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电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电动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一踏板轴、一马达转子组件、一马达定子组件及一控制单元等元件;藉由使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的法线与马达轴平行,因此该电路板可轴向邻接于马达转子组件的一侧面,进而达到感应马达转子组件的功效,因此本发明的单一电路板便可整合及取代现有技术的主电路板及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进而无需设置使现有技术的两电路板相连接的排线,而藉由省下该排线,便可减缩壳体的体积,进而避免整体体积向后延伸而影响到后轮的装设。
【专利说明】自行车电动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电动推进装置及其他附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是现今社会中相当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其仅采用人力作为动力来源,而为了降低骑乘者的负担,便有业者将电动推进装置装设于自行车上来推动自行车前进,也就是所谓的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辅助自行车。
[0003]而现有技术的推进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一感测器及一控制单元;马达设于自行车的踏板轴处,且包含有一壳体、一马达转子组件及一马达定子组件;踏板轴的两端穿出壳体;马达转子组件套设固定于踏板轴上;马达定子组件装设固定于壳体内;当马达定子组件通电时,会产生一磁场并使马达转子组件连带踏板轴转动,而踏板轴则连带自行车的齿盘及后轮转动以带动自行车前进;感测器用以感测踏板轴的转速及扭力;控制单元装设于壳体内,且包含有一主电路板及一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主电路板电连接感测器及马达定子装置;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亦与主电路板成电连接,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的法线与马达转子组件的轴向平行,且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邻接马达转子组件,马达转子组件轴向上设有一磁环,该磁环上充磁有多个S极磁极及多个N极磁极,S极磁极及N极磁极环绕交错设置,且该些磁极的磁场方向为轴向延伸,而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即用以感应现在是对应到S极磁极或N极磁极以确认马达转子组件的转动角度,并藉以改变马达定子组件的磁场,以使马达转子组件带动踏板轴转动。
[0004]当骑乘者踩动踏板而转动踏板轴时,感测器会测量出踏板轴的转速及扭力,并传递至控制单元的主电路板,而主电路板藉由该些信息而使马达转子组件的转速与踏板轴的转速相配合,进而让马达的力量与骑乘者的力量进行耦合,以降低骑乘者抵抗自行车阻力的负担。
[0005]然而,现有技术的电动推进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0006]其一,控制单元的主电路板及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分别位于不同位置而需以排线相连接,而为容纳该些排线便导致马达的壳体体积庞大;而一旦电动推进装置的体积庞大,便会影响到与自行车车架的安装;甚至若电动推进装置向后延伸的长度过长,更是会与后轮干涉,而导致整体车架需要加长,或是需要缩小马达的外径,但马达外径缩小后却也会降低马达的输出功率。
[0007]其二,控制单元的主电路板设有多个功率开关元件,而该些功率开关元件是垂直设于主电路板上,而为容纳该些立起的功率开关元件,便同样导致马达的壳体体积庞大,且造成相同的缺点。
[0008]其三,主电路板上的功率开关元件需藉由散热器来散热,然而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主要是装设于壳体外,并穿设进壳体地与功率开关元件相接触,而散热器由于突出于壳体的外壁面而造成整体体积庞大,并因此具有相同的缺点。[0009]另外,具有电动推进装置的自行车往往会设有各种周边装置,如电源启动、辅助动力大小调整、刹车断电、电门转把等等,并且会另外设有一显示单元与该些周边装置相连接,以显示该些周边装置的信息或甚至可控制该些周边装置。
[0010]然而,现有技术的各周边装置是以模拟控制信号与显示单元及电动推进装置的主电路板传输信息;所以各周边装置皆以独立线路连接至显示单元后,再连接至主电路板,因此导致线路杂多;例如具有四个周边装置时,则各周边装置分别以一线路连接至显示单元,而显示单元再以五条线路与主电路板相连接,该五条线路中除了周边装置的四条线路外,还须包含显示单元自身与主电路板连接的线路,因此显示单元便总共连接了九条线路,进而造成线路杂乱而导致不便维护、整理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11]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其电动推进装置的壳体体积庞大,且显示单元的线路繁多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电动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上述缺点。
[0012]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包含:
