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船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12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两栖船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两栖船艇,包括船体、设置于船体上的水上驱动系统及分别设置于船体两侧的两个履带行驶系统,每个履带行驶系统包括两个船体连接板、两个伸缩臂、第一驱动装置、支撑梁、多个支重轮、驱动轮、第二驱动装置及履带。船体连接板设置于船体的外壁上,两个伸缩臂分别与两个船体连接板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伸缩臂连接,支撑梁与伸缩臂连接,支重轮及驱动轮设置于支撑梁上,第二驱动装置与驱动轮连接,履带套设于支重轮和驱动轮上。两栖船艇通过水上驱动系统在水中行驶。伸缩臂伸缩将履带行驶系统放下,履带行驶系统支撑船体并带动船体运动,实现在陆地上的行驶。该两栖船艇采用履带行驶系统作为陆地行驶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专利说明】两栖船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栖船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两栖船艇的陆上行驶系统结构复杂,难于维护,使得两栖船艇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实现中国海洋海滩及岛屿开发管理与发展战略,有必要开发结构简单的两栖船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两栖船艇。
[0004]一种两栖船艇,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水上驱动系统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两个履带行驶系统,每个所述履带行驶系统包括:
[0005]两个船体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船体的外壁上;
[0006]两个伸缩臂,分别与所述两个船体连接板连接;
[0007]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伸缩臂伸缩;
[0008]支撑梁,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
[0009]多个支重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
[0010]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
[0011]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运动;及
[0012]履带,套设于所述多个支重轮和所述驱动轮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伸缩臂包括外臂和内臂,所述外臂与所述船体连接板连接,所述内臂部分收容于所述外臂中,并沿所述外臂可滑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外臂。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加固件,每个所述加固件连接每个所述伸缩臂和每个所述船体连接板。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通过支撑梁连接件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所述支撑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伸缩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示支撑梁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张紧丝杆装置,所述张紧丝杆装置包括调节轮、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轮连接,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履带抵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并与所述支重轮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臂、第二减震臂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减震臂和第二减震臂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第一减震臂和第二减震臂铰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臂连接,所述第一减震臂与一个所述支重轮连接,所述第二减震臂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支重轮连接。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梁两侧的所述减震装置的数量相等。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包括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防脱轮,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防脱轮与所述履带抵接。
[0022]上述两栖船艇,通过水上驱动系统在水中行驶。当需要在陆上行驶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臂伸缩将履带行驶系统放下,履带行驶系统支撑船体,使船体脱离地面,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使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履带运动从而带动船体运动,实现该两栖船艇在陆地上的行驶。该两栖船艇采用履带行驶系统作为陆地行驶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实施方式两栖船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俯视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履带行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0027]图5为图3所示的履带行驶系统的伸缩臂、船体连接板、加固件及支撑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3所示的履带行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加强臂、加强支架和船侧板连接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1所示的两栖船艇的船体、加强臂和加强支架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3]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两栖船艇10,包括船体100、设置于船体100上的水上驱动系统(图未示)及分别设置于船体100两侧的两个履带行驶系统200。
[0034]船体100包括相对设置两个船侧板102。
[0035]请参阅图3,每个履带行驶系统200包括两个船体连接板201、两个伸缩臂202、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支撑梁204、多个支重轮205、驱动轮206、第二驱动装置207及履带208。
