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翼子板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010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翼子板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翼子板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前翼子板一般都是钣金冲压件,与汽车前门、侧围上A柱、发动机舱盖、前大灯及前保险杠都要搭接,这就使得前翼子板与其它部件的安装配合结构复杂、间隙面差配合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对翼子板精度的要求比较高。普通翼子板与周边件一般是靠自攻螺丝拧入卡扣固定,卡扣的加工位置决定了安装位置,间隙控制依赖于加工精度,没有设计定位及相互动态约束的措施,这样就导致生产一致性难以控制,生产调试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翼子板及其安装结构,以便于更方便、准确地控制前翼子板与前大灯、前保险杠三者之间的间隙面差,从而提高装配的一次合格率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翼子板,所述前翼子板具有与发动机舱盖配合的第一边缘、与前大灯配合的第二边缘、与前保险杠配合的第三边缘,所述前翼子板还具有从所述第一边缘伸出的第一搭接板、从 所述第三边缘伸出的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有前大灯安装孔和前大灯定位孔,所述第二搭接板上开有前保险杠安装孔。可选择地,所述前翼子板上还开有侧转向灯安装孔。一种前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前翼子板;前大灯,其具有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前保险杠,其内壁安装有第三搭接板;所述上安装支架上具有与所述前大灯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所述下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搭接板上开有通孔,安装时,所述下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搭接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前保险杠安装孔贯通并通过螺栓紧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时,首先将前大灯上安装支架上的定位销插入第一搭接板上的前大灯定位孔,从而为前大灯、前翼子板和前保险杠三者之间的安装提供了定位和相互动态约束,然后调整前翼子板,使下安装支架、第二搭接板和第三搭接板重叠,从而使下安装支架和第三搭接板上的通孔与前保险杠安装孔贯通,用螺栓紧固,最后将第一搭接板与上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从而实现了前保险杠、前大灯与前翼子板的定位,并保证了间隙面差精度。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翼子板与周边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翼子板、前大灯、前保险杠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A-A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的B-B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前翼子板、2_前大灯、3_前保险杠、4_发动机舱盖、5_汽车前门、6-侧围上A柱、7-螺栓、8-螺栓、9-侧转向灯安装孔、11-第一边缘、12-第二边缘、13-第三边缘、14-第一搭接板、15-第二搭接板、31-第三搭接板、141-前大灯定位孔、142-前大灯安装孔、151-前保险杠安装孔、21-上安装支架、22-下安装支架、211-定位销、221-通孔、3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前翼子板I与前大灯2、前保险杠3、发动机舱盖4、汽车前门5和侧围上A柱6的外轮廓均存在配合关系,间隙面差精度要求高,特别是在汽车的前端,前翼子板I与前大灯2、前保险杠3的装配关系复杂。参考图2 ,其表明了前翼子板I的具体结构。前翼子板I具有与发动机舱盖4的外轮廓配合的第一边缘11、与前大灯2的外轮廓配合的第二边缘12和与前保险杠3的外轮廓相配合的第三边缘13。前翼子板I的外壁为造型面,在其内壁上,第一搭接板14从第一边缘11伸出,用于实现前翼子板I与前大灯2的搭接。第二搭接板15从第三边缘13伸出,用于实现前翼子板I与前大灯2和前保险杠3三者之间的搭接。在第一搭接板14上,开有前大灯安装孔142和前大灯定位孔141。在第二搭接板15上,开有前保险杠安装孔151。在前翼子板I上,还开有侧转向灯安装孔9。结合图3、图4和图5,其表明了前翼子板I与前大灯2和前保险杠3之间的安装结构。安装时,首先将前大灯2的上安装支架21上的定位销211插入第一搭接板14上的前大灯定位孔141,从而实现了前大灯2与前翼子板I的初步定位。然后调整前翼子板1,使前大灯2的下安装支架22、前翼子板I的第二搭接板15和前保险杠3的第三搭接板31重叠。下安装支架22上开有通孔221,第三搭接板31上开有通孔311,重叠后,通孔221、311与前保险杠安装孔151贯通,用螺栓8紧固。通孔221、311和前保险杠安装孔151的直径均能够大于螺栓8的公称直径,因此具有更大的间隙面差调整余量,而且在调整过程中,一直受到定位销211的动态约束。最后,将第一搭接板14与上安装支架21通过螺栓7紧固,从而实现了前保险杠3、前大灯2与前翼子板I的相互定位,并保证了间隙面差精度。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前翼子板,所述前翼子板具有与发动机舱盖配合的第一边缘、与前大灯配合的第二边缘、与前保险杠配合的第三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子板还具有从所述第一边缘伸出的第一搭接板、从所述第三边缘伸出的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有前大灯安装孔和前大灯定位孔,所述第二搭接板上开有前保险杠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子板上还开有侧转向灯安装孔。
3.一种前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翼子板; 前大灯,其具有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 前保险杠,其内壁安装有第三搭接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支架上具有与所述前大灯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所述下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搭接板上开有通孔,安装时,所述下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搭接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前保险杠安装 孔贯通并通过螺栓紧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翼子板及其安装结构,所述前翼子板具有与发动机舱盖配合的第一边缘、与前大灯配合的第二边缘、与前保险杠配合的第三边缘,所述前翼子板还具有从所述第一边缘伸出的第一搭接板、从所述第三边缘伸出的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有前大灯安装孔和前大灯定位孔,所述第二搭接板上开有前保险杠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前翼子板与前大灯、前保险杠安装时,通过定位销定位,再通过螺栓紧固,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前翼子板与前大灯、前保险杠三者之间的间隙面差,从而提高装配的一次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2D25/16GK203126980SQ2013200333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孙启林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