[0013]—壳体,其具有一内部空间;
[0014]一踏板轴,其贯穿壳体,且两端突出于壳体外;
[0015]一马达轴,其枢设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0016]一马达转子组件,其与马达轴相连接,且可带动马达轴转动,马达转子组件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0017]一马达定子组件,其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马达定子组件的位置与马达转子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0018]一齿轮组,其与马达轴及踏板轴相连接,且可被马达轴或踏板轴所带动,齿轮组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0019]一齿盘,其与齿轮组相连接,且可被齿轮组所带动;
[0020]一控制单元,其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且包含有一电路板及多个功率开关元件;电路板的法线与马达轴平行,电路板与马达定子组件成电连接;电路板设有一转子位置感应部,转子位置感应部邻接且感应马达转子组件。
[002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藉由使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的法线与马达轴平行,因此该电路板可轴向邻接于马达转子组件的一侧面,进而达到感应马达转子组件的功效,因此本发明的单一电路板便可整合及取代现有技术的主电路板及转子位置感应电路板,进而无需设置使现有技术的两电路板相连接的排线,而藉由省下该排线,便可减缩壳体的体积,进而避免整体体积向后影响到后轮的装设。
[0022]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控制单元的功率开关元件是以引脚与电路板相连接,该些引脚垂直弯折,并且功率开关元件与电路板平行。藉此可避免功率开关元件直立地突出于电路板上而占据过多空间,因而可缩小壳体的体积。
[0023]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控制单元的功率开关元件具有一金属散热面,金属散热面贴合于壳体的内壁面;壳体的外壁面突出成形有多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位于相对应的功率开关元件的外侧。藉由功率开关元件贴合于壳体的内壁面,因此功率开关元件及壳体内壁面间无需留下间隙,而藉由散热鳍片直接成形于壳体的相对应之处的外壁面,因此可有效缩小散热鳍片突出于壳体外壁面的距离;藉由上述两点可有效缩小整体体积。
[0024]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通过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以一数字线路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相连接。显示单元可与各种周边装置相连接,以显示该些周边装置的信息;而显示单元内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可将多个周边装置的模拟线路整合成一条数字线路,因此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仅需以该单一数字线路连接即可,藉此大幅降低线路的总数量,并达到避免线路杂乱及方便整理线路的功效。
[0025]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受感件及一感测器;受感件装设固定于踏板轴上,且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感测器套设于踏板轴外,且感测器的位置与受感件的位置相对应,感测器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成电连接,感测器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藉由本发明包含有受感件及感测器,并且受感件及感测器统一整合于壳体内,以可免于让控制单元的电路板再以外部接线连接到位于后轮或他处的受感件及感测器。
[0026]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马达轴套设于踏板轴外。并且,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马达转子组件套设固定于马达轴外;马达定子组件套设于马达转子组件外。并且,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感测器套设于受感件外。并且,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中马达轴套设于感测器外。藉由马达转子组件、马达定子组件、受感件、感测器、马达轴及踏板轴等核心元件皆共轴并且相互套设,以可有效集中进而缩小整体体积。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9]图2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0030]图3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大部元件分解图;
[0031]图4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大部元件分解图;
[0032]图5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0033]图6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0034]图7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另一部分元件分解图;
