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支架结构系列以及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和用于制造装配支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133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装配支架结构系列以及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和用于制造装配支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尤其用于机动车的一种装配支架结构系列以及一种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和一种用于制造装配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102006009902a1和ep1829768b1已知的是,装配支架以组件形式制造成装配支架结构系列,根据该装配支架结构系列,充当上横梁的上部件的不同变体方案与唯一的下部件相组合。按照机动车类型,上部件的合适的变体方案应与下部件组合且拼接,以便于获得合适的装配支架。

由文件de102009056508a1已知一种冷却模块和用于保持冷却模块的冷却部件和框架部件的适配器对,其应使得带有内燃机驱动部的机动车到不带有内燃机的驱动部的改装成为可能。在该冷却模块的情形中,冷却或框架部件被无间隙地固定在适配器对之前或之后且在适配器对的两个可侧面布置在冷却器模块处的适配器元件之间留有自由空间。未详细描述的、被称作冷凝器框架的元件可在该冷却模块的情形中被看作装配支架。

由de102004043354b4已知一种冷却器元件在装配支架处的布置,其通过使用作为单独元件布置在装配支架与冷却器元件之间的中间支架应简化装配支架和冷却器元件的装配和拆卸。中间支架相应地具有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可弹性变形的衬套的固定孔眼以及至少一个与装配支架可解地相连接的保持销(haltefinger)。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使得一种装配支架结构系列以及一种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和一种用于制造装配支架的方法可供使用,借助于其提高装配支架鉴于冷却器模块的布置的变化性。尤其地应实现一种简单且成本适宜的将装配支架用于不同冷却器模块的可行性方案。

该目的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际的实施形式和优点与从属权利要求相结合地来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用于冷却器模块在机动车的前车中的固定。在此,装配支架包括带有上横梁、两个侧面的垂直支架和下横梁的框架,其中,在该框架处构造有用于支承冷却器模块的至少一个上部支承区域和至少一个下部支承区域。此外,在装配支架处在上部支承区域中且/或在下部支承区域中布置或构造有用于建立在装配支架与冷却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的适配器元件,其使得冷却器模块在相对装配支架的不同相对位置中的固定成为可能。上述的至少一个上部支承区域尤其处在框架的垂直支架的区域中。上述的下部支承区域尤其处在框架的下横梁的区域中。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意义中,支承不仅被理解为直接的支承,在其中冷却器模块的元件、尤其连接销接合到框架的元件中且因此被框架本身容纳。然而还应包括间接的支承,在其中冷却器模块的元件、尤其连接销被插入到连接元件、尤其布置在支承件壳体中的支承件元件中,其中,支承件壳体作为中间元件与装配支架的框架相连接。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适配器元件当前不仅被理解为整体地构造或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装配支架中的元件而且被理解为这样的在不同的配置中可供使用的且可与装配支架的框架相连接且由于其外形使得在冷却器模块与装配支架之间的可变的相对位置成为可能的适配器元件。不同的相对位置当前尤其意味着冷却器模块相对装配支架在纵向上在其相对位置中的不同相对位置。这些相对位置对于不同厚度(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冷却器模块而言可尤其如此来选择,即,所有冷却器模块的背侧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相对装配支架占据相同的定向。本发明在以下背景的前提下实现,即目前对于不同车辆和不同车辆装备而言存在不同尺寸的装配支架,其与部分相同且部分在其规格上(尤其由于在其厚度上的不同数量的冷却器层)不同的冷却器模块相组合。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可以如下方式降低所需要的装配支架的数量,即,使得装配支架对于不同冷却器模块而言的可用性成为可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一种实际的实施形式中设置有单独制造成适配器元件的元件,其形状配合地、力配合地且/或材料配合地与装配支架相连接。就此而言尤其地参照如下可行性方案,即,适配器元件由未增强的塑料、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或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在以注塑工艺制造装配支架之前被放入到装配支架的注塑模具中且被塑料挤压包封,以便于变成塑料注塑件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此外参照如下可行性方案,即,单独制造如以上所描绘地那样制成的适配器元件和装配支架且紧接着通过夹子、通过旋紧、通过铆接或以其它合适的方式彼此牢固地连接。优选的是,适配器元件在其大小上被限制到上部支承区域和/或下部支承区域上,尤其适配器元件是单独制成的元件,因为在该情况中装配支架的框架通过可能用于布置适配器元件而设置的截段仅略微或甚至不显著地在其弯曲刚度上被削弱。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作为用于使得在装配支架与冷却器模块之间的不同相对位置成为可能的适配器元件设置有带有不同长度的冷却器支承件,其可与装配支架相连接。就此而言尤其参照充当适配器元件的带有布置在冷却器支承件壳体内的冷却器支承件元件的冷却器支承件壳体。利用这样的冷却器支承件壳体可尤其在上部支承区域中快速且成本适宜地建立在冷却器模块与装配支架之间的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作为用于不同布置的适配器元件设置有带有至少两个支承件容纳开口的冷却器支承件和/或带有不同支承件容纳开口布置的不同的冷却器支承件,其可与装配支架相连接。所提及的支承件容纳开口应尤其适合用于容纳由冷却器模块的壳体在侧面或向上或向下伸出的支架螺栓。关于带有至少两个支承件容纳开口的冷却器支承件尤其参照长延伸的下部支承区域,在冷却器模块利用装配支架装配的情形中冷却器模块的连接螺栓通常首先被插入到该下部支承区域中。这样的冷却器支承件可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优选具有两个或多个用于将连接螺栓容纳在不同位置中、尤其在纵向上不同的位置中的开口。关于带有不同支承件容纳开口布置的冷却器支承件尤其地参照带有用于容纳支承件壳体的弹性弯曲地构造的卡锁鼻的开口的上部支承区域,尤其地用于构造在支承件壳体与装配支架的夹子连接。这样的支承件壳体作为适配器元件可具有长延伸的形状,其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被固定在支承件壳体内的元件布置在不同位置中,尤其在关于机动车的纵向的不同的位置中。

