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534发布日期:2018-08-31 19:5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尤其涉及在普通摩托车的分离启动马达的变速器主壳的连接孔部设置倒退装置,以选择性地提供摩托车的启动动力或摩托车的倒退动力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摩托车(哈雷旅行车)等大型二轮车不具备用于倒退的机构。虽然因为是能够搭载于二轮车的机械装置受到限制,但为此给驾驶者带来很多的不便。

例如,在狭小的空间停车或取出停好的车的时候,需纯靠人力重复前进和倒退才能移动到所需位置。

在稍微倾斜的地方需要付出更多的立起,经常会因为一不小心失去重心而倒下。在大型摩托车,例如哈雷旅行车中这样的问题更为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为止人们提出各种摩托车用倒退变速器或齿轮。例如,韩国注册实用新型20-0390794号提供“摩托车倒退用齿轮装置”。

但是包括上述注册实用新型技术在内的很多摩托车用倒退齿轮装置或变速器,首先不仅装置复杂,而且,驾驶者为倒退而需执行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

例如,首先完成空档的齿轮变速之后,通过操作具备于变速箱或变速器附近的倒退用杆完成倒退齿轮变速之后,再缓缓释放具备于手柄的离合器杆以使摩托车倒退,而且,只能在引擎启动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倒退。

上述操作过程复杂,而且在如上所述需重复前进和倒退的狭小的空间内的停车过程中,因为操作过于复杂,即使有倒退机构也不使用。

因此,需要开发出装置不复杂,操作过程简单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公开于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3-0043603号(2013年4月30日公开,发明名称:摩托车倒退结构及利用上述机构的二轮车)。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而言,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因为需要单独具备为引擎的启动提供动力的启动马达和为摩托车的倒退提供动力的马达,因此难以缩小倒退装置的大小,减少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部件数量。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普通摩托车的分离启动马达的变速器主外壳的连接孔部设置倒退装置,以选择性地提供摩托车的启动动力或摩托车的倒退动力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

课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包括:外壳,具备第一输出孔部及第二输出孔部;第一输出轴,设置成可通过上述第一输出孔部出没于上述外壳外侧,向启动链齿传递启动动力并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轴,设置成可通过上述第二输出孔部出没于上述外壳外侧,向后轮链齿传递倒退动力并设置有第二输出齿轮;马达,向上述第一输出轴或上述第二输出轴提供动力;第一螺线管,向上述第一输出轴提供运转力,以连接或分离上述第一输出齿轮和上述启动链齿;第二螺线管,向上述第二输出轴提供运转力,以连接或分离上述第二输出齿轮和上述后轮链齿;减速部,对上述马达的动力进行减速并传递至上述第二输出轴;及控制部,根据从操作部输入的操作信号向上述马达、上述第一螺线管或上述第二螺线管发送驱动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输出孔部从上述外壳突出形成以插入变速器主壳的连接孔部。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输出轴形成为较之上述第二输出轴长,而上述第一输出轴沿上述第一输出孔部延长并插入上述变速器主壳内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外壳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二输出孔部维持间隔并与上述第二输出孔部相对而设的导引块,而在上述导引块上形成有供上述第二输出轴插入的导引孔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外壳上形成有供上述马达安设的第一安设槽部、供上述第一螺线管安设并形成有上述第一输出孔部的第二安设槽部及供上述减速部和上述第二螺线管安设并形成有上述第二输出孔部的第三安设槽部。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齿轮连接于上述马达的旋转轴的上述第一输出轴,传递至齿轮连接于上述第一输出轴的上述减速部,传递至齿轮连接于上述减速部的上述第二输出轴。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设置在上述马达的旋转轴的主动齿轮齿轮连接并向上述减速部传递动力的传递齿轮,而上述传递齿轮通过第一花键齿轮与上述第一输出轴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减速部,包括:第一减速齿轮,与上述传递齿轮齿轮连接;第二减速齿轮,设置于上述第一减速齿轮的旋转轴;第三减速齿轮,与上述第二减速齿轮齿轮连接;第四减速齿轮,设置于上述第三减速齿轮的旋转轴;及第五减速齿轮,与上述第四减速齿轮齿轮连接并通过第二花键齿轮与上述第二输出轴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输出轴形成有挂接台阶部,而在上述挂接台阶部和上述第五减速齿轮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控制部设置有调节供应至上述马达的电源供应量以使倒退的马达的速度变得一定的速度调节部,而上述速度调节部通过检测上述摩托车的后轮的旋转速度向上述控制部发送速度信号的速度检测传感器的速度信号得到控制。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通过一个马达在提供启动引擎所需的启动动力的同时,选择性地提供摩托车的倒退所需的动力,可减少倒退装置的部件数量,从而节省制作倒退装置所需的费用。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在外壳的一侧面设置马达和一对螺线管,而在外壳的另一侧设置可通过螺线管的运行出没的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选择性地向后轮链齿及启动链齿传递动力,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选择性地提供启动动力和倒退动力,减少倒退装置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通过由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部的运行对马达的动力进行减速并传递至后轮链齿,从而可将摩托车的倒退速度维持的适当的速度,预防摩托车的碰撞事故。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如上所述可减少部件数量,减少倒退装置的大小,因此,可替代设置于摩托车的现有技术的启动马达的外壳,设置本发明的包含外壳的倒退装置,以选择性地执行启动动作或倒退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可在引擎的停止工作的状态下,通过马达供应的电源提供倒退动力,因此,驾驶者可通过简单操作设置于手柄的环形把手执行摩托车的倒退动作,从而容易完成在狭小胡同内的倒退行驶或为为停车的倒退行驶。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具备可调节供应至马达的电源的供应量的速度调节部,根据从速度检测传感器发送的后轮的旋转速度控制马达的输出,从而可使摩托车不受所行使的地形的影响而以稳定的速度倒退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第二输出轴及减速部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第二输出轴运行状态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的正面斜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的背面斜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安设结构的斜视图;

