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连接结构及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85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分段式连接结构及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栓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螺栓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并与螺母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分段式连接结构的车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和车体结构,可以在发生碰撞时,避免仪表盘变形过大,从而避免了安装在仪表盘横梁上的方向盘侵入量过大,保护了驾驶员,保证了驶车安全。
【专利说明】分段式连接结构及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体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在仪表盘横梁与车身 前围板之间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和具有该分段式连接结构的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车身仪表盘横梁与车身前围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现有的仪表板横 梁和车身前围板之间的连接件为一段式结构。连接件的一端与仪表板横梁通过缝焊连接在 一起,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与车身前围板相连。仪表盘横梁上为转向管柱提供安装位置,转 向管柱上用于安装方向盘,转向管柱与连接件位于仪表板横梁的相对侧。
[0003] 随着整车NVH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仪表板总成安装模态需要满足35Hz的要求, 从而能够同时避开发动机在空调开关状态下的怠速转速。而转向管柱和方向盘这个分总成 的重量相对较大,如果仪表板横梁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这个分总成的模态性能往往 很难达到要求。因此强壮的仪表盘横梁和车身前围板之间的连接件是转向管柱模态的重要 保证。然而,强壮的一段式连接件会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形成车身前围板到仪表板横 梁的传力路径,导致仪表板横梁变形过多,进而导致方向盘的侵入量过大,不利于保护驾驶 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提供足够的支 撑刚度,又能在发生碰撞时,提高碰撞安全性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和车体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能够相对于所 述第一连接件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 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人用于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 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并可相对于所述螺栓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螺 栓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并与螺母连接在一起。
[000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沿着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朝向远 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宽度逐渐变宽。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长度在70mm-90mm之间,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两 边之间的夹角在20° -30°之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两个所述螺栓连接在一起,所 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长 槽孔,两个所述螺栓的所述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 孔并与相应的所述螺母连接在一起。
[0009]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栓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 板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连 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二连接件侧板,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 第一连接件底板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的最 窄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最宽端的宽度,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 连接件底板上,两个所述连接件长槽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底 板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和所述连接件通孔的所述螺栓套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 两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侧板分别相应套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件 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上方。
[001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其包括车身前围板和仪表盘横梁,所 述仪表盘横梁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之间连接有分段式连接结构,所述分段式连接结构包括第 一连接件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 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件 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并可相对于所述螺栓滑动的连 接件长槽孔,所述螺栓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并与螺母连接在 一起,所述分段式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仪表盘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段 式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前围板连接在一起。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沿着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朝向远 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宽度逐渐变宽。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两个所述螺栓连接在一起,所 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长 槽孔,两个所述螺栓的所述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 孔并与相应的所述螺母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螺栓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 板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连 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二连接件侧板,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 第一连接件底板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的最 窄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最宽端的宽度,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 连接件底板上,两个所述连接件长槽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底 板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和所述连接件通孔的所述螺栓套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 两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侧板分别相应套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件 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上方。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通过将连接件设置为分段式连接结构,分段式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仪表盘横梁连 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用于与车身前围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通过螺 栓连接在一起。又由于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连接件长槽孔,当发生碰撞时,第二连接件会朝 向第一连接件滑动,从而可以减小仪表盘横梁所受的冲撞力或减小路径传递的冲撞力,避 免仪表盘变形过大。