此时接合支承区域或者冷却器支承件尤其将“长形”理解为这样的具有至少50mm长度的支承区域或者冷却器支承件。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充当适配器元件的冷却器支承件在上部支承区域中且/或在下部支承区域中具有至少50mm的长度。优选地,适配器元件的长度为至少60mm且特别优选地至少70mm。支承区域的长度优选为大于冷却器层的厚度的2倍且优选地处在冷却器层的3倍与6倍厚度之间的范围中。冷却器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5-40mm、尤其地20-30mm。利用此类适配器元件可在相同的支承件元件内实现两种或多种支承件容纳开口布置,不取决于这些支承件容纳开口布置是否同时实现在所有元件处或在制造充当适配器元件的冷却器支承件的情形中是否确定由一个或多个支承件容纳开口布置的选择。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为了容纳充当适配器的冷却器支承件构造有至少一个在装配支架的框架的下横梁中的凹槽。凹槽此时尤其被理解为在装配支架的框架中的材料凹口。然而还应将这样的区域视作凹槽,该区域通过在竖向上延伸的壁被限制且适合用于布置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冷却器支承件,其中,冷却器支承件尤其应通过重力和/或由凹槽的侧边界壁施加到冷却器支承件上的夹紧力固定在其位置中。如上所述的凹槽尤其当其具有至少50mm的长度时在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具有至少一个收缩部。该收缩部尤其被理解为逐渐变细。该收缩部优选地布置成,使得其以如下方式引起对作用到冷却器支承件上的纵向力的经改善的容纳,即,冷却器支承件由于该收缩部可相对凹槽的互补构造的壁至少部分支撑。

