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214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意外灾难救援小分队常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 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灾害的影响,前往灾区的道路往往受到严重损坏,目前使用的越障救援 装备表现出了诸多的不足1)目前使用的车辆,不管是机动车辆还是人力小车(如独轮车、架子车、三轮车 等)均无法跨越行进途中遇到的断桥、悬崖等交通障碍,在大段道路由于塌方等原因变的 很窄小时亦无法通过,且到达灾区后车辆也无法作为救援器械使用;2)目前跨越断桥、沟渠使用的都是固定桥梁,功能单一无法且移动携带;3)目前徒步翻越坡度很大的悬崖断壁时使用的基本是软梯或绳索,首先需要有人 先攀蹬上去悬崖或将软梯或绳索的一端抛投缠绕系在悬崖断壁上某些支撑物上(如树木 等),当悬崖断壁高度超过10米时很难实施。用梯子攀登时一般高度< 8米,且梯子在长途 行军时携带不便,到达灾区后也无法作为救援器械使用;4)目前灾区救援常用的器械有担架、手术台、废墟起吊清理用具等及为伤病员和 救援人员提供遮风档雨作用的帐篷等。这些器械都有相当的重量,徒步行军赶赴灾区时携 带不便。我军是我国突发性意外自然灾害救援时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我国(军)在对突 发性意外自然灾害实施救援时,一般以班(或小分队)为基本单位奔赴灾区实施救援。时 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能否迅速赶赴受灾现场并立即实施救援,对救援工作是否具 有成效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到灾害的影响,前往灾区的道路往往受到严重损坏,致使救 援小分队往往不能及时赶赴灾区,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样的原因,由于赶赴灾区 的交通受阻,大型救援装备往往不能及时抵达灾区,也会影响到先期抵达灾区的小分队的 救援效果。为此,必须解决赴援小分队迅速赶赴灾区并利用简单便携的设备迅速实施救援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 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即在交通受阻的情况下,也能使赴援小分队迅速赶赴灾区,并利 用自己携带的装备迅速投入救援之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由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件箱构成,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 件箱依次连接。所述的底盘组件由四套车轮、连杆、竖直杆、螺母、丝杠、锁卡、销轴、压紧板及两个 底盘体和两个底盘纵向梁组成,两个底盘体和两个底盘纵向梁用固定联接为一体,车轮与竖直杆销轴连接,可相对转动,竖直杆下端与连杆下端用连接,组成转动副,上端套装在螺 母的孔内,组成移动副,连杆上端与底盘体连接,组成转动副,丝杠插入底盘体下方孔中,组 成转动副,销轴插在底盘体的孔中,锁卡装在底盘体下部锁腔中,锁卡头部卡在销轴的切口 中,压紧板压紧凸棱,通过穿过车架组件立柱横梁之间空隙的螺栓与底盘体固定联接。所述的车架组件由两根斜拉立柱、八个立柱横梁和两个拉杆组成,立柱横梁与斜 拉立柱连接,拉杆一端与斜拉立柱连接,组成转动副,另一端与车厢后板连接,组成转动副。