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轮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37阅读:5893来源:国知局
倒三轮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倒三轮电动车。



背景技术:

倒三轮电动车与正三轮电动车相比,由于倒三轮电动车设置有两个前轮,因此在电动车转向的时候具有更加稳定、安全的特性。现有的倒三轮电动车设置有固定部和立架,立架可相对于固定部在横向上实现摆动。立架上安装有控制手柄,控制手柄连接着带有转轴孔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转轴孔与前轮的安装架转动配合,实现控制手柄对这轮转动的控制。

现有的倒三轮电动车的存在问题是,由于转向系统和摆动系统同时对前轮的安装架进行作用,而当摆动系统运作到一定角度后,会对转向系统的造作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硬性面接触,对电动车机体造成损害,存在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转向系统的倒三轮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三轮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固定部、转向部、第一前轮、第二前轮和后轮;转向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后轮安装于转向部后部。其中转向部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摇摆机构和转向机构;摇摆机构包括立架、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横杆;横杆与立架转动连接于驱动点;固定部与立架转动连接于摆动点;横杆第一侧与第一摆杆铰接于第一点;横杆第二侧与第二摆杆铰接于第二点;第一摆杆与固定部铰接于第三点;第二摆杆与固定部铰接于第四点;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向杆与立架转动连接;转向杆与第一连杆球铰接于第五点;转向杆与第二连杆球铰接于第六点;第一连杆与第一安装架球铰接于第七点;第二连杆与第二安装架球铰接于第八点;第一安装架与第一摆杆转动连接且第一前轮安装到第一安装架上;第二安装架与第二摆杆转动连接且第二前轮安装到第二安装架上;驱动点到第一点的距离、第五点到第七点的距离和摆动点到第三点的距离三者相等;驱动点到第二点的距离、第六点到第八点的距离和摆动点到第四点的距离三者相等。

由上述方案可见,转向部摆动时,立架连同转向杆一起侧摆,当立架和转向杆同步摆动时,由于立架与安装架连接点的间距和转向杆与安装架连接点的间距距离恒定相等,且第一连杆与第一安装架球铰接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安装架球铰接连接,因此当立架摆动时,摇摆机构不会受到转向机构由于硬性面接触而导致的干涉卡死问题;立架摆动一定角度后,转向机构依然能正常独立工作,再次改变转向角度,转向系统的结构更稳定且可控范围更大。

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点到第一点的距离等于驱动点到第二点的距离。

由上可见,转向杆以及立架处于转向系统的中部,操作时转向系统受力更均匀,系统平衡性更好。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立架可抵接于第一限位板上。

由上可见,由于摇摆机构的可摆动范围大,为防止角度过大时产生车体重心移位以及部件干涉等问题,所以设置第一限位板在立架两侧,使立架的摆动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立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转向杆可抵接于第二限位板上。

由上可见,由于转动机构的可转动范围大,为防止角度过大时产生部件干涉等问题,所以设置第二限位板在转向杆两侧,使转向杆的转动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部两侧设置有踏板,踏板外侧设置有外侧踏台和前侧踏台,外侧踏台从与踏板连接的连接处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角。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立架抵接于第一限位板时,外侧踏台相对于地面形成的第二倾斜角大于零度。

由上可见,当摇摆机构摆动到极限角度时,外侧踏台相对于底面起码处于水平状态甚至还有一定的外倾角,可以有效防止驾驶者脚部在转弯受力下的侧滑脱离,有效保护驾驶者安全。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避震器。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固轮部和第一间接杆,第一固轮部与第一间接杆转动连接且第一固轮部和第一间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一避震器,第一摆杆与第一间接杆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一间接杆连接;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固轮部和第二间接杆,第二固轮部与第二间接杆转动连接且第二固轮部和第二间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二避震器,第二摆杆与第二间接杆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间接杆连接。

