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758阅读:2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车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车头,尤其是一种将报警驱动电路集成在仪表盘电路上的电动车车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均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通常设置在电动车车头内,其结构主要由震动感应开关、报警驱动电路、喇叭组成。传统的电动车车头设计中,报警驱动电路通常设计在一块独立的电路板上,在电动车车头的整体设计中,需要考虑报警驱动电路所占的空间以及考虑相关的固定结构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报警驱动电路集成在仪表盘电路上的电动车车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车头,包括外壳、仪表盘、仪表盘电路、喇叭和报警驱动电路;所述仪表盘设置在外壳的顶部,所述仪表盘电路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控制仪表盘,所述喇叭设置在外壳内且其喇叭口位于外壳的表面,所述报警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喇叭连接,所述报警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控制信号,所述报警驱动电路集成在仪表盘电路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车头,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仪表盘内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有震动感应开关,该震动感应开关用于产生报警信号并送至单片机,单片机用于将控制信号送至报警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车头,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报警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接至单片机的一管脚;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方面经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喇叭的输入端SP2;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4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喇叭的另一输入端SP1;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2连接至单片机的另一管脚;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5接至48V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至48V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车头,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外壳的前部还设置有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电动车报警驱动电路被集成到仪表盘电路上,由此无需再设计独立的驱动电路板,从而减小了报警器在电动车车头内所占的体积,降低了报警器设计对电动车车头设计的影响,使得电动车车头可以设计得更小,降低了电动车车头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车头内仪表盘电路与报警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车头报警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车头中,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仪表盘2,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车灯8,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喇叭4,喇叭4用于报警和鸣笛。

图2所示为仪表盘电路3与电动车内报警器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与仪表盘2相连的仪表盘电路3,该仪表盘电路3用于控制仪表盘2。报警器通常由喇叭4、报警驱动电路5、震动感应开关7组成。

传统设计中,整个报警器做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报警驱动电路5做成一个独立的电路板,因而在设计整个电动车车头时,需要预留安装报警驱动电路5电路板的空间以及还需设计相关的固定结构。

本设计中,将报警驱动电路5集成到仪表盘电路3上;报警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与仪表盘电路3内的单片机6相连,报警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与喇叭4相连,震动感应开关7与单片机6相连。此设计节省了安装报警驱动电路5的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无需再设计相关的固定结构。

当电动车上锁之后,如果有人试着挪动或者搬运电动车时,则震动感应开关7感应到车体的震动并将信号送单片机6,单片机6发出控制信号到报警驱动电路5,报警驱动电路5驱动喇叭4发出报警声音。

图3所示为报警驱动电路5的原理图。该报警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接至单片机6的一管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方面经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喇叭4的输入端SP2;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4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方面连接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喇叭4的另一输入端SP1。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2连接至单片机6的另一管脚;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5接至48V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至48V直流电源。

当震动感应开关7没有感受到震动时,单片机6与电阻R1连接的管脚以及单片机6与电阻R2连接的管脚均送出高电平,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均导通,与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的喇叭4的输入端SP2送入低电平,与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的喇叭4的另一输入端SP1亦送入低电平,喇叭4中没有电流流过,喇叭4不发出报警声。

当震动感应开关7感受到震动时,单片机6与电阻R1连接的管脚送出一定频率的方波,单片机6与电阻R2连接的管脚送出与上述方波相位相反的方波。当电阻R1端送入高电平,电阻R2端送入低电平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3均导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均不导通,喇叭4的输入端SP1送入大约直流48的电压,喇叭4的另一输入端SP2送入低电平。当电阻R2端送入高电平,电阻R1端送入低电平时,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均导通,三极管Q1和三极管Q3均不导通,喇叭4的输入端SP1送入低电平,喇叭4的另一输入端SP2送入大约直流48的电压。由此,喇叭4中被送入具有一定频率正负交替的方波,从而使喇叭4发出警报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