所述的车厢组件由八个梯桥体、八个接头、二个车厢前板、二个车厢后板、八个卡 板、四个刚度加固板和一个车厢底板组成,刚度加固板与车厢前板和车厢后板连接,每个梯 桥体和接头用固定联接为一个梯桥单元,八个梯桥单元的两端分别插入车厢前板和车厢后 板的孔中后,用卡板卡锁住,再用螺钉将卡板和车厢前板、车厢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附件箱内装二十副钢索、八根地锚钢钎、四个销轴、四个挂环、一套吊挂滑 轮组、四个梯柱支脚和四个挂钩,平放在车厢底板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便捷小车携带救灾常用设备,降低人员徒步跋涉劳动强度。2)组合成越障梯,可翻越15. 9米以下(彡750)悬崖;3)简易桥迅速跨越< 15米长m的沟壑。4)帐篷可供8-10人居住,5)简易手术台施行简单手术;6)担架可拆成8副担架。7)简易起吊装置可组装成一个简单的起吊装置,起吊重量< 500公斤的重物。8)集小车、梯、桥、帐篷、手术台、担架、起吊装备等功能于一体;9)车轮轮距和车身底盘高度可调;10)拆卸组合简易快捷且拆卸方便零部件不易丢失;11)利用钢索加固梯、桥并简化长桥搭放,提高了梯、桥刚度,减轻了装置的重量;12)接头可与其他零件快捷搭接和并在90度、177度自动锁死。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a)为本发明的主视图1(b)为本发明的左视图1(c)为本发明的右视图2是梯桥单元结构示意图3是单立柱斜拉拱桥结构示意图
图4双立柱斜拉拱桥结构图
图5梯子结构图
图6是起吊装置结构图
图7是简易担架结构图
图8是简易工作台结构图
图9是简易帐篷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小车由底盘组件1 6、16 18,车架组件7、8、15,车厢组 件9 14、19、20及附件箱21等四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各构件件间主要采用卯榫结 构连接。如图1右图所示,底盘组件由车轮1、连杆2、竖直杆3、螺母4、丝杠5和底盘体6 等组成。车轮1与竖直杆3用轴连接,可相对转动。竖直杆3与底盘体6通过连杆2和两 个铰链连接,且与螺母4组成移动副,可上下相对滑动。螺母4和丝杠5组成螺旋副并与底 盘体6组成移动副,在丝杠5驱动下可相对底盘体6左右滑动。丝杠5与底盘体6在其中 部处组成转动副,从而组成由丝杠5调节的、左右对称的双滑块连杆机构转动丝杠5两端 任意一个手轮,可调节左右两个轮子1的轮间距B和底盘体6相对地面的高度H(如图1中 图所示)。底盘组件由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通过底盘纵向梁6-1连接为一 个整体纵向梁6-1两端下方各有一个带切口的销轴17,将销轴17插入底盘体6相应的孔 中后,锁卡16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卡入销轴17的切口中,从而使前后两个底盘体6和纵向梁 6-1固联接为一体。纵向梁6-1两端上方各有一个开有两道横向槽的压紧板18,分别用两 个螺钉插入横向槽与纵向梁6-1上相应的螺纹孔旋合,旋松螺钉时压紧板18可横向移动, 旋紧螺钉时使压紧板18与纵向梁6-1固定联接,同时压紧车厢组件中底部梯桥单元横框侧 部的凸棱19,防止车厢组件向上脱开小车底盘。车架组件7、8、15的连接如图1左图下部所示,车架组件由斜拉立柱7、立柱横梁8和拉杆15等组成。斜拉 立柱7为两个L形构件,长杆段部分为车架底梁,并与四个立柱横梁8焊接为一体;短杆段 部分为车架后斜框,两端上下两侧焊接有四个横梁8,两个拉杆15的一端在短杆段中部处 与短杆段用铰链连接,另一端与车厢后板12上相应处铰链连接,使车厢与车架连为一体。车厢组件9 14、19、20的连接如图1左图上部所示,车厢组件由梯桥体9、接头10、车厢前板11、车厢后板12、带 有S形槽的卡板13、刚度加固板14和车厢底板20等组成。如图2所示,接头10由两个半接头10-1、10_2组成,中间用轴联接为一个完整的 接头10。每个梯桥体9由两根纵向梁9-1和五根横向梁9-2组成。一个梯桥体9和一个完 整的接头10用紧定螺钉10-3连接,组成一个梯桥单元。