[0036]两个船体连接板201设置于船侧板102的外壁上,与船侧板102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船体连接板201用于将每个履带行驶系统200连接至船侧板102的外壁上。两个船体连接板201间隔设置,以较好地连接和支撑履带行驶系统200的其他组件。
[0037]两个伸缩臂202分别与两个船体连接板201连接,并相对船体连接板201可上下滑动。
[0038]具体地,伸缩臂202包括外臂2022和内臂2024。外臂2022为中空的长方体。夕卜臂2022与船体连接板201固定连接。内臂2024部分收容于外臂2022中,并在沿外臂2022可滑动,从而实现伸缩臂202的伸缩。
[0039]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为升降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油缸外壳和部分收容于油缸外壳中,且一端伸出油缸外壳并相对油缸外壳可滑动的液压杆。液压杆的伸出油缸外壳的一端与内臂2024连接。水上驱动系统的发动机带动液压动力输出,在液压作用下,内臂2024收容于外臂2022中,或者液压杆2034上下移动驱动内臂2024沿外臂2022滑动,实现伸缩臂202的伸缩。
[0040]支撑梁204大致为条形板状。支撑梁204同时与两个伸缩臂202连接。具体地,支撑梁204同时与两个伸缩臂202的两个内臂2024连接。
[0041]多个支重轮205设置于支撑梁204上。具体地,多个支重轮205成两排设置,两排支重轮205分别位于支撑梁204的两侧,支撑梁204两侧的支重轮205的数量相等。在陆地行驶时,用于支撑履带行驶系统200及船体100。
[0042]支重轮205的数量根据支撑梁204的长度及船体100的重量合理设置,以使在陆地行驶时,能够支撑履带行驶系统200及船体100,并且使带动驱动轮206的转动的驱动力较小。
[0043]驱动轮206设置于支撑梁204上。优选地,驱动轮206通过驱动支架(图未示)设置于支撑梁204上。
[0044]履带208套设于多个支重轮205和驱动轮206上,即使支重轮205和驱动轮206的表面与履带208的内表面抵接。驱动轮206的转动带动履带208运动,从而驱动履带行驶系统200的运动,并带动船体100运动,实现两栖船艇10在陆地上的行驶。
[0045]第二驱动装置207设置于支撑梁204上并与驱动轮206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轮206转动。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207为液压马达。优选地,液压马达上集成有减速机,用于调节履带行驶系统200的行驶速度。
[0046]请同时参阅图4,在水中航行时,上述两栖船艇10通过水上驱动系统行驶。此时,履带行驶系统200位于船体100上,远离水面,如图4中IV-1V线的左侧所示。请参阅图4中IV-1V线的右侧,在陆地上行驶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臂202的伸缩将履带行驶系统200放下,使船体100两侧的两个履带行驶系统200支撑船体100,驱动轮206在第二驱动装置207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履带208运动,从而实现两栖船艇10在陆地上的行驶。
[0047]该两栖船艇10采用履带行驶系统200作为陆地行驶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0048]请参阅图5,优选地,为了加强履带行驶系统200与船体100的连接,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两个加固件209。
[0049]一个加固件209连接一个船体连接板201和一个伸缩臂202,另一个加固件209连接另一个船体连接板201和另一个伸缩臂202。
[0050]请参阅图6,优选地,为了提高强度,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连接件210。连接件210的一端连接一个伸缩臂202,另一端连接另一个伸缩臂202。
[0051]请再次参阅图3,优选地,连接件210包括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4、第一加强部216和第二加强部218。第一连接部2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伸缩臂202,第二连接部21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伸缩臂202,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4平行。第一加强部21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4,第二加强部21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4,第一加强部216和第二加强部218平行。
[0052]优选地,支撑梁204通过支撑梁连接件与两个伸缩臂202连接。请再次参阅图5,支撑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4及中间连接件226。中间连接件226连接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4。
[0053]第一连接板222与伸缩臂202连接,第二连接板224与支撑梁204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22与伸缩臂202的内臂2024的远离外臂2022的一端连接。中间连接件226为弧形件,使得在水上航行时,履带行驶系统200在水平方向上远离船体100的外壁,避免履带行驶系统200与船体100的外壁磕碰,有利于保护船体100和履带行驶系统200。
[0054]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优选地,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张紧丝杆装置230。张紧丝杆装置230包括调节轮232、第一连接臂234和第二连接臂236。第一连接臂234设置于支撑梁204上,第二连接臂23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臂234铰接,另一端与调节轮232连接。调节轮232和驱动轮206分别位于支撑梁204的两端,且履带208也套设于调节轮232上,调节轮232与履带208的内表面抵接。
[0055]通过调节第二连接臂236与第一连接臂234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整调节轮232的位置,从而改变调节轮232和驱动轮206的圆心的距离,以调整履带208的松紧。
[0056]在一实施方式中,调节轮232的数量为一个,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臂236的另一端与调节轮232的轮毂连接。
[005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履带208的宽度较大时,调节轮232为两个,以较好地调节履带208的松紧,且有利于避免履带208的脱落。两个调节轮232的轮毂通过转轴连接,第二连接臂236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
[0058]优选地,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减振装置240。
[0059]更优选地,减振装置240包括第一减振臂242、第二减振臂244和弹性件246。第一减振臂242与第二减振臂244铰接在支撑梁204上。铰接连接件248依次穿过第一减振臂242、第二减振臂244和支撑梁204并锁紧,使第一减震臂242与第二减震臂244铰接在支撑梁204上。
[0060]弹性件246优选为螺旋弹簧。弹性件246的一端与第一减震臂24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减震臂244连接。