由上可见,以第一前轮为例,第一前轮连接于第一固轮部,第一间接杆与第一固轮部转动连接,且第一固轮部与第一间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器,由于第一减震器的作用效果是独立设置第一安装架上,所以无论在电动车无论是摆动还是转动的时候,第一安装架除了提供避震效果还可以利用第一避震器产生水平度的自我调整效果,使电动车重心偏移量减少。

进一步的方案是,立架与后轮之间通过后轮安装架连接,后轮安装架与立架铰接且后轮安装架与立架之间连接有第三避震器。

由上可见,后轮设置有独立的第三避震器用于吸收震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后轮安装架侧面连接有副踏板。

由上可见,设置副踏板供第二乘坐人员踏脚,避免第二乘坐人员脚踏踏板,对驾驶者脚踏踏板使用重心偏移实现的摇摆转向进行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隐藏部分零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隐藏部分零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隐藏部分零件第三视角的结构图。

图5位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隐藏部分零件摆动状态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倒三轮电动车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倒三轮电动车的结构图,倒三轮电动车的车体主要由转向部1、固定部2以及驱动轮3构成,固定部2包括主要底盘和安置在底盘上的电池,固定部2中部下方设置有长轴孔,转向部1下方设置有摆动转轴与长轴孔转动配合,实现转向部1相对于固定部2的横向摆动。驱动轮3包括第一前轮31、第二前轮32和后轮33,驱动轮3安装在转向部1的下方,由转向部1驱动转向,其中后轮33为动力轮,驱动电机安装在后轮33内,第一前轮31和第二前轮32为转向轮。

参见图2、图3和图4,图2、图3和图4均为倒三轮电动车隐藏外壳的结构图,转向部1包括摇摆机构10、转向机构20、第一安装架30、第二安装架40以及后轮安装架50。

摇摆机构10的主要连接件为立架140,立架140作为车体的主支架与固定部2转动配合连接于摆动点100,摇摆机构10还包括第一摆杆110、第二摆杆120和横杆130,固定部2左右两侧分别设铰接点,第一摆杆110与固定部2的第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三点103,同理地第二摆杆120与固定部2的第二侧转动连接于第四点104,第一摆杆110和第二摆杆120的上端均设置有铰接点,横杆130的第一侧与第一摆杆110转动连接于第一点101,横杆130的第二侧与第二摆杆120转动连接于第二点102,固定部2、横杆130、第一摆杆110和第二摆杆120组成矩形连杆机构。立架140的下端与固定部2转动连接于且立架140的中部与横杆130的中点转动连接于驱动点109,当对立架140施与横向的作用力时,立架140以摆动点100为转动轴心摆动,同时作用于驱动点109驱动横杆130摆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摆杆110和第二摆杆120同步摆动。

转向机构20包括转向杆230、第一连杆210和第二连杆220,转向杆230的上端为控制手柄,控制手柄供驾驶员对电动车进行控制;控制手柄下方为圆柱杆,圆形管内伸进立架140前部的转轴孔,实现转向杆230和立架140之间的转动连接。转动杆230的最下端设置有一个V型连接块231,V型连接块231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球关节铰接位,第一连杆210的两侧和第二连杆220的两侧均设置有球关节,第一连杆210的球关节与V型连接块231球铰接于第五点105,第二连接杆220的球关节与V型连接块231球铰接于第六点106。

结合图5和图6,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倒三轮电动车局部视图,第二安装架40包括第二间接杆410、第二固轮部420和第二避震器430,第二间接杆410、第二固轮部420和第二避震器430三者之间两两铰接,第二前轮32安装于第二固轮部420上;第二间接杆410上设置有球铰接位,第二连杆220第二侧球关节与第二间接杆410的球铰接位球铰接于第八点108;第二摆杆120与第二间接杆42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20推动第二间接杆420时,第二间接杆420以其与第二摆杆120的连接轴作为转动轴心实现转动。

第一安装架30结构与第二安装架40相同,第一安装架30包括第一间接杆310、第一固轮部320和第一避震器330,第一间接杆310、第一固轮部320和第一避震器330三者之间两两铰接,第一前轮31安装于第一固轮部320上;第一间接杆310上设置有球铰接位,第一连杆210第一侧球关节与第一间接杆310的球铰接位球铰接于第七点107;第一摆杆110与第一间接杆31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10推动第一间接杆310时,第一间接杆310以其与第一摆杆110的连接轴作为转动轴心实现转动。

