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764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转弯或者变道前提前打转向灯是每个摩托车驾驶员都必须要掌握的安全技能,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驾驶员在变道或者转弯时经常忘记打转向灯,而摩托车的车速又较快、体积又较小,不容易被后边的车辆发现,因此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摩托车转弯时自动点亮对应的转向灯,能够提高摩托车的安全性,还具有调节转灯点亮的灵敏度的结构,同时还具有防呆设计,防止转向灯不亮或者常亮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一套筒、一转向杆、一电源和两个转向灯,所述的套筒与所述的转向杆转动连接,所述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还包括一触板组件,所述的触板组件包括两个扇形触板,所述的两个扇形触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转向杆上设置有一转向触杆,所述的扇形触板的顶面与所述的转向触杆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转向触杆及所述的扇形触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的电源的一极与所述的转向触杆电连接,所述的电源的另一极与所述的两个转向灯电连接,所述的两个转向灯与所述的两个扇形触板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触板组件还包括两个调节圈,所述的两个调节圈均与所述的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的两个扇形触板分别与所述的两个调节圈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两个调节圈上分别设置有一调节槽,上侧的调节槽开口朝下,下侧的调节槽开口朝上;两个调节槽对向布置形成一条形开孔;所述的套筒上设置有一限位突起,所述的限位突起布置在所述的条形开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在摩托车转弯时自动点亮对应的转向灯,能够提高摩托车的安全性,还具有调节转灯点亮的灵敏度的结构,同时还具有防呆设计,防止转向灯不亮或者常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4为图1中的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触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转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套筒;11、限位突起;

2、转向杆;21、转向触杆;

3、触板组件;31、扇形触板;32、调节圈;33、调节槽;34、条形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在摩托车转弯时自动点亮对应的转向灯,能够提高摩托车的安全性,还具有调节转灯点亮的灵敏度的结构,同时还具有防呆设计,防止转向灯不亮或者常亮。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带有转向灯自动点亮结构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一套筒1、一转向杆2、一电源、两个转向灯和一触板组件3,该套筒1与该转向杆2转动连接,

如图3、图5所示,该触板组件3包括两个扇形触板31,该两个扇形触板31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2、图3、图6所示,该转向杆2上设置有一转向触杆21,

如图3、图5所示,该扇形触板31的顶面与该转向触杆21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该转向触杆21及该扇形触板31均由导电材料制成;该电源的一极与该转向触杆21电连接,该电源的另一极与该两个转向灯电连接,该两个转向灯分别与该两个扇形触板31电连接。当该转向杆2的向左转动时,该转向触杆21也随之相左转动,当其与左侧的扇形触板31接触时,可以点亮左转向灯;当该转向杆2的向右转动时,该转向触杆21也随之相右转动,当其与右侧的扇形触板31接触时,可以点亮右转向灯;达到自动点亮转向灯的目的;该两个扇形触板31之间留间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这种转向灯自动点亮装置过于灵敏,使驾驶员在正常的转动车把调节平衡时不至于点亮转向灯。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触板组件3还包括两个调节圈32,该两个调节圈32均与该套筒1转动连接,该两个扇形触板31分别与该两个调节圈32相连接。不同的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相同,对转向灯自动点亮的灵敏度要求也不相同,设置该调节圈32可以便于驾驶员根据个人喜好调节灵敏度。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该两个调节圈32上分别设置有一调节槽33,上侧的调节槽33开口朝下,下侧的调节槽33开口朝上;两个调节槽33对向布置形成一条形开孔34;该套筒1上设置有一限位突起11,该限位突起11布置在该条形开孔34内。虽然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可以使驾驶员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调节点亮转向灯的灵敏度,但是如果该调节圈32的转动范围过大,则有可能导致有时转向灯常亮,有时转向灯又永远不会亮,这些都会降低驾驶摩托车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节槽和限位突起11,可以防止该调节圈32的转动范围,从而可以避免转向灯不亮或者常亮,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本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

以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