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73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该变挡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变挡轴(3)控制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进行变挡操作,包括变挡轴驱动机构(2),变挡轴驱动机构(2)与变挡轴(3)相连,变挡轴(3)与变挡装置(4)相连,变挡轴驱动机构(2)能够带动变挡轴(3)转动,并由变挡轴(3)带动变挡装置(4)实现变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摒弃了费力的脚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的操作即可实现变挡操作,极其方便,可满足几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挡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摩托车上以轻松实现变挡操作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摩托车的成本和售价有限,现有的液压式变挡控制装置比较昂贵,并不适用,而且摩托车上的安装空间大都比较小,很多现有的电动式变挡控制装置因存在安装尺寸、变挡回位等问题也无法直接适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摩托车采用的还都是纯机械式变挡控制装置,例如,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与外接的变挡轴相连,变挡轴由回转踏板或回转机构控制。
[0003]一般来说,二轮车或三轮车普遍采用的都是脚踩回转踏板,而使用后置式发动机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等普遍采用的都是手扳回转机构。当进行变挡操作时,驾驶者需要脚踩回转踏板或手扳回转机构,使变挡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变挡轴带动变挡装置转动,以实现增速变挡或减速变挡。但上述的变挡方式存在许多的问题,给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0004]就脚踩回转踏板的方式来说:1)该方式要求驾驶者必须用力脚踩回转踏板才能实现变挡操作,而如果驾驶者下肢残疾,即根本无法进行脚踩控制,由此便只能弯腰用手操作,极其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脚踩回转踏板普遍还存在转动角度受限的问题,由此如果驾驶者不用力脚踩回转踏板,便可能会导致回转踏板转动角度较小,使得变挡轴带动变挡装置的转动角度无法达到变挡要求,从而导致操作失灵,甚至有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
[0005]而就手扳回转机构的方式来说:1)该方式要求驾驶者必须用力手扳回转机构才能实现变挡操作,而如果驾驶者上肢残疾,则同样会出现无法控制的问题;2)后置式发动机大都距离驾驶座较远,使得手扳回转机构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也使得手扳回转机构的传动结构较为复杂,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操作不灵敏、不顺畅,甚至难以准确实现换挡功能。
[0006]此外,上述的脚踩回转踏板的方式和手扳回转机构的方式中都要求回转踏板和回转机构直接承受外力,由此便会导致回转踏板和回转机构中的零部件极易出现损坏的问题,从而使得摩托车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控制精准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的具体技术内容为:
[0009]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变挡轴控制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进行变挡操作,包括变挡轴驱动机构,变挡轴驱动机构与变挡轴相连,变挡轴与变挡装置相连,变挡轴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变挡轴转动,并由变挡轴带动变挡装置实现变挡操作。[0010]进一步,变挡轴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与变挡轴相连,以驱动变挡轴转动。
[0011 ] 进一步,动力组件为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
[0012]进一步,变挡轴驱动机构还包括变速组件,动力组件与变速组件相连,变速组件与变挡轴相连,动力组件通过变速组件驱动变挡轴转动。
[0013]进一步,动力组件的输出轴与变速组件相连,变速组件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套与变挡轴相连,或者变速组件的输出轴与变挡轴直接相连。
[0014]进一步,变速组件为变速齿轮或变力杠杆。
[0015]进一步,变挡轴驱动机构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变挡轴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
[0016]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变挡轴驱动机构相连,以控制变挡轴驱动机构的运转。
[0017]进一步,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按钮和控制线路,控制按钮通过控制线路与变挡轴驱动装置相连。
[0018]与现有的摩托车变挡控制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9]I)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摒弃了费力的脚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的操作即可实现变挡操作,极其方便,可满足几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此外,由于使用的都是电动控制,无需施加较大的外力,因此零部件损坏较小,使用寿命较长;
[0020]2)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采用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控制变挡轴的转动,不仅使得变挡控制精准、灵敏,而且还使得变挡操作方便、快捷,此外,由于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控制的变挡轴端部可随意转动,故不会出现因变挡轴转动角度不够而导致的变挡装置无法实现变挡功能的问题;
[0021]3)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中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通过变速齿轮与变挡轴相连,使得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的尺寸可以比较小,不仅克服了摩托车上安装空间有限和变挡回位的问题,同时还满足了变挡轴的转动要求;
[0022]4)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可批量化生产,能够广泛地应用到二轮、三轮或四轮摩托车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的连接关系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组件与变挡轴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组件与变速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机构的连接关系框图;