[0017] 通过将连接件长槽孔设置为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长 槽孔的宽度逐渐变宽,由此,在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滑动时,螺栓与连接件长槽孔的 接触面积减小,阻力减小,更加容易滑动。在摩擦力急剧下降时,可以消除原来整个连接结 构的传力路径,保证了安全。
[0018] 通过在两个连接螺栓之间连接第三连接件,可以避免在第二连接件滑动至极限位 置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脱开。通过第三连接件,将两个螺栓连接在一起,并可以保 持两个螺栓继续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同时设置该第三连接件,还可以 提高螺栓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保持连接的稳定性。
[0019]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及车体结构,可以在发生碰撞时,避免仪 表盘变形过大,从而避免了安装在仪表盘横梁上的方向盘侵入量过大,保护了驾驶员,保证 了驶车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式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的分段式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0022]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的俯视图;
[0023] 图4为图1所示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在碰撞前的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所示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在碰撞后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结构中的车身前围板与仪表盘横梁通过分段式连 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对照表:
[0027] 100-分段式连接结构; 1-第一连接件; 11-第一连接件底板;
[0028] 12-第一连接件侧板; 13-连接件通孔; 2-第二连接件;
[0029] 21-第二连接件底板; 22-第二连接件侧板;23-连接件长槽孔;
[0030] 3-螺栓; 4-第三连接件; 5-螺母;
[0031] 200-车体结构; 201-车身前围板;202-仪表盘横梁;
[0032] 203-加强板; 204-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分段式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能够相 对于第一连接件1滑动的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螺栓3连接在一 起,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螺栓3穿过的连接件通孔13,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 有至少一个用于螺栓3穿过并能够相对于螺栓3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23,螺栓3的连接端 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螺母4连接在一起。
[003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式连接结构100,主要用于连接在仪表盘横梁和车身前围 板之间,一方面起到连接支撑作用,另方面用于避免遭受正面碰撞时造成仪表盘横梁变形 过大,导致仪表盘横梁上的方向盘侵入驾驶室的量过大的问题。
[0036] 该分段式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在受到 外力碰撞时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滑动,即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用于减少传至仪表盘横 梁上的作用力。
[0037] 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螺栓3连接在一起。具体,在第二连接件2上 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件通孔13,用于螺栓3穿过连接。在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连接件长槽孔23,其用于螺栓3穿过连接,该连接件长槽孔23在遭受碰撞时还可以相对于 螺栓3滑动,即在第二连接件2的带动下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该连接件长槽孔23整 体呈纵长型,因而可称之为长槽孔,其也是通孔,用于螺栓穿过连接并可在连接件长槽孔23 内滑动。第二连接件2上的连接件长槽孔23在长度方向延伸,其宽度大于螺栓的直径,从而 可以使得在第二连接件2滑动时,该连接件长槽孔23相对于螺栓3滑动,也即是能够在保 证螺栓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连接件长槽孔23相对于螺栓3滑动, 从而将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
[0038] 连接时,将螺栓3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螺母4 连接在一起。给予螺栓3 -定的预紧力,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
[0039] 由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称之为分段式连接结构, 其由至少两段连接件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多段。该分段式连接结构100与普通的一 段式连接件具有实质性差别。
[0040] 由于,分段式连接结构100中的第二连接件2在遭受外部撞击时,其可以朝向第一 连接件1滑动,从而可以减少传至仪表盘横梁上的作用力,避免仪表盘横梁变形过大。具体 地,如图4-5所示,当第二连接件2受到碰撞时,其受到朝向第一连接件1方向的作用力,如 作用力大于螺栓3上的预紧力,则在该作用下第二连接件2会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由 于第二连接件2上的连接件长槽孔23可相对于螺栓3滑动,因此,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 件长槽孔23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减小了仪表盘横梁所受的冲撞力或减小路径传递的冲 撞力,避免仪表盘变形过大,保证了驾驶安全。
[0041]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避免出现 碰撞时仪表盘横梁变形过量的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能。
[0042] 较佳地,如图1-5所示,连接件长槽孔23沿着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 朝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的方向上,连接件长槽孔23的宽度逐渐变宽。连接件长槽孔23沿 着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靠近第一连接件 1的一端至远离第一连接件1的另一端逐渐变宽。由此,在发生碰撞时,当第二连接件2越 靠近第一连接件1时,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动越顺利。从而可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 连接件2之间的摩擦阻力急剧下降,从而达到消除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传力路 径,进一步避免了仪表板横梁的变形过大。
[0043] 较佳地,如图3所示,连接件长槽孔23的长度在70mm-90mm之间,连接件长槽孔23 的两边之间的夹角在20° -30°之间。根据与螺栓3之间配合的需要,将连接件长槽孔23 的长设置在70mm-90mm之间,将其两边之间的夹角或中心角设置为20° -30°之间,可以在 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2滑动时,有效地迅速降低摩擦,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 件2之间的传力路径失效。
[0044] 较佳地,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两个螺栓3连接在一起, 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件通孔13,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 两个螺栓23的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连接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相应的螺 母4连接在一起。
[0045] 通过设置两个螺栓3,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时不偏移,起到导向作用。
[0046] 较佳地,如图1-2和图4-5所示,两个螺栓3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5。通过设置 第三连接件5,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螺栓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连接件长 槽孔23最宽端滑至两个螺栓3处时,由于第三连接件5的作用,可以避免两个螺栓3脱离 开来,从而可以保证始终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
[0047] 较佳地,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垂直连接在第一 连接件底板11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12。
[0048] 第二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21和垂直连接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两侧的第 二连接件侧板22。