梯桥单元在组装其他器械时一般 作为一个完整的部件使用而不分开。每个梯桥单元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接头与另一个梯桥 单元的无接头端通过紧定螺钉10-3对接而组成更长的梯桥或其他器械用构件。如图1右图上部所示,车厢由上下各2个梯桥单元和左右各2个梯桥单元共8个 梯桥单元的两端分别插入车厢前后板11、12相应的矩形孔组成。前后板11、12分别由上下 两部分各通过2个合叶14-1和2个刚度加强板14组成,拆下加强板14后,前后板11、12 均可沿中部对折。卡板13通过两个螺栓和前后板联接,旋松螺栓并通过卡板13上的S形 槽调整卡板13与螺栓的相对位置,可以使卡板13方便快捷的卡入或脱离梯桥单元两端的 一字槽,从而锁紧或松开梯桥单元,完成车厢的装配或拆卸。
8个梯桥单元的两端分别插入车厢前后板11、12相应的矩形孔并用卡板13卡紧 后,再将车厢底板20放入车厢内底部,将帐篷21-6折叠成与底板20大小相当的矩形衬垫 在20方,整个车厢部件即告完成。将整个车厢放置在车架组件上并使车厢部件下部两个梯 桥单元内侧的两个纵向梁卡入底盘上表面6-2上中间的两个纵向U形槽内,再用压紧板18 压紧梯桥单元横框侧部的凸棱19,最后将拉杆15上端联接在后板12上的销轴座上,从而使 底盘、车架和车厢完全相对固联为一体,再套盖上小车防雨蒙布,即组成完整的小车。附件箱21内装携带的附件附件箱21内装有长度可微调且两端带有挂钩的20副(40根)钢索21_1、8根地 锚钢钎21-2、4个销轴、4个挂环21-3、一套吊挂滑轮组21_4、4个梯柱支脚21_5和挂钩等 组装附件和榔头等常用工具,平时放置在车厢内。当行进途中遇到障碍需要拆卸小车并组 装成斜拉桥、长梯等越障器械时,或达到灾区需要搭建帐篷、人字形吊挂架挂废墟杂物时, 可将附件箱21内的相应附件取出使用。参照图2所示,每个梯桥体9由两根纵向梁9-1和五根横向梁9-2组成。接头10 由两个半接头10-1、10-2组成,且每个半接头上均有一个孔,孔中插有销轴10-4。两个半 接头10-1、10-2中间用轴联接为一个完整的接头10。一个梯桥体9和一个完整的接头10 用紧定螺钉10-3连接组成一个梯桥单元。梯桥单元在组装其他器械时一般作为一个完整 的部件使用而不分开。每个梯桥单元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接头与另一个梯桥单元的无接头 端通过紧定螺钉10-3对接而组成更长的梯、桥或其他器械用构件。在接头10的两个半接 头10-1、10-2上的两个孔中插入有销轴10-4,可以悬挂图3、图4等所示装备中使用的钢索 21-1端部的挂钩。另外,两个半接头10-1、10-2中间用轴联接,且一个半接头10-1带有外 凸圆弧10-5、另外一个半接头10-2带有内凹圆弧10-5,两圆弧名义半径相同,过渡配合。半 接头10-1上的外凸圆弧10-5上开有夹角为77度的两个径向槽,半接头10-2上开有一个 径向槽,内置一个矩形卡锁10-6。卡锁两外侧端沿径向带有圆柱手柄,卡锁底侧装有压缩 弹簧10-7。通过圆柱手柄控制卡锁沿径向槽向外移动,使卡锁脱离半接头10-1上的径向 槽后,两个半接头10-1、10-2可以任意相对转动。放松圆柱手柄,在弹簧作用下使卡锁卡入 半接头10-1上的径向槽后,可以使两个半接头10-1、10-2锁死。从而使两个半接头10-1、 10-2可以分别在90度和177度两个位置锁死,在其他位置可以任意相对转动,以满足不同 的连接需要。参照图3所示,将图1左图中的7号件按顺时针方向转70度,即为图3中的7号件, 其长杆部分即为图3中斜拉拱桥的立柱,并将15号件上端的孔用螺栓与7号件长杆上相应 的孔联结,以增加7号件的刚度。将从图1救援车上拆卸下来的八个梯桥单元(每个梯桥 单元含一个梯桥体9和一个接头10)依次连接起来-即每个梯桥单元的有接头端的接头端 部插入相邻梯桥单元无接头端梯桥体矩形空心纵向梁(见图1中的9-1)的矩形孔内,再拧 动接头端部螺纹孔内的紧定螺钉(见图2中的10-3)使其向外移动,正好顶在无接头端梯 桥体矩形空心纵向梁矩形孔内侧面的横向圆孔内,使相邻两梯桥单元固连为一体,这样,八 个梯桥单元就可以连接成总长约15. 