[0035]图8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踏板单向离合装置的元件分解图;
[0036]图9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踏板单向离合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0037]图10本发明的显示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
[0039]10壳体11左壳
[0040]111散热鳍片12中壳
[0041]121车架结合部122线路孔
[0042]13右壳20踏板轴
[0043] 21轴承22花键[0044]31受感件32感测器
[0045]40马达轴41轴承
[0046]42轴承43咬花
[0047]44齿轮51马达转子组件
[0048]511磁环52马达定子组件
[0049]521绕线60齿轮组
[0050]61中齿轮62小齿轮
[0051]621杆体622轴承
[0052]623轴承63马达单向离合装置
[0053]64大齿轮641齿槽
[0054]642环齿部643轴承
[0055]65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1本体
[0056]6511 缺槽6512 环槽
[0057]652推抵件6521沟槽
[0058]653弹性环70齿盘
[0059]80控制单元81电路板
[0060]811转子位置感应部 82电容
[0061]83功率开关元件831引脚
[0062]90显示单元91数字线路
[0063]92线路100车架
[0064]110结合架120曲柄
[0065]130踏板140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67]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包含有一壳体10、一踏板轴20、一受感件31、一感测器32、一马达轴40、一马达转子组件51、一马达定子组件52、一齿轮组60、一齿盘70、一控制单元80及一显示单元90。
[0068]请参阅图2至图4及图6所不,前述的壳体10包含有一左壳11、一中壳12及一右壳13 ;左壳11及右壳13分别装设于中壳12的左右两侧;左壳11、中壳12及右壳13共同包覆出一内部空间;左壳11的外壁面突出成形有多个散热鳍片111,中壳12的外壁面突出设有三个车架结合部121,该些车架结合部121由上到前间隔排列设置(如图6所示);左壳11及中壳12的顶面共同贯穿有一线路孔122。
[0069]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前述的踏板轴20贯穿壳体10,且踏板轴20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右壳13及左壳 11外,踏板轴20与左壳11之间设有一轴承21 ;踏板轴20的外壁面环绕设有花键22。
[0070]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前述的受感件31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位于壳体10的中壳12及左壳11之间;受感件31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套筒,且套设于踏板轴20夕卜,受感件31的内壁面亦设有花键,受感件31的花键与踏板轴20的花键22相嵌合,藉此使踏板轴20可带动受感件31转动。
[0071]前述的感测器32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装设固定于左壳11上,感测器32套设于受感件31外。
[0072]前述的马达轴40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位于壳体10的中壳12及左壳11之间;马达轴40的左端与左壳11之间设有一轴承41,马达轴40的右端贯穿中壳12,且马达轴40与中壳12之间亦设有一轴承42 ;马达轴40套设于感测器32外;马达轴40从中间至接近左端的外壁面环绕成形有咬花43,马达轴40右端的外壁面环绕成形有齿轮44。
[0073]前述的马达转子组件51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位于壳体10的中壳12及左壳11之间;马达转子组件51套设于马达轴40外,马达转子组件51紧配合于马达轴40的咬花43,藉此使马达转子组件51可带动马达轴40转动;马达转子组件51的左端面设有一磁环511,磁环511上充磁有多个S极磁极及多个N极磁极,S极磁极及N极磁极环绕交错设置,且该些磁极的磁场方向为轴向延伸。
[0074]前述的马达定子组件52装设固定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装设固定于中壳12及左壳11之间;马达定子组件52套设于马达转子组件51外;马达定子组件52上环绕设有多个绕线521。
