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燃料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框架止动装置的燃料箱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一种技术,在两轮机动车的燃料箱中,在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内侧设置有金属网状的框架止动装置,能够从供油口进行燃料供给,同时防止火种向燃料箱内侵入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公知在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箱中,从供油口插入燃料抽取管, 抽取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018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47334号公报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燃料箱的供油口设置有框架止动装置的情况下,即使如专利文献2所述使用燃料抽取管抽取燃料,也因为框架止动装置成为障碍而燃料抽取管不能插入燃料箱的底部,所以不能抽取燃料。另外,虽然为了使燃料抽取管达到燃料箱的底部而考虑在框架止动装置设置插入燃料抽取管的开口,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框架止动装置的功能,必须在抽取燃料后塞住所述开口,因此存在使结构变得复杂并在作业时浪费时间和劳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以抽取来自于供油口的燃料的燃料箱结构,并且使作业容易。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箱结构具备燃料箱沈、3沈;形成筒状并设置于所述燃料箱26、3沈的供油口 55、355 ;设置于所述供油口 55、355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 26,326内侧的框架止动装置42、342,所述燃料箱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油口 55、355 的侧面部41a、141a、;341a形成有开口 60、360,以向所述供油口 55、355的所述侧面部41a、 141a、341a施力的方式配置并且闭塞所述开口 60、360的筒状弹簧板部件51。通过所述结构,即使是设置有配置于燃料箱的内侧的框架止动装置的结构,也能够通过使用设置于筒状的供油口的侧面部的开口抽取燃料箱内的燃料,并且能够通过以向侧面部施力的方式设置的筒状弹簧板部件闭塞开口。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以抽取来自于供油口的燃料的燃料箱结构,并且能够利用筒状弹簧板部件闭塞开口,能够使闭塞开口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所述结构中,具有以闭塞所述供油口 55的方式卡合的燃料盖35,形成于所述供油口阳的燃料盖用卡合部34a向所述燃料箱沈内延伸而形成,该燃料盖用卡合部 34a也可以作为将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利用形成于供油口的燃料盖用卡合部进行筒状弹簧板部件的定位,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另外,在构成所述供油口 55的筒部41的下端形成有内侧弯曲部41c,该内侧弯曲部41c也可以作为将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能够通过形成于供油口的下端的内侧弯曲部提高下端侧的强度,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内侧弯曲部将筒状弹簧板部件在轴向定位,所以能够谋求部件数量的减少及生产性的提高。另外,在比所述供油口 55的下端更下方的位置也可以设置有限制供油时的喷嘴G 的侵入的喷枪限位体43。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组装筒状弹簧板部件时,能够利用喷枪限位体限制筒状弹簧板部件的脱落,能够提高生产性。另外,所述供油口 355具备向所述燃料箱326的外方侧露出并形成圆筒状的填充金属341 ;设置于该填充金属341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喷枪限位部件343,该喷枪限位部件 343在底部具有以横断底部开口面34 的方式形成的喷枪限位343c,在所述喷枪限位部件 343的圆筒状侧面343a形成有所述开口 360,并且在所述圆筒状侧面343a的上下位置形成有弯曲部351、352,也可以作为利用该弯曲部351、352将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利用形成于喷枪限位部件的圆筒状侧面的上下位置的弯曲部使筒状弹簧板部件在轴向定位,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另外, 因为相对于填充金属另行设置喷枪限位部件,所以提高了生产性。另外,在形成于所述喷枪限位部件343的上侧的弯曲部351还可以形成有折回部 351a0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在形成于喷枪限位部件的上侧的弯曲部形成有折回部,所以能够利用所述折回部防止供油时卡在喷嘴的上侧的弯曲部,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所述筒状弹簧板结构51设置于筒状组装部件65的内周,该筒状组装部件65 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筒状弹簧部件51的直径小,所述筒状弹簧部件51处于向所述供油口 55,355的筒状的侧面部41a、141a、341a内施力的状态,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也可以在与所述供油口阳、355连接的所述筒状组装部件65的内周被引导插入所述供油口 55、355。