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型自卸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065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斗型自卸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货汽车车厢,具体涉及一种漏斗型自卸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散装货物运输的自卸车厢有两种卸货方式,即后倾式卸货方式和侧倾 式卸货方式,总之是将车厢的一边为转轴,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车厢翻转,将车厢内的货物 卸出。上述自卸车厢随着车厢的长度加长和载重量加大,逐渐显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载重量加大、车厢重心的升高,卸车时重心失稳,容易发生翻车事故;(2)采用侧倾 方式卸货时,大量被卸下的货物会将车轮深深埋住,使车无法移动;(3)加大的车厢和载重 量需要加大举重设备和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不仅增加了车辆的自重,而且加大了设备购置 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 作性能安全、可靠的漏斗型自卸车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漏斗型自卸车厢,包括架设在走行轮上的厢体,所 述厢体的前端为连接牵引车的连接部,厢体后部设置有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 构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外侧主承重梁和设置在前、后两端的端部主承重梁,所述外侧主承重 梁和端部主承重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漏斗。所述漏斗由次承重梁和连接梁组成,所述次承重梁沿承重机构纵向设置,次承重 梁的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端部主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梁相互平行设置并与次承重梁 垂直连接,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主承重梁相连接。所述次承重梁和连接梁的横截面形状均为“ Λ ”形。位于走行轮上方的外侧主承重梁的形状为拱形。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底板。所述连接部的前端横向设置有端部主承重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设备投资少;(2)可减轻车辆自重,增加有效载荷;(3)工作性能安全、可靠,外形简洁、美观,操作、维修方便。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0018]图4为图2的附图标记说明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1-厢体;5-漏斗;
2_走行轮; 6-外侧主承重梁; 10-连接梁;
3-承重机构;4-连接部;
7-端部主承重梁; 8-通孔; 11-底板。 9-次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设在走行轮2上的厢体1,所述厢体1的前 端为连接牵引车的连接部4,厢体1后部设置有承重机构3,所述承重机构3包括设置在两 侧的外侧主承重梁6和设置在前、后两端的端部主承重梁7,所述外侧主承重梁6和端部主 承重梁7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漏斗5。走行轮2上方的外侧主承重梁6 的形状为拱形。通常厢体1前端的连接部4不装载货物,所述连接部4的底部只设置带有通孔8 的底板11。为提高厢体1的整体强度,所述连接部4的前端横向设置有端部主承重梁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漏斗5由次承重梁9和连接梁10组成,所述次承重梁9 沿承重机构3纵向设置,次承重梁9的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端部主承重梁7固定连接,所述 连接梁10相互平行设置并与次承重梁9垂直连接,连接梁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主承 重梁6相连接。所述次承重梁9和连接梁1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Λ”形。本实用新型车厢主要用于装卸颗粒状的散装货物,为使货物顺利通过漏斗卸出, 对货物粒径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货物的粒径不能太大。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装车作业采用 人工或机械均可,卸车作业由工作人员首先将位于车厢中间一排的漏斗5打开,然后将车 前后移动,视货物卸出情况再开启位于厢体1两侧的漏斗5,直至将厢体1内的货物卸完。
权利要求一种漏斗型自卸车厢,包括架设在走行轮(2)上的厢体(1),所述厢体(1)的前端为连接牵引车的连接部(4),厢体(1)后部设置有承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3)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外侧主承重梁(6)和设置在前、后两端的端部主承重梁(7),所述外侧主承重梁(6)和端部主承重梁(7)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漏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5)由次承重梁(9) 和连接梁(10)组成,所述次承重梁(9)沿承重机构(3)纵向设置,次承重梁(9)的前、后端 分别与所述端部主承重梁(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梁(10)相互平行设置并与次承重梁(9) 垂直连接,连接梁(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主承重梁(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斗型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承重梁(9)和连接梁 (1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Λ”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位于走行轮(2)上方的外侧 主承重梁(6)的形状为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型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的底部设置 有带有通孔⑶的底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漏斗型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的前端 横向设置有端部主承重梁(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斗型自卸车厢,包括架设在走行轮上的厢体,所述厢体的前端为连接牵引车的连接部,厢体后部设置有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外侧主承重梁和设置在前、后两端的端部主承重梁,所述外侧主承重梁和端部主承重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漏斗。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卸性能可靠、安全,可减轻车辆自重,增加有效载荷,造价低,投资省,使用、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B62D33/02GK201670281SQ20102018706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郭洪亮 申请人:郭洪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