[0049] 在从第一连接件1至第二连接件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第二连接件底 板21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11 最宽端的宽度。
[0050] 两个连接件通孔1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设置在第 二连接件底板21上。
[0051 ] 第二连接件底板21通过穿过连接件长槽孔23和连接件通孔13的螺栓3套在第一 连接件底板11上,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分别相应套在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的外侧, 第三连接件5位于第二连接件底板21的上方。
[0052] S卩,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两块第一连 接件侧板12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两侧,整体结构呈直角U形。两个连接件通孔 1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
[0053] 第二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21和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两块第二连接件 侧板22垂直连接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两侧,整体结构呈直角U形。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 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
[0054] 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设置为U形结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0055] 在从第一连接件1至第二连接件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第二连接件底 板21的宽度均逐渐变宽,并且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 11最宽端的宽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与第一连接件底板11相接处,第二连 接件底板21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11的宽度,进而将第二连接件2套在第一连接件 1上。
[0056] 第二连接件底板21套3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分别套 在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的两侧或外部两侧。在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时, 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沿着第一连接件侧板12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0057] 第三连接件5位于第二连接件底板21的上方,可以保证在螺栓3位于第二连接板 2的极限位置时,两个螺栓3不脱落,保持连接。
[0058]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结构200,包括车身前围板201和仪表盘 横梁202,仪表盘横梁202与车身前围板201之间连接有分段式连接结构100。
[0059] 如图1-5所示,分段式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 1滑动的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螺栓3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件 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螺栓3穿过的连接件通孔13,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 于螺栓3穿过并能够相对于螺栓3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23,螺栓3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 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螺母4连接在一起。
[0060] 分段式连接结构100通过第一连接件1与仪表盘横梁202连接在一起,分段式连 接结构100通过第二连接件2与车身前围板201连接在一起。
[0061] 即,该车体机构200,包括车身主体,其还包括车身前围板201和仪表盘横梁202。 仪表盘横梁202上为转向管柱提供安装位置,转向管柱上用于安装方向盘,转向管柱与车 身前围板201位于仪表板横梁202的相对侧。仪表盘横梁202的两端分别通过侧板204连 接在车体上。
[0062] 为了避免在发生碰撞时,仪表盘横梁202变形过大,从而造成仪表盘横梁202上的 方向盘侵入驾驶室的侵入量过大,在仪表盘横梁202与车身前围板201之间连接有分段式 连接结构1〇〇。
[0063] 如图1-2所示,该分段式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 接件2在受到外力碰撞时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滑动,即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用于减 少传至仪表盘横梁202上的作用力。
[0064] 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与仪表盘横梁202连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的 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通过加强板203与车身前围板201连接 在一起。
[0065] 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采用如下连接方式连接,具体地:在第二连接件2上 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件通孔13,用于螺栓3穿过连接。在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连接件长槽孔23,其用于螺栓3穿过连接,该连接件长槽孔23在遭受碰撞时还可以相对于 螺栓3滑动,即在第二连接件2的带动下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该连接件长槽孔23整 体呈纵长型,因而可称之为长槽孔,其也是通孔,用于螺栓穿过连接并可在连接件长槽孔23 内滑动。第二连接件2上的连接件长槽孔23在长度方向延伸,其宽度大于螺栓的直径,从而 可以使得在第二连接件2滑动时,该连接件长槽孔23相对于螺栓3滑动,也即是能够在保 证螺栓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连接件长槽孔23相对于螺栓3滑动, 从而将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
[0066] 连接时,将螺栓3的连接端顺次穿过连接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螺母4 连接在一起。给予螺栓3 -定的预紧力,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 [0067]由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称之为分段式连接结构, 其由至少两段连接件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多段。该分段式连接结构100与普通的一 段式连接件具有实质性差别。
[0068] 由于,分段式连接结构100中的第二连接件2在遭受外部撞击时,其可以朝向第一 连接件1滑动,从而可以减少传至仪表盘横梁202上的作用力,避免仪表盘横梁202变形过 大。具体地,如图4-5所示,当第二连接件2受到碰撞时,其受到朝向第一连接件1方向的 作用力,如作用力大于螺栓3上的预紧力,则在该作用下第二连接件2会朝向第一连接件1 滑动。由于第二连接件2上的连接件长槽孔23可相对于螺栓3滑动,因此,第二连接件2 通过连接件长槽孔23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减小了仪表盘横梁202所受的冲撞力或减小 路径传递的冲撞力,避免仪表盘变形过大,保证了驾驶安全。
[0069]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结构,其可以避免出现碰撞时仪表盘横梁变形 过量的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能。
[0070] 较佳地,如图1-5所示,连接件长槽孔23沿着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 朝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的方向上,连接件长槽孔23的宽度逐渐变宽。连接件长槽孔23沿 着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第二连接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靠近第一连接件 1的一端至远离第一连接件1的另一端逐渐变宽。由此,在发生碰撞时,当第二连接件2越 靠近第一连接件1时,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动越顺利。从而可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 连接件2之间的摩擦阻力急剧下降,从而达到消除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传力路 径,进一步避免了仪表板横梁202的变形过大。
[0071 ] 较佳地,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两个螺栓3连接在一起, 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件通孔13,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 两个螺栓23的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连接件长槽孔23、连接件通孔13并与相应的螺 母4连接在一起,两个螺栓3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5。