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筒状弹簧板部件在与供油口连接的筒状组装部件的内周被引导并且插入供油口,所以能够提高组装的作业性。另外,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也可以设置于比所述框架止动装置42、342更上方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筒状弹簧板部件设置于比框架止动装置更上方的位置,所以能够不塞住框架止动装置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在本发明的燃料箱结构中,通过使用设置于供油口的侧面部的开口能够抽取燃料箱内的燃料,并且能够利用以向侧面部施力的方式设置的筒状弹簧板部件闭塞开口。由此, 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抽取来自于供油口的燃料的燃料箱结构,并且能够利用筒状弹簧板部件闭塞开口,能够使闭塞开口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因为利用燃料盖用卡合部对筒状弹簧板部件进行定位,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另外,因为能够利用供油口的内侧弯曲部提高下端侧的强度,并且利用所述内侧弯曲部使筒状弹簧板部件在轴向定位,所以能够谋求部件数量的减少及生产性的提高。
另外,在组装筒状弹簧板部件时,能够利用喷枪限位体限制筒状弹簧板部件的脱落,能够提高生产性。另外,因为利用形成于喷枪限位部件的上下位置的弯曲部使筒状弹簧板部件在轴向定位,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另外,因为相对于填充金属另行设置喷枪限位部件,所以提高了生产性。另外,利用喷枪限位部件的弯曲部能够防止供油时卡在喷嘴的上侧的弯曲部,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因为筒状弹簧板部件在筒状组装部件的内周被引导并插入供油口,所以能够提高组装的作业性。另外,能够不塞住框架止动装置而设置筒状弹簧板部件。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左视图。图2是燃料箱的左视图。图3是从上方看的燃料箱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的剖面图。图5是图3的V-V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用圆筒状环闭塞抽油用开口的作业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供油口装置的剖面图。图8是适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左视剖面图。图9是燃料箱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燃料箱的主视剖面图。图11是图10的供油口装置的放大图。图12是供油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供油口装置的剖面图。图14是供油口装置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洸、3洸燃料箱3 凸缘部(燃料盖用卡止部)35供油口盖(燃料盖)41供油导向筒(筒部)41a、141a周壁部(侧面部)41c内侧弯曲部42、342框架止动装置43喷枪限位体51圆筒状环(筒状弹簧板部件)55 供油口60、360 抽油用开口(开口)65组装夹具(筒状组装部件)
341填充物(填充金属)343喷枪限位部件343a限位周壁部(圆筒状侧面、侧面部):343b底部开口面343c架设部(喷枪限位)351上侧弯曲部(弯曲部、上侧的弯曲部)351a 折回部352下侧弯曲部(弯曲部)355 供油口G 喷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箱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等的方向,如无特别说明则与以下说明的车辆的方向相同。另外, 用于以下说明的图中各处表示为表示车辆前方的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左视图。在两轮机动车1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旋转自由地设置有前轮2,在前轮2的上方设置有前轮挡泥板3。在前轮挡泥板3的上方设置有使前轮2转向的操纵把4。在形成于车体框架5的前端的头管6可以旋转地支承有转向套筒7,操纵把4设置于转向套筒7的上部。在转向套筒7的下部设置有向左右延伸的板状的下部连接桥8,在下部连接桥8的左右端部固定有左右一对的前叉9的上端,前轮2旋转自由地支承于前叉9的下部。车体框架5具备由从头管6向后斜下方延伸的剖面为矩形的一个钢制管材构成的主架10 ;座椅轨架11,其从主架10的后端部向左右分叉并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后,向后斜上方延伸,之后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从主架10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板10a。在枢轴板IOa的前方且在主架10的后部下方支承有空冷单缸的发动机12。在座椅轨架11的上方配置有乘客坐着的座椅13,在座椅13的下方设置有覆盖座椅轨架11的周围的后罩25。座椅13向前后延长,座椅13的前部上面是驾驶者的乘坐面,后部上面是同乘者的乘坐面。发动机12以将曲轴(未图示)沿车宽度方向的状态配置。发动机12从曲轴箱 1 的前端部朝向前方突出,使汽缸12b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曲轴箱1 的后部支承于枢轴板10a,曲轴箱12a的上部支承于从主架10延伸的发动机吊架10b。在两轮机动车1中,在座椅13的前方并且在主架10的上方,更准确地说,在座椅 13与头管6之间,在主架10的上方且主架罩23的上方形成有驾驶者坐上座椅13时所跨骑的跨骑空间S。在曲轴箱12a的下部支承有承载坐在座椅13的驾驶者的脚部的脚踏板观。 在枢轴板IOa的下端部可以收纳地支承有以将车体支承为直立状态的主支承架^a。在脚踏板观的基端附近,在比两轮机动车1的车体中心线CL(参照图3、图4等)更在左侧的位