当至少一个适配器元件在车辆竖向上且在车辆横向上观察至少部分相对装配支架的垂直支架重叠地布置时,得出适配器元件在装配支架内的整体的布置,其尤其地关于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必要的位置需求是有利的。尤其地,对于将生产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装配支架转换成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而言不需要额外的结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一些变体方案不仅在冷却器支承件和/或冷却器模块相对装配支架的相对布置处可被辨认出,而且(独立于另外的元件)仅在装配支架的外形处可被辨认出。对于这样的装配支架而言,因此还独立地申请专利保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包括带有上横梁、两个侧面的垂直支架和下横梁的框架,其中,在该框架处构造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承冷却器模块的上部支承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支承冷却器模块的下部支承区域。在此,至少一个上部支承区域和/或至少一个下部支承区域在框架中构造成框架的可更换的适配器元件。因此对于尤其在垂直支架的区域中具有构造成单独元件的适配器元件的装配支架而言也力求保护。其中还应理解这样的适配器元件,其设置用于建立与带有集成的支承件元件的支承件壳体形式的支承件元件的夹子连接。本发明尤其为了装配支架而被实现,在其中第一上部支承区域和第二上部支承区域布置或构造在垂直支架中且/或第一下部支承区域和第二下部支承区域构造在下横梁中。在这些装配支架的情形中,冷却器模块通常以如下方式被装配,即,首先两个下部的连接螺栓被推入到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的凹口中,其被定位在装配支架的下横梁中。紧接着,两个带有被插到在侧面从冷却器模块伸出的连接螺栓上的集成的支承件元件的支承件壳体借助于夹子连接被固定在装配支架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的另一实际的实施形式中(对其而言独立于上述实施形式被要求保护),上横梁制造成单独元件且构成框架的第一部分,其中,垂直支架以及下横梁构成框架的第二部分。在该实施形式的情形中,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车辆纵向上观察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中可连接地且/或相对于第一部分在纵向上可移动地布置。该实施形式和上述实施形式基于共同的发明思想,即,在纵向上借助于适配器可变地设计冷却器模块在装配支架内的相对布置,尤其地鉴于在装配支架与冷却器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纵向上可变的可布置性或者可调节性就此而言也可被视作是关于冷却器模块在纵向上的布置的适配器解决方案。为了避免复杂的权利要求结构,对于带有上述特征的装配支架而言制定了并列的权利要求。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可变的可布置性可尤其由此来实现,即,在第一部分处且/或在第二部分中构造有在车辆竖向上延伸的销和对应的开口,其在不同相对位置中彼此对齐且额外地构造成在不同态势中的用于铆接或螺旋连接的开口。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带有框架的的用于固定冷却器模块的装配支架的方法,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梁、两个侧面联接到横梁处的侧面垂直支架和下横梁,其中,在框架处构造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承冷却器模块的上部支承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间接支承或直接支承冷却器模块的下部支承区域,且其中,该制造以塑料注塑工艺利用成形模具实现。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至少一个上部支承区域的区域中设置有带有至少两个模具嵌件的可换式模具嵌件的使用,其中,通过选择适配的模具嵌件利用相同的成形模具可在其它方面相同的装配支架处制造不同的上部支承区域。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具有的优点是,即,借助于仅一个塑料注塑模具可制造不同的装配支架配置,其仅通过适配器元件在上部支承区域中的不同构造来区别。

附图说明

接下来接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实际的实施形式和优点。其中:

图1以由斜前方的视图显示了带有装配支架和被插入到装配支架中的冷却器模块的机动车的前车的图示,

图2a)-c)显示了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在图1中以ii标明的区域中的不同的冷却器支承件布置,

图3a)-c)以由上方的透视图(左侧图示)中和以由下方的透视图(右侧图示)中的在图2a)-c)中以iii标明的区域的详细图示,

图4a)-c)显示了在图2中所显示的上部的冷却器支承件壳体的放大的图示,

图5显示了带有用于在壳体内的支承件元件的不同的布置可行性方案的冷却器支承件壳体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6显示了带有多个支承件容纳开口的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

