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和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95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和车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和具有该车厢盖的车厢,车厢盖包括用于与车厢前板相连接的前连接板、用于与车厢后板相连接的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上端均为梯形,在前连接板的左侧向后安装有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轴支撑在车厢左板上并能自由转动,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主动摇臂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摇臂另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第一盖板上端铰接有左顶盖板,第一盖板下端铰接有左延长板,左延长板下端安装有第一从动摇臂,第一从动摇臂铰接在车厢左板外侧;在前连接板右侧也具有与上述结构相对称的结构。该车厢盖对车厢密封效果好,打开时能够贴到车厢两侧,不遮挡观后镜,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局密封车厢盖和车厢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车车厢的密封环保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及具有这样车厢盖的车厢。
【背景技术】
[0002]在公路运输中,颗粒粉尘状物质如沙土等的运输非常普遍,在其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风力等原因会使颗粒粉尘物被吹起、散出,这不仅会造成物料流失,也可能对周围车辆造成扬尘或撒落物损害,甚至会引发车祸,造成交通事故,如果此类状况大量出现,还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增大雾霾天气出现的概率。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有的采用罐装车进行运输,但是罐装车造价昂贵,装车繁琐,对许多颗粒物的运输也不适合。对于常见的普通运货汽车而言,常在车厢上盖上一层薄膜或盖布,固定好之后发车,这种方法在装卸车时浪费了时间,薄膜或盖布也容易中途破损导致不能完全密封。为了克服薄膜或盖布的缺陷,有的在车厢上安装了车厢盖,通过电机或液压缸驱动使车厢盖打开或者关闭。如实用新型专利200620020830.1公开了一种电动式车厢盖,用于安装到自卸车车厢上,通过电机和减速箱相结合驱动框架和篷布对车厢进行遮盖。该专利用篷布不太牢固耐用,采用电机也耗费较多电能。实用新型专利201220662393.9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开闭的货车车厢盖,通过在货车车厢边棱上设置轨道并配合液压缸等方式,给车厢加装水平盖并能自动开闭。该技术对现有车厢而言需要加装轨道等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水平的车厢盖在装货时不能使货物越过车厢侧板,限制了车厢的容货量。还有的车厢盖在车厢上呈凸起状,有利于扩大车厢容货量,但是这种车厢盖既不容易将车厢密封,同时在车厢盖打开时还会在车厢两侧凸起,妨碍驾驶员从观后镜观察后方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该车厢盖对车厢密封效果好,打开时能够直立贴到车厢两侧,不遮挡观后镜,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包括用于与车厢前板相连接的前连接板、用于与车厢后板相连接的后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上端均为梯形,在前连接板的左侧向后安装有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轴支撑在车厢左板上并能自由转动,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主动摇臂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摇臂另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第一盖板上端铰接有左顶盖板,第一盖板下端铰接有左延长板,左延长板下端安装有第一从动摇臂,第一从动摇臂铰接在车厢左板外侧;在前连接板的右侧向后安装有第二主动轴,第二主动轴支撑在车厢右板上并能自由转动,第二主动轴与第二主动摇臂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摇臂另一端与第二盖板相连,第二盖板上端铰接有右顶盖板,第二盖板下端铰接有右延长板,右延长板下端安装有第二从动摇臂,第二从动摇臂铰接在车厢右板外侧;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均与动力系统相连。[0006]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前连接板外侧,包括:左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轴相连,右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轴相连,第一链条安装在左齿轮上且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活塞相连,第一链条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相连,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链条一端相连,第二链条安装在右齿轮上且另一端与第二油缸的活塞相连。
[0007]所述左齿轮与所述右齿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油缸水平放置且位于该水平线上方,所述第二油缸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水平线下方,所述连接杆一端位于第一油缸下方,另一端位于第二油缸上方。