图7为设置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变速器主壳的斜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过程中,为说明的明了性和便利,附图中的线的厚度和结构的大小等有可能夸张表示。

另外,将要使用的术语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作用及功能等定义的术语,根据使用者、运营者的意图或惯例等有所不同。

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需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而定。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第二输出轴及减速部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第二输出轴运行状态的截面图。

另外,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的正面斜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的背面斜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外壳安设结构的斜视图。

另外,图7为设置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变速器主壳的斜视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框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包括:外壳10,具备第一输出孔部11及第二输出孔部12;第一输出轴20,设置成可通过第一输出孔部11出没于外壳10外侧,向启动链齿84传递启动动力并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22;第二输出轴30,设置成可通过第二输出孔部12出没于外壳10外侧,向后轮链齿82传递倒退动力并设置有第二输出齿轮32;马达50,向第一输出轴20或第二输出轴30提供动力;第一螺线管54,向第一输出轴20提供运转力,以连接或分离第一输出齿轮22和启动链齿84;第二螺线管56,向第二输出轴30提供运转力,以连接或分离第二输出齿轮32和后轮链齿82;减速部70,对马达50的动力进行减速并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0;及控制部100,根据从操作部92输入的操作信号向马达50、第一螺线管54或第二螺线管56发送驱动信号。

在需要倒退停好的摩托车开始行使或在狭窄的胡同中进行倒退行使时,驾驶者通过操作设置于操作部92的向马达50供应电源并向第二螺线管56供应电源,以通过第二输出轴30将从马达50供应的倒退动力传递至后轮链齿82。

当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后轮链齿82,则摩托车的后轮逆向旋转以使摩托车倒退。

当驾驶者坐在摩托车上并启动摩托车引擎时,当驾驶者通过操作操作部92启动,则根据从控制部100传递的驱动信号向马达50及第一螺线管54供应电源。

因此,第一输出轴20向外壳10外部突出,以使设置于变速器主壳87内部的启动链齿84和第一输出齿轮22齿轮连接,而从马达50提供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轴20及第一输出齿轮22传递至启动链齿84以启动引擎。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一个马达50选择性地提供启动动力和倒退动力,因此,较之设置多个马达50提供启动动力和倒退动力的普通倒退装置,可减少部件数量,节省设置倒退装置及启动马达所需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一个外壳10的马达50及一对螺线管54、56提供启动动力及后退动力,从而在普通摩托车的从变速器主壳87分离启动马达的连接孔部88设置本实施例的倒退装置并选择性地提供启动动力及倒退动力。