[0028]图6为图5中的控制线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构I和变挡轴驱动机构2,其中,变挡轴驱动机构2与变挡轴3相连,变挡轴3与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相连,控制机构I用于控制变挡轴驱动机构2的运行,以实现变挡轴3的转动,从而通过变挡轴3带动变挡装置4来完成变挡操作。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变挡轴3和变挡装置4可为本领域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例如摩托车上常用的CB发动机、CG发动机、CBF发动机或C型发动机中的变挡装置和变挡轴。
[0031]进一步,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变挡轴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组件21和变速组件22,其中,动力组件21通过变速组件22与变挡轴3相连,动力组件21还与控制机构I相连,通过控制机构I可实现对动力组件21往复运行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组件21用于为摩托车变挡提供原始动力,变速组件22则用于改变动力组件21的输出扭矩,以满足变挡轴3的转动需求。
[0032]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1为电动机210,变速组件22为变速齿轮220。其中,电动机210与控制机构I (图中未示)相连,通过控制机构I可控制电动机210的正转与反转。
[0033]进一步,电动机210的输出轴211与变速齿轮220相连,变速齿轮220的输出轴221通过连接套5与变挡轴3相连。具体来说,变速齿轮220与电动机210的输出轴211之间为齿轮连接;变速齿轮220的输出轴221的末端和变挡轴3的末端都形成有外花键,连接套5的两端则形成有内花键,连接套5的两端分别与变速齿轮220的输出轴221的末端和变挡轴3的末端形成花键连接。
[0034]由此,当通过控制机构I控制电动机210进行正转或反转时,电动机210便可通过变速齿轮220、连接套5将动能传递给变挡轴3,以使变挡轴3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进而带动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进行相应地转动,以实现摩托车的变挡操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变速齿轮220改变电动机210的输出扭矩,降低了对电动机210的参数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挡控制装置只需要使用较小的电动机即可满足变挡要求,极大地减小了变挡控制装置的尺寸,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挡控制装置能够很好地安装在摩托车上,解决了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
[0035]应注意的是,虽然图2和图3中仅示出了利用连接套5来实现变速齿轮220与变挡轴3之间的传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可以实现传动功能的结构都适应于本实用新型,例如变速齿轮220的输出轴221直接与变挡轴3相连等。此外,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变速齿轮220与变挡轴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变速齿轮220的输出轴221与变挡轴3之间直接通过螺纹、卡扣、插入式连接等,或利用连接套5实现螺纹、卡扣、花键连接等,以便方便后期的维修操作。
[0036]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组件21还可以是电磁回转阀212,其中,电磁回转阀212包括第一电磁线圈213和第二电磁线圈214,第一电磁线圈213中放置有第一拉臂215,第二电磁线圈214中放置有第二拉臂216,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通过操纵臂217相连。
[0037]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电磁回转阀212与控制机构I (图中未示)相连,通过控制机构I可控制对电磁回转阀212中的第一电磁线圈213和第二电磁线圈214的供电。当电磁回转阀212中的第一电磁线圈213通电后,第一拉臂215可在第一电磁线圈213中纵向移动;而当第二电磁线圈214通电后,第二拉臂216可在第二电磁线圈214中纵向移动。
[0038]进一步,电磁回转阀212中连接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的操纵臂217上设置有输出轴218,输出轴218可与变速组件22相连,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变速齿轮220。由此,当通过控制机构I控制电磁回转阀212中的第一电磁线圈213或第二电磁线圈214通电时,第一拉臂215或第二拉臂216便会在第一电磁线圈213或第二电磁线圈214中纵向移动,使得与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相连的操纵臂217也会相应地转动,进而便可通过输出轴218带动变速齿轮220转动,并进一步将动能传递给变挡轴3使变挡轴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由此带动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进行相应地转动,以实现摩托车的变挡操作。
[0039]此外,应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都仅描述了变速组件22为变速齿轮220,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组件22并不仅局限于此,任何可以实现扭矩改变功能的结构都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如变力杠杆等,只是从摩托车上的安装尺寸和换挡回位的优越性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变速齿轮。
[0040]进一步,上述的变挡轴驱动机构2中都设置有变速组件22,变速组件22可改变动力组件21的输出扭矩,以满足变挡轴3的转动要求。但上述设置形式是从成本考虑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并不限定于此,当动力组件21的输出扭矩足够大时,动力组件21与变挡轴3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变速组件22,而是动力组件21与变挡轴3之间直接相连。
[0041]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变挡轴驱动机构2上也可以设置有限位组件,以便控制变挡轴3的转动角度,如在变速齿轮上设置限位挡板或者改变变速齿轮上齿牙的排布等。而现有的摩托车变挡系统中的限位装置大都是直接设置在摩托车发动机的变挡装置中,如通过变挡装置中的拨板和限位柱的配合实现限位功能,但这样便会要求拨板和限位柱的制作精度较高。而本实用新型中在变挡轴驱动机构2上设置限位组件,可以辅助现有的变挡装置实现限位功能,由此便可以降低对变挡装置中的拨板和限位柱的制作精度,同时还能够防止因变挡装置中的限位功能失效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当然,由于在变挡轴驱动机构2上设置了限位组件,甚至也可以直接取消现有的变挡装置中的限位部件。