[0075]请参阅图4、图5及图7所示,前述的齿轮组60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位于中壳12及右壳13之间;齿轮组60与马达轴40及踏板轴20相连接,且可被马达轴40或踏板轴20所带动;齿轮组60包含有一中齿轮61、一小齿轮62、一马达单向离合装置63、一大齿轮64及一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 ;中齿轮61枢设于中壳12上,且位于踏板轴20的后方,中齿轮61与马达轴40的齿轮44相啮合;小齿轮62的相对两侧面分别突出有一杆体621,左侧面的杆体621贯穿中齿轮61的中心,两杆体621的端部分别设有一轴承622、623,该两轴承622、623分别穿设于中壳12及右壳13上;马达单向离合装置63设于中齿轮61及小齿轮62的杆体621之间,且使中齿轮61可带动小齿轮62转动,但小齿轮62无法带动中齿轮6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马达单向离合装置63为一单向轴承;大齿轮64套设于踏板轴20夕卜,大齿轮64与小齿轮62相啮合,大齿轮64左侧面中央凹设有一齿槽641,大齿轮64右侧面中央突出有一环齿部642,大齿轮64与右壳13之间设有一轴承643 ;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设于踏板轴20及大齿轮64之间,且穿设于大齿轮64的齿槽641中,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使踏板轴20可带动大齿轮64转动,但大齿轮64无法带动踏板轴20转动。
[0076]请参阅图5、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为一棘轮,且包含有一本体651、多个推抵件652及一弹性环653 ;本体651的左端套设紧迫受感件31的右端,藉此踏板轴20可通过受感件31带动本体651转动,本体651外壁面环绕间隔凹设有多个缺槽6511,且本体651外壁面环绕凹设有一环槽6512 ;各推抵件652位于本体651的相对应的缺槽6511内,各推抵件652的中央凹设成形有一沟槽6521 ;弹性环653套设于本体651的环槽6512,并抵靠于各推抵件652的沟槽6521的槽底,弹性环653藉此使各推抵件652翘起并卡合于大齿轮64的齿槽641的相对应的齿面;当推抵件652的齿面抵靠齿槽641的齿面地转动时,推抵件652会连带推动齿槽641及整个大齿轮64转动,然而当推抵件652反向转动时,则推抵件652便会顺着齿槽641的斜面而向内转动,同时略为撑开弹性环653,藉此推抵件652便不会带动大齿轮64转动,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藉此达到单向带动的功效。
[0077]由于踏板轴20相对为高扭力低转速,因此使用棘轮来作单向离合较为合适,而中齿轮61相对为低扭力高转速,因此使用单向轴承来作单向离合较为合适。
[0078]此外,由于小齿轮62的齿数小于中齿轮61的齿数,而中齿轮61的齿数小于大齿轮64的齿数,因此可使马达轴40达到减速及提升扭力的功效。
[0079]请参阅图4、图5及图7所示,前述的齿盘70位于右壳13外,且套设于齿轮组60的大齿轮64的环齿部642,齿盘70与环齿部642相嵌合,藉此齿盘70及大齿轮64可互相带动。
[0080]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前述的控制单元80位于壳体10的中壳12及左壳11之间;控制单元80包含有一电路板81、一电容82及多个功率开关元件83 ;电路板81的法线与马达轴40平行,且电路板81位于踏板轴20的后方,电路板81的左侧面邻接左壳11,且电路板81以螺丝锁合固定于左壳11上,电路板81电连接马达定子组件52及感测器32 ;电路板81的前侧设有一转子位置感应部811,转子位置感应部811邻接马达转子组件51的磁环511的左侧面,藉此转子位置感应部811可感应磁环511上的S极磁极或N极磁极的轴向延伸的磁场;电容82及功率开关元件83分别设于电路板81的右侧面及左侧面,并且电容82位于电路板81及齿轮组60的中齿轮61之间,藉由电路板81、电容82、齿轮组60的中齿轮61及小齿轮62皆位于踏板轴20的同一侧边,以可集中该些元件,并有效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藉以缩小整体的体积;功率开关元件83是以引脚831与电路板81相连接,该些引脚831垂直弯折,并且功率开关元件83与电路板81平行,功率开关元件83具有一金属散热面,金属散热面背向电路板81,且贴合于左壳11的内壁面,且功率开关兀件83位于左壳11的散热鳍片11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开关元件83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0SFET)。
[0081]请参阅图1、图6及图10所示,前述的显示单元90通过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电连接至电路板81,并且模拟数字转换器是以一数字线路91穿设入推进装置的壳体10的线路孔122后,并电连接至电路板81的右侧面。
[0082]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所示,本发明装设时,推进装置的壳体10装设于自行车的车架100上,其中中壳12的三个车架结合部121锁合固定于车架100的结合架110上;而自行车的两个曲柄120则分别固设于踏板轴20的两端,最后再使链条环绕于齿盘70上即完成推进装置的装设;请参阅图1及图10所示,而显示单元90则可装设固定于自行车的龙头140处,并且再分别以线路92电连接自行车的各周边装置。
[0083]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藉由使控制单元80的电路板81的法线与马达轴40平行,因此该电路板81的转子位置感应部811可轴向邻接于马达转子组件51上的磁环511,进而达到感应磁环511上的磁极的功效,因此本发明的单一电路板81便可达到感应马达转子组件51位置及与其他各元件电连接的功效,进而可减缩壳体10的体积,并避免壳体10体积向后延申而影响到后轮的装设。
[0084]另外,藉由功率开关元件83的引脚831垂直弯折,使功率开关元件83与电路板81平行,而不会突出于电路板81,并且功率开关元件83贴合于壳体10的内壁面,因此可再进一步缩小壳体10的体积。
[0085]再者,藉由散热鳍片直接突出成形于壳体10的外壁面,并且位于相对应的功率开关元件83的外侧,因此可有效缩小散热鳍片111突出于壳体10外壁面的距离,以可有效缩小整体体积。
