。其中底座 主体呈叉状长框形,它的两个长边框卡于电动车后架的两侧边外;加强管的上端与调节杆 连接处设置有定位调节旋钮,加强管中部一侧设置有加强支管,加强支管的端部与加强管 的下端均设置有安装固定孔;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定位调节旋钮连接伞具固定装置的蛇形 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因伞具固定装置设置有蛇形弯管,可任意调节伞具夹紧件夹紧 伞具的方位,使伞具可根据需要展开,迎着风雨和阳光照射方向,为电动车驾乘人员出行遮 档身躯提供方便,实用性强; ( 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与轻便电动车匹配外形美观;(三)本实用新型折叠方便,无论呈展开或收拢状态均骑乘人员无影响。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呈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呈收拢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由底座1、加强管2、调节杆3和伞具固定装置4组成。所述的 底座l与轻便电动车的后架(图中未表示)连接;加强管通过加强支管22底端的A连接孔221、及加强管下端的B连接孔23螺丝与底座连接;调节杆3的下端插入加强管内,并以A 定位调节旋钮21调节固定之,调节杆3的上端与伞具固定装置4的蛇形弯管41连接,以B 定位调节旋钮31紧固之,蛇形弯管41与夹紧件42连接,夹紧件连接伞具(图中未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管、调节杆竖立在电动车骑手的身后,对前方观察、驾驶无影响;展开时, 手握蛇形弯管便可调节方位,使伞具灵活防雨遮阳。 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收拢折叠时,只要旋下A连接孔221螺丝、旋松B连接孔23螺丝,旋开 A定位调节旋钮21,以B连接孔螺丝为轴心,向后折下加强管,并将调节杆塞入加强管内,旋 紧B连接孔23螺丝及A定位调节旋钮21即可。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预期的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底座、加强管、调节杆和伞具固定装置组成,所述的底座与轻便电动车的后架连接;加强管下端与底座连接;加强管的上端连接调节杆下端,调节杆上端与伞具固定装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固定装置由 蛇形弯管连接夹紧件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呈叉状 长框形,它的两个长边框卡于电动车后架的两侧边外。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上端与 调节杆连接处设置有A定位调节旋钮;加强管中部一侧设置有加强支管;加强支管的端部 与加强管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孔。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其特征在于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B 定位调节旋钮连接伞具固定装置的蛇形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轻便电动车折叠式伞架,该伞架由底座、加强管、调节杆和伞具固定装置组成。底座与轻便电动车的后架连接;加强管下端与底座连接;加强管的上端连接调节杆下端,调节杆上端与伞具固定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因伞具固定装置设置有蛇形弯管,可任意调节伞具夹紧件夹紧伞具的方位,使伞具可根据需要展开,迎着风雨和阳光照射方向,为电动车驾乘人员遮档身躯提供出行方便,实用性强;伞架结构简洁,与轻便电动车匹配外形美观;且折叠方便,无论呈展开或收拢状态均对骑乘人员无影响。
文档编号B62J11/00GK201472528SQ20092023336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8日
发明者蒋明君 申请人:蒋明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