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刹装置及具有该手刹装置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814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刹装置及具有该手刹装置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童车上的手刹装置及具有该手刹装置的童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童车一般都采用脚刹装置,就是用脚踩踏刹车踏板或者用脚勾拉刹车踏板,实行刹车或者解除刹车的目的,这种脚踏方式的刹车,使用不是很方便,特别是用脚勾拉刹车踏板时,必须是一脚站立,一脚悬空控制刹车踏板,容易使人站立不稳而摔倒,造成 人身伤害。而另一种采用手刹装置的童车,即通过用手扳动刹车手柄实现刹车的装置,虽然弥补了上述脚刹装置的缺陷,但是由于该手刹装置刹车无法满足当童车推杆换向前后均可操作,仅可单向地提供刹车功能,从而局限了使用者的操作;或是另一种具有可前后换向的手刹装置,但不具有防误触设计,因此使用者常会因不小心触碰到所述手刹装置即会造成童车产生紧急刹车(误触启动刹车)或是滑移(误触释放刹车)的状况,从而对童车上的幼童产生潜在性的危险,并对使用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手刹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童车的车轮换向前后均可以实现刹车的手刹装置,并且具有防止使用者误触所述手刹装置而触发刹车或释放刹车的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刹装置,安装于车架上通过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所述手刹装置包括刹车手柄及固定于车架上的刹车座,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定位块以及弹性件,所述定位块枢接于所述刹车座内且与所述刹车座的侧壁呈凹凸的斜面配合,所述刹车手柄的一端呈轴向套设于所述定位块外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块卡合,所述刹车手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刹车座形成手扳部,所述弹性件呈轴向的抵触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刹车手柄的内端之间,所述刹车线固定于所述刹车手柄的定位部上,转动刹车手柄进而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较佳地,所述刹车座开设有中空的安装腔,所述定位块呈长柱形且通过其轴心枢接于所述刹车座的安装腔内。较佳地,所述定位块的端面上绕轴心等径形成有等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刹车座的安装腔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凸部,所述凸部的边缘呈斜面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呈凹凸的斜面配合。较佳地,所述刹车座由板状物弯折形成,所述板状物弯折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较佳地,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穿过所述定位部及定位块的轴心,并连接于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定位块及所述手刹车手柄绕所述插销转动。[0011]较佳地,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较佳地,所述固定块设有凹槽,所述定位部对应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较佳地,所述刹车手柄的定位部开设卡合腔,所述定位块具有伸入所述卡合腔内并与所述卡合腔呈轴向卡合的卡合部。较佳地,所述卡合腔由呈十字状分布的四个凹陷槽连通形成,所述卡合部设有突肋,所述突肋对应位于所述凹陷槽内。 较佳地,所述定位部设有侧壁,所述侧壁包围形成所述卡合腔,所述弹性件套于所述卡合部及所述侧壁的外围。较佳地,转动刹车手柄的过程中,所述定位块及所述煞车手柄挤压所述弹性件使其形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车座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上安装有对车轮组件的车轮进行刹车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与刹车线连接,拉动刹车线使止动机构对车轮进行刹车,所述童车还包括手刹装置,所述手刹装置与所述刹车线连接,转动刹车手柄通过刹车线进而使止动机构对车轮进行刹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刹装置由于所述定位块枢接于所述刹车座内且与所述刹车座的侧壁呈凹凸的斜面配合,旋转所述刹车手柄刹车时,所述凸部顶所述凹部的斜面,推动所述定位块朝所述刹车手柄滑行而压缩所述弹性件,至所述凸部与另一凹部配合时,所述定位块复位,则刹车定位,从而在童车车轮换向前和换向后均可实现刹车,使用非常方便。另外,因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推力作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块之间,从而减少让使用者因误触所述刹车手柄而触发童车刹车或释放刹车。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童车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I所示手刹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手刹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刹车手柄的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刹车座的示意图。图7为图I所示固定件的示意图。图8为图I所示刹车座和弹簧及定位块的示意图。图9为图I所示手刹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0为图I所示手刹装置的剖视图。