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085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质轻、坚固,承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头管、上管、座管、下管、后上叉、后下叉以及五通件,其中上管和下管的前端与头管固定连接,上管的后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上叉与后下叉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上叉的前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下叉的前端、座管下端以及下管后端分别与五通件固定连接,上管、座管、下管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后上叉、后下叉以及座管也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其中头管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9.5°-73°,座管与后下叉的结合角度范围为73°-74°,与现有技术相比,使整车运行更流畅、安全,破风效果更好。
【专利说明】自行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质轻、坚固,承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的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自行车车架是自行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头管、上叉、下叉、上管、中管、下管以及五通件,现有的自行车车架一般采用金属制成,整体重量较重,且当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变形损坏。目前碳纤自行车车架中的管件一般采用管径一致的圆管,圆形管件导致当骑行者在锁变速器的时候,很容易锁裂管件外壁油漆甚至锁裂管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质轻、坚固,承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的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5]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头管、上管、座管、下管、后上叉、后下叉以及五通件,其中上管和下管的前端与头管固定连接,上管的后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上叉与后下叉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上叉的前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下叉的前端、座管下端以及下管后端分别与五通件固定连接,上管、座管、下管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后上叉、后下叉以及座管也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其中头管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9.5° -73°,座管与后下叉的结合角度范围为73° -74°。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头管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优选为69.5°、71°或73°,座管与后下叉的结合角度优选为73°、73.5°或74°。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头管为上窄下粗的锥筒状管件,其中包括管径为41.8 mm的上部以及与上部相连接的管径为52_的下部。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座管采用截面为方形的管件。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后上叉为Y型部件,包括与座管上部相连接的前段以及沿前段向后延伸的分叉段,分叉段包括两个彼此对称的叉体,叉体采用中空管件制成,叉体的截面为如下形状:设有近似直线的长弧段、长弧段的两端分别对称接有近似为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段,两个第二弧形段再与两条彼此对称的第三弧形段相接,围成封闭的多边形,其中两条第三弧形段的交接点距长弧段的距离最远,第三弧形段的弧度小于第二弧形段的弧度,使用时,采用这种结构的中空管件能够有效降低风阻。
[0010]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变速机构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方形座管的侧面,防止中空管在锁紧时发生开裂。
[00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采用上窄下粗的头管,使车体能够承担更高强度的向后冲击力,提高骑行稳定性,车体上的变速机构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方形座管的侧面,有效避免现阶段圆形中空座管锁紧变速机构时发生锁裂油漆/管体的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自行车车架设有的后上叉采用扁管结构,且分叉部设有多重弧形结构,提高骑行过程中动能传递的稳定性,使整车运行更流畅、安全,破风效果更好。
[0012]【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上叉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上叉的叉体管件截面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头管1、上管2、座管3、下管4、后上叉5、后下叉6、五通件7、前段8、分叉段9、长弧段10、第二弧形段11、第三弧形段12。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头管1、上管2、座管3、下管4、后上叉5、后下叉6以及五通件7,其中上管2和下管4的前端与头管I固定连接,上管2的后端与座管3上端固定连接,后上叉5与后下叉6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上叉5的前端与座管3上端固定连接,后下叉6的前端、座管3下端以及下管4后端分别与五通件7固定连接,上管2、座管3、下管4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后上叉5、后下叉6以及座管3也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其中头管I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9.5° -73°,座管3与后下叉6的结合角度范围为73° -74°。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头管I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优选为69.5°、71°或73°,座管3与后下叉6的结合角度优选为73°、73.5°或74°。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头管I为上窄下粗的锥筒状管件,其中包括管径为41.8 mm的上部以及与上部相连接的管径为52_的下部。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座管3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中空管件。
[0023]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上叉5为Y型部件,包括与座管3上部相连接的前段8以及沿前段8向后延伸的分叉段9,分叉段9包括两个彼此对称的叉体,叉体采用中空管件制成,叉体的截面为如下形状:设有近似直线的长弧段10、长弧段10的两端分别对称接有近似为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段11,两个第二弧形段11再与两条彼此对称的第三弧形段12相接,围成封闭的多边形,其中两条第三弧形段12的交接点距长弧段10的距离最远,第三弧形段12的弧度小于第二弧形段11的弧度,使用时,采用这种结构的中空管件能够有效降低风阻。
[0024]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变速机构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方形座管3的侧面,防止中空管在锁紧时发生开裂。
[00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采用上窄下粗的头管1,使车体能够承担更高强度的向后冲击力,提高骑行稳定性,车体上的变速机构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方形座管3的侧面,有效避免现阶段圆形中空座管锁紧变速机构时发生锁裂油漆/管体的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自行车车架设有的后上叉采用扁管结构,且分叉部设有多重弧形结构,提高骑行过程中动能传递的稳定性,使整车运行更流畅、安全,破风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头管、上管、座管、下管、后上叉、后下叉以及五通件,其中上管和下管的前端与头管固定连接,上管的后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上叉与后下叉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上叉的前端与座管上端固定连接,后下叉的前端、座管下端以及下管后端分别与五通件固定连接,上管、座管、下管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后上叉、后下叉以及座管也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其中头管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9.5° -73°,座管与后下叉的结合角度范围为73° -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与水平方向夹角的角度为 69.5°、71° 或 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座管与后下叉的结合角度为73。 ,73.5° 或 74°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为上窄下粗的锥筒状管件,其中包括管径为41.8 mm的上部以及与上部相连接的管径为52mm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采用截面为方形的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叉为Y型部件,包括与座管上部相连接的前段以及沿前段向后延伸的分叉段,分叉段包括两个彼此对称的叉体,叉体采用中空管件制成,叉体的截面为如下形状:设有近似直线的长弧段、长弧段的两端分别对称接有近似为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段,两个第二弧形段再与两条彼此对称的第三弧形段相接,围成封闭的多边形,其中两条第三弧形段的交接点距长弧段的距离最远,第三弧形段的弧度小于第二弧形段的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齿轮变速机构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方形座管的侧面。
【文档编号】B62K19/00GK204137260SQ20142063671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赵启龙, 高永健 申请人:威海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