6置的曲轴箱12a的下面,可以收纳地支承有侧支承架^b,该侧支承架29b将两轮机动车1 以车体向左侧倾斜的站立状态支承。在枢轴板IOa设置有支承摆臂15的前端部的枢轴14,摆臂15以枢轴14为中心在上下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后轮16支承于摆臂15的后端部。在摆臂15的后部和座椅11之间安装有后部缓冲器17。节流阀阀体18的下游侧与发动机12的汽缸12b的上部连接,空气净化器18a与节流阀阀体18的上游侧连接。从汽缸12b的下部,排气管19导出,排气管19向后方弯曲延伸,并与设置于后轮16的右侧方且向后上方翘的消音器19a连接。两轮机动车1的车体罩20由多个树脂制的罩体构成。详细地说,车体罩20具备 覆盖操纵把4的中央侧的操纵把罩21 ;前罩22,其位于比操纵把罩21更下方位置且覆盖头管6的前方;主架罩23,其与前罩22的后端连接并且主要包围主架10 ;下部罩对,其与前罩22及主架罩23的下端连接并覆盖发动机12的汽缸12b的侧方;后罩25,其与主架罩23 及下部罩M的后端连接并覆盖座椅13的下方。在座椅轨架11的后部的后方延伸部30分别支承有燃料箱沈的前后端部。在后端延伸部30的前端部30a支承有配置于座椅13的前部下方的物品收纳箱27的后端部和燃料箱26的前端部。在物品收纳箱27的前端部经由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7a支承座椅13的前端部,由于座椅13以所述旋转轴27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向物品收纳箱27及燃料箱沈进行存取。图2是燃料箱沈的左视图。图3是从上方看的燃料箱沈的俯视图。参照图2及图3,燃料箱沈具有在大致水平的分割面Bl上将上下分割体32、33 — 体地接合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中空的箱体本体31。上分割体32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容器形状,下分割体33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容器形状。上下分割体32、33分别是冲压成形品,上分割体32的下方开口端和下分割体33的上方开口端经由沿分割面Bl的凸缘Fl —体地焊接。在箱体本体31的上分割体32的大致水平的上壁部3 的后部形成有与箱体本体 31内连通的在俯视下呈圆形的供油用开口 34。供油用开口 34设置于上壁部32a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供油用开口 34利用可以装卸的供油口盖35(燃料盖)塞住。在上壁部32a的前部左侧形成有以台阶状向下方变位并且稍微向前下方倾斜的左前平坦部32b。在所述左前平坦部3 形成有开口 32c,在开口 32c的周围从上方固定有托架32d。将箱体本体31内的燃料向发动机12供给的燃料泵36经由托架32d以面向箱体本体31内的状态设置。这里,两轮机动车1是能够利用含有乙醇的燃料作为发动机12的燃料的车辆,在燃料箱沈存储有含有乙醇的燃料。在所述燃料箱沈的供油用开口 34设置有形成为圆筒状并向燃料箱26内延伸的供油口装置40。图4是图2的IV-IV的剖面图。图5是图3的V-V的剖面图。如图4及图5所示,供油口装置40构成为具备供油导向筒41 (筒部),其与供油用开口 34的下方连接并作为向箱体本体31内延伸的供油口 ;以覆盖供油导向筒41的下方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框架止动装置42 ;喷枪限位体43,其设置于框架止动装置42 内并限制供油枪的喷嘴G的插入量;与供油导向筒41的内周面41d卡合的圆筒状环51 (筒状弹簧板部件)。
在箱体本体31的下壁部33a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确保位于所述下壁部 33a的下方的后轮16向上方摆动的范围的凹部3 (参考图4)。在供油用开口 34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34a(燃料盖用卡合部)。供油口盖35与凸缘部3 卡合。凸缘部3 及供油导向筒41构成插入喷嘴G的供油口 55。凸缘部3 将上壁部3 的板部弯曲并使剖面形成山形,绕供油用开口 34的周向一周。凸缘部3 具有向下方折回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4b,内周壁部34b沿着向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供油口轴线Cl,并向箱体本体31内向下方延伸。所述内周壁部34b的内径成为供油用开口 34的内径。在图4中,供油用开口 34 的轴向视的直径用符号Al表示。供油导向筒41具有与供油用开口 34同轴的圆筒状的周壁部41a(侧面部);形成于周壁部41a的上端外周的凸缘部41b。凸缘部41b在凸缘部3 的外周侧,并从箱体本体31内的下方与上壁部32a的平坦部分抵接,通过焊接等与上壁部3 —体地结合。另外,在周壁部41a,将周壁部41a的下端向径向的内侧弯曲并形成内侧弯曲部 41c。内侧弯曲部41c的内径形成为比供油用开口 34的直径Al大。框架止动装置42具有圆筒状的制动装置周壁部4 和闭塞制动装置周壁部4 的下端开口的盖部件44。