图7显示了带有可变的适配器元件的两种另外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图示的装配支架,

图8显示了在装配支架内带有可变的适配器元件的装配支架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图9a),b)以由前方的视图(图9a)中和以由斜后方的视图(图9b)中显示了带有被插入的适配器元件的在图8中示出的装配支架的详细图示,且

图10显示了带有单独的上部件和单独的下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的另一实施形式,其在纵向上可彼此变化地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带有装配支架12的机动车10的前车,该装配支架设计成带有上横梁14、两个侧面的垂直支架16和下横梁18的框架。装配支架12用于容纳和固定在图1中单独示出的冷却器模块20。冷却器模块20在上部区域中具有两个侧面伸出的连接销22且在下部区域中具有向下伸出的连接销24,其中,侧面伸出的连接销22设置用于与在上部支承区域50中的装配支架12相连接且向下伸出的连接销24设置用于与在下部支承区域52中的装配支架相连接。

图2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在行驶方向上观察在左侧的垂直支架16的在图1中以ii标明的区域。未示出的带有右侧垂直支架16的相对的侧类似地设计。可辨认出,在变体方案a),b)和c)中在垂直支架16中在上部支承区域50中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不同实施形式且在下部支承区域54中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的不同实施形式与装配支架12相连接。上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6和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充当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适配器元件44。上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6借助于夹子连接与装配支架12相连接。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被插入到构造在装配支架12中的凹槽中且由于其互补于该开口构造的形状通过在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与构造在装配支架12中的凹槽的壁之间起作用的夹紧力和重力保持。

支承件元件26,28的另外的细节在下面结合图3和4来显示,其中,图3a)-c)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在图2中示出的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且图4a)-c)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在图2中示出的上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6。

在图3a)-c)中可良好地辨认出,所显示的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中的每个具有用于冷却器模块20的下部的连接销24的支承件容纳开口30。在此,支承件容纳开口30在三个所显示的变体方案a)-c)中布置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的相应不同的位置处。支承件容纳开口30自身在车辆竖向(z方向)上延伸。

在图3中所显示的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具有大约120mm的在x方向上的长度。在图3a)和3b)中所显示的布置之间的开口30的距离为25mm,支承件容纳开口30的在图3a)和3b)中所显示的布置之间的距离为75mm。

图4显示了不同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其由支承件壳体32和布置在支承件壳体32内的支承件元件34构成,其中,支承件元件34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具有支承件容纳开口36。在图4a)-c)中还可辨认出,支承件壳体32在其正侧处相应地具有两个弯曲弹性设计的卡锁元件38,其使得在支承件壳体32与如在图1中所显示的装配支架12之间的夹子连接的建立成为可能。如在图4a)-c)中可辨认出,通过使用不同长度构造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可改变到如在图1中所显示的装配支架12处的连结位置相对支承件容纳开口36的距离。该距离在图4b)中所显示的变体方案的情形中相对在图4a)中的变体方案被增大以25mm。在图4c)中所显示的变体方案的情形中,相对在图4a)中所显示的变体方案的距离被增大以75mm。因此,该距离对应于在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28中的支承件容纳开口30的在图3a)-c)中所显示的距离。在所显示的实施形式中,25mm的尺寸与冷却器层的厚度相符。因此,在图2a),3a)和4a)中所显示的冷却器支承件26,28适合用于带有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其在图2b),3b)和4b)中用于带有两个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0且其在图2c),3c)和4c)中用于带有四个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0。对于带有其它尺寸或其它数量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而言,冷却器支承件26,28可被相应地匹配。

图5显示了带有支承件壳体32和被固定在壳体32中的支承件元件34的充当适配器元件44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另一实施形式,其在其几何形状上大致与在图4a)-c)中所显示的实施形式相符。