[0086]又,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藉由推进装置的各元件皆集中于壳体10内,其中,踏板轴20上受感件31、感测器32、马达轴40、马达转子组件51及马达定子组件52依序套设,而踏板轴20外,电路板81、电容82、齿轮组60的中齿轮61及小齿轮62皆位于踏板轴20的同一侧边,因此可在最小体积下容纳各元件并缩小整体体积。
[0087]综上所述,藉由壳体10及整体体积的缩小,除可避免影响到后轮的装设外,更可藉由腾出更多空间而得以容纳外径更大的马达转子组件51及马达定子组件52,进而提升输出功率。
[0088]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的各元件皆已集中于壳体10内,因此无须额外将其他元件装设于他处,亦可降低外部配线,进而具有方便装设的优点,并且更可减少组装固定等用途的零组件数量,进而简化整体构造以方便组装;而维修或保养时,亦仅需卸下本发明的推进装置即可,因此更为方便作业。
[0089]此外,由于推进装置的各元件皆装设于壳体10内,因此壳体10便可有效保护感测器32、受感件31及控制单元80的排线等元件,进而有效防止各种外界因素造成伤害或影响使用。
[0090]请参阅图1、图6及图10所示,而于显示单元90方面,藉由模拟数字转换器可将多个周边装置的模拟线路整合成一条数字线路91,因此显示单元90与控制单元80之间仅需以该单一数字线路91连接即可,藉此大幅降低线路的总数量,并达到避免线路杂乱及方便整理线路的功效。
[0091]请参阅图1、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使用时,当骑乘者踩踏踏板130而转动踏板轴20时,踏板轴20依序带动受感件31、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大齿轮64及齿盘70转动,而齿盘70则通过链条而带动后轮转动。
[0092]而当控制单元80通知马达启动时,马达定子组件52会因通电产生磁场而导致穿设其中的马达转子组件51转动,而马达转子组件51依序带动马达轴40、中齿轮61、马达单向离合装置63、小齿轮62、大齿轮64及齿盘70转动,而齿盘70同样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
[0093]由上述可知大齿轮64的带动来源有骑乘者与马达两者,而当骑乘者通过踏板轴20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高于马达通过小齿轮62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时,则马达单向离合装置63便会避免小齿轮62带动中齿轮61转动而影响马达定子组件52及马达转子组件51等元件。
[0094]反之,当骑乘者通过踏板轴20而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低于马达通过小齿轮62而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时,则踏板单向离合装置65便会避免大齿轮64影响踏板轴20及曲柄120等元件转动。
[0095]因此面对不同的骑乘路况,当马达通过小齿轮62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等同于骑乘者通过踏板轴20带动大齿轮64的转速时,马达的出力便会与骑乘者的出力耦合,进而降低骑乘者的负担,以达到辅助骑乘者的功效。
[0096]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其具有一内部空间; 一踏板轴,其贯穿壳体,且两端突出于壳体外; 一马达轴,其枢设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一马达转子组件,其与马达轴相连接,且带动马达轴转动,马达转子组件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一马达定子组件,其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马达定子组件的位置与马达转子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一齿轮组,其与马达轴及踏板轴相连接,且被马达轴或踏板轴所带动,齿轮组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一齿盘,其与齿轮组相连接,且被齿轮组所带动; 一控制单元,其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且包含有一电路板及多个功率开关元件;电路板的法线与马达轴平行,电路板与马达定子组件成电连接;电路板设有一转子位置感应部,转子位置感应部邻接且感应马达转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轴套设于踏板轴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的功率开关元件以引脚与电路板相连接,该些引脚垂直弯折,并且功率开关元件与电路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的功率开关元件具有一金属散热面,金属散热面贴合于壳体的内壁面;壳体的外壁面突出成形有多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位于相对应的功率开关元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的功率开关元件具有一金属散热面,金属散热面贴合于壳体的内壁面;壳体的外壁面突出成形有多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位于相对应的功率开关元件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通过