[0061]具体地,第一减振臂242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抵持部(图未标),第二减振臂244的顶部形成有第二抵持部(图为标)。第一减振臂242和第二减振臂244在中部铰接,且第一减振臂242和第二减振臂246形成弹性件收容腔(图未标),弹性件246收容于弹性件收容腔中,弹性件246的一端与第一抵持部抵持,另一端与第二抵持部抵持。
[0062]第一减震臂242远离弹性件246的一端与一个支重轮205连接,第二减震臂244远离弹性件246的一端与相邻的一个支重轮205连接。相邻的两个支重轮205分别与第一减震臂242和第二减震臂244连接,避免直接与支撑梁204刚性连接,具有减震缓冲作用。并且,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一个支重轮205的轴心到第一减震臂242和第二减震臂244的铰接点中心的距离与相邻的支重轮205的轴心到第一减震臂242和第二减震臂244的铰接点中心的距离相等,使得这相邻的两个支重轮205可以沿该铰接点作圆周运动,从而实现减震作用。
[0063]并且,这种结构的减震装置240能够缓冲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冲击力,减震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易加工和安装。
[0064]减震装置2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为偶数个。多个减震装置240设置于支撑梁204的两侧。支撑梁204两侧的减振装置240的数量相等。
[0065]本实施方式中,减震装置240为四个,两两分布于支撑梁204的两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震装置240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减震装置240的数量根据支撑梁204的长度合理设计。
[0066]优选地,与减震装置240连接的支重轮205不是位于支撑梁204的边缘的支重轮205,即最靠近张紧丝杠装置230的支重轮205及最靠近驱动轮206的支重轮205均不与减震装置240连接,使得支撑梁204与最边缘的两个支重轮205为刚性连接,保证履带208的张紧度。
[006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振装置240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减振装置240为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支重轮205,另一端连接支撑梁204。
[0068]优选地,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防脱装置250。防脱装置250包括连接臂252及与连接臂252连接的防脱轮254。连接臂252与支撑梁204连接,防脱轮254与履带208的内表面抵接。
[0069]防脱轮254与履带208抵持,使履带208张紧,避免履带208打滑和从驱动轮206上脱落。 [0070]优选地,防脱装置250为多个。多个防脱装置250设置于支撑梁204的两侧,且支撑梁204两侧的防脱装置250的数量相等。
[0071]优选地,履带行驶系统200还包括多个拖带轮260。多个拖带轮260设置于支撑梁204上。多个拖带轮260分布于支撑梁204的两侧,且支撑梁204两侧的拖带轮260的数量相等。并且,多个拖带轮260和多个支重轮205分别位于支撑梁204的沿宽度方向的两端。
[0072]设置拖带轮260有利于防止履带208打滑,进一步提高履带行驶系统200的运行
稳定性和可靠性。
[0073]上述两栖船艇10采用履带行驶系统200作为陆上行驶系统。履带行驶系统200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该两栖船艇10在水中由水上驱动系统驱动行驶,经过极浅水登陆后,处于陆航状态。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将履带行驶系统200放下,支撑船体100,提供附着力推进船体100行驶,能够在陆地和滩涂上行驶。
[0074]下表1为本实施方式的两栖船艇10的基本参数:
[0075]表1
[0076]
【权利要求】
1.一种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水上驱动系统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两个履带行驶系统,每个所述履带行驶系统包括: 两个船体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船体的外壁上; 两个伸缩臂,分别与所述两个船体连接板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伸缩臂伸缩; 支撑梁,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 多个支重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 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 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运动 '及 履带,套设于所述多个支重轮和所述驱动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伸缩臂包括外臂和内臂,所述外臂与所述船体连接板连接,所述内臂部分收容于所述外臂中,并沿所述外臂可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外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加固件,每个所述加固件连接每个所述伸缩臂和每个所述船体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通过支撑梁连接件与所述两个伸缩臂连接,所述支撑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伸缩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示支撑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丝杆装置,所述张紧丝杆装置包括调节轮、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轮连接,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履带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并与所述支重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臂、第二减震臂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减震臂和第二减震臂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第一减震臂和第二减震臂铰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臂连接,所述第一减震臂与一个所述支重轮连接,所述第二减震臂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支重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梁两侧的所述减震装置的数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包括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防脱轮,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防脱轮与所述履带抵接。
【文档编号】B62D55/08GK203780244SQ20142012087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施军 申请人:珠海市海斯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