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15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全地形车的防脱
落履带。
背景技术
履带式双车体全地形车是一种用于山地、雪地、沼泽、河滩、沙漠、沟壑等地形的高速特种越野车,由于作业环境十分复杂、恶劣,若在高速行驶中履带发生脱落将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具有防脱落功能的履带对提高履带式全地形车的行走性能和保证人生安全具有重大的作用。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履带脱落的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驱动轮和与该履带轮啮合的履带,所述驱动轮由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固定连接而成,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的轮面各分布有一圈齿槽;履带的背面分布有两排各自与左驱动轮、右驱动轮外端面保持摩擦接触的侧齿,该两排侧齿之间有分布在履带背面并各自与所述两圈齿槽啮合的两排中间齿。在履带的表面分布有两排防滑齿。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设在履带背面的两排中间齿能够与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上的齿槽啮合,因此能够确保履带与驱动轮之间不发生打滑,既有效地避免了履带脱落、又提高了行驶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另外,设在履带背面的两排侧齿能够与左驱动轮左端面、右驱动轮右端面保持摩擦接触,因此进一步减小了履带滑脱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比恒定,单齿受力小、不易损坏等诸多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图。图中履带I侧齿2中间齿3齿槽4左驱动轮5右驱动轮6防滑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图I 2中,驱动轮由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成,在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的轮面各分布有一圈齿槽4 ;履带I的背面分布有两排各自与左驱动轮5、右驱动轮6的外端面保持摩擦接触的侧齿2,在该两排侧齿之间有分布在履带I背面并各自与所述两圈齿槽4啮合的两排中间齿3。为了避免履带I与地面发生打滑,在履带I 的表面分布有两排防滑齿7。
权利要求1.一种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包括驱动轮和与该履带轮啮合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由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固定连接而成,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的轮面各分布有一圈齿槽(4);履带(I)的背面分布有两排各自与左驱动轮(5)、右驱动轮(6) 的外端面保持摩擦接触的侧齿(2),该两排侧齿之间有分布在履带(I)背面并各自与所述两圈齿槽(4)啮合的两排中间齿(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其特征在于在履带(I)的表面分布有两排防滑齿(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属于履带;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全地形车的改进履带。它包括驱动轮和与该履带轮啮合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由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固定连接而成,左驱动轮(5)和右驱动轮(6)的轮面各分布有一圈齿槽(4);履带(1)的背面分布有两排各自与左驱动轮(5)、右驱动轮(6)的外端面保持摩擦接触的侧齿(2),该两排侧齿之间有分布在履带(1)背面并各自与所述两圈齿槽(4)啮合的两排中间齿(3)。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比恒定,单齿受力小、不易损坏等诸多优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全地形车对履带的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B62D55/18GK202345799SQ2011202703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李林, 杨强, 杨玉华, 高山铁 申请人: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