制动装置周壁部42a的上部42c的内周面与供油导向内筒41的周壁部41a的外周面嵌合,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焊接而使框架止动装置42与供油导向筒41接合。框架止动装置42在上下方向形成得长,制动装置周壁部42a的下端及盖部件44位于比分割面Bl 更下方的位置。制动装置周壁部4 具有例如在钢板形成有多个通孔42f的网孔部42b。这里,制动装置周壁部4 通过将在钢板形成多个小孔即冲孔金属板形成筒状而构成。另外,盖部件44通过将冲孔金属板形成向下方开放并在上下方向比较浅的有底圆筒状而设置。在盖部件44的周壁部4 及底壁部44b形成有多个通孔42f,盖部件44形成为网孔状。盖部件44通过将周壁部4 与框架止动装置42的下部42d焊接而固定。由此,框架止动装置42通过使制动装置周壁部4 及盖部件44具有多个通孔42f 而形成网孔状,由于利用这些通孔42f,因此燃料能够向箱体本体31内流通,并且箱体本体 31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另外,在从供油用开口 34进入火种的情况下,利用框架止动装置 42能够捕集火种,能够防止火种向箱体本体31内侵入。另外,框架止动装置42不是金属网,因为是由冲孔金属板构成,所以能够提高框架止动装置42的强度及耐热性。喷枪限位体43设置于供油导向筒41的下方,限制供油枪的喷嘴G向箱体本体31 内的插入量,并且防止喷嘴G与框架止动装置42的接触。喷枪限位体43—体地具有沿框架止动装置42的上部42c的内周面弯曲的一对接合板部43a ;从各接合板部43a向下方延伸的一对支承腕部43b ;架设于这些一对的支承腕部43b的下端之间的架设部43c。一对接合板部43a形成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呈无孔的平坦状。在使各接合板43a 处于将其长度方向沿上部42c的周向并且使各接合板部43a的上缘碰到供油导向筒41的内侧弯曲部41c的下面的状态下,各接合板43a焊接于上部42c的内周面。如图3及图4所示,接合板部43a的一个位于框架止动装置42内的斜前左侧,另
8一个位于框架止动装置42内的斜后右侧。即,一对接合板部43a在框架止动装置42的径向相对配置。一对支承腕部4 从对应的接合板部43a的下缘朝向下方带状地延长,越向下侧宽度越窄形成为尖端越细的形状。在接合板部43a和支承腕部4 的边界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45,与台阶部45连接的支承腕部4 处于离开框架止动装置42的网孔部 42b的状态,并向下方延伸到框架止动装置4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另外,一对支承腕部 43b以越向下方越接近供油口轴线Cl的方式倾斜,支承腕部4 之间的间隔越向下方越小。如图3 图5所示,架设部43c形成为以沿框架止动装置42的直径的方式横断框架止动装置42内的棒状,在上方具有凸的剖面山形而直线状地延伸。在供油时,由于喷嘴 G的前端部与架设部43c抵接,因此限制喷嘴G向箱体本体31内的插入量。喷枪限位体43的外周面绕制动装置周壁部4 一周被包围。通过架设部43c及支承腕部4 与喷嘴G的抵接防止喷嘴G与框架止动装置42的网孔部42b的接触。如图4及图5所示,在供油口装置40形成有用于将抽取存储在箱体本体31内的燃料的抽油软管H穿过箱体本体31内的抽油用开口 60 (开口)。抽油用开口 60位于一个接合板部43a的上方,S卩,在框架止动装置42内,设置于位于斜前左侧的接合板部43a的上方。详细地说,抽油用开口 60由贯通供油导向筒41的周壁部41a的导向筒开口 61和贯通框架止动装置42的上部42c的侧面的制动装置开口 62 构成。导向筒开口 61及制动装置开口 62是大致圆形的开口,框架止动装置42与导向筒开口 61及制动装置开口 62相互连通,并且通过同轴配置与供油导向筒41焊接。在利用抽油软管H进行燃料的抽取作业后,抽油用开口 60利用圆筒状环51闭塞。 所述圆筒状环51是将带状的钢板弯曲成圆筒状而形成,并形成为在周向具有开放端的大致C形。即,圆筒状环51通过缩小直径方向的力向外周面作用而弹性地弯曲,通过缩小所述开放端的间隔从而缩小直径。圆筒状环51设置为其外周面51a处于与周壁部41a的内周面41d嵌合的状态,并且从内周侧闭塞抽油用开口 60。圆筒状环51处于比没有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缩小直径的状态与内周面41d嵌合,内周面41d通过圆筒状环51的反力以将内周面41d挤压扩大的方式被施力。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以向内周面41d施力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所以能够不使用连结部件等通过简单的结构闭塞抽油用开口 60,并且能够使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作业变得容易。但是,例如,在通过使用连结部件及塞住抽油用开口 60的板材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情况下,必须要确保用于插入连结用的工具的空间,并且必须在抽油用开口 60的周边形成螺纹牙等的被连结部,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在闭塞作业时消耗时间和劳力。圆筒状环51嵌入供油用开口 34的凸缘部3 与供油导向筒41的内侧弯曲部41c 之间。详细地说,圆筒状环51的环上端51b与凸缘部3 的内侧面抵接,环下端51c与内侧弯曲部41c的上面抵接。即,圆筒状环51利用凸缘部3 及内侧弯曲部41c在轴向定位。由此,圆筒状环51以对内周面41d施力的方式设置,并且利用凸缘部3 及内侧弯曲部41c在轴向定位,因为牢固地安装于供油导向筒41,所以防止由于两轮机动车1的振动等而使圆筒状环51晃动,并防止声音的产生。