因此,通过从普通摩托车去除启动马达及外壳并设置本实施例的包括外壳的倒退装置的简单的操作,提供可进行倒退行驶的摩托车。

因第一输出孔部11从外壳10突出形成以插入变速器主壳87的连接孔部88,因此,将设置于普通摩托车的变速器主壳87的启动马达50之后,在去除启动马达50的连接孔部88插入本实施例的第一输出孔部11,以结合变速器主壳87和外壳10。

当驾驶者操作操作部92启动引擎,则从第一螺线管54有杆突出以将第一输出轴20突出至第一输出孔部11外侧,因此,第一输出轴20插入变速器主壳87内部并与启动链齿84齿轮连接。

之后,根据从控制部100发送的驱动信号向马达50施加电源,因此,马达5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轴20及第一输出齿轮22传递至启动链齿84完成引擎的启动。

第一输出轴20比第二输出轴30长,而第一输出轴20沿第一输出孔部11延长并插入变速器主壳87内部。

因第一输出孔部11向外壳10的外侧突出,因此,通过第一输出孔部11突出至外壳10外侧并插入变速器主壳87内部的第一输出轴20比第二输出轴30长。

向第一螺线管54施加电源,以通过从第一螺线管54突出的杆使第一输出轴20插入变速器主壳87内部,则因与启动链齿84连接,因此,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0及第一输出齿轮22并驱动启动链齿84,从而完成引擎的启动。

在外壳10上形成有与第二输出孔部12维持间隔并与第二输出孔部12相对而设的导引块17,而在导引块17上形成有供第二输出轴30插入的导引孔部18。

导引块17向外壳10的前方突出,导引块17的一侧端部向第二输出孔部12一侧延长,而在导引块17和第二输出孔部12之间形成开口部19以形成间隔。

另外,在导引块17上形成供第二输出轴30可滑动地插入的导引孔部18,因此,通过第二输出孔部12向外壳10外侧突出的第二输出轴30在插入导引孔部18的同时,支撑第二输出轴30的端部。

通过外壳10和导引块17之间的间隔,即开口部19露出至外壳10外侧的第二输出齿轮32,因与设置于开口部19一侧的后轮链齿82齿轮连接,因此,从马达50传递的倒退动力通过第二输出齿轮32传递至后轮链齿82以完成摩托车的倒退动作。

另外,在外壳10上形成有供马达50安设的第一安设槽部13、供第一螺线管54安设并形成有第一输出孔部11的第二安设槽部14及供减速部70和第二螺线管56安设并形成有第二输出孔部12的第三安设槽部16。

在外壳10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输出孔部11及导引块17,在外壳10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安设槽部13、第二安设槽部14及第三安设槽部16,设置有马达50、第一螺线管54、第二螺线管56及减速部70,而罩子与外壳10结合以约束马达50、第一螺线管54、第二螺线管56及减速部70。

将第一安设槽部13、第二安设槽部14及第三安设槽部16从外壳10的一侧端部到另一侧端部依次设置,而第一安设槽部13、第二安设槽部14及第三安设槽部16可交叉相隔而设以减少外壳10的长度。

在第三安设槽部16内侧,除第二输出孔部12之外,具备多个安设槽部,因此可供由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部70设置其中,而第一安设槽部13和第二安设槽部14的端部相互相对重叠而设以相互连通。

另外,在第二安设槽部14和第三安设槽部16之间形成有另外的安设槽部,以供将第二输出轴30的动力传递至减速部70的第一减速齿轮72及第二减速齿轮74设置其中。

马达5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轴20及减速部70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0,因此,向第二输出轴30传递倒退动力时,马达50的动力也是通过第一输出轴20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0。

因此,较之马达50的动力各个别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0和第二输出轴30的动力传递结构,本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结构简单,而且,马达50的动力可在经过设置于第一输出轴20的传递齿轮24时减速,从而可减少构成减速部70的减速齿轮的数量。