[0042]进一步,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机构I包括控制按钮11和控制线路12,其中,控制按钮11设置在摩托车的驾驶位置处,如方向盘、控制柄、脚踏板等,以方便驾驶者的按压操作,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按钮11包括增速控制按钮111和减速控制按钮112,增速控制按钮111和减速控制按钮112分别对应摩托车的增速控制和减速控制。
[0043]进一步,控制按钮11通过控制线路12与变挡轴驱动装置2相连,以控制变挡轴驱动装置2的运行,如电动机210的正反转,或者电磁回转阀212中不同线圈的单独通电。
[0044]如图6所示,当变挡轴驱动装置2为电动机210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线路12包括电源121、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其中,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和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的第一端a分别与电源121的正极相连,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的第一端b分别与电源121的负极相连;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和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的第二端d分别与电动机210的正向输入端相连,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的第二端c分别与电动机210的反向输入端相连。[0045]进一步,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由增速控制按钮111控制,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和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由减速控制按钮112控制。当增速控制按钮111按下时,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闭合,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和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在电源121、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电动机210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之间形成回路,从而实现电动机210的正转;而当减速控制按钮112按下时,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和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闭合,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在电源121、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电动机210和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之间形成回路,从而实现电动机210的反转。
[0046]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路12中的电源121可为摩托车上的电瓶或其他电源等,而第一电流转换开关122、第二电流转换开关123、第三电流转换开关124和第四电流转换开关125优选为继电器。此外,由于采用电磁回转阀212时控制线路较为简单,故不再详述。
[00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当摩托车需要变速时,按压位于驾驶位置处的控制按钮11 (增速控制按钮111或减速控制按钮112),进而通过控制线路12使动力组件21 (电动机210或电磁回转阀212)运行,接着通过与动力组件21相连的变速组件22 (变速齿轮220)带动变挡轴3转动,变挡轴3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 一起转动,进而实现摩托车的变挡操作。
[0048]此外,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托车可以是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和四轮摩托车等。
[0049]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摒弃了费力的脚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的操作即可实现变挡操作,极其方便,可满足几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此夕卜,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采用电动机或电磁回转阀控制变挡轴的转动,不仅使得变挡控制精准、灵敏,而且还使得变挡操作方便、快捷,同时,通过设置变速齿轮还解决了摩托车存在的安装尺寸和换挡回位的问题。
[0050]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变挡轴(3)控制发动机上的变挡装置(4)进行变挡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挡轴驱动机构(2),变挡轴驱动机构(2)与变挡轴(3)相连,变挡轴(3)与变挡装置(4)相连,变挡轴驱动机构(2)能够带动变挡轴(3)转动,并由变挡轴(3 )带动变挡装置(4 )实现变挡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挡轴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组件(21),动力组件(21)与变挡轴(3 )相连,以驱动变挡轴(3 )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21)为电动机(210)或电磁回转阀(2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挡轴驱动机构(2)还包括变速组件(22),动力组件(21)与变速组件(22)相连,变速组件(22)与变挡轴(3)相连,动力组件(21)通过变速组件(22 )驱动变挡轴(3 )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21)的输出轴与变速组件(22)相连,变速组件(22)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套(5)与变挡轴(3)相连,或者变速组件(22)的输出轴与变挡轴(3)直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组件(22)为变速齿轮(220)或变力杠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挡轴驱动机构(2)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变挡轴(3)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I),控制机构(I)与变挡轴驱动机构(2)相连,以控制变挡轴驱动机构(2)的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变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I)包括控制按钮(11)和控制线路(12),控制按钮(11)通过控制线路(12)与变挡轴驱动装置(2)相连。
【文档编号】B62M25/08GK203681829SQ20132079291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双庆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