其次,对使用抽油软管H的燃料抽取作业,以及利用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作业进行说明。在完成两轮机动车1的检查结束后等,为了进行发动机12的试运转,进行从箱体本体31内抽取向燃料箱沈供油的少量的燃料的抽取作业。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作业者利用侧支承架29b支承两轮机动车1,将与燃料吸引装置(未图示)连接的抽油软管H经由供油口 55穿过位于供油导向筒41内的斜前左侧的抽油用开口 60,使抽油软管H的下端到达箱体本体31内的左侧面侧的底部。之后,作业者能够通过使所述燃料吸引装置运转而抽取燃料,当取出燃料后,通过拉动抽油软管H而将抽油软管H从箱体本体31卸下。这时,因为两轮机动车1通过设置于车体左侧的侧支承架29b支承,所以燃料存储于燃料箱沈内的左侧,通过使抽油软管H到达左侧面侧的底部,能够有效地抽取燃料。即,通过在与侧支承架29b相同侧形成有抽油用开口 60,能够使抽油软管H到达燃料积存侧,从而能够有效地抽取燃料。图6是表示通过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作业的侧视剖面图。在完成燃料抽取作业后,如图6所示,使用组装夹具65 (筒状组装部件)进行利用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作业。组装夹具65具有形成圆筒状的导向筒65a;将圆筒状环51挤出的圆筒状的挤压筒65b。在挤压筒6 设置有用于挤出收纳于导向筒65a的圆筒状环51的圆筒状环51。导向筒6 在轴向具有可以收纳多个圆筒状环51的长度,外周部的直径比供油用开口 34的直径Al小,使导向筒6 可以插入供油口 55。在导向筒65a的下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66,通过凸缘部66与凸缘部34a的上面的抵接,从而对导向筒 65a向供油导向筒41的插入量进行限制。导向筒65a的内径形成为比处于与内周面41嵌合状态的圆筒状环51的外径小,圆筒状环51以缩小直径状态收纳于导向筒65a的内侧。当利用圆筒状环51进行闭塞作业时,作业者将处于设置有圆筒状环51状态的导向筒6 的下部插入供油口 55,并将导向筒6 与箱体本体31连接,之后,利用挤压筒6 将导向筒65a内的圆筒状环51向下方挤出。挤出的圆筒状环51在导向筒65a的内周面被引导并向供油导向筒41内落下,利用恢复力在下落中扩大直径,如图6中两点划线所示,嵌合在喷枪限位体43的支承腕部43b的内周面。其次,作业者使用工具等将圆筒状环51向上方拉起。于是,拉起到供油导向筒41 的圆筒状环51通过恢复力进一步扩大直径,并与内周面41d嵌合,随此,利用圆筒状环51 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由此,能够防止来自于抽油用开口 60的火种的侵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凸缘部34a的内周壁部34b的下端和内侧弯曲部41c的上面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比圆筒状环51的轴向长度小,但是通过使圆筒状环51在供油导向筒41内落下,使环上端51b比内周壁部34b的下端更向下,之后,因为将圆筒状环51拉起, 所以能够使圆筒状环51与内周面41d嵌合。另外,在闭塞作业时,供油导向筒41的下方的喷枪限位体43具有架设部43c,因为能够防止落下的圆筒状环51超过架设部43c下方的向箱体本体31内脱落,所以能够提高闭塞作业的作业性。另外,因为一对支承腕部4 之间的间隔以越向下方越小的方式倾斜,所以能够防止圆筒状环51通过外周面51a的整体牢固地嵌入支承腕部43b,因为能够轻易地拉起圆筒状环51,所以能够提高闭塞作业的作业性。如以上所述说明,通过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即使是设置了配置于燃料箱 26的供油口 55的内侧的框架止动装置42的结构,通过使用设置于筒形的供油导向筒41的周壁部41a及框架止动装置42的抽油用开口 60也能够抽取燃料箱沈内的燃料,并且能够利用以向周壁部41a施力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可以抽取来自于供油口装置40的燃料的燃料箱结构,并且能够用圆筒状环51闭塞抽油用开口 60,能够使闭塞抽油用开口 60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因为利用与供油口盖35卡合的凸缘部3 进行圆筒状环51的定位,所以没有必要设置仅用于对圆筒状环51进行定位的部件。因此,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圆筒状环51。另外,因为能够通过形成于供油口装置40的供油导向筒41的下端的内侧弯曲部 41c提高下端侧的强度,并且因为能够通过所述内侧弯曲部41c使圆筒状环51在轴向定位, 所以能够谋求部件数量的减少及生产性的提高。另外,在将圆筒状环51组装在供油导向筒41时,因为能够通过位于比供油导向筒 41的下端更下方的喷枪限位体43的架设部43c限制圆筒状环51向燃料箱沈内脱落,所以能够提高生产性。另外,因为圆筒状环51通过在与供油口装置40的供油口 55连接的组装夹具65 的内周的引导插入供油导向筒41,所以能够提高组装的作业性。另外,因为圆筒状环51设置于比框架止动装置42更上方的位置,所以能够不塞住框架止动装置42的网孔部42b而设置圆筒状环51,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来自于供油用开口 34的供油。另外,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在以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抽油用开口 60由导向筒开口 61及制动装置开口 62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周壁部41a不是覆盖制动装置周壁部4 的结构,能够只通过在周壁部41a设置导向筒开口 61而形成抽油用开口 60。另外,当然也可以对两轮机动车1的细部结构进行任意地变更。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作为鞍乘型车辆的两轮机动车1,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泛用的发电机和农机的燃料箱结构。