88m的拱桥桥身。将由八个梯桥单元组成的拱桥桥身 无接头端(图3左端)插入7号件放置在地面上的短杆部分焊接于纵向梁上下两侧的4个 横梁8(见图1左图右侧的8号件)之间的空间中。从附件箱21内(见图1中的21号件) 取出两端带有挂钩的八副长短各异的钢索21-1 (每副两根长短相同)和两根销轴,将两根销轴安装在7号件长杆部分上端横梁8上孔中,再按图3所示,将钢索21-1 —端的挂钩挂 在有关梯桥单元接头上的孔上(如图2中的10-4孔),另一端挂钩挂在安装于7号件长杆 部分上端横梁8上孔中的销轴上。最长的钢索用于连接最右端的接头,最短的钢索用于连 接最左端的接头,以此类推。连接完所有八副钢索后,斜拉立柱7和由八个梯桥单元组成的 拱桥桥身即形成一个整体。搭桥时用手抓住7上端的横梁8,将其向压,使安装在7上的轮 1与地面接触、拱桥桥身右端稍微抬起,推动整个系统向右移动,到桥身右端搭到对岸,放下 拱桥桥身使右端与对岸地面接触。从附件箱21内(图1)取出四个地锚钢钎21-2和另外 两根钢索,将两个地锚钢钎21-2通过7件长短杆交叉处的横梁沿横向外伸部分的孔中楔入 地面,使7与地面相对固定;将两根钢索一端的挂钩挂在7件上端横梁8上的销轴上,另一 端的挂钩分别套在另外两个地锚钢钎上,将地锚钢钎楔入7件侧后大约45度方位的地面, 调节钢索长度,使两根钢索充分拉紧。参照图4所示,双立柱斜拉拱桥连接方法和图3所示单立柱斜拉拱桥连接方法基 本相同,只是在连接八个梯桥单元时,将最右端的两个梯桥单元接头锁死在90度的位置, 并在最右端的梯桥单元下部横梁上安装上轮子1,在上部横梁上的孔中装上从附件箱21内 (图1)取出两根销轴,并从附件箱21 (图1)内取出另外的七副钢索,用六副钢索连接于最 右端的梯桥单元上部横梁上的销轴和拱桥桥身各接头之间。同图3的方法,将拱桥搭好后, 先一个人带上四个地锚钢钎和另一副钢索,通过拱桥到达对岸后,在图示位置楔入地锚钢 钎并装上最右端的钢索21-1即可。参照图5所示,八个梯桥单元(图中9、10件)间的连接方法同图3。左图中八个 梯桥单元间接头均在177度处锁死,中间图中下面七个梯桥单元间接头均在177度处锁死, 最上部两个梯桥单元间接头在90度处锁死。两种结构根据地形及垂直障碍的高度任意选 择。右图为从附件箱21内(图1)中取出的挂环21-3与最上部梯桥单元中的梯桥体横向 梁9-2的连接方法放大图将挂环21-3圆柱柄插入梯桥体横向梁9-2的孔中,上面垫上垫 板后,用螺母旋合在圆柱柄端的螺纹上即可。再将从附件箱21内(图1)中取出的吊挂滑 轮组21-4的上部挂钩挂在挂环21-3下部的圆环上,下部挂钩挂上货物即可。参照图6所示,左、中两图为组装为起吊装置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右图为左视图 上端结构放大图。图中八个梯桥单元(图中8、9件)间的连接方法同图3,其中最上端两个 梯桥单元间的接头不用锁死,而是根据现场要求的高度,随着下底部的钢索21-1的长短成 任意角度。图6左图中部其余梯桥单元间的接头锁死在177度位置。图6中左图最上端两 个梯桥单元间的接头沿轴向装有挂环座杆22,挂环座杆22由座杆体22-1、连接头22-2和 连接头座22-3等组成,如右上图所示(放大图)。组装时,先将两端的22-2件先旋入22-3 中,使22件整体长度略小于梯桥单元接头轴内侧的距离,再将22件放在最上端梯桥单元接 头轴内侧之间,旋转两端的22-2件使其分别向外侧移动,套入梯桥单元接头轴内侧的外伸 部分使之固联为一体。组装好后22件与接头10的结构如右下图所示。挂环座杆体22-1 与梯桥体9横向梁9-2截面尺寸相同,且中间有直径和挂环21-3圆柱柄直径相同的圆孔。 挂环21-3和挂环座杆体22-1的连接方法同图5右图相同,即将图5右图中的9_2件换为 挂环座杆体22-1即可。装好挂环21-3后,再将吊挂滑轮组21-4的上部挂钩挂在挂环21-3 下部的圆环上,下部挂钩挂上货物即可(方法同图5)。参照图7所示,每一个梯桥单元都可以做为宽500mm,长2050mm的简易担架使用。