在第一输出轴20上设置有与设置于马达50的旋转轴的主动齿轮52齿轮连接并向减速部70传递动力的传递齿轮24,而传递齿轮24通过第一花键齿轮26与第一输出轴20连接。

在第二安设部可旋转地设置有传递齿轮24,而传递齿轮24与马达50的主动齿轮52齿轮连接并与第一减速齿轮72齿轮连接,以使马达50的动力通过传递齿轮24传递至第一减速齿轮72。

第一输出轴20贯通传递齿轮24的旋转中心延长至第一输出孔部11外侧,而第一输出轴20传递齿轮24通过第一花键齿轮26齿轮连接,因此,当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传递齿轮24,则传递齿轮24及第一输出轴20同时旋转。

因此,即使第一输出轴20通过第一螺线管54的运行突出至第一输出孔部11外侧,因传递齿轮24和第一输出轴20通过第一花键齿轮26维持齿轮连接状态,从而使马达50的动力通过传递齿轮24、第一输出轴20及第一输出齿轮22传递至启动链齿84。

减速部70,包括:第一减速齿轮72,与传递齿轮24齿轮连接;第二减速齿轮74,设置于第一减速齿轮72的旋转轴;第三减速齿轮76,与第二减速齿轮74齿轮连接;第四减速齿轮77,设置于第三减速齿轮76的旋转轴;及第五减速齿轮78,与第四减速齿轮77齿轮连接并通过第二花键齿轮79与第二输出轴30连接。

第一减速齿轮72和第二减速齿轮74设置于一个旋转轴,因此,当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减速齿轮72,则第一减速齿轮72和第二减速齿轮74同时旋转,而且,第三减速齿轮76和第四减速齿轮77也设置于一个旋转轴,因此,也同时旋转并传递马达50的动力。

第一减速齿轮72及第二减速齿轮74可旋转地设置于形成在第二安设槽部14和第三安设槽部16之间的安设槽部,而第三减速齿轮76和第四减速齿轮77可旋转地设置于在第三安设槽部16内部另外形成的安设槽部。

第五减速齿轮78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输出孔部12,而第二输出轴30插入第五减速齿轮78的旋转中心以贯通第五减速齿轮78的旋转轴。

因第五减速齿轮78和第二输出轴30通过第二花键齿轮79齿轮连接,因此,当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第五减速齿轮78,则第五减速齿轮78和第二输出轴30同时旋转并通过第二输出齿轮32向后轮链齿82提供倒退动力。

另外,当第二输出轴30通过第二螺线管56的驱动突出至第二输出孔部12外侧,则因第二输出轴30和第五减速齿轮78通过第二花键齿轮79维持齿轮连接状态,从而可传递马达50的动力。

在第二输出轴30上形成有挂接台阶部34,而在挂接台阶部34和第五减速齿轮78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36,因此,当向第二螺线管56时间电源以使杆突出并将第二输出部突出至第二输出孔部12外侧,则在使挂接台阶部34和第五减速齿轮78之间的间距缩小的同时,使弹性部件36压缩。

之后,当倒退动作结束,通过控制部100的运行,供应至第二螺线管56的电源被切断,而挂接台阶部34和第五减速齿轮78之间的间隔通过弹性部件36的复原力变宽,第二输出轴30插入外壳10内侧,从而使第一输出齿轮22和后轮链齿82分离。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螺线管54具备挂接台阶部34及弹性部件36,而这是理解本发明技术思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00设置有调节供应至马达50的电源供应量的速度调节部94,而速度调节部94通过检测摩托车的后轮的旋转速度向控制部100发送速度信号的速度检测传感器96的速度信号得到控制。

当倒退的摩托车在平地、上坡或下部行驶时,后轮的旋转速度有可能会有变化,此时,从检测后轮的旋转速度的速度检测传感器96向控制部100发送速度信号。

根据控制部100接收到的速度信号由控制部100发送驱动信号,从而驱动速度调节部94调节供应至马达50的电源的供应量。

从而调节马达50的输出,以根据后轮的旋转速度增减从马达50输出的动力的旋转速度,使摩托车的倒退速度包含于设定范围之内,从而维持摩托车稳定的速度。

如上所述,因倒退的摩托车的速度包含于设定范围之内,因此,摩托车的倒退行驶不会加速至必要以上或变得过慢,从而可使驾驶者稳定迅速地完成倒退行驶。

未说明附图标记52为变化马达50动力的旋转方向传递至传递齿轮24的变换齿轮52a。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运行如下:

首先,当驾驶者坐在摩托车上启动引擎,则控制部100接收从操作部92发送的操作信号,并根据从控制部100发送的驱动信号向马达50及第一螺线管54供应电源,且阻断向第二螺线管56的电源供应。

当向第一螺线管54供应电源,则从第一螺线管54有杆突出以通过第一输出孔部11使第一输出轴20突出至外壳10外侧,从而插入变速器主壳87内部并使启动链齿84和第一输出齿轮22齿轮连接。

此时,当向马达50施加电源,则马达50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52、传递齿轮24、第一花键齿轮26、第一输出轴20及第一输出齿轮22传递至启动链齿84以完成引擎的启动。

通过上述动作启动引擎,摩托车开始行使,当在摩托车行使过程中需要倒退时,驾驶者可通过操作设置于手柄的操作部92向控制部100发送倒退信号。

之后,根据从控制部100发送的驱动信号向第二螺线管56及马达50供应电源,且阻断向第二螺线管56的电源供应。

因此,马达50的动力动过主动齿轮52、变换齿轮52a、传递齿轮24及第一减速齿轮72传递至减速部70,此时,第一输出轴20因为处于插入外壳10内部的状态,马达50的动力通过传递齿轮24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0进行旋转,但因第一输出齿轮22和启动链齿84处于分离状态,不会发生启动动作。

传递至减速部70的马达50的动力,通过第二减速齿轮74、第三减速齿轮76、第四减速器及第五减速齿轮78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0,而且,因通过从第二螺线管56突出的杆使第二输出轴30突出至外壳10的外部,第二输出齿轮32和后轮链齿82齿轮连接,从而使马达50的动力传递至后轮链齿82。

通过传递至后轮链齿82的马达50的动力,完成摩托车的倒退动作。

此时,从检测后轮的旋转速度的速度检测传感器96向控制部100发送速度信号,并根据控制部100接收到的速度信号从控制部100向速度调节部94发送驱动信号,从而在通过调节供应至马达50的电源供应量使后轮的旋转速度包含于设定范围内。

因此,不管摩托车后退行使的地行为平地、上坡或下坡,摩托车可始终以一定的速度倒退行驶,从而可完成安全迅速的倒退行驶。

当摩托车的倒退结束,驾驶者将操作部92转换为前进行驶状态,则因向第二螺线管56的电源供应被切断,通过弹性部件36的复原力第二输出轴32插入外壳10内部,第二输出齿轮32和后轮链齿82分离,从而转换为摩托车的前进状态。

因此,提供一种在普通摩托车的分离启动马达的变速器主外壳的连接孔部设置倒退装置,以选择性地提供摩托车的启动动力或摩托车的倒退动力的摩托车用倒退装置。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

另外,虽然以摩托车用倒退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是是理性的,本发明的倒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也可适用于不是摩托车用倒退装置的其他产品中。

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附图标记目录

10:外壳 11:第一输出孔部

12:第二输出孔部 13:第一安设槽部

14:第二安设槽部 16:第三安设槽部

17:导引块 18:导引孔部

19:开口部 20:第一输出轴

22:第一输出齿轮 24:传递齿轮

26:第一花键齿轮 30:第二输出轴

32:第二输出齿轮 34:挂接台阶部

36:弹性部件 50:马达

52:主动齿轮 52a:变换齿轮

54:第一螺线管 56:第二螺线管

70:减速部 72:第一减速齿轮

74:第二减速齿轮 76:第三减速齿轮

77:第四减速齿轮 78:第五减速齿轮

79:第二花键齿轮 82:后轮链齿

84:启动链齿 86:引擎壳体

87:变速器主壳 88:连接孔部

92:操作部 94:速度调节部

96:速度检测传感器 100: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