[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7,对适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 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设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弯曲部41c,圆筒状环51在喷枪限位体43的台阶部45的定位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供油口装置40的剖面图。如图7所示,供油导向筒41具有凸缘部41b和与凸缘部连接的圆筒状的周壁部 141a(侧面部)。在周壁部141a形成有导向筒开口 61。喷枪限位体43处于使接合板部43a的上缘碰到周壁部141a的下端的状态,并焊接于上部42c的内周面。接合板部43a的内周面和周壁部141a的内周面连接,构成与圆筒状环51的外周面51a嵌合的内周面141d。圆筒状环51的环上端51b与凸缘部3 的内侧面抵接,环下端51c与喷枪限位体 43的台阶部45的上面抵接。即,圆筒状环51利用凸缘部3 及台阶部45在轴向定位。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利用喷枪限位体43的台阶部45对圆筒状环51的环下端 51c进行定位,所以没有必要设置只用于对环下端51c进行定位的部件。因此,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圆筒状环51。[第三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8 图13,对适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图8是适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的左视图。在如图8所示的两轮机动车101中,其车体框架102具备可以转向地支承有前轮悬架系统的头管103 ;从头管103向后方延伸后弯曲并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主架104 ;在主架 104的下方从头管103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下管105 ;左右一对的枢轴板106,其与主架104的后部连结,并且在上下可以摆动地支承有后轮悬架系统的后摆臂112 ;从主架104向后方延伸的座椅轨架115。左右一对的前叉108经由头管103支承,前轮107支承于前叉108的下端。转向用操纵把109设置于前叉108的上部。发动机110支承于车体框架102,后轮111支承于后摆臂112的后部。在座椅轨架115与后摆臂112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113,乘客用座椅114 支承于座椅轨架115。两轮机动车101的车体处于向左侧倾斜立起的状态被支承的侧支承架116设置于左侧的枢轴板106的下部,配置于车体中心线的左侧。图9是燃料箱326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燃料箱326的主视剖面图。燃料箱3 设置于座椅114(参照图8)的前方,支承于主架104上。燃料箱326 的鞍形的箱体本体331具有形成箱体外观的外分割体322 ;形成内侧部及下部的内分割体 333,外分割体332和内分割体333经由外分割体332的下缘的凸缘部F2 —体地焊接,从而形成中空。在燃料箱3 的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将内分割体333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避让部33 ,在避让部33 通过主架104。在避让部33 的侧面设置有将燃料箱3 与主架104连结的连结部333c。燃料箱326的前部利用避让部33 分割为左右的室,处于燃料少的状态时,燃料分别存储于左室326a及右室326b。在箱体本体331的上壁部33 的前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成台阶状的平坦部332b, 在平坦部332b形成有在俯视下呈圆形的箱体上面开口 334。箱体上面开口 334设置于箱体本体331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位于避让部33 的上方。在箱体上面开口 334的周缘部形成有将上壁部33 的板部向箱体本体331内的下方弯曲而形成的圆筒状的短凸缘334b。在内分割体333的下壁部333a的后部设置有托架132d,燃料泵136经由托架132d安装。在燃料箱3 存储含有乙醇的燃料,在燃料箱326的箱体上面开口 334设置有形
12成圆筒状并向燃料箱326内延伸的供油口装置340。图11是图10的供油口装置340的放大图。图12是供油口装置3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供油口装置340构成为具备圆筒状的填充物341 (填充金属),其与箱体上面开口 334的下方连接并且向箱体本体331内延伸;设置于填充物341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喷枪限位部件343 ;以覆盖填充物341的下方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框架止动装置342 ;与喷枪限位部件343的内周面34 卡合的圆筒状环51 (筒状弹簧板部件)。填充物341及喷枪限位部件343构成喷嘴G插入的圆筒状的供油口 355。填充物341具有与箱体上面开口 334在同轴的圆筒状的填充周壁部341a和形成于填充物;341的上部341b的凸缘部341c。凸缘部341c具有向下方折回而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41d,内周壁部341d沿着向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供油口轴线Cl并向箱体本体 331向下方延伸。