参照图8所示,拆卸下图1所示小车上顶部和侧面上部共四个梯桥单元、小车前后 四个加强板14,从车厢内底部取出车厢底板20,拆卸下拉杆15和后板12间联接件15-1 (含 销轴、螺母等)后用联接件15-1将拉杆15上端联接在小车侧面下部的两个梯桥单元纵向 梁相应的孔处(图8中的9号件),再将前后板11、12沿中部合叶14-1处向小车内侧对折 90度搭放在小车侧面下部的两个梯桥单元(图8中的9、10件)上,再将车厢底板20上下 翻转180度,将侧边边缘处的凸缘21-1卡在小车侧面下部的两个梯桥单元上部内侧,形成 一个完整的工作台面。图8中斜拉立柱7上端的横梁8上均布有四个直径为IOmm的小孔, 可以用来悬挂工作时需要的物品23 (如医疗注射用吊瓶等)。参照图9所示,将图1所示小车拆卸后,将八个梯桥单元分为两组,每组四个梯桥 单元中,中间两个梯桥单元间的接头锁死在177度位置,两端部各两个梯桥单元间的接头 锁死在90度位置如图9所示,形成两个长4m、高2m、宽500mm的U字型结构。两个U字型 结构并排摆放,外侧间距5m,再在每个U字型结构中间两个梯桥单元两端的横向梁9-2中间 位置的孔中楔入地锚钢钎21-2,使每个U字型结构与地面固定。再如图9右图所示,将从小 车拆卸下的一个底盘纵向梁6-1有短圆柱凸台的一端与另外一个有短圆柱凹孔的一端对 接为帐篷立柱,展开帐篷布21-6,将其中部相应的短圆柱形布袋套接在上部6-1短圆柱凸 台上,其余部分搭放在两个U字型结构上,再将四根钢索21-1 —端的挂钩挂在帐篷布上侧 四角的挂环上,将另外一端挂在四个地锚钢钎21-2的圆杆上,最后将四个地锚钢钎21-2楔 入相应的地面上,即可形成中间立柱高3m、四角高高2m、占地面积4_15 = 20平方米的野营 帐篷。本发明在赴援救援时,可根据需要将小车拆卸后组装成如下各种越障或救援器 械(1)救援被水灾等自然灾害围困的人员时,运用本发明可组合成一座最大展长为 15. 88米、最大有效跨度约15米、最大载荷不小于200kg的斜拉微拱形桥梁。(2)救援人员在赴援途中遇到断桥、沟渠等水平障碍时,运用本发明可组合成一座 最大展长约为13. 75米、最大有效跨度约13米、最大载荷不小于200kg的一端斜拉一端直 拉的微拱形桥梁从而跨越障碍。(3)救援人员在赴援途中遇到悬崖、断壁等垂直障碍时,运用本发明可组合成最 大展长为15. 88米的长梯,或带2米长垂直支杆、最大展长为13. 92米的长梯,从而跨越障 碍,并运用本发明附件箱所带的动滑轮组和挂钩钢索等,组合成简单的起吊装置,起吊重量 (300公斤的货物。(4)救援人员在赴援途中,可利用本发明小车轮距和底盘高度可调的特点,运载救 援所带的物质,方便的通过一般车辆无法通过的、只有小型人力独轮车才能通过的滑坡、塌 方路段和山间小路,从而可有效提高救援小分队徒步赴援途中的机动性。(5)到达灾区后,可以利用梯桥单元和接头左右两部分可以相对转动0 1770的 特点,组成不同高度的人字梯架,再在人字梯顶装挂滑轮组和挂钩,从而组成废墟杂物起吊
直ο(6)在长2米、宽0. 5米的梯桥单元上,铺垫上对折后的小车防雨蒙布,即可形成一 个简易担架。(7)拆除图1小车车厢上部两个梯桥单元、左右两侧上部各一个梯桥单元和车厢前后板11、12上的刚度加固板14,将车厢前后板沿合叶14-1轴线向内折合后放置在车厢 两侧剩余的梯桥单元上侧的纵向梁上,再将车厢底板20端部的凸沿卡入前后板弯折部分 相应的槽内,就组合成了一个简易工作台(图8)。在图1车架7短杆段部分悬挂上吊瓶22 等医疗器械,此简易工作台(图8)即可做病床或简易手术台使用。
(8)拆开图1小车车厢取出8个梯桥单元后,四个一组并用接头连接成两套长4 米,高2米的U形框架,将两套U形框架并排放置,使其间距为4米。再从小车上拆下两根 底盘纵向梁6-1并将其对接,形成一根长约3. 