[0008]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在前后两侧设有支撑筋,每侧支撑筋由3飞个筋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根筋段的夹角为155?170度,两侧支撑筋上铺设有面板。
[0009]所述面板沿前后方向弯折形成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有2飞个且间隔排列。
[0010]所述第一主动摇臂有两根,其中一根固定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另一根铰接在车厢左板上,所述第二主动摇臂有两根,其中一根固定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另一根铰接在车厢右板上。
[0011]所述第一盖板、左顶盖板、左延长板贯穿有左限位筋,所述第二盖板、右顶盖板、右延长板贯穿有右限位筋。
[0012]所述左限位筋一端固定在左延长板上,穿过第一盖板并将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左顶盖板上;所述右限位筋一端固定在右延长板上,穿过第二盖板并将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右顶盖板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该车厢包括厢体和厢盖,所述厢体由车厢底板、车厢前板、车厢后板、车厢左板和车厢右板连接围绕而成,所述厢盖为前述自动高密封车厢盖。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车厢前板和后板延长成梯形,车厢左板和右板上支撑主动轴带动主动摇臂驱动第一、第二盖板运动,可以实现车厢盖的自动开闭,盖板采用多筋段大钝角相连接成支撑筋来对面板进行支撑,可以使盖板呈微弧形弯曲,加上铰接的左顶盖板或右顶盖板,能够有效进行密封,同时盖板打开时会直立贴在车厢左板和车厢右板边侧,不会遮挡观后镜,安装限位筋能够有效防止左顶盖板和右顶盖板从铰接处过度下垂,便于精确控制下垂角度使车厢盖进行闭合密封。采用这样车厢盖的车厢,密封性好,有利于防止物料丢失,并且有利于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自动高密封车厢盖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具有自动高密封车厢盖的车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所示结构自上而下倾斜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第一盖板及周围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包括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和具有这样车厢盖的车厢,为了叙述清晰起见,下面将二者进行结合做出说明,说明中提到的前后方向应理解为由车厢前板到车厢后板的方向: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前连接板I和后连接板2分别连接在车厢前板50和车厢后板51上,前连接板I和后连接板2的顶端均为梯形。在前连接板I左侧向后连接板2方向安装有第一主动轴30,第一主动轴30穿过耳板32并能自由转动,第一主动摇臂3 —端位于耳板32内并固定在第一主动轴30上,能够在第一主动轴30的带动下转动,另一第一主动摇臂4安装在穿过另一耳板80的轴上,该轴可以独立,也可以与第一主动轴30相连,本例中为独立的情况。耳板32和另一耳板80均固定在车厢左板53上。第一主动摇臂3和第一主动摇臂4另一端均与第一盖板7相连,并能带动第一盖板7进行转动。第一盖板7上端经铰链铰接有左顶盖板8 (图4,铰接处801上设有铰链,图中未画出铰链),下端经铰链铰接有左延长板9,当第一盖板7被提升后,左延长板9接在车厢左板53上使车厢左板53得到延长。第一盖板7的两侧为支撑筋70和支撑筋71,两支撑筋上盖有面板,支撑筋70、71均由3个、4个或者5个筋段连接而成,本例中为3个筋段(图4,支撑筋70包括三个筋段,上面盖有相连接的三块面板701),相邻两根筋段的夹角范围为155?170度,这样使支撑筋70、71微呈弧形,也就是使第一盖板7整体具有微小弧度,避免为完全直线形,当第一盖板7被提升到位后,位于前连接板I和后连接板2的梯形斜边之间,左顶盖板8通过重力自铰接处801下垂盖住梯形的上底边。左延长板9能够盖住梯形的左侧竖直边,这样就可以把车厢左半部分密封起来。当第一盖板7被放下后,因为弧度小,会贴着车厢左板上下放置,不会有较大凸起遮挡住观后镜。左延长板9下方安有第一从动摇臂13,第一从动摇臂13铰接在车厢左板53上,起到支撑从动的作用。第一盖板7、左顶盖板8和左延长板9之间贯穿有限位筋901 (图4),限位筋901可以穿在支撑筋70或71内,一端固定在左延长板9上,穿过第一盖板7后将另一端用螺母902固定在左顶盖板8上,通过调节螺母902可以调节限位筋901的松紧程度,进而决定左顶盖板8在升起后的下垂程度,这可以防止左顶盖板8在重力作用下过度下垂从而不能很好的充当上盖。
[0021]在前连接板I的右侧向后连接板2的方向安装有第二主动轴31,第二主动轴31穿过耳板33并能自由转动,第二主动摇臂5 —端位于耳板33内并固定在第二主动轴31上,能够在第二主动轴31的带动下转动,另一第二主动摇臂6安装在穿过另一耳板81的轴上,该轴可以独立,也可以与第二主动轴31相连,本例中为独立的情况。耳板33和另一耳板81均固定在车厢右板52上。第二主动摇臂5和第二主动摇臂6另一端均与第二盖板10相连,并能带动第二盖板10进行转动。第二盖板10上端经铰链铰接有右顶盖板11,下端经铰链铰接有右延长板12,当第二盖板10被提升后,右延长板12接在车厢右板52上使车厢右板52得到延长。第二盖板10的两侧为支撑筋100和支撑筋101,两支撑筋上盖有面板,支撑筋100、101均由3个、4个或者5个筋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根筋段的夹角范围为155?170度,这样使支撑筋100、101微呈弧形,也就是使第二盖板10具有微小弧度,避免为完全直线形,当第二盖板10被提升到位后,位于前连接板I和后连接板2的梯形斜边之间,右顶盖板11通过重力下垂盖住梯形的上底边。右延长板12能够盖住梯形的右侧竖直边,这样就可以把车厢右半部分密封起来。当第二盖板10被放下后,因为弧度小,会贴着车厢右板52上下放置,不会有较大凸起遮挡住观后镜。右延长板12下方安有第二从动摇臂14,第二从动摇臂14铰接在车厢右板52上,起到支撑从动的作用。第二盖板10、右顶盖板11和右延长板12之间贯穿有限位筋(图中未画出),限位筋可以穿着支撑筋100或101内,一端固定在右延长板12上,穿过第二盖板10后将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右顶盖板11上,通过调节螺母可以调节限位筋的松紧程度,进而决定右顶盖板11在升起后的下垂程度,这可以防止右顶盖板11在重力作用下过度下垂从而不能很好的充当上盖。