所述内周壁部341d的内径是供油枪的喷嘴G成为穿过供油口 355的入口的内径。可以装卸的供油盖(未图示)安装于凸缘部341c。填充物341处于将填充周壁部341a的外周面嵌合于短凸缘334b的内周面的状态与短凸缘334b焊接并固定。详细地说,填充物341的上部341b比平坦部332b更突出,填充物341以从燃料箱326的外方侧露出的状态固定。另外,在填充物341形成有贯通填充周壁部341a的圆形的填充开口 362。填充开口 362形成于填充周壁部341a的前面侧的下部,并隔着车体中心线CL(参考图10)而形成在左右两处。喷枪限位部件343设置于填充物341的下部且限制供油枪的喷嘴G向箱体本体 331内的插入量,并且防止喷嘴G与框架止动装置42的接触。喷枪限位部件343—体地具备沿填充周壁部341a的内周面的圆筒状的限位周壁部343a(圆筒状侧面、侧面部);以横断喷枪限位部件343的圆形的底部开口面34 的方式设置的架设部343c (喷枪限位);从限位周壁部343a的上端向内侧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上侧弯曲部351 (上侧的弯曲部)。喷枪限位部件343处于限位周壁部343a外周面与填充周壁部341a的内周面嵌合的状态,通过焊接所述嵌合部固定于填充物341。架设部343c形成为正交于限位周壁部343a的轴向的棒状,并且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个。详细地说,各架设部:343c具有从限位周壁部343a的下缘向下方突出的一对突出壁353 ;架设于一对突出壁353的下端之间的棒部354。上侧弯曲部351设置在限位周壁部343a的周向相互等间隔隔开的四处。在限位周壁部343a形成有贯通限位周壁部343a的圆形的限位开口 361。限位开口 361形成有对应于各填充开口 362的两处,处于将喷枪限位部件343固定于填充物341 的状态并与填充开口 362连通。在供油口装置340,由于限位开口 361和填充物341重合并连通,因此形成两个抽油用开口 360(开口),抽油软管H能够穿过各抽油用开口 360。框架止动装置342具有圆筒状的制动周壁部34 ;闭塞制动周壁部34 的下端开口的盖部件344。制动周壁部34 的上部342c内周面与填充周壁部341a的下部的外周面嵌合,通过焊接所述嵌合部,框架止动装置342固定于填充物341。
制动周壁部34 由冲孔金属板构成,具有形成有多个通孔42f的网孔部342b。另外,盖部件344设置为将冲孔金属板形成为向下方开放的上下方向比较浅的有底圆筒状。在盖部件344形成有多个通孔42f,盖部件344形成为网孔状。盖部件344焊接于框架止动装置342的下部342d的内周面并固定。如图10所示,抽油软管H穿过各抽油用开口 360,经由抽油软管H抽取燃料箱326 的燃料。利用抽油软管H进行燃料抽取作业后,利用安装于喷枪限位部件343的圆筒状环 51闭塞各抽油用开口 360。图13是供油口装置340的剖面图。参照图11 图13,圆筒状环51通过将外周面5Ia嵌合于限位周壁部343a的内周面34 而组装,处于这样的状态,圆筒状环51比自然状态更缩小直径,外周面51a向挤压扩大内周面:34 的方向施力。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因为利用以向内周面34 施力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环51 闭塞各抽油用开口 360,所以能够不使用连结部件而利用简单的结构闭塞各抽油用开口 360,并且能够使闭塞各抽油用开口 360的作业变得容易。如图13所示,在限位周壁部343a的下缘设置有将限位周壁部343a的板部向径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下侧弯曲部352。下侧弯曲部352沿限位周壁部343a的下缘连接为圆弧状,包含下侧弯曲部352的弯曲的基端部的上面部是与环51的下端抵接的支承部。上侧弯曲部351具有折回部351a,所述折回部351a从限位周壁部343a的上缘朝向径向内侧向上方延伸,之后,在中间部向径向外侧折回,从中间部朝向上方并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上侧弯曲部351的弯曲的基端部351b是与环上端51b抵接的支承部。即,在限位周壁部343a的上下位置设置有上侧弯曲部351及下侧弯曲部352,圆筒状环51通过嵌入上侧弯曲部351和下侧弯曲部352之间而在上下方向(轴向)进行定位。因此,因为圆筒状环51以向内周面34 施力的方式设置,并且利用上侧弯曲部 351及下侧弯曲部352在轴向进行定位,从而牢固地安装于喷枪限位部件343,所以防止由于两轮机动车101的振动等的圆筒状环51的晃动,防止声音的产生。另外,因为上侧弯曲部351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折回部351a,所以即使供油枪的喷嘴G与上侧折回部351a接触,喷嘴G也通过向内侧的下方倾斜的折回部351a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防止喷嘴G卡在上侧弯曲部351,从而能够提高供油的作业性。另外,存储于燃料箱326内的燃料的上限位置与下侧弯曲部352的位置大致一致。如图10所示,当从燃料箱3 抽取燃料时,抽油软管H与各抽油用开口 360相连。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因为对应于左室326a及右室326b,将各抽油用开口 360设置在隔着车体中心线CL的左右位置,所以能够使抽油软管H轻易地达到燃料箱326的底部,从而能够有效地抽取燃料。在完成燃料的抽取作业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利用插入供油口 355的组装夹具65 (参照图6),圆筒状环51组装于喷枪限位部件343。S卩,圆筒状环51以缩小直径的状态在导向筒65a的内周面被弓丨导并向限位周壁部343a内落下,之后,通过作业者对位置进行调整,嵌合于内周面34;3 这时,因为在限位周壁部343a的下方设置有架设部343c,防止落下的圆筒状环51超过架设部343c向下方的箱体本体331内脱落,所以能够提高闭塞作业的作业性。