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以一数字线路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通过一模拟数字转换器以一数字线路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包含有一电容,电容与功率开关元件位于电路板的相反两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包含有一电容,电容与功率开关元件位于电路板的相反两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转子组件套设固定于马达轴外;马达定子组件套设于马达转子组件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转子组件套设固定于马达轴外;马达定子组件套设于马达转子组件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受感件及一感测器;受感件装设固定于踏板轴上,且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感测器套设于踏板轴外,且感测器的位置与受感件的位置相对应,感测器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成电连接,感测器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受感件及一感测器;受感件装设固定于踏板轴上,且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感测器套设于踏板轴外,且感测器的位置与受感件的位置相对应,感测器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成电连接,感测器装设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感测器套设于受感件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感测器套设于受感件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轴套设于感测器外。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轴套设于感测器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组内包含有一踏板单向离合装置及一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踏板单向离合装置装设于踏板轴及齿盘之间,且使齿盘被踏板轴所带动,但踏板轴不被齿盘带动;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装设马达轴及齿盘之间,且使齿盘被马达轴所带动,但马达轴不被齿盘带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齿轮组内包含有一踏板单向离合装置及一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踏板单向离合装置装设于踏板轴及齿盘之间,且使齿盘被踏板轴所带动,但踏板轴不被齿盘带动;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装设马达轴及齿盘之间,且使齿盘被马达轴所带动,但马达轴不被齿盘带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踏板单向离合装置为一棘轮;马达单向离合装置为一单向轴承。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踏板单向离合装置为一棘轮;马达单向离合装置为一单向轴承。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轴的外壁面成形有一齿轮;齿轮组包含有一中齿轮、一小齿轮及一大齿轮;中齿轮枢设于壳体内,且与马达轴的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中齿轮同轴设置;前述的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设于中齿轮及小齿轮之间,且使中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但小齿轮无法带动中齿轮转动;大齿轮套设于踏板轴外,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且大齿轮与齿盘相嵌合;前述的踏板单向离合装置设于踏板轴及大齿轮之间,且使踏板轴带动大齿轮转动,但大齿轮无法带动踏板轴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轴的外壁面成形有一齿轮;齿轮组包含有一中齿轮、一小齿轮及一大齿轮;中齿轮枢设于壳体内,且与马达轴的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中齿轮同轴设置;前述的马达单向离合装置设于中齿轮及小齿轮之间,且使中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但小齿轮无法带动中齿轮转动;大齿轮套设于踏板轴外,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且大齿轮与齿盘相嵌合;前述的踏板单向离合装置设于踏板轴及大齿轮之间,且使踏板轴带动大齿轮转动,但大齿轮无法带动踏板轴转动。
【文档编号】B62M6/40GK103963907SQ201310050824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姚立和 申请人:姚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