[0022]上述第一盖板7的面板701和第二盖板10上的面板,间隔地沿前后方向向上三角形弯折形成加强筋200和加强筋201,这样可以增强面板的坚固程度,并较少车厢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这样的加强筋间隔设置有2飞个。
[0023]上述第一主动轴30和第一主动轴31均与动力系统相连,动力系统可以是液压缸系统或者电机系统。本例动力系统中,第一主动轴30与左齿轮15相连,第二主动轴31与右齿轮20相连,左齿轮15和右齿轮2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左侧安有液压缸16,其活塞与链条17相连,链条17安装在左齿轮15上,右侧安有液压缸19,其活塞与链条21相连,链条17与链条21经连接杆18相连,液压缸16位于左齿轮15上方,液压缸19位于右齿轮20下方,因此连接杆18斜向连接链条17与链条21。液压缸16和液压缸19均与油泵60相连,油泵60上还安有稳压阀和换向阀,以便驱动油缸16和油缸19做出相反的动作相互配合,油泵60安装到车厢外侧。
[0024]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包括用于与车厢前板相连接的前连接板、用于与车厢后板相连接的后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上端均为梯形,在前连接板的左侧向后安装有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轴支撑在车厢左板上并能自由转动,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主动摇臂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摇臂另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第一盖板上端铰接有左顶盖板,第一盖板下端铰接有左延长板,左延长板下端安装有第一从动摇臂,第一从动摇臂铰接在车厢左板外侧;在前连接板的右侧向后安装有第二主动轴,第二主动轴支撑在车厢右板上并能自由转动,第二主动轴与第二主动摇臂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摇臂另一端与第二盖板相连,第二盖板上端铰接有右顶盖板,第二盖板下端铰接有右延长板,右延长板下端安装有第二从动摇臂,第二从动摇臂铰接在车厢右板外侧;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均与动力系统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前连接板外侧,包括:左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轴相连,右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轴相连,第一链条安装在左齿轮上且一端与第一油缸的活塞相连,第一链条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相连,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链条一端相连,第二链条安装在右齿轮上且另一端与第二油缸的活塞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齿轮与所述右齿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油缸水平放置且位于该水平线上方,所述第二油缸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水平线下方,所述连接杆一端位于第一油缸下方,另一端位于第二油缸上方。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在前后两侧设有支撑筋,每侧支撑筋由3飞个筋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根筋段的夹角为155?170度,两侧支撑筋上铺设有面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沿前后方向弯折形成三角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有2飞个且间隔排列。
6.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摇臂有两根,其中一根固定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另一根铰接在车厢左板上,所述第二主动摇臂有两根,其中一根固定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另一根铰接在车厢右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左顶盖板、左延长板贯穿有左限位筋,所述第二盖板、右顶盖板、右延长板贯穿有右限位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筋一端固定在左延长板上,穿过第一盖板并将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左顶盖板上;所述右限位筋一端固定在右延长板上,穿过第二盖板并将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右顶盖板上。
9.一种车厢,包括厢体和厢盖,所述厢体由车厢底板、车厢前板、车厢后板、车厢左板和车厢右板连接围绕而成,所述厢盖为如权利要求1、2、3、5、7或者8所述的自动高密封车厢至JHL ο
【文档编号】B62D33/02GK203623493SQ20132088603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黄飞龙 申请人:黄飞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