如以上所述说明,通过适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因为通过形成于喷枪限位部件343的限位周壁部343a的上下位置的上侧弯曲部351及下侧弯曲部352将圆筒状环51 在轴向定位,所以没有必要设置只用于对圆筒状环51进行定位的部件,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设置圆筒状环51。另外,因为将具有比较复杂形状的喷枪限位部件343与填充物341 另行设置并焊接于填充物341,所以提高了生产性。另外,因为在形成于喷枪限位部件343的上侧弯曲部351形成有折回部351a,所以能够利用所述折回部351a防止在供油时将喷嘴G卡在上侧弯曲部351,从而能够提高供油的作业性。另外,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
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 限位周壁部343a的外周面处于嵌合于填充周壁部341a的内周面的状态,通过焊接所述嵌合部,喷枪限位部件343固定于填充物341, 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4的供油口装置的侧视剖面图所示,将限位周壁部343a的外周面嵌合焊接于框架止动装置342的制动周壁部34 的内周面,之后,将制动周壁部34 的上部的外周面嵌合于填充周壁部341a的下部的内周面,并焊接所述嵌合部ο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箱结构,其具备燃料箱06、326);形成筒状并设置于所述燃料箱06、 326)的供油口(55、355);设置于所述供油口(55、355)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06、326)的内侧的框架止动装置(42、342),所述燃料箱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油口 (55,355)的侧面部(41a、141a、341a)形成有开口 (60,360),设置有以向所述供油口(55、355)的侧面部(41a、141a、341a)施力的方式配置并且闭塞所述开口(60、360)的筒状弹簧板部件(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以闭塞所述供油口(55)的方式卡合的燃料盖(35),形成于所述供油口(55)的燃料盖用卡合部(3 )向所述燃料箱06)内延伸而形成, 该燃料盖用卡合部(34a)将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供油口(55)的筒部 (41)的下端形成有内侧弯曲部Glc),该内侧弯曲部(41c)将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供油口(55)的下端更下方设置有限制供油时的喷嘴(G)的侵入的喷枪限位体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口(355)具备向所述燃料箱(3 )的外方侧露出并形成圆筒状的填充金属(341);设置于该填充金属(341)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喷枪限位部件(343),该喷枪限位部件(34 在底部具有以横断底部开口面 (343b)的方式形成的喷枪限位(343c),在所述喷枪限位部件(343)的圆筒状侧面(343a)形成有所述开口(360),并且在所述圆筒状侧面(343a)的上下位置形成有弯曲部(351、352),利用该弯曲部(351、35幻使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轴向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喷枪限位部件(343)的上侧的弯曲部(351)还形成有折回部(351a)。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弹簧板结构(51)设置于筒状组装部件(6 的内周,该筒状组装部件(6 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筒状弹簧部件(51)的直径小,所述筒状弹簧部件(51)处于向所述供油口(55、35幻的筒状的侧面部(41a、141a、341a)内施力的状态,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在与所述供油口(55、35幻连接的所述筒状组装部件(65) 的内周被引导,并且插入所述供油口(55、355)。
8.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燃料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弹簧板部件(51)设置于比所述框架止动装置02、34幻更上方。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燃料箱结构,其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以抽取来自于供油口的燃料,并且作业容易。在燃料箱结构中,所述燃料箱结构具备燃料箱(26);设置于形成筒形的燃料箱(26)的供油口装置(40);设置于供油口装置(40)并配置于燃料箱(26)的内侧的框架止动装置(42),在供油口装置(40)的周壁部(41a)及制动周壁部(42a)形成有抽油用开口(60),设置有以向周壁部(41a)施力的方式配置并且闭塞抽油用开口(60)的圆筒状环(51)。
文档编号B62J35/00GK102416993SQ20111028544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4日
发明者久富胜, 山田广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