2米的立柱,将小车防雨蒙布展开成帐篷布, 将其中央自带的园布环套在立柱顶端,四角搭放在两套U形框架上部,其余部分自由垂挂 至地面,在四角外侧的布质挂环上挂上从附件箱中取出的四根钢索,将钢索拉紧后,另外一 端用4个地锚钢钎固定在地面上,从而组合成一个16平方米面积的简易帐篷(图9),可供 8 10个伤病员或救援人员遮风档雨及救治伤员时临时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由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件箱构成,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件箱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 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组件由四套车轮⑴、连杆⑵、竖直杆⑶、螺母⑷、丝杠(5)、 锁卡(16)、销轴(17)、压紧板(18)及两个底盘体(6)和两个底盘纵向梁(6-1)组成,两个 底盘体(6)和两个底盘纵向梁(6-1)用固定联接为一体,车轮(1)与竖直杆(3)销轴连接, 可相对转动,竖直杆(3)下端与连杆(2)下端用连接,组成转动副,上端套装在螺母(4)的 孔内,组成移动副,连杆(2)上端与底盘体(6)连接,组成转动副,丝杠(5)插入底盘体(6) 下方孔中,组成转动副,销轴(17)插在底盘体(6)的孔中,锁卡(16)装在底盘体(6)下部 锁腔中,锁卡(16)头部卡在销轴(17)的切口中,压紧板(18)压紧凸棱(19),通过穿过车架 组件立柱横梁(8)之间空隙的螺栓与底盘体(6)固定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 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组件由两根斜拉立柱(7)、八个立柱横梁(8)和两个拉杆(15) 组成,立柱横梁(8)与斜拉立柱(7)连接,拉杆(15) —端与斜拉立柱(7)连接,组成转动副, 另一端与车厢后板(12)连接,组成转动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 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厢组件由八个梯桥体(9)、八个接头(10)、二个车厢前板(11)、二 个车厢后板(12)、八个卡板(13)、四个刚度加固板(14)和一个车厢底板(20)组成,刚度加 固板(14)与车厢前板(11)和车厢后板(12)连接,每个梯桥体(9)和接头(10)用固定联 接为一个梯桥单元,八个梯桥单元的两端分别插入车厢前板(11)和车厢后板(12)的孔中 后,用卡板(13)卡锁住,再用螺钉将卡板(13)和车厢前板(11)、车厢后板(12)固定连接为 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 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件箱(21)内装二十副钢索(21-1)、八根地锚钢钎(21-2)、四个销 轴、四个挂环(21-3)、一套吊挂滑轮组(21-4)、四个梯柱支脚(21-5)和四个挂钩,平放在车 厢底板(2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组装成多种越障救援装备的组合式多功能小车,由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件箱构成,底盘组件、车架组件、车厢组件、附件箱依次连接。集小车、梯、桥、帐篷、手术台、担架、起吊装备等功能于一体,本发明在赴援救援时,可根据需要将小车拆卸后组装成如下各种越障或救援器械,使用方便快捷。本发明通过拆卸重组,组装成赴援、救援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克服现有车辆及相关越障救援装备的上述不足,使救援人员能够迅速赶赴灾区,并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文档编号B62B3/02GK101927779SQ20101026531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仝崇楼, 周雷, 尚升, 张洋, 林梅, 王伟, 韩江宁 申请人:仝崇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