图11为图I所示手刹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图12为图I所不后轮座和刹车杆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刹装置,所述手刹装置在童车的车轮换向前后均可以实现刹车。请参考图1,图I为本实用新型童车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刹装置1,装设于童车2上,用于对行进中的所述童车2进行刹车。请再结合参考图3-11,所述手刹装置I包括刹车手柄10、限位所述刹车手柄10的刹车座11和固定块12、与所述刹车手柄10相配合的定位块13、压缩设置于所述定位块13和所述刹车手柄10之间的弹性件14、上端固定在所述刹车手柄10上的拉线组15、固定所述拉线组15于所述童车2上的固定件16、固定所述拉线组15下端的后轮座17、连接所述后轮座17的刹车杆18、刹车时可供所述刹车杆18嵌入的刹车槽19、以及插销100。所述后轮座17、所述刹车杆18及所述刹车槽19组成止动装置。请结合参考图3-5和图9-11,所述刹车手柄10包括手扳部101和设于所述手扳部 101末端的定位部102。所述手扳部101与所述定位部102垂直设置。所述手扳部101用于刹车时提供手扳动使所述刹车手柄10转动。所述定位部102呈圆形,其呈轴向套设于所述定位块13外,所述定位部102 —侧向内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定位块13的收容槽103,同时自所述收容槽103进一步向内延伸有卡合腔104,所述卡合腔104与所述收容槽103相连通。所述定位部102还设有侧壁105,所述侧壁105包围形成所述卡合腔104。所述卡合腔104由呈十字状分布的四个凹陷槽106连通形成。所述定位部102沿轴心设有贯穿的第三连接孔107。所述定位部102还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07的相邻侧设有卡孔108。请结合参考图3,图6,图8和图10-11,所述刹车座11由板状物弯折形成,所述刹车座11具有两臂部111,所述两臂部111之间形成安装腔112,所述定位部102装设设于所述安装腔112内。所述手扳部101伸出所述刹车座11之外。其中一所述臂部111的内侧表面凸伸形成四个凸部113,所述四个凸部113等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凸部113之间形成凹陷,所述凸部113的边缘呈斜面状。所述刹车座11的所述两臂部111各设有一第一连接孔114,所述第一连接孔114贯穿所述两臂部111。且位于所述四个凸部113的中心位置。请结合参考图3-4和图8-11,所述固定块12设于所述安装腔112内,所述固定块12位于所述定位部102的下方且与所述定位部102相配合。所述固定块12设有与所述定位部102形状相配合的凹槽121,所述定位部102对应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槽121内。所述固定块12还设有通孔122连通所述凹槽121。请结合参考图4,图8和图10-11,所述定位块13呈长柱形,且通过其轴心枢接于所述刹车座11的安装腔112内,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设置的所述定位块呈圆柱形。所述定位块13对应容设于所述收容槽103中,所述定位块13外侧对应所述四个凸部113设有四个凹部133,所述凹部133与所述凸部113呈凹凸的斜面配合,通过斜面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块12上的所述凹部133在受力时能顺利的滑动,使得所述凸部113进入到所述凹部133内,实现凹凸的配合进而实现所述定位块13定位于所述刹车座11上。所述四个凹部133绕所述定位块13的轴心等径形成且等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凹部133之间形成突起,且所述凹部133上的突起与所述定位块13的凹陷也互相配合。所述定位块13的内侧凸伸出所述卡合部131,所述卡合部131对应限位于所述卡合腔104内,具体地,所述卡合部131的表面设有四个突肋134,所述突肋134对应位于所述四凹陷槽106内。所述定位块13沿轴心还设有第二连接孔134,所述第二连接孔134贯穿所述定位块13,意即所述第二连接孔134也贯穿所述卡合部131,且所述第二连接孔134位于所述四个凹部133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孔134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114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07,所述插销100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4、所述第二连接孔134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07内,以将所述刹车座11、所述定位块13和所述刹车手柄10连接在一起,且作为所述刹车手柄10及所述定位块13可旋转的转轴使用。 请结合参考图8和图10-11,所述弹性件14套于所述卡合部131及所述侧壁105的外围,且呈轴向的一端抵靠所述定位部102,另一端抵靠所述定位块13内侧。所述弹性件14为弹簧或其他可代替弹簧的具有弹性的弹性物质。请结合参考图I,图3-4,图9和图12,所述拉线组15上端自所述通孔122穿入所述固定块12内并卡在所述卡孔108中,以固定在所述刹车手柄10的定位部102上。下端穿过所述固定件16并固定在所述后轮座17上。所述拉线组15进入所述固定件16之后,分为两股自所述固定件16中伸出。请结合参考图7和图12,所述固定件16具有一个进槽161和两个出槽162。所述拉线组15作一股自所述进槽161进入所述固定件16,作两股自所述出槽162伸出所述固定件16。所述后轮座17、所述刹车杆18和所述刹车槽19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2,所述童车2包括车架20、于上方连接所述车架20的扶手21、于下方连接所述车架20的两支前腿22和两支后腿23、连接在所述前腿22末端的前车轮24、连接在所述后腿23上的后车轮25。所述前车轮24和后车轮25分两排并排设置。所述刹车座11和所述固定块12固定在所述扶手21的侧边。所述刹车座11套设于所述扶手21上,从而使所述扶手21设于所述安装腔112内,且位于所述固定块12的下方。所述拉线组15沿着所述扶手21的侧边和其中一支后腿23的侧边并且延伸至另一支后腿23铺设。所述固定件16固定在铺设有所述拉线组15的后腿23的侧面,以固定所述拉线组15在所述后腿23上。所述后轮座17和所述刹车杆18连接于所述后腿23的末端,所述拉线组15自所述固定件16中分两股伸出后,分别固定在所述两支后腿23上的后轮座17上。所述刹车槽19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车轮25的侧面。