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59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越障车,尤其涉及一种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
背景技术
越障车在许多场合投入实际应用,如火场探测、反恐防暴,军事侦察,有毒、易燃、 易爆场合的抢险、救援、运输等等,当前使用的越障车主要的越障方式有轮式、腿式和履带式,其中轮式的效率高,但适应能力差;而腿式适应能力强、但效率差;履带式有着良好的爬坡性能和一定的越障能力,但效率比较低,灵活机动性差;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包括前轴、中轴和后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中轴和后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行星轮,中轴和后轴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中轴和后轴之间还设计有底盘,底盘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轴上,底盘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中轴活动连接,底盘的后部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连接蜗轮蜗杆,蜗轮蜗杆连接连接齿轮,连接齿轮上连接动力轮,动力轮固定安装在后轴的中部,中轴和前轴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中轴和前轴之间设计有底盘,底盘的前端活动连接在前轴上,底盘的后端通过转动轴与中轴活动连接。此结构中,行星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中心轮,支撑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与中心轮分别与连结轮啮合,连结轮位于大齿轮与中心轮之间。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采用行星轮系与同步带履带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拥有大马力双重优点,是一种集体积小、成本低、生存能力强、优越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于一体的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能使用于多种路况和障碍,使用效果好。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为图1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中:1、前轴;2、中轴;3、电动机;4、蜗轮蜗杆;5、连接齿轮;6、中心轮;7、后轴;8、行星轮;9、连接轮;10、大齿轮11、底盘;12、转动轴;13、动力轮;14、履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如图1、2、3、4所示,一种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包括前轴1、中轴2和后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1、中轴2和后轴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行星轮8,中轴2和后轴7 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14连接,中轴2和后轴7之间还设计有底盘11,底盘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轴7上,底盘11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12与中轴2活动连接,底盘11的后部安装有电动机3,电动机3连接蜗轮蜗杆4,蜗轮蜗杆4连接连接齿轮幻连接齿轮5上连接动力轮 13,动力轮13固定安装在后轴7的中部,中轴2和前轴1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14连接,中轴2和前轴1之间设计有底盘11,底盘11的前端活动连接在前轴上,底盘11的后端通过转动轴12与中轴2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行星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中心轮6,支撑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大齿轮10,大齿轮10与中心轮6分别与连结轮9啮合,连结轮9位于大齿轮10 与中心轮6之间。使用本发明时,开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蜗轮蜗杆转动,蜗轮蜗杆将动力通过连接齿轮传到与其啮合的动力轮上,动力轮带动后轴转动,从而带动行星轮转动,其中行星轮的中心轮转动,中心轮通过相啮合的连接轮将动力传给大齿轮,后轴通过履带将动力传动给中轴,中轴通过履带将动力传给前轴,从而使行星轮向相同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前进动作。 由于中轴上设计有四个转动轴,从而使车身可以像蛇一样灵活的上下摆动,更加有利于越过障碍。当该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行星轮中每个大齿轮分别绕各自中心轴转动,从而实现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的前进。当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在遇到突出地面的障碍物时,行星轮中其中一个大齿轮受到阻碍停止运动,剩余行星轮产生的动力会使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仍有向前的力,从而使行星轮围绕其中心轴旋转,行星轮会对地面产生向下的力从而使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重心上升,从而翻越障碍物。当障碍物较高时,前面两组行星轮通过障碍后不会出现由车轮悬空空转的状况, 履带会紧紧的与障碍物压在一起,通过履带的传动实现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的前进。当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遇到沟或大石块缝隙时前轴上的某个行星轮陷入其中时, 行星轮系会像越突出障碍物一样,行星轮系通过绕前轴旋转,通过障碍。中轴到达障碍物时,中轴上的行星轮即使悬空,它仍可以通过履带与障碍物的接触和后轴、前轴上行星轮的带动,通过障碍。障碍物到达前轴时,它会通过履带和后轴、中轴的带动通过障碍。该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可以给移动机器人提供一个稳定的操作平台,并且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面遇到的难题,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开采问题越来越突出,可以利用该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进行资源勘探和开采。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在山区情况比较严重,山区地形复杂,存在的危险性比较大,该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无疑是救灾工作最好的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包括前轴(1)、中轴( 和后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1)、中轴( 和后轴(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行星轮(8),中轴( 和后轴(7)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14)连接,中轴( 和后轴(7)之间还设计有底盘(11),底盘(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轴(7)上,底盘(11)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1 与中轴( 活动连接,底盘(11)的后部安装有电动机(3),电动机C3)连接蜗轮蜗杆G),蜗轮蜗杆(4)连接连接齿轮(5),连接齿轮(5)上连接动力轮(13),动力轮(13)固定安装在后轴(7)的中部,中轴(2)和前轴 (1)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14)连接,中轴( 和前轴(1)之间设计有底盘(11),底盘(11) 的前端活动连接在前轴上,底盘(11)的后端通过转动轴(1 与中轴( 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包括支撑板, 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中心轮(6),支撑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大齿轮(10),大齿轮(10)与中心轮(6)分别与连结轮(9)啮合,连结轮(9)位于大齿轮(10)与中心轮(6)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行星轮履带式越障车,包括前轴、中轴和后轴,前轴、中轴和后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行星轮,中轴和后轴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中轴和后轴之间还设计有底盘,底盘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轴上,底盘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中轴活动连接,底盘的后部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连接蜗轮蜗杆,蜗轮蜗杆连接连接齿轮,连接齿轮上连接动力轮,动力轮固定安装在后轴的中部,中轴和前轴两端部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中轴和前轴之间设计有底盘,底盘的前端活动连接在前轴上,底盘的后端通过转动轴与中轴活动连接。
文档编号B62D55/02GK102390443SQ20111031069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彩军, 徐伟, 韩学政 申请人:枣庄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