[0072] 通过设置两个螺栓3,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时不偏移,起到导向作用。通过设置第三 连接件5,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螺栓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连接件长槽孔 23最宽端滑至两个螺栓3处时,由于第三连接件5的作用,可以避免两个螺栓3脱离开来, 从而可以保证始终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
[0073] 较佳地,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垂直连接在第一 连接件底板11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12。
[0074] 第二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21和垂直连接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两侧的第 二连接件侧板22。
[0075] 在从第一连接件1至第二连接件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第二连接件底 板21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11 最宽端的宽度。
[0076] 两个连接件通孔1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设置在第 二连接件底板21上。
[0077] 第二连接件底板21通过穿过连接件长槽孔23和连接件通孔13的螺栓3套在第一 连接件底板11上,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分别相应套在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的外侧, 第三连接件5位于第二连接件底板21的上方。
[0078] S卩,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两块第一连 接件侧板12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两侧,整体结构呈直角U形。两个连接件通孔 1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
[0079] 第二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21和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两块第二连接件 侧板22垂直连接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两侧,整体结构呈直角U形。两个连接件长槽孔23 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
[0080] 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设置为U形结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0081] 在从第一连接件1至第二连接件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件底板11和第二连接件底 板21的宽度均逐渐变宽,并且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 11最宽端的宽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底板21与第一连接件底板11相接处,第二连 接件底板21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底板11的宽度,进而将第二连接件2套在第一连接件 1上。
[0082] 第二连接件底板21套3在第一连接件底板11上,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分别套 在两块第一连接件侧板12的两侧或外部两侧。在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滑动时, 两块第二连接件侧板22沿着第一连接件侧板12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0083] 第三连接件5位于第二连接件底板21的上方,可以保证在螺栓3位于第二连接板 2的极限位置时,两个螺栓3不脱落,保持连接。
[0084]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〇〇8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 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栓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 所述螺栓的连接端顺次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并与螺母连接在一 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沿着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长 槽孔的宽度逐渐变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长 度在70mm-90mm之间,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两边之间的夹角在20° -30°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 第二连接件通过两个所述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 接件长槽孔, 两个所述螺栓的所述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 并与相应的所述螺母连接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栓之间连接 有第三连接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 一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二 连接件侧板, 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和所述第二连 接件底板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 件底板最宽端的宽度, 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两个所述连接件长槽孔设置在所 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和所述连接件通孔的所述螺栓套在 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两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侧板分别相应套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侧板 的外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上方。
7. -种车体结构,包括车身前围板和仪表盘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横梁与所述 车身前围板之间连接有分段式连接结构, 所述分段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的第二连接 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的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 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螺栓穿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栓滑动的连接件长槽孔, 所述螺栓的连接端顺次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并与螺母连接在一 起, 所述分段式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仪表盘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段式 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前围板连接在一起。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沿着所述第 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长槽孔的宽 度逐渐变宽。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 接件通过两个所述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 接件长槽孔, 两个所述螺栓的所述连接端分别顺次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件长槽孔、所述连接件通孔 并与相应的所述螺母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螺栓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 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侧板,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两侧的第二 连接件侧板, 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和所述第二连 接件底板的宽度均逐渐变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的最窄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 件底板最宽端的宽度, 两个所述连接件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两个所述连接件长槽孔设置在所 述第二连接件底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长槽孔和所述连接件通孔的所述螺栓套在 所述第一连接件底板上,两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侧板分别相应套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侧板 的外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底板的上方。
【文档编号】B62D25/08GK203832593SQ20142018223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江楷涛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