请结合参考图10-11,刹车时,旋转所述刹车手柄10,于该旋转过程中,所述凸部113顶所述凹部133的斜面,使所述定位块13向所述凸部113与所述凹部133接触面的相反方向滑行,所述定位块13抵推所述弹性件14使所述弹性件14压缩而产生形变,所述凸部113越过该突起而进入到另一凹部133中与该另一凹部133相配合时,刹车调整到位,此时,所述弹性件14抵推所述定位块13使所述定位块13复位,则实现刹车定位。在所述刹车手柄10旋转的过程的同时,所述刹车手柄10拉动所述拉线组15,所述拉线组15拉动所述刹车杆18,所述刹车杆18嵌入所述刹车槽19内,使得所述后车轮25停止转动,即实现刹车,从而在童车车轮换向前和换向后均可实现刹车,使用非常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部113和所述凹部133可以分别为两个,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相互配合即可。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刹车座11内侧设有凸部113,所述定位块13的外侧对应所述凸部113设有凹部133与所述凸部113配合,所述弹性件14 一端抵靠所述定位部102,另一端抵靠所述定位块13内侧,在一般状态下,因所述弹性件14具有一顶推力作用于所述定位部12与所述定位块13之间,从而减少让使用者因误触所述刹车手柄10而触发童车刹车或释放刹车;而在旋转所述刹车手柄10刹车的过程中,所述凸部113顶所述凹部133的斜面,使所述定位块13向内滑行,所述定位块13抵推所述弹性件14使所述弹性件14压缩,所述凸部113越过该突起而进入到另一凹部133中与该另一凹部133相配合时,刹车调整到位,此时,所述弹性件14抵推所述定位块13使所述定位块13复位,除可减少使用者的施力外,也提供自动校准的功能,实现所述童车2的刹车定位,并且在童车车轮换向前和换向后均可实现刹车,使用非常方便。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手刹装置,安装于车架上通过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所述手刹装置包括刹车手柄及固定于车架上的刹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定位块以及弹性件,所述定位块枢接于所述刹车座内且与所述刹车座的侧壁呈凹凸的斜面配合,所述刹车手柄的一端呈轴向套设于所述定位块外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块卡合,所述刹车手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刹车座形成手扳部,所述弹性件呈轴向的抵触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刹车手柄的内端之间,所述刹车线固定于所述刹车手柄的定位部上,转动刹车手柄进而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座开设有中空的安装腔,所述定位块呈长柱形且通过其轴心枢接于所述刹车座的安装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端面上绕轴心等径形成有等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刹车座的安装腔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凸部,所述凸部的边缘呈斜面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呈凹凸的斜面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座由板状物弯折形成,所述板状物弯折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穿过所述定位部及定位块的轴心,并连接于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定位块及所述手刹车手柄绕所述插销转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设有凹槽,所述定位部对应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手柄的定位部开设卡合腔,所述定位块具有伸入所述卡合腔内并与所述卡合腔呈轴向卡合的卡合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腔由呈十字状分布的四个凹陷槽连通形成,所述卡合部设有突肋,所述突肋对应位于所述凹陷槽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有侧壁,所述侧壁包围形成所述卡合腔,所述弹性件套于所述卡合部及所述侧壁的外围。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刹车手柄的过程中,所述定位块及所述煞车手柄挤压所述弹性件使其形变。
12.—种童车,包括车架、车座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上安装有对车轮组件的车轮进行刹车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与刹车线连接,拉动刹车线使止动机构对车轮进行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手刹装置,所述手刹装置与所述刹车线连接,转动刹车手柄通过刹车线进而使止动机构对车轮进行刹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刹装置,安装于车架上通过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所述手刹装置包括刹车手柄及固定于车架上的刹车座,所述手刹装置还包括定位块以及弹性件,所述定位块枢接于所述刹车座内且与所述刹车座的侧壁呈凹凸的斜面配合,所述刹车手柄的一端呈轴向套设于所述定位块外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块卡合,所述刹车手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刹车座形成手扳部,所述弹性件呈轴向的抵触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刹车手柄的内端之间,所述刹车线固定于所述刹车手柄的定位部上,转动刹车手柄进而带动刹车线对车轮进行刹车。本实用新型的手刹装置在童车的车轮换向前后均可以实现刹车。
文档编号B62B9/08GK202378930SQ2011205058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永利 申请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