在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在图5中所显示的实施形式处可辨认出,支承件壳体32可如此地长延伸地设计,即,在支承件壳体32内可实现用于支承件元件34的不同布置。这样的布置可同时或备选地来选择,这也就是说仅一个支承件元件34布置在支承件壳体32中的被选出的位置处,或两个或多个支承件元件34同时布置在支承件壳体32中。仅一种布置的构造所具有的优点是,在制造这样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情形中使用仅实际上必要的材料。此外,在该情况中这样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错误使用(例如通过将连接销插入到错误的支承件容纳开口36中)被排除,因为对于冷却器模块20的连接销22(根据图1)的容纳而言在该情况中仅一个支承件容纳开口36可供使用。两个或多个支承件元件34在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的壳体32中的布置的同时实现所具有的优点是,相同零件的数量可被提高。这还可引起成本节省,尤其当由此可更有效率地充分利用生产机器并且/或者可节省第二生产机器的购买或改装过程。

图6显示了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的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其在其基本几何形状上大致与在图3a)-c)中所显示的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相符。不同于在图3a)-c)中所显示的实施形式,在图6中所显示的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具有三个支承件容纳开口30,其在被插入到如在图1中所显示的装配支架12中的状态中通过其在x方向上的位置来区别。

在图6中还可良好地辨认出,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在其纵向上观察具有总共两个收缩部40,其构造在两侧。收缩部40相应地处在两个支承件容纳开口30之间的区域中。其引起如下,即,经由冷却器模块20的下部连接销24(根据图1)在纵向上被传递到下部冷却器支承件28上的力经历由冷却器支承件28引起的较高的阻力,因为凹槽的包围支承件元件28的壁在收缩部40的区域中在图1中所显示的装配支架12中由非弹性的塑料材料构成且就此而言充当支座。

图7以示意性的图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12的另一种实施形式。该示意性的图示用于使两种不同的设计目视化。独立于设计的选择,在装配支架12中在垂直支架16的区域中在左侧上和在右侧上相应地设置有用于适配器元件44的凹口42。适配器元件44是可变化地被使用的元件,其形状配合地、力配合地且/或材料配合地与装配支架12相连接。

根据第一设计(完全集成的适配器元件),适配器元件44是在其几何形状上变化的元件,其在制造装配支架12的情形中尤其通过塑料注塑与装配支架12一起一件式地构造。在该情况中,适配器元件44与装配支架12一件式地构造且因此是装配支架12本身的部分。为此,带有至少两个模具嵌件的可换式模具嵌件被优选用于选出用于适配器元件44的合适的几何形状。本发明就此而言仅涉及如下装配支架结构系列,在其中在上部支承区域50的区域中,构造有带有上横梁14、两个侧面的垂直支架16和下横梁18的作为设计成框架的装配支架12的部分区域的不同几何形状且该装配支架12利用仅一个模具来制造。在此,适配器元件44优选仅在上部支承区域50中的装配支架12的纵向延伸xm的部分区域上延伸,也就是说由上横梁14、侧面垂直支架16和下横梁18构成的框架在上部支承区域50的区域中也不中断。在图7中所显示的实施形式中,适配器元件44的长度在x方向上为xa且小于带有被插入的适配器元件44的装配支架12的长度xm。

根据第二种设计,适配器元件44是单独制造的元件,其在制造装配支架12之前被放入到塑料注塑模具中且可以塑料来挤压包封。备选地,制造成单独元件的适配器元件44同样可设计成,使得其随后尤其可通过螺钉、铆钉、焊接、借助于夹子连接或以其它合适的方式与装配支架12相连接。在该设计的情形中,适配器元件44直接被识别为单独的元件,或可至少借助于装配框架12的详细研究(例如在上部支承区域50的区域中的损坏(断开))使得其可被识别出。