驱动点109到第一点101的距离等于驱动点109到第二点102的距离,横杆130、第一摆杆110、第二摆杆120和固定部2组成第一矩形摆动连杆组;转向杆230、第一连杆210、横杆130和第一间接杆310组成第一转动连杆组;转向杆230、第二连杆220、横杆130和第二间接杆410组成第二转动连杆组第一矩形摆动连杆组时第一前轮31和第二前轮32摆动时产生相同的倾斜角度,且驾驶员操控的转向杆230安装在横杆130中心点,保证操作重心在中间位置;第一转动连杆组和第二转动连杆组在前进状态下可保持第一前轮31和第二前轮32相互平行且向前,转向过程中使第一安装架30和第二安装架40形成不同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0上的第一前轮31和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上的第二前轮32形成阿克曼角,通过调整V型连接块231的伸出杆长度以及角度去实现不同的阿克曼角。

结合图7,图7为倒三轮电动车摆动状态示意图,由于驱动点109到第一点101的距离、第五点105到第七点107的距离和摆动点100到第三点103的距离三者相等;驱动点109到第二点102的距离、第六点106到第八点108的距离和摆动点100到第四点104的距离三者相等,这使倒三轮电动车在摆动状态下,横杆130和第一连杆210成为第二矩形连杆组的一部分,横杆130和第一连杆210在摆动面上保持平衡,同理,横杆130和第二连杆220成为第三矩形连杆组的一部分,横杆130和第二连杆220在摆动面上保持平衡,这使摇摆机构10的工作独立于转向机构20,电动车摆动和转向时互不干涉,且电动车处于摆动状态下仍然可以对转向机构20进行转向操作,实现电动车进一步的转向控制。

参见图2,为防止摆动角度和转动角度过大,车体设置了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111分别对摆动角度、转向角度进行角度限制,第一限位板201设置于固定部2下部摆动点100的两侧,立架140摆动到最大安全摆角时抵接在第一限位板201的内侧面上,立架140的摆动被限制;第二限位板111设置于立架140上V型连接块231的两侧,当转向杆230转动到最大安全转角时V型连接块231的侧面抵接到第二限位板111上,转向杆230转动被限制。

参见图7和图8,图8为倒三轮电动车另一角度的结构图,为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倒三轮电动车对踏板60增设了外侧踏台61和前侧踏台62,前侧踏台62位于踏板60前侧并相对于踏板60上扬倾斜一定角度,外侧踏台61从自身与踏板60连接的连接处上扬倾斜起第一倾斜角C1,第一倾斜角C1由第二倾斜角C2决定,当立架140抵接到第一限位板201时,即达到最大安全摆角时,车体的倾斜程度最大,此时,外侧踏台61的上表面与地面形成一个上扬的夹角,即第二倾斜角C2,为保证在车体处于最大倾斜角时驾驶员的脚步不因向外作用力而脱离踏板60和外侧踏台61,第二倾斜角C2必须大于零度甚至可以设置更大的倾斜角,所以第一倾斜角C1必须满足第二倾斜角C2的设计要求。

另外,参见图2和图8,后轮33通过后轮安装架50安装到立架140的后部,后轮安装架50、立架140和第三避震器51三者两两间转动连接,形成后轮避震系统;后轮安装架50两侧还设置有副踏板70供第二乘坐人员使用,防止第二乘坐人员脚踏踏板60对电动车造成驾车阻碍。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摇摆机构10和转向机构20上横杆、摆杆和连杆的长度经过特定设置,从而使摇摆机构10和转向机构20独立工作相互部干涉且可叠加操作,优化倒三轮电动车的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范围,还防止转向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硬性面接触,对电动车机体造成损害,存在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1月31日 21:41
    那里有卖自行车倒三轮图纸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