不仅在第一而且在第二上述设计中,适配器元件44的长度xa可被匹配于待由装配支架12容纳的冷却器模块20的冷却器层的厚度和数量。

在图8,9a)和9b)中显示了类似于上面结合图7所描述的实施形式的另一实施形式。在这些附图中在图8中目视化地显示出,在上部支承区域50中在其几何形状上不同设计的适配器元件44可被插入到装配支架12的凹口42中。三个在图8中所显示的适配器元件44通过充当用于上部冷却器支承件(未示出)的连结平面的平面46相对适配器元件44的前棱48的距离来区别。通过适配器元件44的几何形状的如在图8中所显示的变化,冷却器模块20相对装配支架12的相对位置可被改变。这样的改变可备选地或补充于根据在图2,4和5中所显示的可行性方案的布置的变化来实现。应注意,在图8中由后方显示了单独示出的适配器元件44,而装配支架12由前方示出。图9a)和9b)显示了装配支架12且图8中的中间的适配器元件44彼此相对地定位且在由前方的视图(图9a))中和在由后方的视图(图9b))中正确地定向。

在图9中由两个不同的透视图显示了被插入在装配支架12中的状态中的在图8中在中间示出的适配器元件44。两个可辨认出的开口54用于容纳卡锁元件38、尤其这样的如在图4中结合不同的上部冷却器支承件26显示的那样。

同样地在图8和9中所显示的实施例的情形中,适配器元件的长度在x方向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平面46与前棱48之间的差在图8中的中间的和下面的示例中与冷却器层的厚度的整数倍相符。图8中的上部的适配器元件44设置用于带有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0,中间的适配器元件44设置用于带有两个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0且下部的适配器元件44设置用于带有四个冷却器层的冷却器模块20。该结构因此类似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来实现。

在所有结合图1-9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支架结构系列的实施形式中,适配器元件44仅在垂直支架16和/或下横梁18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尤其地在小于垂直支架16的高度和/或下横梁18的宽度的百分之50上延伸。优选地,适配器元件44仅在功能性的上部支承区域50或者下部支承区域52上延伸,其一般总计小于上面所说明的高度或者宽度的百分之20、大多数甚至小于百分之10。此外,适配器元件44完全或几乎完全布置在装配支架12内,也就是说其尤其在纵向上且/或在竖向上不相对装配支架12伸出。

图10显示了装配支架12的另一实施形式,冷却器模块20相对装配支架12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的相对布置可利用装配支架的该实施形式来改变。在该装配支架12的情形中,上横梁14制造成单独元件且构成框架的第一部分。垂直支架16和下横梁18同样制造成单独元件且构成框架的第二部分。框架的第二部分能以至少两种不同的相对于第一部分的布置来布置,其中,两种布置通过在x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来彼此区别。由此,冷却器模块20相对于装配支架12、尤其地相对于装配支架12的上横梁14的相对位置可被改变。此处,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可变的连结区域可被看作适配器元件44。优选地设置有在x方向上以一个或多个冷却器层的厚度的可调节性。

在所有所显示的和描述的实施形式中,装配支架12由塑料以塑料注塑工艺制成。适配器元件44优选地也由塑料制成,因为这尤其在高件数的情形中与较低的制造成本且此外与较低的构件重量相关。其它材料、尤其纤维增强的塑料、钢或铝同样可被用于装配支架12、适配器元件44或其它元件。

对于带有支承件容纳开口36的冷却器支承件26,28而言,尤其地在支承件容纳开口的区域中使用弹性材料、优选弹性体材料。

本发明的在该说明书中、在附图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被公开的特征不仅可单独地而且可以任意的组合来对于本发明在其不同实施形式中的实现而言是重要的。本发明不被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且在考虑负责的专业人士的知识的情形下可被改变。

附图标记清单

10机动车

12装配支架

14上横梁

16垂直支架

18下横梁

20冷却器模块

22连接销(侧面)

24连接销(下面)

26上部的冷却器支承件

28下部的冷却器支承件

30支承件容纳开口

32支承件壳体

34支承件元件(在壳体中)

36(支承件元件的)支承件容纳开口

38卡锁元件

40收缩部

42凹口

44适配器元件

46平面

48前缘

50上部支承区域

52下部支承区域

54开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